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股票涨停版内容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1986年日本股市总市值是多少?

当20世纪80年代末期日本“泡沫经济”在1989年最后一天破灭时,它标志着日本“增长奇迹”及其20多年海外商业快速扩张的终结,转而陷入一轮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萧条时期,这是自二战以来日本遭遇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萧条。

一、日本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 日本泡沫经济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1987——1989年是泡沫经济的极盛时期。

随着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订,日元开始急剧升值。

1988年日元汇率升至1美元兑120日元,与1971年固定汇率制下的日元相比,升值了2倍。

结果导致日本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削弱了日本在全球贸易市场的竞争力,但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财政或金融的措施使国内需求大增。

(1)由日元升值走向“扩大内需”。

为了减轻日元大幅升值对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避免与欧美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同时也迫于美国政府要求日元升值、开放市场、扩大内需及实现贸易平衡等方面的强大压力,日本政府制定了以国家投资、私人投资和个人消费支出扩张为引擎的内需型增长策略,从而在日本掀起了一轮大规模基础设施与房地产建设的高潮。

土地资源的匮乏直接导致了房地产投机热,投资膨胀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的迅猛扩张。

(2)国内经济快速增长拉动“有效需求”膨胀。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步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增速名列发达国家榜首,在经济一派繁荣的氛围笼罩下,企业和消费者变得更为自信、乐观,投机变得更富激情、大胆,东京的房地产与股市一并上涨不止。

(3)“流动性过剩”为股市“火上浇油”。

一向保守的日本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才缓慢展开金融自由化的进程。

80年代中后期这一进程加快,1985年日本开始放开存款利率。

随着利率自由化以及金融业务管制的放松,金融市场规模急剧膨胀。

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国内日元资金过剩,经济过热,形成了所谓的“流动性过剩”的格局,这为日本股市泡沫埋下了重大隐患。

二、日本经济泡沫的主要表现 1988——1989年,公司投资急剧膨胀。

伴随高股价,新股票发行的快速升值,当银行在不动产方面寻找资金投向时,股票发行便成为公司融资的一个重要来源。

反过来,公司利用它们持有的不动产进行间接的股市投机,从而形成了不动产与股市双重泡沫——房地产价格持续暴涨及日经225股价指数持续暴涨。

(1)股价持续猛烈暴涨。

1985年末,日经225股价指数收于13083点, 1989年末收于38916点,四年间日经225指数累计上涨197.45%。

1987年底,日本股票市值竟然占到全球股市总市值的41.7%,并赶超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1989年底股票总市值继续膨胀至896万亿日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60%。

(2)房地产价格持续暴涨。

股市泡沫与房地产泡沫是日本泡沫经济的两大根本“支柱”。

当日本股市泡沫一路凯歌高奏之时,日本房地产价格也正在疯狂,不断上涨。

据日本不动产研究所的调查,日本6大主要城市的商业区地价指数,若以1955年为100,到1965年则上涨超过了1000,到1988年则超过了10000,也就是说,日本城市房地产价格在33年间上涨了100倍,而同期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上涨却不足40倍,制造业工人的平均工资上涨不到20倍。

1990年高峰期时,东京商业区的地价涨至1985年的2.7倍,住宅区地价则涨至1985年的2.3倍。

与此同时,由于日元巨幅升值,也严重刺激了日本人海外收购与海外投资热情。

1990年,随着日本股市泡沫的率先破灭,日本房地产泡沫也随之破灭。

三、泡沫经济对日本的沉重打击 1989年5月,政府紧缩其货币政策以抑制诸如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上涨。

然而,更高的利率使股市螺旋向下。

1990年底,东京股市已下跌了38%,300万亿日元(折合2.07万亿美元)股票市值瞬间消失,房地产价格从投机巅峰陡降下来,从而使日本经济陷入了“泡沫经济”破灭后的萧条之中。

