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蓝光发展股票行情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股票蓝光发展股票行情

蓝光发展是沪市股票吗

展开全部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1、1990年-1991年是股市的初创阶段。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相继挂牌营业,股票集中交易市场正式宣布成立,中国股市由此第一次具备了资源配置的功能。

这一阶段是中国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各项基本制度在探索中逐步建立,资本市场大多处于自我演进发展状态,资本市场体系初步搭建,整个市场规模较小,并以分隔的区域性试点为主,股票市场的发行和交易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缺乏统一规范和集中监管。

同时,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2、1992年-1997年是股市的试验阶段。

此时股市能否长期存在仍然受到所有制问题的困扰,姓资还是姓社,成为影响股市存活最重要的话题。

1992年1、2月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

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此后,中国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股份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更多的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开始在资本市场发行上市。

1993年,股票发行试点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广至全国,打开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由此中国股市也于1996年5月迎来了大牛市行情。

由于尚未形成完善的供求机制和市场监控机制,高速发展的股市立即出现了许多问题,股市价格暴涨暴跌,投资者尚未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投机之风盛行,黑市行为大量滋生等。

打压整顿股市也因此成为接下来的宏观调控的内容之一。

从证券监管的角度来看,1992-1997年是由中央与地方、中央各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的过渡阶段。

股市的监管机制开始形成,监管体系初具雏形,并规定了涨跌幅及交易量限制。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第一次从宪法的层次上承认“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个特殊形式”,至此,股票市场的地位正式确立。

3、1998年-2001年是股市的规范阶段。

从1998年开始,中国开始正式启用法律法规手段规范管理股票市场。

1998年4月起建立了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国务院确定中国证监会作为国务院直属单位,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同时其职能得到了加强。

1999年股市又一次出现牛市行情高潮,一直持续到2001年。

然而,太过火爆的股市已经严重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持,市盈率奇高,大量违规行为也不断被暴露出来,银广夏、蓝田等上市公司事件的发生就是当时股市混乱的缩影。

同时股市的作用被定义为“国企解困”的一个重要途径,大量国企进入股市寻找资金,其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

以1999年7月《证券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中国股票市场步入了以“规范与发展”为主题的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也逐步走向成熟。

经过几年的法制建设,中国证券法规体系逐步完善。

到2001年底,中国证券期货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补充,以部门规章为主体的系统的证券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4、2002年-2004年是股市的转轨阶段。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阶段,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矛盾的转移,对股票市场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它不仅是筹资的工具,而且股指的上涨还能带来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增长,有助于改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等。

股票市场的地位被提升到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考虑。

中国股票市场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中央高层领导提出股票市场不仅要为国有经济改革服务,而且要为国家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

但是,由于此阶段股票市场的制度安排、制度建设不尽合理,再加上盲目借用外国(主要是美国)的经验,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殊性认识不够,使得中国股票市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高层次、综合性功能的发挥仍不理想,社会各界对中国股票市场功能发挥的现状有颇多不满。

新一届的中国证监会开始着手完善监管体制。

然而在股权分置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国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改革并没有收到预期的结果。

这一阶段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价格甚至一度低于面值,股市不仅没有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要求,甚至连最基础的筹资功能也无法实现。

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南方、闽发、“德隆系”等证券公司长期积累的问题和风险集中爆发,是中国股票市场运行中不健康因素的集中反应。

2004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表明了政府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决心,以促使资本市场的运行更加符合市场化规律。

5、2005年至今是股市的重塑阶段。

2005年5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市重塑的一个过程。

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市98%的应股改公司完成或者已进入股改...

股票认购证的历史发展

展开全部 股票认购证,最早出现在1992年的上海,当时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后的1年多时间内,“老八股”在唱独角戏,且因股票供不应求,形成了粥少僧多的有价无市局面,因此市场扩容成了当务之急。

记得“兴业房产”发行新股时,发售地的上海江湾体育场已出现提前2天排队的情况,而发行时差点闹出人命的混乱秩序,也同样给管理层敲响了警钟。

面对1992年尚有10多个新股要发行的现状,当时主管股票市场的人民银行想出了一个现在看来完全能载入史册的主意—先发认购证,凭认购证摇号中签认购,于是中国的股票认购证应运而生。

1992年上海股票认购证发行结束后不到2个月,消息灵通者得悉当年的股票发行个数将增至50个,中签率远没有想象的那么低,于是黑市出现了爆炒认购证,其中最高价居然暴涨至1万元。

事实上,每百张连号的认购证在后面的实际收益应该在50万元左右,但错过机会的人们,也只能够眼睁睁地看着本来轻而易举到手的财富流逝,1992~1993年初股票认购证成为了许多失去机遇的投资者心中之痛楚。

