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的调研数据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对股票的调研

股票基本面: 看该行业前景,公司在行业地位,(龙头比较好)国家政策面对该行业有什么影响。

公司本身主营业务如何,是否集中,(集中比较好,主营太分散的话,不会太突出。

)是否有新项目设立,未来的发展是大致一个什么走向。

是否有整体上市或者整合的预期。

是否有基金持仓,比例如何,近期是在增还是减?再详细就看下筹码是否集中(看持有的股东数目。

数目减少,人均持股多就是在集中,比分散要好)该股总股本多少?流通股多少?盘大的话在行情好的时候上涨会比较慢。

看一只股票基本面的好坏需要看这只股票的那些数据

所需步骤:1.了解该公司。

多花时间,弄清楚这间公司的经营状况。

以下是一些获得资料的途径:*公司网站*财经网站和股票经纪提供的公司年度报告*图书馆*新闻报道——有关技术革新和其它方面的发展情况2.美好的前景。

你是否认同这间公司日后会有上佳的表现?3.发展潜力、无形资产、实物资产和生产能力。

这时,你必须象一个老板一样看待这些问题。

该公司在这些方面表现如何?*发展潜力——新的产品、拓展计划、利润增长点?*无形资产——知识版权、专利、知名品牌?*实物资产——有价值的房地产、存货和设备?*生产能力——能否应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4.比较。

与竞争对手相比,该公司的经营策略、市场份额如何?5.财务状况。

在报纸的金融版或者财经网站可以找到有关的信息。

比较该公司和竞争对手的财务比率:*资产的账面价值*市盈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增长率6.观察股价走势图。

公司的股价起伏不定还是稳步上扬?这是判断短线风险的工具。

7.专家的分析。

国际性经纪公司的专业分析家会密切关注市场的主要股票,并为客户提供买入、卖出或持有的建议。

不过,你也有机会在网站或报纸上得到这些资料。

8.内幕消息。

即使你得到确切的内幕消息:某只股票要升了,也必须做好分析研究的功课。

否则,你可能会惨遭长期套牢之苦。

技巧提示:长期稳定派息的股票,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较小。

注意事项:每个投资者都经历过股票套牢的滋味。

这时应该保持冷静,分析公司的基本面,确定该股票是否还值得长期持有。

希望对你有用!

怎么看股票行情的数据

股票行情数据分析方法(1)技术分析:技术分析是以预测市场价格变化的未来趋势为目的,通过分析历史图表对市场价格的运动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股票技术分析是证券投资市场中普遍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

(2)基本分析:基本分析法通过对决定股票内在价值和影响股票价格的宏观经济形势、行业状况、公司经营状况等进行分析,评估股票的投资价值和合理价值,与股票市场价进行比较,相应形成买卖的建议。

(3)演化分析:演化分析是以演化证券学理论为基础,将股市波动的生命运动特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股市的代谢性,趋利性,适应性,可塑性,应激性,变异性和节律性等方面入手,对市场波动方向与空间进行动态跟踪研究,为股票交易决策提供机会和风险评估的方法总和。

炒股对于高手说是一种艺术的创作,创作出更多的价值。

股票行情分析是创作的灵感来源。

所以,一个好的资源必定出现非常伟大的创作。

下面我们来说说两种简单的分析方法:方法一:上升三法学习炒股,最先要会的就是看图,所以看图说话,在上升趋势中,如果出现一根长阳线,在此长阳之后,出现一群实体短小的阴阳线,显示先前趋势所面临的一些压力。

一般而言,这些盘整的线形大多为黑线,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线形的实体必须处在第一天长白线的高、低价范围内,包括影线在内。

最后一根阴阳线(通常为第五天)的开盘价位于前一天收盘价之上,并且收盘价创出新高。

方法二:下降三法顾名思义,下降三法就是上升三法的相反方法。

就是在市场处于下降趋势的时候,如果一根长黑线的出现使其跌势得到加强。

随后三天则为实体短小的线形,其走势与既定趋势相反。

如果这些盘整线形的实体为白色,则情况最佳。

必须注意,这些短小的实体全部位于第一根长黑线的高、低价范围内。

最后一天开盘价应该在前一天的收盘价附近,收盘则创出新低,宣告市场休息时间结束。

怎么看股票行情的数据?

