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财经 > 基金百科 > 基金资讯 > 经济困难下哪些私募最抗跌

经济困难下哪些私募最抗跌

自迅分享 时间:

经济困难下哪些私募最抗跌

在海外主要经济体遭遇流动性收紧和衰退预期、国内疫情反复等影响下,2022年各大类资产表现不佳,投资开启“困难模式”。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基金的相关知识,我们一起看看吧!

经济困难下哪些私募最抗跌

“困难模式”开启:获得正收益的私募不足两成

2022年开局以来,全球宏观经济面临重重挑战,金融市场也开启了“困难模式”。

由于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能源危机、粮食危机,欧美等海外主要经济体通胀高企,加之美国流动性收紧和衰退预期交织,明晟(MSCI)全球指数上半年下跌21%。

股票、债券、商品等大类资产波动加剧,使得以各类资产为交易对象的对冲基金更难获取投资收益。对冲基金研究公司(HFR)编制的HFRI对冲基金指数显示,2022年上半年,仅37%的对冲基金取得正收益,即全球近2/3对冲基金亏损或无收益。

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同样遭受考验。

面对海外经济问题与资产调整,叠加国内疫情反复,中国主要大类资产纷纷回调,其中A股跌幅最大。

2022年1至2月,美联储紧缩恐慌使全球股市估值下降。3至4月,美联储加息、俄乌冲突叠加国内疫情反复,A股遭盈利、估值双杀,主要股指下探至年内最低点,其中沪深300指数最大跌幅为24.3%,中证500指数最大跌幅30.2%,创业板指最大跌幅36.6%。5月以来,国内经济复苏预期增强,流动性更为宽松,A股迎来反弹。

总体而言,2022年上半年,沪深300指数下跌9.2%,中证500指数下跌12.3%,创业板指下跌15.4%。而2021年中证500指数、创业板指均保持上涨,涨幅分别为15.6%、12%,沪深300指数也仅下跌5.2%。

股市之外,债券市场2022年上半年也整体呈现震荡走势。一季度,债市在稳增长预期抬头和宽货币预期延续的对冲下,走出了一轮纠结的震荡行情。二季度国内疫情卷土而来,债市也围绕着疫情形势的演绎,走出了一个浅V形态。上半年中证全债指数小幅收涨1.9%,较2021年5.7%的涨幅有所下降。

商品市场受俄乌冲突、东南亚油脂供给矛盾、国内基建投资改善、商品期货市场情绪修复等一系列海内外因素影响,1至3月走出连续上涨之势。3月中下旬之后,伴随伦镍逼仓、俄乌局势复杂化、印尼油脂出口政策多变、国内疫情反复等多重事件发生,商品市场进入宽幅震荡期。6月,在美联储超预期加息的刺激下,商品市场迅速转跌。2022年上半年,南华商品指数上涨15.9%,较2021年20.9%的涨幅有所下降。

股票、债券、商品表现均不及2021年之下,私募各细分策略的业绩也纷纷回撤。

私募排排网将私募投资策略分为股票策略、债券策略、管理期货(CTA)、宏观策略、相对价值、事件驱动、复合策略、组合基金等八大策略。2019至2021年,私募各策略在股票和商品行情推动下均取得正收益。2022年上半年,私募八大策略收益率均值较2021年均有所回落,其中,股票策略、宏观策略、事件驱动、复合策略、组合基金收益率更是由正转负,分别为-9.34%、 -5.79%、 -8.75%、 -3.36%、 -4.19%。收益一直领先的股票策略更是垫底。

此外,1573家有最新业绩记录的私募公司2022年上半年平均收益率为-7.16%,其中取得正收益的私募293家,仅占18.6%,不足两成。对比2021年,当年纳入统计的18169只私募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2.3%,且有71.3%的私募基金赚钱。

对比公募基金,2022年上半年,有业绩记录的公募基金产品15904只,平均收益率为-3.9%,正收益产品占比42.2%。公募基金正收益产品占比更高,与其以债券基金为主有关。

资金保卫战:资管规模单月减少5554亿元,私募培养长线资金

业绩回调带来了连锁反应,一度高涨的私募投资,热度明显减退,一大表现即是资产管理规模单月最多缩水超过5500亿元。

2019至2021年,在A股和商品行情推动下,私募业绩亮眼,带动这一行业资管规模不断扩张,各年度增幅分别达到9.4%、53.7%、62.6%,并在2021年突破6万亿关口。

