炒股必学:狙击涨停板之芙蓉出水涨停板和供求关系影响股市走向

邓高分享 时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狙击涨停板之芙蓉出水涨停板和供求关系影响股市走向相关信息,希望你喜欢。

这期我们接着讲第四种涨停板战法——芙蓉出水涨停板。

还是先交代一下什么是芙蓉出水,因为这个提法我已经无法弄清是谁先提出来的,恐怕很多朋友听着很熟悉,真让你讲讲是个什么形态却又很难讲的清楚。芙蓉出水我们首先要用到四条均线,即5日攻击线,10日操盘线,30日生命线,60日决策线。下面给芙蓉出水下个定义:

芙蓉出水:股价经过大幅下跌调整后,股价以地量的形式在一个狭小的价格空间内横盘震荡整理,此时攻击线、操盘线、生命线、决策线之间的空间乖离变得很小,四者之间逐渐形成略微上翘的多头排列,短期的攻击线和操盘线发生粘合或金叉,此时突然一根大阳线(涨幅要求至少在5%以上)冲破所有均线压制,我们就称这种大阳线为芙蓉出水,如果这种大阳线是涨停K线,那就是我们本期要讲的芙蓉出水涨停板。

先来举个例子,帮你认识一下芙蓉出水:


这是华兰生物近期走势图,这个操盘手非常可爱,实际上自2008年十一月启动行情开始,每次大幅整理后都会以芙蓉出水形式启动股价,这可都是送给大家的真金白银,活雷锋也不过如此。

我们先来讲讲芙蓉出水涨停板的要求条件。很多朋友看了我以前的三种涨停板战法,不明白我为什么在每一种涨停战法都附加那么多条件,股市是个极凶险的地方,涨停板又是股价的高潮阶段,中国古语有言月圆则亏,高潮过后必然是低谷,不说的细一点,操盘准备不做的那么充分,你很可能享受不了大涨的喜悦,却可能深陷大跌的深渊。

芙蓉出水涨停板基本要求:

1,涨停前股价出现地量结构。

2,涨停前的股价出现实体很小的K线整理。

3,涨停板出现前五日攻击线和十日操盘线出现粘合或金叉。

4,涨停当日盘中出现攻击波和持续性量峰结构。(这方面我以后在盘口博弈中会给大家详细讲解)

5,涨停当日换手一般要求6%以上(只有极少数基金重仓股达不到这个要求),量比三倍以上。


实战范例三:


000537,广宇发展,2009年11月12日当日放量涨停,K线芙蓉出水,换手8.4%,股价强势崛起,后续大幅拉升。

实战范例四:


002069,獐子岛,不多说了,一连串芙蓉出水涨停板,和华兰生物类似,不多说了,看图。

关于芙蓉出水涨停板的介入条件,其实上面在个股中已经说了一些,这里在给大家总结一下:整理时间越长,量能越萎缩,K线实体越小,后市爆发力越强,涨停当日要60%仓位介入,剩下资金供滚动操盘使用。如獐子岛、华兰生物整理时间不是很长,K线实体大小不一,忽大忽小,涨停后出现调整的概率大,首仓30%,调整时再介入30%,剩余资金供滚动操盘使用。芙蓉出水涨停板出现后,如果股价跌破10日操盘线,无条件出局。

涨停后能否跟进除了跟我们前期讲的涨停强度有关外,还跟涨停时的封单有关,下期我和朋友们一起讨论一下涨停封单。


截至2011年11月15日,上证指数全年累计下跌接近10%,不堪与全球各主要股指相提并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前三季度仍然保持着同比9%以上的增速,领先全球。显然中国股市在2011年似乎并没有成为经济的晴雨表,反而在供需失衡、资金分流和预期恶化三重因素影响下,显得力不从心。而在2012年,即便股市已经跌得很深,甚至跌到2000点之下,GDP也保有近8%的增长率,但股市同样没有出现什么机会,除了年末有一波反弹外,其余时间基本上都处于下跌状态。之所以出现“跑赢全球经济却跑输海外股市”的现象,长期的供需失衡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在商品市场中,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股票作为上市公司的证券化商品,同样受供求关系影响。那么,股市中供求关系如何变得失衡,又是怎样影响股市的走向呢?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供求关系的变化。

一是新股的发行。当新股大规模发行时,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申购,申购期会使这些资金冻结,从而限制可流动资金。例如2007年10月,中国石油(601857)在中国大牛市巅峰IPO(首次公开募股),网下网上冻结资金高达3.3万亿元。这必然会使得股市出现短期的资金失衡,同时新股上市交易后,会分流部分资金来进行买卖,最终造成供大于求。因此,大量新股发行,对股市来说不是好消息,上市的公司家数越多、发行金额越高,对股市的影响就越大。2011年9月底,中国水电(601669)的百亿元IPO计划,给当时已经疲弱的A股市场增添了巨大压力。虽说扩容和股市下跌没有绝对关联,但我国股市扩容过快继而导致股票供需失衡却是不争的事实。

