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只基金跌穿1元发行价,应该如何选基金?

邓高分享 时间:

临近年末,再回顾这些基金,又有着怎样的表现?结合最新的净值和已经披露的季报,各家产品的表现仍有迹可循。

随着净值的波动,各家的爆款产品规模变化也有所差异。整体来看,随着净值的回落,上述产品中,基金份额下滑的情况并不少见。不过,也有基金净值下跌却仍受市场热捧,还有基金虽然已获正回报,但由于此前净值回撤较大,规模难免缩水的困境。

年内“日光基”有多少?

虽然整体发行规模突破2.7万亿元关口,公募基金市场已不乏“日光基”的身影。

截至12月24日,今年共有56只主动权益类基金“日光”(A/C份额合并计算),合计发行规模超过3000亿元。

其中,南方兴润价值一年持有、广发均衡优选混合、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混合、银华心佳等8只基金发行规模超百亿元。

早在一季度,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创下了2398亿首募规模纪录,最终发行规模达148.49亿元。南方兴润价值一年持有在首募当天大卖逾150亿元。

另外,易方达战略新兴产业股票、富国价值创造混合、易方达智造优势混合、华夏新兴成长股票等26只产品发行份额超50亿元。信达澳银星奕混合、南方消费升级混合、博时汇融回报一年持有期混合等8只产品发行份额超25亿元。

整体来看,合并发行份额低于25亿的“日光基”有14只。不过,较低发行份额的背后依然获市场资金的热捧。

比如,首批获批的8只北交所主题基金在开卖当天市场认购火爆,8只基金在中午均达到5亿元的首募上限。从后续披露的配售比例来看,这些产品的首募规模合计超250亿元。

8只百亿“日光基”表现如何?

“日光基”的背后,是大平台、强渠道、绩优基金经理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成果。而随着市场行情的演绎,这些基金表现如何?

以发行规模超百亿元的“日光基”为例,截至12月24日,多数产品的最新净值仍在“1”以下,不过,也有产品已经回归到“1”以上。

其中,王明旭管理的广发均衡优选混合在12月24日的净值为1.05,自成立以来回报为4.51%。

公开资料显示,广发均衡优选混合在今年1月初成立,作为一名均衡型价值选手,王明旭在该产品封闭期采取了相对谨慎的建仓策略。但随着封闭期结束后股市企稳,他开始加快建仓速度。

整体来看,该产品的股票仓位一直维持在64%左右。早在一季度,王明旭投向家电、食品饮料、医药、银行、免税、航空、新能源汽车上游能源金属等行业的白马龙头,同时对航空、上游资源品进行配置。该基金在一季度份额净值增长率为-5.70%。

而在二季度的市场反弹中,成长风格在市场明显占优。不过,王明旭未过多择时,而是调整行业配置,以较高比例增持煤炭、航空等行业。他坦言,由于在高成长高估值板块的配置比例较低,基金净值在二季度表现不佳,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01%。

进入三季度,王明旭在行业配置上并无明显变化,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行业高度景气但估值依然合理或偏低的锂、钴和煤炭,二是行业面临景气复苏反转的航空和估值仍在历史绝对底部的银行。

不过,由于市场风格继续切换,煤炭股、航空股等在三季度站上风口,广发均衡优选混合迎来正回报。当期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为9.03%。

虽然净值回升,但基金份额却在接连下滑,截至三季度末,广发均衡优选混合的基金总份额为76.68亿份,较发行总份额下滑近五成。

另外两只单位净值险守在“1”以上的日光基,也出现基金份额的下滑。

作为广发基金“开门红”产品,广发兴诚在今年年初发行,拟任基金经理为孙迪、郑澄然。在建仓期,该基金首选的品种是顺周期方向以及部分低估值、高分红个股。到三季度,较大比例地增配了光伏板块,该基金也在当季实现正回报,为3.79%。但截至三季度末,该基金份额总额已缩水至75.29亿份。

杨栋管理的富国均衡优选建仓相对谨慎,截至一季末,该基金股票仓位在四成左右。杨栋表示,坚持自下而上、精选个股,在新能源、科技、医药、军工等领域寻找投资机会,在一定的安全边际下买入有成长性的公司。配置一定比例低估值的周期股、超配半导体行业。

在二季度,富国均衡优选获得7.70%的净值增长;但在三季度,净值有所回调,单季度的净值增长率为-0.73%,产品也出现较多赎回,截至三季度末,该基金的份额总额为66.97亿份。

百亿“日光基”还是香饽饽?