2022年上半年,私募资管规模开始收缩。一季度尚只是小幅变动,规模维持在6万亿元以上。4月,上证指数下跌至新低2863点,私募资管规模单月减少5554亿元,降幅达到8.8%。5月以来,股市回调,私募资管规模停止下降,维持在5.7万亿元左右,相比2021年底缩水3394亿元。

私募产品多以半年为封闭期,封闭期过后,投资者便可在每月的开放日进行赎回。当市场回调、业绩下滑时,投资者往往会用脚投票,割肉离场,这在以追求绝对收益著称的私募领域更为明显。这就使得私募行业资管规模极易受市场行情影响,即使如今居民资产配置向金融资产转移、高净值客户进一步增加已是大趋势,也不例外。

面对“困难模式”下的客户流失,私募管理人纷纷采取措施应对。

首先,是掀起自购潮,即用自有资金认购旗下产品,试图增强投资者信心。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19日,年内已有19家私募宣布自购,自购金额达27.65亿元,其中15家为百亿私募,自购金额已达26.38亿元,成为私募自购的主要力量。其中,九坤投资、景林资产、汉和资本、石锋资产、幻方量化、灵均投资等百亿私募自购金额均超过1亿元。

其次,是鼓励投资者长期投资。

资金的属性,决定了私募投资的策略。国内投资者易追涨杀跌,由此导致的资金频繁进出,十分不利于私募的稳健发展和长期投资理念践行。因此,对于一家私募管理人而言,能找到符合自身投资理念的长线资金至关重要。

私募为培养长线资金,除了加强投资者教育,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拉长封闭期、设置“软锁定期”、出海募资等。

早在2020年,百亿私募汉和资本即推出了锁定期为6年的封闭产品,震动私募圈。锁定期从行业普遍的半年,拉长到6年,正意在保持策略贯彻的稳定性。

2021年,星石投资发售的产品则设置了“软锁定期”,即投资者在3年内赎回产品,需正常支付赎回费,但若持有3年以上就可免交赎回费用。这个设计类似于公募基金的后端收费,投资者赎回费率会随着持有基金时间的增长而递减。

此外,越来越多的私募开始布局海外市场,以期引入长线资金。例如,保银投资从2017年起,陆续在印度孟买、日本东京和新加坡设立办公室;中欧瑞博于2021年11月获得香港证监会备案的9号牌照,有意进入香港资本市场,引进海外机构投资者。从募集端来看,海外更多的是机构资金,投资更长期、理性。

不过,这些尝试多由具有更大话语权的头部机构发起,能否扩大到私募全行业,还需看各家管理人的竞争力。

业绩表现不佳之下,2022年,私募管理人的注销数量明显增加,由1月的22家增长至6月的74家,上半年共注销244家,而2021年注销的数量为343家。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注销机构数量增加,但同时也不断有新机构加入,2022年上半年成功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数量为274家,净增加30家,私募基金产品的数量还稳步小幅上涨(图5),彰显了私募行业仍在蓬勃发展期。

股票策略50强:82%为5亿元以下私募,百亿私募仍最能“打”

行业规模缩减的背后,是私募管理人不尽如人意的成绩单,其中,作为行业主体的股票策略私募,业绩滑坡最为明显。那么,大浪淘沙之下,私募管理人开启了怎样的通关模式,哪类管理人的表现相对更好呢?

面对A股下跌,部分私募在操作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有的降低仓位控风险,有的逢低加仓看长期。

在减仓操作的私募中,东方港湾最受关注。2022年3月,东方港湾掌舵人但斌几近空仓的消息刷屏。但斌表示,东方港湾仓位比较低,大概在10%左右。这也符合其卖出原则,遇到系统性风险也会考虑卖出暂避。重阳投资表示,在不确定性增加的市场环境中,会控制组合整体的风险敞口。沣京资本也认为,可以把风控线前移,在回撤达到一定偏离程度时,应当做一些主动减仓等等。