股票价格的涨跌,简单来说,供求决定价格,买的人多价格就涨,卖的人多价格就跌。

做成买卖不平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影响股市的政策面、基本面、技术面、资金面、消息面等,是利空还是利多,升多了会有所调整,跌多了也会出现反弹,这是不变的规律。

投资者的心态不稳也会助长下跌的,还有的是对上市公司发展预期是好是坏,也会造成股票价格的涨跌。

也有的是主力洗盘打压下跌,就是主力庄家为了达到炒作股票的目的,在市场大幅震荡时,让持有股票的散户使其卖出股票,以便在低位大量买进,达到其手中拥有能够决定该股票价格走势的大量筹码。

直至所拥有股票数量足够多时,再将股价向上拉升,从而获取较高利润。

分析一支股票主要看什么数据?

看盘的几个小技巧:第一:看盘的首要重点是看板块和热点个股的轮动规律,进而推测出行情的大小和持续性时间变化。

比如每天应该注意是否有涨停个股开盘,如果有,那么说明主力资金还在努力选择突破口,如果两市都有10只以上的涨停个股开盘,则说明市场处于多头气氛,人气比较旺,少于这个标准则说明市场人气不佳,投资者应该当心大盘继续下跌风险。

如果每天盘面都有跌停板,并且是以板块方式出现,那么,应该警惕新一轮的中级调整开始。

在热点上,如果前一交易日涨停的个股或是上涨比较好的板块难以维持两天以上的行情,那么,就说明主力资金属于短炒性质,此个股或板块不能成为一波行情的领头羊,同时也意味着这一轮上涨属于单日短线反弹。

反过来讲,如果热点板块每天都有2-3个以上,平均涨幅都在2%以上,并相互进行有效轮番上涨,则中期向好行情就值得期待。

2010年7月初、中期,有色资源、煤炭资源、稀土资源以及新能源、智能电网等板块交替上涨,从而产生中级行情。

第二:看盘应该注重关注成交量。

根据两市目前市值情况看,上海大盘成交量小于1000亿应做震荡整理理解,700亿以下为缩量,小于500亿可以理解为地量,超过1100亿应该理解为放量。

地量背后往往意味着反转,例如,2010年6月底和7月初之间,先后多个交易日上海股市成交量低于500亿,这个时候空仓资金应为自己的重新进场做好准备。

当大盘摆脱下降趋势,走出一个缓慢的底部构筑的形态下,成交量温和状态下,投资者可以以不超过半仓的水平买股持股。

如果,当股票持续上涨,成交量放大,换手率超过15%(中小板、创业板个股特定条件下可以放宽到20%左右,另外新股、次新股、限售股、转赠股、配股上市日不在此列),5-20日线开始死叉转向,那么此类短线题材股和概念股应该考虑逐步抛售。

第三:努力培养盘感,运用技术手段捕捉市场机会。

不管是什么品种的股票,如经过短期暴跌,跌幅超过50%,下跌垂直度越大,那么关注价值就越高,当某一天突然缩量,短线买进的机会来了。

因为急跌暴跌后,成交量突然萎缩就杀跌盘已经枯竭,肯定会出现反弹,这个时候可以坚决地战胜自己恐慌情绪积极进去抢一把反弹就走人。

同样,如果股票价格在接连涨了很多时间,而且高位开始频繁放量,可是价格始终盘旋在某个小区域,连续用小单在尾盘直线拉高制造高位串阳K线,筹码峰密集严重扩散,则说明这个完全是主力在出货!必须坚决清仓。

第四:别小看低位的三连阳,别漠视高位的三连阴。

一般讲股票价格在接连下跌一段时间后,突然在某天不那么狂跌,而且,K线上接连出现红三兵,价格波动幅度又不是那样大,通常价格一串上去又被单子砸下来了,请你注意了,这个时候往往就是有主力潜伏着开始收货中;反过来,如果在涨势继续了一段时间,股票价格已经很大幅度地脱离了主力原始成本,这个时候出现了高位几连阴,股票价格重心开始下移,尤其是在一些时候,主力利用快要收盘的时候,突然用几笔单把股票价格迅速买回日均线,在随后的几天里同样的手法经常出现,K线图上收出长下影,那说明主力出货的概率已经达到80%以上,它的这些做法都是为了麻痹经验不足的资金。