(1)银行业受到严重打击。

在日本股市泡沫与房地产泡沫形成过程中,银行始终是充满激情,并推波助澜,且从中大为受益。

然而,双泡沫破灭的同时,日本银行业也遭受了灭顶之灾的报复与打击。

股市暴跌,上市银行再融资受阻;房地产泡沫破灭,不动产贷款成为呆帐;企业效益徒降,银行不良资产剧增。

80年代的泡沫经济直接为90年代中期日本银行赤字风暴与金融危机埋下了历史隐患。

(2)证券业出现空前萧条。

随着股市泡沫的破灭,日经225指数一路直线下跌,几乎毫无反抗之力。

直到2000年底,当欧美股市及新兴股市均纷纷上涨至历史新高时,而日经225指数却低收至13785点。

与此同时,日本经济也经历了长达10年之久的持续萧条。

2003年4月28日,日本股市更是跌至近20年来的最低点7607点。

2006年底,当大多数欧美及新兴股市再次刷新历史新高时,日经股市才终于缓过气来,便勉强收在了近五年来的新高点17225点,与历史最高点38916点相比,却相去甚远,大致相差约21700点。

(3)对企业与消费者的猛烈冲击。

虚假的繁荣背后,其实是由企业和消费者来承受这一切后果的。

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直接打击了本国企业和居民的信心,投资信心严重受挫,企业不良资产增加,银行不良贷款剧增,个人消费萎缩,经济增长停滞甚至出现负增...

为什么日元升值日本股市反跌,今天日元下跌了日经225却大涨了?

1965年香港股灾是香港股市于1960年代的第一次股灾,主因是广东信托银行挤提事件。

恒生指数在这次股灾跌了四分之一。

随著1960年中华煤气的上市,以及1961年怡和洋行与九龙巴士的上市,再加上因中国大陆的三年困难时期,大量新移民涌入,导致香港股市及香港楼市出现不健康的繁荣现象。

虽然在1961年6月14日爆发廖创兴银行挤提,1个月后董事长廖宝珊受打击因脑溢血猝亡,但由于楼市股市互相追逐,成交额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高,然而却隐伏了香港银行体系的危机。

自恒生指数于1964年7月31日以100点为基数起,曾于1965年1月29日上升至103.53点,半年内只上升3.53%,已显示出市场的忧虑。

在1965年1月26日,小型银行明德银号发生挤提,到1月30日因对地产放款过度宣布破产。

而于2月6日,广东信托银行同样发生挤提,不出两天,2月8日宣布全线停业。

当天下午即波及多间华资银行,包括当时最大华资银行恒生银行,以及广安银行、道亨银行、永隆银行等银行,并继续蔓延至远东银行及广安银行,并波及澳门。

香港政府即时安排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无限量出资支持恒生银行、远东银行及永隆银行,渣打银行则支持道亨银行及广安银行。

事件到2月10日暂时平息,广东信托银行最后亦宣布破产。

然而,市面谣言仍然针对恒生银行。

同年4月5日,恒生银行于一天之内失去六分之一的总存款,至4月10日与汇丰达成协议,以5100万港元出售51%股权予汇丰,挤提潮即告平息。

当时全港最大华资银行即变为英资汇丰的附属公司,事后引起各方议论。

同年11月25日由邱德根创办的远东银行再次遭到挤提,汇丰应财政司要求,宣布对该行作出无条件支持,直到1969年该行被万国宝通银行收购为止。

1966年9月15日,汇丰根据财政司的命令接管有财政困难的有余银行,由于这次金融风波,恒生指数由1965年1月29日103.53点下跌到11月30日77.95点,跌幅达24.71%。

1967年香港股灾是香港股市于1960年代,继广东信托银行挤提事件出现的另一次股灾。

恒生指数由1965年11月30日77.95点开始回升,1966年2月28日升至85.81点已是当年最高点,市况并无复元之象,之后辗转反覆下跌。

1966年5月中国爆发_,继而于1967年引发六七暴动,令香港市民一时人心惶惶。

加上有谣传指解放军要越过深圳河驱逐英国势力解放香港,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移民潮,大批外藉人仕以至世家子弟均大力抛售股票物业离港,制造大量财富转移。