由于新股发行会分流资金,对股市产生影响,因而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不得不关注新股发行的情况,如图1-13所示。


新股的发行会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因而管理层会通过控制新股发行的节奏来对市场构成影响,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在股市太弱的时候暂停新股发行。行情好才有人认购新股,2007年新股曾制造了不败神话,凡是新股上市大都翻倍,更有甚者如宏达经编(002144,重组后更名为宏达高科)首日上市即上涨了538.1%,赚钱效应使得投资者迷恋新股,从而壮大了打新队伍。但股市低迷之后,新股就很难发行了,人们态度悲观不敢参与申购,即便申购之后股票也不再如牛市一样,上市即大涨,甚至出现破发。如2011年5月,24只新股登陆,16只上市首日便宣告破发,庞大集团(601258)更以首日高达23.16%的跌幅成为破发“冠军”。行情好的时候,新股上市翻番,行情不好的时候,新股上市即破发。

新股与行情热度有很大的关系,而最为直接的调控手段就是在股市低迷时暂停IPO,而在行情回暖后又重启。行情不好的时候,暂停IPO,能够暂时缓和市场的悲观情绪,其主要作用是让投资者看到管理层通过调节供求关系来推动股市的意图,因而短期股市能够走稳。而重启IPO则会对投资者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但从股市实际运行情况来看,IPO的暂停与重启只是管理层的一个调控手段,并不会马上对股市的趋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实际上对于这一点我们应当这样来看:当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投资者情绪高涨,股票供不应求,重启IPO并不会一下子改变这种供需平衡,因而股市能够继续震荡上行;而行情不好的时候,即便暂停了IPO,现有场内股票也不被看好,股市同样很难走强。管理层只会在股市表现好的时候重启IPO,此时短期回避后仍可继续参与,而管理层在下跌后暂停IPO,短期出现波段机会参与获利后也要及时卖出,等待市场真正底部的出现。

二是上市公司再融资。企业除了通过IPO融资外,上市之后还会在股市上继续融资,以便扩大经营范围或补充资本,形式上虽然与IPO不一样,但本质上是一样的。因为投资者根本不知道融进去的资能否带来投资回报,特别是在上市公司质量普遍不高、监管还不尽完善的A股市场更是如此。融资猛于虎,上市公司再融资对股市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一方面分流资金,另一方面会打击投资者信心。2008年中国平安(601318)天量再融资的传闻,使得中国平安股价暴跌,大盘连续剧烈下挫。由于对股市产生了剧烈的影响,最后中国平安不得不放弃了天量再融资的计划。此后浦发银行(600000)再融资同样带来了股市的下跌,投资者损失惨重叫苦连连,连续不断的再融资成为压垮股市的最后一根稻草。再融资,成为时时悬在投资者头上的一把利剑。因而,波段操作需要参考新股发行节奏,了解市场每个阶段再融资的需求量,再作出相应的操作决策。

2011年前三个季度A股市场再融资额达到3513亿元,同比增长53%,加上IPO融资额2333亿元,总额达到了5846亿元,合计融资总量基本与2010年持平。持续不断的扩容压力让部分投资人士对救市政策产生了不信任感。股市本来就处于弱市,除了不明朗的经济预期和高通胀的威胁,再加上大量的再融资,使得股民苦不堪言。

三是限售股解禁。A股市场设立之初,股权混乱,直到开市14年之后才正式启动了股权分置的改革,而股改又成了中国股市特有的“产物”,即大小非。在2006年6月19日后,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不再区分上市和暂不流通的股份,而是开始了全流通式的新股发行。对于之前存在的没能上市公开流通的股份,通过股改而陆续上市的则按历史惯例称之为“非流通股”。其中占总股本比例小于5%且一年后才可流通的,称为“小非”,占总股本比例高于5%且两年后才可流通的,称为“大非”[7]。截止到2007年,股改基本结束,而大小非也迎来了解禁高潮。仅2008—2010年,A股市场便新增流通股(大小非)超过17万亿元,相当于每年再造一个A股市场。无疑,这将造成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

2007年年底,大小非迎来了解禁的高峰,股市也迎来了历史的高点。随着大小非的解禁,抛压袭来,将股市多头打了个落花流水,股市一跌再跌坠入深渊。投资者可能会问,有些股票明明跌了很多,大小非解禁了为什么还要抛?实际上这非常容易理解,大小非即股改前的原始股,成本极低,比如说成本为每股1元,股价涨到了20元,如果能在20元卖出每股自然能赚到19元,而当股价从20元下跌到了10元,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可能已经损失惨重,但对于成本1元的原始股来说,每股依然有9元的利润,收益率为900%。如果换成是你持股,你会不会抛售?答案显而易见。正是因为大小非的解禁带有强烈的抛售意愿,因而到了那些大小非限售股的解禁日一定要特别小心,特别是解禁日前如果出现快速的拉升,很可能是主力故意诱多吸引投资者跟风买入然后找机会出货。

