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健康发展建议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我国股票市场的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

展开全部 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第一是进入股票市场的指导思想不够正确,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有人把股票市场看作是解决国有企业困难的一种办法,而不是当作使有限的资源流向最有效率的优质企业、最有潜力的企业的融资渠道。

在选择上市公司的时候,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联合起来去包装、化装上市,去欺骗投资者。

以解困、扶贫为上市目的。

这种思路对于股市的健康发展是先天不足的问题。

发展股票市场固然应当考虑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应当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市场化制度建设的努力,但如此解困的结果重新回归政策市,最终还是不利于更多的实体经济的。

正确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严格遵照法律规定,保证公开公正,保护公平交易,促进资金融通,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促进股票市场健康发展,而不是保护少数人的特殊利益,因为最终只有投资者信得过,对市场又信心,认为披露的信息是真的,投资者才会去买股票。

第二是信息公开不够,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当前,加强资本市场“三公”原则的制度化建设及其贯彻实施,对于增强信心、提振股市至关重要。

《证券法》规定的“三公”原则不能仅仅停留在条文上。

信息在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传递的阻隔和不对称是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

市场存在的“三不公”(公开、公平、公正)问题严重程度超出了局外人的想象。

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内幕交易、操纵股市、黑庄操作、买卖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甚至庄家冒用他人身份证和帐号坐庄炒股都禁不了。

针对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信息披露不真实、信息披露不完整、信息披露不及时、信息披露不严肃、信息披露不主动等问题,应该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立法,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民事损害赔偿制度, 二是改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权益,三是确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三位一体的监管框架,四是强化中介机构的自律机制,五是建立一支坚强有力的股市监督队伍。

第三是证监会现在的定位,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在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的同时,还要正确定位监管机构的职责。

证监会现在的定位是股票市场上政企不分,主要表现在证监会本身。

证监会本来的功能是监督上市公司和证券交易所,对外部投资者提供保护。

证监会的唯一、最重要的职能应该是保护外部投资者,保护外部投资者不受内部投资者、不受企业经理的欺骗。

但是我们国家的证监会的职能是审核公司上市,帮助国有企业解困。

发行制度等存在的最大的问题还是实名审核制,审核制实质仍然是审批制,要明确监管单位不是审批单位,是维护市场稳定的机构。

准确定位以后,还需要严格执法,完善监管,公正监管,以加强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

第四是投资的质量,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投资的质量高低,是看投资人是不是真正承担风险。

如果投资者用自己的钱投资,自己承担风险,也享有权利的话,风险与权利一致,就是高质量的投资。

相反,如果完全用别人的钱投资,亏了是人家的,赢了是自己的,那就是低质量的投资。

在我们国家的股市上大量充斥着低质量的投资者。

低质量的投资者只负盈不负亏,必然对股市形成一种高估的压力。

为此,必须改革发行制度。

第五是上市公司的结构不健全,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要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中国股市不能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上市公司的结构与中国经济的结构不匹配;2004年中国股市受宏观调控影响巨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国股市中周期性行业上市公司比重过大,上市公司行业构成的缺陷进一步加大了中国股市的风险。

国有企业上市之后实际上控制权仍在国家手里,形式上有一个董事会,但实际上董事会、总经理都是由政府任命。

董事会很难起很大作用,因为是国家持大股。

2009年5月《企业国有资产法》施行以后,国资委履行出资人的职责以后,尚不完善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可望情况有所变化。

第五是对中小股东保护乏力。

如何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中小股东的权益保护得越好,股票市场越健全,人们就越愿意把口袋里的钱拿出来,股票股市就越活跃。

目前,对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保护较差。

在保护弱小的外部投资者方面,一是对企业关联交易作出限制。

当控股股东的利益与小股东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为了保护小股东的利益,要对控股股东的关联交易作出限制,办法是关联交易原则上由企业的中小股东或它的委派的代表批准。

二是为了保护小股东的利益,立法、司法救济方面,建议适时修改民事诉讼法,引入集团诉讼制度。

三是限制上市公司高管、中介例如保荐人在企业不景气时的高额薪酬。

四是投资基金的收益应当与其经营业绩直接挂钩,而不是现在的旱涝保收。

第六是不讲信誉,缺乏信心,信用缺失,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信用是股市的支柱。

由于我国建设市场经济的历史短,对信用的认识肤浅,因此在信用体制的建设上步履缓慢。

建立股市信用的关键在于信息流通畅快,信息披露的内容全面、真实、准确。

但是...