也有不少私募选择逆势加仓。景林资产认为,在暴跌中不应恐慌性抛售股票,反而应在最低点加仓看好的企业。格雷资产表示,会主动选择在低位逐渐加仓一些非常便宜的股票。

同时,不少私募管理人在研究框架上也做了一些调整。随着海内外局势动荡的加剧,私募开始重视对宏观的研究,将地缘政治纳入研究框架。星石投资专门设有宏观研究部,对海内外宏观环境进行判断。重阳投资设有战略研究部,覆盖宏观研究,包括国际宏观局势分析。重阳投资的组合构建过程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宏观判断在自上而下分析中处于重要位置,对经济基本面、流动性、资本市场制度以及投资者风险偏好都会产生作用。

在各种应对之下,各规模私募管理人交出了2022年上半年的成绩单。

私募排排网将旗下有3只及以上股票策略基金的私募管理人,依照管理规模50亿元以上、10亿-50亿元和0-10亿元三大梯度进行分类,筛选出的样本数分别为110家、221家、1242家。

统计结果显示,2022年上半年,各规模的股票策略私募管理人均为负收益。具体而言,百亿以上私募收益率均值为-5.9%,50亿-100亿元私募为-7.9%,10亿-50亿元私募为-6.8%,0-10亿元私募为-7.3%。

百亿私募:扩容放缓,阵营内部大洗牌

过去几年,私募行业集中度提升,呈现二八分化态势。新财富2020年的统计显示,当年资管规模50亿元以上的头部私募,数量只占1.3%,却管理着57.66%的资产,而2019年底,资产规模50亿元以上的私募管理的资金占比还是50.49%。2021年,百亿私募数量从63家增加至105家,几乎翻倍,私募行业头部化趋势有增无减。

2022年上半年,面对投资难度的加大,这一行业集中势头放缓,百亿阵营内部也有参差,有的私募黯然退出,有的私募却逆势新晋百亿行列。

集中度趋于平滑,最为明显的表现,是百亿私募暂停扩容。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2022年1月百亿私募数量为105家,4月逆势增加至115家,5月则减少到110家(图9)。总体而言,上半年百亿私募仅增长4家,而2021年则增加了42家。

百亿私募阵营成员的变动,与市场周期性变化、投资者恐慌性赎回和私募自身策略、核心团队稳定性、股东背景等有关。其中,前两条属于市场大环境因素,后三条更多是私募自身的原因。

私募资管规模的变化,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不小,从这次的百亿私募阵营变动中可以体现。

分策略看,2022年上半年,进入百亿阵营的机构,包括7家股票策略、4家管理期货、3家复合策略、1家组合基金私募,退出的机构包括11家股票策略、1家事件驱动私募。

其中,管理期货策略非常小众,但进入百亿私募的机构数量仅次于主流的股票私募,这是由于2022年前3个月商品市场表现出色,相关私募积累了足够的收益。虽然商品市场4、5月宽幅震荡,6月突然拐头向下,对这类私募的收益产生一定影响,但其仍在各策略中表现最好。在此大势下,一批管理期货私募受到投资者青睐,实现规模扩张。

量化私募投资收益优势明显

百亿私募中,另一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经历一轮出清的量化策略私募,重回前排。2022年上半年收益为正的百亿私募管理人,出现了明汯投资、九章资产、少数派投资、千象资产、黑翼资产、思勰投资、诚奇资产、金锝资产、衍复投资、白鹭资管等知名量化私募。

2019至2021年,国内量化私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3年,存量规模更是突破了万亿元大关。根据中信证券金融工程团队测算,截至2021年四季度,量化产品占证券类投资产品的比例约为25%。

然而紧随其后的是,2021年,头部量化私募明汯陷入业绩风波,出现600亿元巨额赎回传闻。最终,传闻以明汯暂停资金募集,主动停止规模扩张,进行量化策略升级而平息。

再有,百亿量化私募上海赫富投资2022年业绩遭遇“开门黑”。2月11日晚间,上海赫富投资向投资者和代销机构发出公告,称旗下赫富灵活对冲九号A期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2月10日的单位净值为0.8774元,已低于预警线0.88元,触及预警。

幻方量化也发表一则声明,称由于规模大、长周期上的持股波动、量化策略同质化等原因,导致业绩阶段性不佳。一时间,量化私募陷入沉寂。


经济困难下哪些私募最抗跌相关文章:

面向少数特定投资者的发行证券叫什么

基金的市场营销策略

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发生的重大事件

205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