此后股票认购证在各地发行新股时被广泛采用,也由此壮大了股票认购证家族。

不过随着电脑互联网发展,早期那种通过认购证发行股票的方式,因成本高、效益低,逐渐被淘汰。

1995年后股票发行改用全电脑上网定价发行方式,股票发行也实行了无纸化,从此股票认购证成了绝版的“断代现代文物”。

根据我国股票发行中出现的股票认购证,其包括以下种类:认购证、认购申请表、抽签表、号码单、定额定期存单、预缴款凭证等,形式有单联、横三联、小本三联、小本册、大版张等,种类与品种繁多。

但属于正规的认购证约170余种,这些股票认购证均采用现代最先进的高科技防伪技术,如荧光、水印、暗记、碳印、金属细丝、羊毛纸等,每张认购证都像人民币一样打印有流水编号,形成唯一特征。

集藏者可以发现认购证是股证收藏大家庭中最丰富的一族,不仅种类多,而且还存在着错、特、漏、奇等现象,加上组号、中签单、非中签单、使用、非使用、配营业部磁卡、配上市公告书、配票样、配债券、集名人、集公司、集题词等等形式,其趣味性与集藏性比股票实物券还要多姿多彩,赏玩其中乐趣无穷。

...

股票的起源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啊?

展开全部 股票是商品经济及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大概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在16世纪作为筹集资金、分散风险的一种手段而进入远航贸易领域。

在15世纪,意大利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南美州新大陆,随后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又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

这些地理上的大发现开通了东西方之间的航线,使海外贸易和殖民地掠夺成为暴富的捷径。

而要组织远航贸易就必须具备两大条件,其一是组建船队需要巨额的资金;其二是因为远航经常会遭到海洋飓风和土著居民的袭击,要冒很大的风险。

而在当时,没有一个投资者能拥有如此庞大的资金,且也没有谁甘愿冒这么大的风险。

为了筹集远航的资本和分摊经营风险,就出现了以股份集资的方法,即在每次出航之前,招募股金,航行结束后将资本退给出资人并将所获利润按股金的比例进行分配。

为保护这种股份制经济组织,英国、荷兰等国的政府不但给予它们各种特许权和免税优惠政策,且还制订了相关的法律,从而为股票的产生创造了法律条件和社会环境。

在1553年,英国以股份集资的方式成立了莫斯科尔公司,在1581年又成立了凡特利公司,其采取的方式就是公开招买股票,购买了股票就获得了公司成员的资格。

这些公司开始运作时是在每次航行回来就返还股东的投资和分取利润,其后又改为将资本留在公司内长期使用,从而产生了普通股份制度,相应地形成了普通股股票。

因为在贸易航行中获取的利润十分丰厚,这类公司就迅速膨胀,相应地股票也得到发展。

在1660年之间,股东若要转让其所持股票,就要在本公司内找到相应的人员来接受,或设法依公司章程规定将本公司以外的承购者变为公司的成员,股票的转让相当不便。

但从1661年开始,股票开始可以任意转让,购买了公司股票的人就具有了公司的股东资格,享有股东权。

到1680年,此类公司在英国已达49家,这就要求用法律形式确认其独立的、固定的组织形式。

在17世纪上半叶,英国就确认了公司作为独立法人的观点,从而使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稳定的组织形式,股金成为长期投资。

股东凭借公司制作的股票就享有股东权,领取股息。

与此相适应,证券交易也在欧洲的原始资本积累过程中出现。

17世纪初,为了促进包括股票流通在内的筹集资本活动的顺利开展,在里昂、安特卫普等地出现了证券交易场所。

1608年,荷兰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一个证券交易所,即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二、17世纪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股票逐渐进入金融和工业领域。

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法国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大机器工业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的产业革命迅猛崛起,导致了商品经济的极大发展。

股份有限公司因适应了大工业的要求而迅速发展起来,股票也相应地得到发展。

出于生产对于扩大资金来源和进行远距离运输以扩大市场的需要,银行、运输业急需大量筹集资金,而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建立股份有限公司就成为当时的一种普遍方式。

1694年成立的第一家资本主义国家银行——英格兰银行及美国在1790年成立的第一家银行——合众美国银行都是以发行股票为基础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由于股价制银行既可发行银行券,又能吸收社会资金来发放贷款,其盈利非常可观。

而相对于远航贸易来说,银行股票是金融业股票,不但股息多,且风险小,所以股票和股份制在金融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应用导致了工业革命。

此时,资本主义的主要工业部门从手工业逐渐地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生产。

不但纺织业使用了大机器,且推广到轮船和机车,改变了整个工业的交通状况,大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这时的生产规模,已经远远不是单个资本家的小规模投资所能适应,它不但需要专业化生产和分工协作,还要求在交通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巨大的投资,而这些投资却不是少数资本家或当时政府的财力所能承担的。

