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为何要选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和金融心理战(1)

邓高分享 时间:

股票投资为何要选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

我在过去的文章和各种公开言论中经常提到对于企业选择的严格和苛刻,比方说“投资股票要像找老婆一样的精挑细选,要选择最好的企业来投资”,但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样做与股票投资获利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股票投资为何要选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和金融心理战(1)相关信息,希望你喜欢。)说到这,对于那些短线交易投资者或者是技术派的朋友,你可以不用再浪费时间往下看了,因为下面的内容更适合于基本面分析的投资者。

要知道为什么选择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来投资,首先我们要明白投资股票获利的根本原因是股票的估值变化和股票价值成长。而实际上,股票估值变化收益是有限的而且不确定性很高,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股票价值成长的收益,而股票价值成长的根本,特别是放在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周期来考察的话,是因为企业利润的成长导致的企业价值的增加,进而表现为股价的不断上涨。所以,我们要选择那些利润不断成长的企业的观点必然与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有着必然联系。另一方面,虽然很多企业利润并没有持续上涨,但是它们的股价却不断创新高,特别是在中国股市这种同涨同跌的背景下并不稀奇,但是没有业绩支撑的上涨是偶然的、不确定的、短期的,而且是最终一定会打回原点的上涨,所以做这样的投资与赌博无异,即使赚到钱也只能说明一时运气较好。

为什么要选择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来投资?那是因为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是业绩能够成长的重要保证,而业绩成长才是股票能够获利的根本原因。对于企业而言,竞争是永恒的主题,特别是非垄断的自由竞争行业,大多数都会经历优胜劣汰的过程。在商业领域里,很多行业的发展都遵循二八定律,即20%的企业分享着行业内80%的利润或市场,而剩余的80%的企业只占有着行业内20%的利润或份额,也就是说任何一个行业发展过程中,很可能只有最好的企业能够持续保证赚钱,而且赚得越来越多。我们如果仔细研究世界企业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任何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都是非常不易的,没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很难长期盈利,竞争的结果使行业内大多数企业被市场淘汰。美国超市行业经过几十年的竞争,具备强大竞争力的沃尔玛股价上涨了上千倍,而在上世纪70年代销售额是沃尔玛的20倍的现代连锁超市业鼻祖凯马特公司,2002年则宣布破产保护。

我们都听说过长江实业和新鸿基地产这两个香港地产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正处在工业化的发展阶段,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众多房地产公司扎堆上市,而到1997年的时候,香港的房地产市场基本上被六大地产商垄断,其中属长实和新鸿基最为突出和优秀,其余地产商不是倒闭、破产,就是被收购和兼并。1977~1997年的20年间,长江实业的利润增长了204倍,股价增长了248倍;新鸿基地产利润增长了138倍,股价增长了186倍,这就是选择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的回报,短时间来看,可能差距不大,但是作稍微长期的比较,投资收益就会有天壤之别。试想为什么只有极少的人能在20年间赚到这么多倍呢?所以,这个例子就说明了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来投资的根本原因。

当然,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并不能保证企业利润一定成长,也有可能是下降的,因为企业在商业社会中并不是单独体,还要受到行业状况和经济前景的制约,即使是竞争优势绝佳的企业,在一个全行业不断走向衰落境地的时候,也不可避免地最终走向衰败。

当然也有很多行业中的企业,虽然它们没有什么竞争优势,由于受益于行业的高速增长,其业绩也会与行业最有竞争优势的公司一样高速成长,甚至通过激进的扩张策略反而超过最优秀公司的成长速度,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行业竞争处于初级阶段,远没有达到激烈竞争的地步,随着竞争对手的不断加入,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在市场中一点一点地被有竞争力的企业挤压,最终被市场淘汰。比如,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乳品行业高速发展,但时至今日,市场份额和利润主要集中在蒙牛、伊利等少数竞争力强的企业中,很多地方小乳品企业不仅没能分享行业的成长,反而不是倒闭就是在夹缝中生存。所以此时对于企业的选择更需要专业的研究和判断,这也是很多投资人盲目选择企业而失败的原因。 以