论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关于股市运行机制问题 我国股市在某种程度上只注重“扩容发展”,没有理顺“监管”与“改革”、“发展”的关系。

我国股市的“圈钱”体制,粗放式扩张,虽然使股市得到了跳跃式的扩容,但累进的结构性制度性矛盾越来越突出。

笔者认为我国股市发展历史上最大的失误在于解散了跨部门、跨利益集团的股市发展政策设计部门,如国务院证券委。

正是失去了这一战略思维的“心脏”,我国股市出现了“只谈发展”“不谈发展改革”,“只谈监管”不谈“改革发展”。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是:由警察部门主导的全面规划发展!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股市“监管”与“发展”“改革”的关系,就难以处理“破”与“立”的关系,我们“破”了不规范的市场力量,但没有“立”起相应规范化的市场力量。

打击不规范力量给“庄家”“私募基金”“跨市场、跨产品套利”等种种交易行为以重创!而这种重创基本瓦解了由他们组成的自下而上的自发形成的我国股市的流动力提高机制。

但是,由于我们没有相应的针对“规范化”市场运作机制的主动的战略性的建设方案,在瓦解的同时没有建立流动力提高机制。

这样做的严重消极影响就是:随着我国股市流动力提高机制的不断被削弱被瓦解,我国股市的运行安全正收到严重威胁。

因此,只有处理好监管者和市场的关系,才能建立良性的股市运作机制,促进股市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作为市场监管者既不能“当婆婆”,也不能放任自流。

在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之前,经典的自由市场理论大行其道,认为政府是“守夜人”,反对政府对市场进行任何的干预。

在发生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之后,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强有力干预的凯恩斯主义逐渐取得了经济学中主流地位。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要熨平经济波动的“峰”和“谷”,政府应主动实施反经济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

二、关于机构投资者 在美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中,机构投资者占绝大多数,占股票总值的80-85%。

美国股票市场的重要投资者依次是:养老基金、人寿保险基金、财产保险基金、共同基金、信托基金、对冲基金、商业银行信托部、投资银行、慈善基金等。

这些机构投资者都是以证券作为主要的投资业务,他们素质高,经营丰富,通过投标方式来参与新股发行的定价,制定出的价格通常能反映发行公司的价值。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规模太小,2000年全美共同基金资产总值达4万亿美元,而同期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总值则只有700亿元人民币。

二是单个基金的块头太小,目前世界上基金规模动辄上千亿美元,而我国最大规模的只要30亿元人民币,三是家数太少,美国达7000多只,我国不到40只。

这几年,我国股市的发展重点之一是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并且把发展的形式定位在“公募型契约”证券投资基金。

但出现了“唯证券基金独尊“的发展战略。

由此,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队伍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出现了以证券投资基金取代其他一切机构投资者的倾向。

相对于证券投资基金的快速发展,我国股市的其他机构投资者明显萎缩 这种只扶持证券基金的片面的股市发展政策,实践证明已危及股市运行安全。

证券投资基金的研究表明,证券投资基金的行为从整体上而言表现为“顺势操作”,因此从整体和长期而言并不能明显为股市提供流动力支持。

分析从2000年以来的四个1300点附近的各类投资者的行为模式我们可以看出,证券投资基金并未表现出逆势进场的模式,从而无能力担当起为市场提供流动力的重任。

但是与此同时,随着不断的监管和加压,在这四个1300点附近,其他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正趋于土崩瓦解之势。

比较2000年以前的我国股市,我们在市场上已经越来越难以看到“抄底“资金的身影。

投资者的高度“同质化”,破坏了证券市场应有的机构投资者的“异质化”结构。

这就破坏了证券市场上各类机构投资者的应有的相互竞争,相互补充的生态平衡局面,带来了独家垄断性发展的失衡状态。

笔者认为:大力发展多样化的投资者队伍,建立生态平衡系统,市场机构化是当今国际资本市场的特点之一,也是我国股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步骤之一。

资本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主要是指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和共同基金这三类投资者。

有的国家还包括开办个人投资信托和证券自营的银行。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仍然以散户为主,证券投资基金刚开始发展,保险基金从1999年开始以购买证券投资基金形式间接入市,但尚不能直接投资股票,养老基金由于体制问题,也未形成一个真正的法人。

由此,培养机构投资者的任务艰巨。

培养机构投资者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开放式基金,扩大基金市场和基金品种,基金设立和发行要逐渐由审批制过渡到注册制,要通过组建中外基金管理公司,提高国内基金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素质和竞争力;为保险基金自由进入市场创造条件,包括保险基金可以作为基金管理公司发起人,通过自己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进入市场等;培养养老基金,帮助这部分基金进入市场。

目前我们欣喜的听到证券监管高层表态:将...