反观排名的另一端,作为一季度最大的“爆款”,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的最新净值为0.9151,自成立以来净值增长率仍为负值。

早在今年一季度,冯波以较谨慎步调建仓,截至季末,股票仓位在三成左右。不过,由于腾讯、美团、美的集团等重仓股表现不佳,该基金净值出现回调。

而到了二季度,冯波股票仓位增加至六成左右,主要配置了互联网、消费、新能源、家电、TMT、汽车等,第一大重仓股为腾讯控股。虽然基金整体回报为正,但也受互联网行业行情拖累。

意识到这一情况后,冯波在三季度降低了不确定性增加的互联网行业的配置,增加了汽车、光伏、食品饮料、电子、创新药、家电等行业的配置,股票仓位也进一步增加至70%以上。

具体到前十大重仓股,截至三季度末,腾讯控股已经退出前十重仓,隆基股份成为第一大重仓股,三季度净值增长率为-8.16%,期末基金份额总额为219.96亿份,较成立时的发行份额增长48.13%,三季度末该基金规模为200.8亿元。

对此,冯波坦言,行业性的板块行情成为了今年市场的主要特征。“这对我们在中长期维度以自下而上选择个股的投资方法产生了较大挑战。显然这也再次证明,我们的投资方法并不能适应所有的市场环境,也不可能在所有时间都表现良好。”

他表示,虽然处于不利的市场环境中,产品的投资风格仍然保持稳定。下一阶段,将努力提升对行业环境变化的反应速度,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率。四季度以来,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整体回撤有所收窄。

同样地,史博管理的南方兴润价值一年持有、李晓星管理的银华心佳两年持有、邱璟旻管理的广发成长精选、曲扬管理的前海开源优质企业6个月持有等4只百亿级的日光基的最新单位净值仍在“1”以下。

这些“日光基”能否走出颓势,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考察,从三季报来看,除了仍处封闭期的南方兴润价值一年持有和银华心佳两年持有,剩余2只产品的最新规模均较成立时有明显缩水。


1、两个误区

误区1:按照历史业绩(或者业绩相关的指标)来选择基金。

实践证明,无论长短期,基金的历史业绩好坏和未来业绩的好坏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这个是美国的图。左边是说,前5年排名前20%的基金在后5年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得到,只有1/4还留在前20%,其他散落各处,没任何规律。右边是说,后5年排名前20%的基金,在前5年的业绩表现。这个更离谱,有将近一半业绩甚至是垫底的。 这个结论在中国也是一样的:


2012年业绩排名前1/10的96支产品。 2013年,96支产品排名前1/10的仅有12支,排名前1/4的合计仅有25支,仍然排名前1/2的合计仅有37支; 2014年,96支产品仍然排名前1/10的有20支,仍然排名前1/4的产品总计仅有36支,仍然排名前1/2的产品总计有65支; 其他时间结果也差不多。所以按简单业绩高低来选择基金,是不靠谱的。

误区2:主动基金跑不过指数,所以应该选择指数基金。

这个观点不能算错,前半部分是对的,长期来看,主动基金经理的“业绩”――仅仅指收益率高低,是跑不过指数的。但是,衡量基金不能简单看收益率,还要看这个收益率的获得付出了什么代价。基金收益率的代价是风险――其实就是业绩上跳下窜的幅度。这个幅度越大,投资者中间被震出去的概率就越高,而未来挣到钱的概率就越低。这个叫风险调整收益(夏普比率).而夏普比率这个值,主动管理型基金是远高于指数的。


夏普比率是用基金的超额收益率/风险水平,形象点说,金融产品其实就是通过买卖风险获利的。夏普比率可以认为是基金买入一单位风险的获利,或者风险价格。主动基金承担一单位风险获利0.0908,而指数基金只能获利0.0375,前者足足是后者的2.42倍。

我的回答可能会偏于复杂,要看懂并执行这个过程需要您花点时间。不过,投资这个事儿,原理上都不复杂,但操作上都不简单。所有说投资很简单的说法都值得警惕。您想想看,老祖宗说“钱难挣,屎难吃”。凭什么投资这个事儿就例外呢?