假如某天连10日、20日、30日线都跌破,不管是赚还是赔,坚决离场。

第五:大涨买龙头,如何发觉龙头,其实在市场大跌气氛里很容易判断龙头股,应密切注意涨幅榜中始终跃居前几位的逆市红盘股,特别是价格处于“三低”范畴,或是股价在15-20元之间,离新多主力拉升底部区域不足50%空间,在大盘大跌的当日或随后几天时间里,果断用长阳反击K线收复前期长阴失地的,则有望成为反弹的龙头。

市场的法则永远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当中级以上行情出现的时候,投资者要善于提早发现谁是龙头,并果断追进,抓稳抓牢,别因一时盘面震荡轻易下马。

通常洗得越凶,后期飚涨概率越大。

炒股抢占先机概念很重要。

有的股票难当龙头最好在行情启动初期果断放弃,不要跟自己过不去。

第六:在涨势中不要轻视冷门股、问题股。

你只要它涨得好,涨得牛就是,“涨时重势,跌时重质”就是这个道理。

任何时候,主力和庄家比我们聪明,他们不是傻瓜,当股票一个敢于在大势不好的情况下缩量封出涨停板,肯定有其不被市场大众知道的东西隐藏在后面。

熊市里,很多2-5元中小盘个股就是这样无量快速涨停,通常这个时候非常考验短线高手的看盘功力,因为这样的股票往往留给人的思考、判断、下单时间不会超过一分钟,一般此类股很容易出现连续涨停,甚至是一字涨停,像2010年7月27日,很多ST股大跌的时候,ST黑化却震荡走高,上方买盘都被逐步吃掉,并在临近收盘的最后10分钟封上涨停,这说明市场已有嗅觉灵敏的资金闻到了变盘气息在重组前夜下手。

怎么分析股票数据

所需步骤: 1. 了解该公司。

多花时间,弄清楚这间公司的经营状况。

以下是一些获得资料的途径: * 公司网站 * 财经网站和股票经纪提供的公司年度报告 * 图书馆 * 新闻报道——有关技术革新和其它方面的发展情况 2. 美好的前景。

你是否认同这家公司日后会有上佳的表现? 3. 发展潜力、无形资产、实物资产和生产能力。

这时,你必须象一个老板一样看待这些问题。

该公司在这些方面表现如何? * 发展潜力——新的产品、拓展计划、利润增长点? * 无形资产——知识版权、专利、知名品牌? * 实物资产——有价值的房地产、存货和设备? * 生产能力——能否应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4. 比较。

与竞争对手相比,该公司的经营策略、市场份额如何? 5. 财务状况。

在报纸的金融版或者财经网站可以找到有关的信息。

比较该公司和竞争对手的财务比率: * 资产的账面价值 * 市盈率 * 净资产收益率 * 销售增长率 6. 观察股价走势图。

公司的股价起伏不定还是稳步上扬?这是判断短线风险的工具。

7. 专业的分析。

F10为个股资料,里面的业内点评清楚地评价了公司的行业地位及发展前景,可以作为参考,还有淘股吧论坛,里面不乏有高人分析个股的技术面与题材面。

技巧提示: 1、 潜在的行业龙头,要重点关注。

比如中国南车,刚上市就跌到了3元,作为动车组的龙头股,肯定是低估了,中线持有必赚;2、 低价是永恒的题材。

这里所说的低价,是绝对低价,历史上从来没有大幅炒作过的品种,一旦有热门的题材引发主升,往往成为黑马。

注意事项: 每个投资者都经历过股票套牢的滋味。

这时应该保持冷静,分析公司的基本面,确定该股票是否还值得长期持有。

请问如何导出通达信股票的数据呢?请问,如何做能够导出通达信股票...