如何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多层次股权市场体系建设,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持续提高专业化水平和沟通协调能力。

四是成本节约型监管。

需要更有效地配置监管资源,健全私募发行制度,推动私募基金规范发展。

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妥善处置违约事件,交易杠杆率显著提高。

要坚持披露为本;产能过剩、地方债务,市盈率超过100倍的达500余家;部分上市公司亏损加大。

健全资本市场法律体系,完善股票发行上市监管制度和投资者保护制度,融资余额已超过1万亿元,信用风险凸显;股价结构分化严重。

一是促进股票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继续引导长期资金入市。

三是发展证券交易所机构间债券市场,建立覆盖所有公司制法人的公司债券发行制度、上证50ETF期权和10年期国债期货等新产品、新工具,推动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健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有些股票估值过高,2014年末,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要坚持法治导向,依法治市,探索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交叉持牌,支持业务产品创新、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立健全中央监管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三是智力密集型监管。

监管执法人员必须不断改进知识结构。

尊重市场规律,最大限度减少和简化行政审批,明确和稳定市场预期,强化市场内在约束,存在退市隐患等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运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预期明确、监管有力的股票发行上市制度。

要坚持市场导向,放管结合,适时适度增加新股供给,促进资本形成、影子银行、房地产等领域风险逐步显性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不容忽视。

肖钢表示,与以事前审批为主的机制相比,事中事后监管新机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活力激发型监管。

要大幅精简行政审批备案事项,市场准入放宽,支持实体经济风险管理需求。

五是积极发展私募市场,壮大主板市场,改革创业板市场,完善“新三板”市场,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

在股票发行注册制初步方案方面, 改革总的目标是建立市场主导,促进资本与创业创新对接,督促市场参与主体依法合规经营,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六是适时放宽证券期货服务业准入限制、推动结构调整和促进创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持、两种资源,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参与全球竞争。

八是加强风险防范,建立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新股发行制度安排,归位尽责。

要探索建立事中事后监管新机制,自主创新活力可以充分发挥。

二是信息驱动型监管。

监管工作将依托大数据,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责任到位、披露为本,继续优化并购重组市场环境,为深化国企改革、促进产业整合。

同时,加快监管转型,对市场主体微观活动的干预大幅减少,让更多市场主体有机会参与公平竞争,个别信用交易客户高比例持有单一担保证券。

七是充分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新要求,以开放促改革;融资融券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14年底。

要着力抓好以下八项工作,少数证券公司短借长贷问题突出,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隐患,缓解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四是平稳推出原油期货,优化沪港通机制,便利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完善QFII和RQFII制度,在稳定市场预期的基础上

中国的股市算是在健康发展吗?

当中国股市真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的时候,就可以定义为健康了,就目前而言的确差得太远。

就美国而言他经济增长在2-3%,股市也差不多,但我们就差远了,前2年经济保持10%左右的增长,可股市且一泻千里。

今年7.5%是不成问题,可看看股市惨不忍睹连创新低,连证监会保护局的高管说的话,投资人都用脚在投票,不过希望还是有的,看郭主席上来的一系列动作,但愿我们不用等得太久。

给股市管理层的几点改革建议,

展开全部 建议:一、证监会应建立完善的上市公司筹资、融资制度及实施细则,应明确要求融资企业有保证股市健康发展的条款,应明确要求上市公司自我鉴定自身融资实际需求的条款,应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有科学合理的核定筹资融资规模的具体条款,应明确要求融资企业必须选择合适的融资时机的具体条款,应明确要求融资企业的行为必须保证股市投资者有合理的承受能力的具体条款。

二、证监会应通过改革建设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应造成公平、公正、公开、科学合理的中性的信息披露制度,严禁一切不利于股市健康发展的信息和一切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信息披露!三、国家应建立媒体信息发布诚信制度,发布虚假信息或恶意造谣的媒体应受到必要的法制性惩罚,包括刑事处罚!四、降低股市交易印花税率并单边征收取印花税。

...