2008年2月5日,兴业银行(601166)解禁32.79亿股,约1400亿元;3月3日,中国平安(601318)大小非解禁31.2亿股,约2000亿元;2009年7月5日,中国银行(601988)解禁509亿股,约1500亿元;2010年1月9日,中国人寿(601628)解禁66.9亿股,约1500亿元;2010年11月5日,中国石油(601857)解禁664亿股,约10000亿元。这些大小非解禁的高峰,基本上都使得股市构筑了顶部。在实际的操作中,如果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就不会在供求失衡的时候强行拿鸡蛋碰石头了,如图1-14所示。

还有一类限售股,并非股改出现的大小非,而是因为增发或企业重组收购形成的限售股。这样的限售股为股东战略性锁仓,这种限售股需要与大小非区别来看待,因为他们的持股成本可能会比普通投资者的成本要低,但不至于太低,因为增发或收购的价格总是与市场交易价格挂钩的。对于这类股票,需要分析股东的持股成本,即参与定向增发的价格或收购价格,一旦锁定的限售期结束后股价远在其成本价之上,主力必然有强烈的抛售意愿,此时应当选择卖出;而如果限售股结束后股价已远远低于成本价格,主力本身已经没有较强的抛售意愿甚至会有自救行为发生,此时则可以反向操作进行买入。

四是板扩容。截至2011年10月底,A股交易“板”有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主板上市的主要是那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或者央企。对于投资新手而言,最简单的区分方法就是观察上市公司的股票代码,其中“300”开头的是创业板,“002”开头的是中小板,其他都是主板。主板市场是A股市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的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或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而中小板与创业板则开设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板扩容实际上就是批量的再融资,比如说2010年创业板的开板,就是为了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批量、快速上市而设。



2009年创业板开板,对资金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分流效果,结果主板的资金“喜新厌旧”流入创业板,带来了主板市场的下跌。理清了这一基本的逻辑关系,当遇到市场扩容时,理性的投资者就会选择卖出,从而带来股市的下跌,甚至于扩容还没有实现,就已经对市场造成影响。2011年,市场传闻国际板将推出,上证指数应声下跌,从3000点左右连续跌到约2400点,到2011年10月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上任,市场再次传闻国际板将在年内推出,大盘再度应声下跌。这一方面反映出中国股市投机气氛浓烈,消息传闻对股市走向影响极大,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供求关系给市场带来的极大影响。

五是资金的供给调节。前面几点说的都是股票供给变化对股市走向的影响,而当市场资金多了,对股票的需求就会上升,对股市就会产生正面的影响。这种对股市的需求,来源于另一层面的“供给”,即资金。也就是说,资金供给加大,促成股票需求上升,推动股市上涨。顺着这一思路,我们就需要去找到资金的供给变化。当入市投资者不断增多时,就会带来更多的增量资金,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当股民开户数连续上升,表明入场投资者越来越多,即便他们还没有开始交易也处于准备交易状态,给市场带来了新鲜血液,此时可以积极看待市场。相反,开户数越来越少,甚至于只有零星开户,表明投资市场冷清,没有资金入场,股市难有大作为。据中国证券结算登记有限责任公司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12月31日,A股该年新增开户数仅有552.45万户,较上年同比减少接近五成,创下2007年以来的新低纪录。整个2012年股市也极为冷清。

这是从个人投资者这一角度来判断的。投资队伍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机构投资者,而这其中又以基金为主力。当市场行情冷淡的时候,交易不活跃,市场没有增量资金入场,存量资金无法推动股市上升,管理层会通过加快基金审批的方式对股市“开闸放水”。有水流动的地方才有鱼儿捕捉,有资金流入的地方才有操作机会,这是同样的道理。股市犹如一个蓄水池,而在2011年鲜见活水流入,基金规模缩水,基金客户锐减。统计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61家基金公司的基金存量客户总数仅有9160万户,同比减少近10%。被视为主要机构投资者的基金在近三年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不断下降,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末,不足12%,很难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股市自然毫无生机。

2013年年初数据显示,2012年年末,基金持股市值为1.4万亿元,但A股流通市值已经增长至18万亿元。基金在A股的持股市值占流通市值比例跌破了8%,只有7.814%,再创2005年以来的新低。机构投资者的消极行为也反映了其对市场的预期,从而决定股市很难出现什么大的行情。

更多深度财经、国际局势资讯解读,可去关注微信公众号【邓高望远】,或者保存下方图片在微信打开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炒股必学:狙击涨停板之芙蓉出水涨停板和供求关系影响股市走向



19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