一、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概况 中国金融资产主要分为:流通中现金、金融机构存款、金融机构贷款、有价证券(债券、股票等)。

表1列出了1978、1986、1991、1995年中国主要金融资产分布情况(见表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资产由单一的银行资产向市场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1981-1995年累计发行国债4794.39亿元,国家投资债和投资公司债共313.98亿元,金融机构债1182.97亿元,企业债1738.3亿元,股票(A股面值)119.56亿元,大额存单1796.28亿元(中国证监会,1995)。

这些金融工具的出现为中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中国金融资产的大部分仍是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存贷款。

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占金融资产总量的比例1978年为93%,1986年为87%,1991年为84%,1995年为83%。

这一比例改革开放以来虽呈下降趋势,但90年代以来下降缓慢,说明中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不尽人意。

中国金融资产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94%上升到1995年的221%,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中金融深化(货币化)的过程。

80年代这一比重上升较快,进入90年代上升速度慢了下来。

中国的储蓄主体在改革中也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的政府和国营企业变为现在的老百姓。

据世界银行专家估计,中国改革前政府积累占总积累的比重一直在70%以上。

1978年国内储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5%,其中居民储蓄占1.2%,政府储蓄占15.4%,企业储蓄占18.9%。

也就是说,1978年社会总储蓄的96.7%来自政府和国营企业。

1978年末,中国居民储蓄余额只有210.6亿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9%,占当年社会存款总额的16.2%。

改革前,国家是储蓄主体,也是投资主体,因而不需要金融中介。

国有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来自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主要作为流动资金。

银行的贷款也主要来自政府和国有企事业的存款。

1978年,企事业存款和财政存款之和为1089.9亿元,占银行存款总额的83.8%。

1995年底中国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5.4万亿,其中近3万亿是居民储蓄。

储蓄者和投资者分离了,最大的储蓄者是老百姓,最大的投资者是国家。

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中介作用变得非常重要了。

国家通过对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控制,用老百姓的钱投资建设国有企业。

因此,国营企业的真正所有者,可以说是在国家银行里存款的老百姓。

宏观的金融资产结构必然反映到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上来。

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是中国企业资金来源的主渠道。

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来获得资金。

从1986年开始发行企业债,到1995年,共发行企业债1738.3亿元。

1995年末,股票市值(A股)约4500亿,其中只有1/3上市流通的个人股。

国家股大多是靠过去已有的投入和土地价值折算的,实际现金投入不多。

法人股和个人股的发行可以使企业筹到现金,但能够被批准发行股票的企业实在是太少了。

这样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所能筹到的资金十分有限,大多数企业只能靠银行贷款。

在主要金融资产之外,还有其他金融资产,比如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和股份合作制中的股份等。

这些金融资产,都有一定意义上的所有权、参与权和处理权,并以此获得收益。

但目前民间借贷、民间集资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可以概括为:储蓄主体在改革开放中由政府变为老百姓;国家政府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逐年下降,由1978年的31%下降到1995年的10.8%;1985年起,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投资由拨款改为贷款,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渠道狭窄;其他不动产市场刚刚起步。

这就使老百姓把绝大部分积蓄存在银行里,银行把大部分资金贷给国有企业,成为国有企业长期投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金的主要来源,造成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不断升高。

二、中国的广义货币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为什么迅速增长? 中国金融资产的变化过程主要有两条主线,一条是货币化过程,另一条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

这里我们主要分析货币化过程。

货币化有两种含义:一是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即国家用印钞票的方法来弥补财政赤字。

二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货币化,即在经济发展中,特别是改革转轨过程中,产生超常货币需求,从而使货币流通速度减慢。

本文的货币化是指后一种意义上的。

1978到1995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7%,通货膨胀率平均为7.5%,广义货币(M2)平均每年递增25%。

广义货币增长率在这样长时期里远远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在各国经济发展史中是少见的。

据笔者保守估计,从1978到1992年,中央政府每年的铸币收入平均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左右。

谢平(1994)估计,1986-1993年,中央政府每年得到的货币发行收入平均为国民生产总值的5.4%。

海外经济学家常常不理解为什么中国政府的实际综合赤字那么高(约占GNP的8-9%),通货膨胀率却不很高。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货币化带来的铸币收入。

表2给出了中国货币化过程的主要指标。

中国的广义货币(M2)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M2/GNP)在改革期间呈快速上升趋势。

从1978年的32%上升到1995年的105%,上升速度如此之快在发展...

1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