而股份有限公司 和股票正好提供了一条用资本社会化来集中资金的出路。

在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中期,英国利用股票集资这种形式共修建了长达2200英里的运河系统和5000英里的铁路。

美国在18世纪初的50年里建成了约3000英里的运河及28 00英里的铁路。

到了19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要求扩大企业规模、改进生产技术和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独资或合伙办企业就难以适应。

这时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就采取各种优惠措施来鼓励私人集资兴建企业。

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在工业系统确立统治地位。

于是,股票的自由转让,特别是利用股票价格进行投机,刺激了人们向工业企业进行股票投资的兴趣。

股份有限公司在各个工业领域都迅猛发展,成为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且通过股票筹措的资本额越来越大。

如1799年杜邦创立的杜邦火药公司就是用每股2000美元的股票筹措了15股资本创办的,而1902年成立的美国钢铁公司则用股票筹措了多达14亿美元的股金资本,成为第一个10亿美元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

三、随着证券交易的发展,其相应的法规及手段日益完善。

随着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和股票发行数量的日益增多,证券交易所也在逐步发展。

1...

介绍一下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

展开全部中国股票市场的产生、发展至今,仅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几乎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股票市场200多年的发展历程,这是辉煌的改革成果。

当前无论是市场的组织结构,还是交易清算系统的效率,甚至包括市场的规模,同不少西方国家的股票市场相比,可以说没有太大的差距。

然而,当代中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新兴+转轨”的市场,从“姓社、姓资”的长期争论,到邓小平的“坚决试,不行可以关”的英明决策;从股份制改革的争论,到开放股市为国企改革服务,并直到目前基本完成的股权分置改革,中国股市走过了近20年的风雨成长历程,经历了多变的政策选择。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育、发展,是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逐渐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也是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股票市场产生、发育的特殊历史背景 中国的股票市场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

通俗的讲,西方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是遵循股票市场发展的自然规律,在市场经济的土壤里,自然生成的“天然产品”。

而中国的股票市场,则是在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同时探讨公有制经济多种实现形式的土壤里,在既要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发展的自然规律,又要考虑中国国情、遵循中国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催生的“人工产品”。

这就决定了中国股票市场是有中国特色的股票市场。

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发育、发展的历史,不能不首先搞清楚中国股票市场产生、发育的特殊历史背景。

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为适应社会化生产和规模经营的需要,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逐步从独资、合伙发展到股份公司,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

建立在股份制度自然演化基础之上的西方国家股票市场的产生、发展、成熟过程,也必然表现为一个瓜熟蒂落的自然成长历程。

在中国,股票市场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产物。

由于新中国建立初期学习前苏联的经验,存在对公有制形式的片面理解,单纯强调发展国有经济。

社会化规模经营的大工业企业是通过高度集中的计划化分配制度,采取政府投资、国家所有的方式建立起来的。

与此相适应,中国改革前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几乎是单一的国家所有、国有独资的形式。

经过解放初期对独资、合伙甚至是股份制的旧官僚企业、民族资本家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解放后30多年的国家投资、国家重建,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已经形成了覆盖各个领域的庞大的国有企业体系。

并在这种以国家独资为资本组织形式的制度基础上,形成了与之对应的社会分配机制、储蓄和投资运行机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也日趋突出地显现出来,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国有企业因传统的计划运行机制的弊端和自身的体制改革、运行机制改革一直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面临着经营困难、亏损面增大、负债率过高、资产结构不合理的困境;另一方面,在金融领域,因长期实行单一的银行信用体制和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预算软约束”,使得国家银行独自承受的金融风险日渐增大,其他国家不时爆发的区域性金融危机也一再为中国敲响警钟。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中国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尝试:在国有企业领域先后推行放权让利、租赁制、承包制、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等多项改革措施;在国有银行领域,先后推行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分离、对国有银行进行企业化改革等多种尝试。

但是这些改革效果都不理想。

在这种情况下,处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经济特区先行尝试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成功。

随后,在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广下,股份制改革被推到了中国整个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前台,股票市场成为令国人关注的焦点。

可以说,中国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但真正出现改革热潮,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股票市场诞生后,才进一步引发起来的。

在股票市场发展的初期,在巨大投资利益的诱惑下,广大投资者蜂拥入市,热情参与。

改制后的企业和地方政府亦体验到股份制改革带来的巨大利益,地方政府和企业发现进行股份制改造是一条迅速获取大笔资金并借此使企业迅速摆脱困境的捷径,于是也倾注出巨大的热情。

虽然,由股票市场热推动起来的中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带有很大的、甚至不正常的利益驱动因素,但其在实践中显示出来的巨大魅力,却促使人们对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中引入股份制的可行性有了更为统一的认识。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股份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这充分表明时至1997年,对于大力推行股份制、发展股票市场,已经得到了包括中央领导高层在内的上下各界人士的一致认识和高度重视;同时也标志着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政策基调,已经从“坚决试”转变为“大力发展”。

二、中国股票市场的阶段性发展规律 纵观各国股票市场发展的历史,都呈现出一种阶段性发展的规律,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新兴股票市场表现得更为明显。

股票市场具有阶...