香港证券交易所曾两次宣布停市共10天。

1967年8月31日,恒生指数报58.61点,创出有恒生指数以来最低纪录,由1966年高点计算跌幅31.70%,如计及银行挤提潮之前的跌幅,达43.39%。

由于当年只有香港证券交易所,市场参与者以外藉人仕及所谓高等华人居多,一般普罗市民极少参与,加上年代久远,所以较少人提及。

1973年香港股灾是香港股票普及化后第一次股灾,亦是香港股市史上最大规模的股灾,恒生指数于一年内大跌超过九成,数以万计的市民因此而破产,甚至自杀。

多间证券交易所成立1969年由李福兆先生牵头的一群华资经纪暗中筹备一间华人的股票交易市场远东交易所(The Far East Exchange Limited),并于12月17日开业,由此开始了普罗市民参与证券及股票买卖,当时恒生指数于12月29日创下160.05当年新高,其后股市节节上升,1971年9月20日创下406.32新高位,不足两年上升1.5倍。

其后两间以华人为主要对象的交易所先后成立,1971年3月15日由当时的金银业贸易场理事长胡汉辉等倡议的金银证券交易所(The Kam Ngan Stock Exchange Limited)开业,1972年1月5日由陈普芬等人创办的九龙证券交易所(The Kowloon Stock Exchange Limited)成立,1970年1月20日由新界领袖陈日新创办的亚洲证券交易所在香港注册成立,并计划在1973年2月18日正式开业。

为了阻止更多的证券交易所成立,政府公布《1973年证券交易所管制条例》(The Stock Exchange Control Ordinance),重罚经营未经认可的交易所之人士及抑制证券交易所之增加。

至此四会并存的局面形成,并维持至1986年四会合并为止。

可见当年证券及股票市场发展之炽热。

1990年日本发生的一场股灾因其引起的经济衰退期限之长、程度之深而让世人瞠目,它在日本引起的恶性后果可比于美国30年代的大萧条。

从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有两个极端的表现。

1986年,日本经济走势平稳,由汽车、电子、集成电路等行业带动,实力逐渐增强,年底经济企划厅宣布又一次景气来临,即为时长达4年之久的"平成景气"。

至80年代末,日本汽车已称霸全世界,日本的产业在西欧、拉美遍地开花,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逼伏在日本强大的经济实力之下。

然而1990年的一场股灾几乎将日本几年来的成就全部毁灭。

这次股灾因其引起的经济衰退期限之长、程度之深而让世人瞠目,它在日本引起的恶性后果可比于美国30年代的大萧条。

?风云骤起由于日本经济的强劲长势,这场股灾的来临似乎显得突然。

股灾爆发后一段时间内,人们还一直认为实体经济并没受多大影响,或许其中还有日本业界保密口风很紧的原因,直到爆发一年之...

1990日本股市崩盘的原因(详解)、过程?

【发现世界】1990年日本股市崩盘前后【股市神话】1985年至1990年,日本经济出现空前繁荣局面,各项经济指标都达到历史最高值,日本股市也迎来了“大牛市”。

在政府高调鼓励融资投资和日元升值的内外双重刺激下,日本股市由缓慢回升迅速进入暴涨阶段:1986年1月日经指数13000点,1987年9月26000点,1988年日本股市总市值超过当年GDP,1989年12月日经股指创下接近39000点历史纪录!股市的巨大财富效应把这一时期的日本人从战后极度节俭拮据的状态带入投机撒钱的时代,每个人都对股票、外汇、房价、利率高谈阔论,每个人都穿最贵的名牌、喝最贵的红酒......铺张浪费与挥霍奢靡共行的“股市神话”里,日本人被繁荣的假象蒙蔽了。