进而,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即使表面风光无限,可能也只是昙花一现,这也恰恰验证了那句经典“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在行业面临激烈竞争和周期波动时,这些企业往往会最先被淘汰,表现在业绩上就是利润下滑,甚至亏损、被收购或破产倒闭,这就是大部分企业的结局,而在股价表现上,如果你没有在企业发展的最辉煌的时候撤出投资,那么无论你前期有多少倍的收益都仅仅是“纸面财富”,最后仍会让你血本无归。

我们都看到了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微软、思科等公司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发展为伟大企业,进而成为美国历史上有名的大牛股,却不知在它们背后还有多少被淹没甚至失败的小企业。“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本应用在战场的警示之言,我觉得一样可以用在商业领域,纵观A股市场,那些高估值并仍在不断上演创新高神话的创业板、小盘股里的企业,难道真的值得广大投资者倾注如此之多的期望吗?殊不知像微软这样的公司可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几十年才出现一家,上万个竞争公司中才能成就一家。而在中国目前的股票市场里又有多少企业具备这种持续的竞争优势呢?该到大家冷静思考的时候了!

一、金融心理学

股市投资者可以更多地关注基本面的预测。然而,事实是,那些真的按照基本面投资的人常常很难跑赢大盘。

凯恩斯的发现:从社会观点看,要使投资高明,只有战胜时间和无知之神秘力量,增加我们对于未来之了解;但从私人观点,所谓最高明的投资,是先发制人,智夺群众,把坏东西让给别人。很显然,凯恩斯认为股票市场是缺乏远见和非理性的,而且,与“时间和无知之神秘力量”的斗争远远难于“领先一步”。在他自己的股票操作中,他将经济学放在次要地位,而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心理学。

根本就不存在所谓证券价值的最终答案这种东西,一打专家可能有12个不同的结论。如果过了一会儿,条件稍有变化,再给他们一次机会的话,他们立刻就会改变自己的预测。市场价值与资产负债和损益表仅有部分关系,市场价值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人性的希望与恐惧、贪婪、野心、上帝的行动,天气,新的发现,时尚和其他无数的、不可能毫无遗漏地一一罗列出来的东西。

市场常常是非理性的。

股价并不仅仅反映供求关系,它还包括心理因素。

现在,让我们总结时间和无知之神秘力量的几项基本原理:

1.市场走在前面

心理战:

A股票的价格是由机构引导大众认同的心理预期价位.

B长线牛股不会只作一波行情,但是试盘后缩理洗盘时介入是最安全的;上涨至一个平台后有较长时间的横盘整理、震荡换手后,在其最后一洗时介入也是可行的.

2.市场是非理性的

市场可能对事件反映非常快。但这同样是主观的、感情的,并且被狂想所控制,这种狂想又被变换的趋势所左右。有时候,价格与投资者的经济情况和利率同步波动,在大众的疯狂和冷漠中摇摆不定,而不是由证券价值决定。每个投资者都试图理性,但实际上却表现为非理性行为。

心理战:

A股市总是在非理性中运动,非理性的下跌总带来机遇,但是一定要等时机成熟.

B只有市埸的心理预期发生根本变化,股价趋势才会由量变到质变.

3.环境是混沌的

宏观经济预测通常不太精确,对投资无任何帮助。尤其明显的是,由于经济间相互关系常常受到小的,但非常关键的细节影响,这种细节可能改变一切,但无人可以预测到或猜测到。更糟糕的是:上述原理同样适用于金融市场。这条原理是:图形是自我实现的。

心理战:

A股市机遇来临初期大众都不会相信股市能上涨.

更多深度财经、国际局势资讯解读,可去关注微信公众号【邓高望远】(关注公众号,在后台回复相应关键词,可领取机构付费投资报告、私募个股调研报告和行业报告),或者保存下方图片在微信打开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194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