股票蓝光科技现在改为什么

展开全部 这个每个人判断不一样,你必须要有自己的选股标准,什么算是低价低估值,买入后,怎样继续持股,跟踪上市公司发展,怎么卖出,一般来说,股价高估或者上市公司基本面变化卖出。

价值投资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然别人告诉你的好股票,你买入后,股价波动,甚至下跌,出现亏损,你肯定没有强大的信心持股。

大牛股拿不住,甚至亏损,垃圾股票一直拿,亏损严重。

进退失据,注定血本无归。

希望采纳。

...

为什么股票跌是绿色涨是红色?

展开全部生理学的需要所决定:人们的视网膜含有杆状和三种锥状感光细胞,而这三种锥状细胞分别对红光、绿光及蓝光最敏感。

由于这种视觉结构,人最容易分辨红色与绿色。

国际惯例所决定:只是国际惯例的习惯上是红跌绿涨,而A股市场却来了个反用,这里边的原因是从我们的国人的具体情况来考虑的,作为中国人来说,在我们的心目中可能都有一个美好的“红色”1、股市上涨用绿色表示,下跌用红色表示,是国际通行的惯例。

2、而中国、台湾和日本的股市却恰恰相反,是“红涨绿跌”而不是“绿涨红跌”。

拓展资料国际通行的“绿涨红跌”惯例,或许应该这样解读:红色相对容易引起注意,是强调风险,股价下跌时提示投资者及时止损;绿色相对不易引起注意,是强调买入前多思考,提醒不宜追高。

这样解读,理论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光谱理论,而不是相对不怎么确定的颜色的文化象征意义,自然科学没有任何的地域偏见,不因人处于东方还是西方,都更容易注意到红色而不是绿色。

中国等几个股市,则恰恰相反。

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造成了中国(包括台湾)、日本和韩国股市估值偏高,似乎是有心理依据的。

又如同时在A股和H股上市的公司,A股估值比H股高得多,[4]似乎也有这方面的心理因素。

股票涨跌--百度百科

如何识别股票走势,怎样判断股票未来的发展空间

展开全部1、个股的基本面判断:要以未来的行业、政策以及重组等预期来首先做一个大方向的筛选,有些个股虽然短期在某些利好的支撑下走势比较强,比如某些高送转的地产股。

但是一旦利好兑现,由于整个行业的看淡,利好出尽下跌的速度也是惊人的。

所以我们可以在几个未来看好的板块中寻找一些初现强势的个股;2、强势股并不是说从来不跌:下跌是修正超买的一个过程,也是上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所有的牛股也肯定都有回调的阶段。

因此,并不要刻意追求逆势翻红的个股,适当的回撤也是非常正常的;3、技术上重点关注回撤的幅度:一般来说,未来的强势股都是有未来的利好预期在支撑的,因此在调整中显示出买盘的积极介入,下跌幅度不会太大。

这个幅度一般和大盘的下跌幅度或者平均下跌幅度对比,应该是偏小的,如果出现超出平均的大幅度的回调,至少说明未来的预期已经无法支持持股,可能这个预期的力度不会很大;4、注意回调的节奏:大多数未来的牛股在调整中的回调节奏很有讲究,比如我发现经常是某一天在大盘跳水的拖累下出现了集中大幅的下跌,而之后其他时间就开始横盘或者修复,除非大盘出现崩盘,连续大幅的杀跌一般不会出现,这其实还是表明了持股者的信心比较稳定;5、注意区分是否是资金刻意推动型:有些强势股的目的只是大户(持有者)为了在弱市中保持股价,等到反弹出货而刻意控制的价格,这些个股成为未来牛股的可能很小。

而这些个股的交易过程中可以明显地找到资金刻意推动的迹象:比如交易不连贯,脉冲式的集中放量,其他时间交易惨淡;或者价格是靠向上的买盘敲出来的,没有真实的买盘支撑等等。

在选择强势股的时候,最好回避这些纯粹为资金推动型的股票,寻找到有真实买盘支撑的个股。

选择未来牛股,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对公司基本面的把握,以及配合好对市场趋势的判断。

仅仅在调整中的表现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试金石,好的东西最终将被用心、细心和耐心所捕获。

...

1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