股民必备如何防止中国股市重蹈覆辙

展开全部闪牛分析:在市场暂时企稳之后进行灾后重建,首先要弄清楚这轮股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防止重蹈覆辙,促进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一、对股灾原因的认识本轮牛市并不是经济基本面发动的,而是基于对经济转型(创业板牛市)和新一轮改革(主板牛市)预期所推动的,并有资金面的配合。

本轮牛市带有很多新特点,其中最大的特点是处在金融开放和金融创新工具增加的时代背景,监管体系尚不完善,投资者对新环境不熟悉。

这轮股灾的根本原因是有毒资产(部分高估值小票)加杠杆(从两融到伞形信托和场外配资),由此导致市场微观结构恶化。

查场外配资和市场担心货币政策转向只是催化剂,即使不查场外配资,市场也有内在调整的要求,所谓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

这种带杠杆的股市调整是新情况,超出大多数人的认知,传导链条是:恐慌性杀跌→杠杆爆仓→强制平仓→卖盘呈几何级数涌出→市场压垮并崩盘→微观企业资产负债表破坏、中产阶级财富缩水、银行不良率上升、金融机构倒闭、信用和金融危机→市场信心受挫、陷入长期低迷、正常的融资和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功能失去、经济危机。

只有及时中断传导链条,才可能避免从股灾到金融危机到经济危机的蔓延,否则事态扩大后救助金融和经济体系代价更大。

因此,救市救的不仅是股市,救的是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

国泰君安研究团队在2000点时提出“5000点不是梦”,在5000点前后是市场最谨慎的机构之一,并开始提示风险,提出“海拔已高风大慢走”。

在股灾救市过程中,为相关部门多次提供情况咨询和救市建议。

二、灾后重建政策建议灾后重建的关键是去杠杆和化解有毒资产,并推进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促进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1、加强对杠杆的监管,规范透明发展,有效降低杠杆,防止死灰复燃。

5000点前后杠杆资金占市场交易额的10%以上,最高时接近20%,远超美欧发达国家。

市场调整时,杠杆资金过高容易导致市场因卖压过重而瞬间丧失流动性。

从各方渠道确认,杠杆交易存在再度加速苗头。

7月9日,两市融资买入额1114亿,是7月8日的两倍(最低点)。

当务之急,务必尽快采取措施,避免重蹈覆辙。

第一,将场外配资纳入管理范围,规范透明。

美国、中国香港等地方,杠杆交易非常透明,易于管理。

在开立账户前,严格审查场外配资客户的资产及信用记录等。

第二,严控两融和伞形信托的标的及融资比例。

在成熟国家,对两融标的均进行了严格管控。

例如,仙股和分单市场股票不能作为融资标的。

第三,开正门,赌偏门,进行逆周期调节。

杠杆交易和股市存在内生正相关关系。

牛市时,对杠杆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

例如,美国融资的最低配额是2.5万美元,但是融资利率非常高,两个条件可以相互制衡。

第四,发展融券业务。

理论上讲,融资融券是相互制衡的,在美国两者余额的比值在3:1左右。

第五,由于两融、伞形信托和场外配资涉及跨部门监管,建议成立一行三会联合行动小组。

2、加强法治,打击坐庄、不法勾兑等行为,引导市场进行价值投资。

3、推进注册制改革,发挥市场自身供求调节机制,为市场提供优质标的可避免对垃圾公司的过度炒作。

目前注册制的利空性已基本被市场消化,因此没必要再谈注册制如谈虎色变。

长期来看,注册制是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石。

4、待市场企稳后,恢复IPO,取消对上市公司正常减持、投资者套保等的行政管制,恢复市场正常运行。

5、系统总结此次救市的经验教训,形成成熟的风险处置预案。

6、反思中国股市暴涨暴跌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基础性制度建设,实现从快牛疯牛向慢牛长牛转变,有效支持实体经济。

7、改革继续推进,增强社会各界对政府发展资本市场的信心,不因遇到困难出现改革倒退,只有在水里才能学会游泳,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8、从这次股灾救市中,反应出体制内亟需金融技术人才和与市场的及时有效沟通。

未来还要打开金融国门,金融争霸,要打仗了,不能缺兵少将,在战争中练兵。

打开旋转门,金融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业务。

中国股票发展史?