我的观点,先说说我自己的观点:

1)长期能战胜同类的“好”基金基本不存在,即便有,要找到的概率极低。

2)基金选择,应该选择那些风格偏好清晰、在特定市场环境里总能跑好的基金,即“单项冠军”。

3)基金投资,要想获得超额收益,就一定要让不同的“单项冠军”组团作战、取长补短、动态调整。

2、基金研究

基金研究有两大领域:

一个叫基金评价,就是对基金过去的业绩进行评价。

基金的过去业绩与未来业绩之间的关系不大,所以这种研究更像一个“记分员”,投资参照意义不大。很多著名的基金研究机构,比如美国晨星(morningstar)、国内最早的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我是创始人之一)等,公开的基金评级数据,都是这个。我2004年进入基金研究领域,做得第一件事情就是建立了国内最早的一套基金评价体系。

另一个是投资性研究,目的是通过一些方法找出未来能有更好表现的基金。这个叫投资性基金研究体系。

国内第一个成体系的投资性基金研究体系,也是我做的,时间是2006年。 要回答怎么挑选基金,首先就要明确挑选基金的目的是什么。挑选基金自然是为了找到好基金,但什么是“好基金”?这个简单的问题,其实有很多误区在里头。

什么是好基金?当然是业绩好的基金。如果一只基金的业绩能持续领先于同类(我们叫有超额收益能力),这个基金自然是好基金。但是,这是基金研究领域里的一个虚幻的“梦想”:基金很难有持续的超额收益能力。同类基金的短期业绩有不确定性,但长期业绩会趋同。我们管这个现象叫基金业绩的“归一性”,或者叫收敛。


上面这两张图,分别描述的美国和中国市场的某类基金的超额收益随着时间延续而产生的变化。

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无论美国,还是中国,这类基金的长期业绩,其实是收到一起去的。这个“长期”是多长呢?美国是不到5年,中国要短很多,大约不到两年的样子。这意味着,如果投资这一类基金的时间要超过两三年以上,其实你选择哪一只都差不多。

当然这个里面会有例外,好的例外我们叫“长青基金”。美国市场过去这些年,在数万公募基金经理里能连续10年以上战胜同类的长青基金经理只有个位数。 在中国,能连续5年以上持续战胜同类的基金经理也是个位数。以前面那个图为例,172只基金里能持续跑赢同类的,只有1只。希望找到一个长青基金经理并持续投资他获利,这个成功概率并不比摸彩票中奖高多少。

也还有另一个例外,就是业绩持续差于同类的基金。其实这样的基金也很少――想把一个基金的业绩做的持续地差,和想做地持续地好,难度差不多。

既然基金业绩长期会归到一起去,是不是就没必要做基金选择了呢? 也不是。我们说“同类”基金业绩会归一,但“不同类”基金的业绩会出现分层。


上面是我用两组不同类基金做出来的图。可以看到,同类基金收敛到一起去了,但不同类基金的收敛结果并不相同,二者差出3个百分点的年化超额收益――按照三年投资期限算,总超额收益差出将近10个百分点。这个现象,我们称之为收敛终值的分层。

这个影响基金业绩差异的要素,在基金研究领域,叫“风格”。简单地说,风格不同的基金,长期业绩会有不同,而相同风格的基金,长期业绩差不多。

什么叫风格呢?比如基金的投资偏好,喜欢投资成长股还是价值股,喜欢投资大盘股还是小盘股。比如基金的头操作风格,喜欢持股不动还是换来换去,喜欢提前布局还是顺势操作。

再比如风险偏好,是喜欢永远满仓还是择时而动。这些都会影响到基金的长期业绩。这些就叫基金的风格。 市场是变动的。有时候成长股长得好,有时候价值股长得好。有时候大盘股好,有时候小盘股好。上涨时候满仓持股的自然业绩好,下跌时候择时而动的要占便宜。

所以,有明确风格的基金,一般业绩就很难稳定。它会有明显的市场适应度。 有没有基金什么都能干好呢?有啊,那些长青基金里,就会有这样的“全能型”选手。但是,这个比率太低了。大部分人如果想把什么都干好,结局多半是什么都干不好。

所以,理性的基金经理,会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模式进行操作。这意味着,只要他适合的市场环境来,他的业绩就会很好。其他环境里,他的业绩一般。


这是我随机选择的两只基金,可以明显看到,他们的业绩并不稳定。有比较明显的由好转差、由差转好交替运行的特征。原因无他,市场在轮动,而基金经理只擅长做少数事情。

这样的基金虽然不完美,但是,它能在某种环境下帮您取得超额收益。当然有代价,就是如果单一投资,你只能挣到那个特定环境下的钱,其他时候,最好也就是个随大流。


更多深度财经、国际局势资讯解读,可去关注微信公众号【邓高望远】,或者保存下方图片在微信打开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19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