【日元升值】80年代的日本经济接近了美国GDP的一半。

1985年,日美英法德五国签订《广场协议》,以人为干预来迫使日元兑美元升值。

两年多的时间里日元兑美元上升了近一倍(1美元兑换220日元变成了1美元只能兑120日元),人们似乎一夜间变成了暴发户。

当时,整个日本岛都沉迷在空前的繁荣和疯狂之中。

人们坚信股价只涨不跌、地价只升不降,企业精英还盼着1990年股指冲到42000至48000点......然而,1989年日经股指39000点是投资者们最后一次赚取暴利机会了。

从1990年初开始,日本股市急速下行,到当年12月股市已损失约合2万亿美元,日本经济神话的泡沫破灭了。

【投机炒价】为何会形成泡沫经济?当时,日元升值让日本经济实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国民个人存款也达到了历史最高。

尽管日本央行把利率由5%降到2.5%,但日本银行仍有充足的资金提供贷款。

日本企业和个人利用过剩的资金和银行贷款进入股市逐利的同时,也大肆炒热房地产市场。

继人人炒股之后,日本社会又进入一个人人巨资购地作抵押,然后贷款再次购地或炒股的恶性死循环。

在那段时间里,日本政府与银行几乎从来没有质疑过,一旦贷款者无力偿还巨额贷款,他们该如何收场。

【挥金如土】泡沫经济,对于大部分日本国民来说,仿佛一场盛大奢靡的聚会。

在那个纸醉金迷的时代里,一向默默无闻的日本家庭主妇可以花上500美元喝着一杯点缀着金粉的精致咖啡,商人们也可以在东京的豪华餐厅与夜总会里豪掷成千上万的美元来吃喝玩乐。

一个名为“茱莉安娜的东京”的夜总会就很好地代表了整个泡沫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

【地 价飙升】日本土地价格的喷张使其成为全球瞩目的现象。

本来一点不值钱的小块土地短短几年内就价值几百万美元。

据当时媒体报道,仅仅是日本天皇居住的东京皇 居的土地价格就超过了整个法国的土地估价。

更有人戏称,在东京的银座地区,如果把一张1万日元的纸币扔在地上,甚至买不到它所覆盖的那一小片土地。

图为曾 经被日本三菱公司买下的美国洛克菲勒中心,一度成为日本兴美国衰的象征。

【横 扫全球】在经济的极度繁荣下,日本人开始了遍布全球的奢华旅行。

美国、欧洲与大洋洲的奢侈品店全都被手持巨资的日本人所攻占。

LV的手袋、阿玛尼的衣服和 最贵的红酒全部被他们抢购一空。

同时,蓬勃的日本经济也吸引了无数外国人来到日本。

西方人在外资银行与证券公司里大赚特赚,甚至在日本当个英语家教都能让 他们发家致富。

【暴跌崩盘】1990年底,日本股市彻底崩盘。

当时日本报纸的头条几乎全部被公司破产新闻霸占。

就连日本最大、最古老的银行,也被曝光银行高管与黑帮进行腐败 交易。

所有企业的投资活动在那一年戛然而止,此前日本民众那根本停不下来的购买欲望也被低迷的经济打倒。

一家家房屋贷款公司相继破产。

被不良贷款所充斥的 日本银行也不得不采用合并重组的方式来获得新生。

【一 蹶不振】在这之后,日本政府终于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但再多的经济与财政增长措施也显得于事无补。

在1991年,日本股市危机越来越严重的时候,日本经 济也随即陷入了“最失落的10年”。

直到2000年和2001年,日本纳税人渐渐挽救了濒临破产的银行,公司的重组之路逐渐明晰,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增长给 日本制造商带来了一点松口气的机会。

在 日本国内,回想泡沫经济的那5年,有的人会因为有着花不完的钞票可以尽情享乐而觉得怀念,有的人会因为对于当时经济状况的迷茫与无知感到有些尴尬,还有些 人会对于整个日本抛弃价值观变得物欲横流而感到愤怒。

1985年—1990年,短短五年间,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当年日 本财富积累从暴涨到破灭的变幻不堪回味,这也成为世界各国重大经济危机和金融灾难最惨痛的教训和最深刻的警示之一。

107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