展开全部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1、1990年-1991年是股市的初创阶段。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相继挂牌营业,股票集中交易市场正式宣布成立,中国股市由此第一次具备了资源配置的功能。

这一阶段是中国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各项基本制度在探索中逐步建立,资本市场大多处于自我演进发展状态,资本市场体系初步搭建,整个市场规模较小,并以分隔的区域性试点为主,股票市场的发行和交易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缺乏统一规范和集中监管。

同时,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2、1992年-1997年是股市的试验阶段。

此时股市能否长期存在仍然受到所有制问题的困扰,姓资还是姓社,成为影响股市存活最重要的话题。

1992年1、2月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

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1]此后,中国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股份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更多的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开始在资本市场发行上市。

1993年,股票发行试点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广至全国,打开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由此中国股市也于1996年5月迎来了大牛市行情。

由于尚未形成完善的供求机制和市场监控机制,高速发展的股市立即出现了许多问题,股市价格暴涨暴跌,投资者尚未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投机之风盛行,黑市行为大量滋生等。

打压整顿股市也因此成为接下来的宏观调控的内容之一。

从证券监管的角度来看,1992-1997年是由中央与地方、中央各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的过渡阶段。

股市的监管机制开始形成,监管体系初具雏形,并规定了涨跌幅及交易量限制。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第一次从宪法的层次上承认“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个特殊形式”,至此,股票市场的地位正式确立。

3、1998年-2001年是股市的规范阶段。

从1998年开始,中国开始正式启用法律法规手段规范管理股票市场。

1998年4月起建立了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国务院确定中国证监会作为国务院直属单位,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同时其职能得到了加强。

1999年股市又一次出现牛市行情高潮,一直持续到2001年。

然而,太过火爆的股市已经严重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持,市盈率奇高,大量违规行为也不断被暴露出来,银广夏、蓝田等上市公司事件的发生就是当时股市混乱的缩影。

同时股市的作用被定义为“国企解困”的一个重要途径,大量国企进入股市寻找资金,其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

以1999年7月《证券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中国股票市场步入了以“规范与发展”为主题的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也逐步走向成熟。

经过几年的法制建设,中国证券法规体系逐步完善。

到2001年底,中国证券期货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补充,以部门规章为主体的系统的证券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4、2002年-2004年是股市的转轨阶段。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阶段,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矛盾的转移,对股票市场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它不仅是筹资的工具,而且股指的上涨还能带来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增长,有助于改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等。

股票市场的地位被提升到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考虑。

中国股票市场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中央高层领导提出股票市场不仅要为国有经济改革服务,而且要为国家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

但是,由于此阶段股票市场的制度安排、制度建设不尽合理,再加上盲目借用外国(主要是美国)的经验,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殊性认识不够,使得中国股票市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高层次、综合性功能的发挥仍不理想,社会各界对中国股票市场功能发挥的现状有颇多不满。

新一届的中国证监会开始着手完善监管体制。

然而在股权分置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国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改革并没有收到预期的结果。

这一阶段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价格甚至一度低于面值,股市不仅没有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要求,甚至连最基础的筹资功能也无法实现。

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南方、闽发、“德隆系”等证券公司长期积累的问题和风险集中爆发,是中国股票市场运行中不健康因素的集中反应。

2004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表明了政府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决心,以促使资本市场的运行更加符合市场化规律。

5、2005年至今是股市的重塑阶段。

2005年5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市重塑的一个过程。

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市98%的应股改公司完成或...

1、维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防止股票泡沫,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任...

正确答案:B 。

银行的存贷款业务高不代表股市市值就要增长,也就是说银行的存贷款业务高不代表银行的资金将会流向股市,它可能流向了实体经济,如果政府为了调控股市不顾经济基本面搞一刀切,这是不合理的。

扩大基金发行是鼓励股市增长。

降低利息税引发股市资金流向银行,上调印花税增加股票交易成本,属于阻止股市增长。

2 3是答案。

股票的涨跌是由什么决定的?

展开全部 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公司盈利 ,投资者的情绪股价变动一般由以下几方面产生: 客观方面: 1、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通俗的说,也可以是盈利能力)。

2、预期盈利能力。

(一般适用于高科技行业或资本回收较慢的行业如造船业等) 3、行业环境。

(如该行业是处在繁荣期还是衰退期) 4、宏观政策的影响。

(例如利率的调整等) 5、国际金融环境的影响。

主观方面: 1、上市公司信息是否准确、及时、完整。

(主要是决策与财务信息) 2、若上市公司流通盘小,则较容易被控制。

(俗称做庄) 供求关系 股票市场何以与经济学息息相关, 无疑是其价格的升跌无不由市场力量所推动。

简单而言,即股票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的拉锯衍生而来,而买卖双方背后的理据,却无不环绕着大家各自对公司未来现金流的看法。

基本上来说,股票所能产生的现金流可由公司派发股息时出现,但由于上市公司股票是自由买卖的,因此当投资者沽出股票时,便可得到非股息所带来的现金流,即沽售股票时,所收回的款项, 倘若股票的需求(买方)大于供应(卖方),股价便会水涨船高,反之当股票的供应(卖方)多于需求(买方),股价便会一沉百踩。

这个供求关系似是简单无比,但当中又有何许人能够准确预测这供求关系变化而获利呢? 另外,坊间有不少投资者认为股价越大的公司,其规模就是越大,股价较小的公司,规模就越是细小,我可以在这里跟大家说:“这是错误的!”倘若甲公司发行股票100,000张,每股现值 $20,即公司现时的市值为 $2,000,000。

而乙公司发行股票达 400,000张,而每股现值 $10,即乙公司的市值则为 $4,000,000,可见纵使乙公司的股价较甲公司小,其市值却较甲公司大! 公司盈利 纵使影响公司股价的因素有芸芸众多,但“公司盈利”的影响因素却是大家不会忘记的。

公司可以短期内出现亏损,但绝不可以长期如此,否则定以清盘结终。

所有上市公司均有责任定期向公众交代是年的财政状况,因此投资者不难掌握有关公司的盈利状况,作为投资股票的参考。

投资者的情绪 大家可能主观认为只要公司盈利每年趋升,股价定必然会一起上扬,但事实往往是并非如此的,就算一间公司的盈利较往年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升幅,公司股价亦都有可能因为市场预期有百分之六十的盈利增长而下挫。

反之倘若市场认为公司亏损将会增加百分之八,但当出来的结果是亏损只拓阔百分之五(即每股盈利出现负数),公司股价亦可能会因为业绩较市场预期好而上升。

另外,只要市场憧憬公司前景秀丽,能够于将来为股东赚取大额回报,就算当刻公司每股盈利出现严重亏损(譬如上世纪末期的美国科网公司),股价亦有可能因为这一幅又一幅的美丽图像而冲上云霄。

总之,影响公司股价的因素并不单单停留于每股盈利的多少,反而较市场预期的多或少,方才是决定公司股价升跌的重要元素。

与此同时,油价、市场气氛、收购合并消息、经济数据、利息去向,以及经济增长等因素,均对公司股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股价变动是可以预算得到吗? 可能上述问题会促使你阅读以下文章,对吗?事实上,不单阁下对这个问题充满好奇,不少投资人,句括经济学者以及投资专家对此更是左思右想,然而问题的答案却仍然是个谜。

尽管如此,有不少研究指股价变动是无迹可寻(对这个领域有兴趣的网友,不妨登入财经百科的金融理论,学习有关“有效市场”以及“股价任意行”的论说),但同时亦有为数不少的华尔街金融奇才,声称股票价格是根据经济气候、财务比率(如市盈率、增长率),甚至乎动力指标,以及相对强弱指数等等所影响。

事实上,倘若他们论及的股价升跌原因全是虚构出来,他们早已被踢出华尔街,而非现在的名利双收!总而言之,掌握得越多信息或投资技巧的股民.其胜算亦会越是提高,反之亦然,而财经百科就正正是为着这个原因而创立,期望网友于漫游本网站后,能够增进不少财务知识及投资技巧,从而增加获利机会,及早致富。

股价变动一般由以下几方面产生: 客观方面: 1、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通俗的说,也可以是盈利能力)。

2、预期盈利能力。

(一般适用于高科技行业或资本回收较慢的行业如造船业等) 3、行业环境。

(如该行业是处在繁荣期还是衰退期) 4、宏观政策的影响。

(例如利率的调整等) 5、国际金融环境的影响。

主观方面: 1、上市公司信息是否准确、及时、完整。

(主要是决策与财务信息) 2、若上市公司流通盘小,则较容易被控制。

(俗称做庄) 竞价成交原则 上证所市场所有的证券交易均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进行竞价成交。

所有的买卖申报由电脑交易主机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自动撮合成交,并通过上证所的卫星和地面光缆通讯系统,即时将行情向市场公开。

上证所目前采用的竞价方式为电脑申报竞价,即由电脑交易主机接受投资者委托本所会员单位发出的买卖指令,然后撮合成交。

竞价又可分为集合竞价和连续竞价两种方式。

在股票交易中股票是根据时间优先和价格优先的原则成交的,那么,每天早 晨交易所刚上班时,谁是那个"价格优先者"呢? 其实,早晨交易所的计算...

103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