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股票影响因素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德国审查亚马逊影响了亚马逊股价吗

影响不大,亚马逊股价依旧在涨。

近日,德国媒体报道称,德国反垄断机构卡特尔局正在审查亚马逊的业务。

这意味着在7月谷歌遭受欧盟50亿美元天价罚款之后,又一家美国科技互联网巨头在欧洲市场面临“折戟”,而在此之前,作为美国科技旗帜的高通也已经被欧盟立项调查。

不过这些“负面”的消息并没有影响亚马逊股价的走势,在过去一年时间里,亚马逊股价从2017年8月的982美元一路上升至今天的1848美元,大幅上涨了88%,总市值已达到8831.79亿美元,虽然在“万亿美元”的攻坚战中已经被苹果捷足先登,但亚马逊还在一步步地朝“万亿美元俱乐部”靠近。

接下来就看长袖善舞的亚马逊能否处理好在家中与“不可理喻”的总统先生关系,以及在欧洲与各国反垄断组织的关系了。

阿里市值蒸发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展开全部 从某些方面来看,马云步了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经营亚马逊的后尘。

多年来,亚马逊一直在亏损,但营收的强劲增长让不安的投资者略感欣慰,其理念是打造一个横跨零售、云计算和数据的互联网帝国。

投资公司Janchor Partners创始人约翰·霍(John Ho)表示,未来不到10年后,阿里巴巴市值将达到1万亿美元。

但科技股近期表现不佳。

由于担心Facebook的数据泄露丑闻会招致更严格的监管,规避风险的投资者纷纷抛售科技股。

阿里巴巴星期五发布财报时,投资者将关注其对全年营收的预期。

杰瑞·刘估计,2019财年阿里巴巴营收增幅将超过40%,但低于阿里巴巴预期的48%。

阿里巴巴别无选择,只能继续追加投资。

阿里巴巴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其主营业务市场饱和,它还需要在电子商务、云计算、支付、娱乐和实体零售领域阻止腾讯的蚕食。

腾讯大幅增加了在这些领域的投资。

阿里巴巴决定完全控制数家亏损公司,是其利润率将继续低迷的又一个原因。

阿里巴巴4月份表示将完全控制送餐服务饿了么,对后者估值为95亿美元。

饿了么在与腾讯投资的美团点评大打烧钱战,两家公司都在涉足相近服务领域,并重金补贴送餐服务。

虽然饿了么要在第二季度才会正式“加盟”阿里巴巴,但阿里巴巴业绩已经受到亏损的菜鸟物流和优酷的影响。

为加速海外扩张的步伐,阿里巴巴还计划收购东南亚电子商务平台Lazada。

阿里巴巴还通过持股,正式确立了与蚂蚁金服的关系。

阿里巴巴还大力投资数据中心,维持在中国云计算市场的领先优势。

摩根大通估计,到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1520亿元。

,阿里巴巴称,它在中国云计算市场的份额为60%,比去年翻一番。

投资公司Daiwa资本市场分析师约翰·崔(John Choi)估计,第一季度阿里巴巴云计算业务营收将增长几乎1倍。

但目前,投资者对阿里巴巴股票仍然持谨慎态度。

华兴证券分析师埃拉·姬(Ella Ji)在一份报告中表示,“阿里巴巴最近的股价下跌,反映了投资者对有机增长势头和利润率滑坡的担忧。

” 阿里巴巴利润和营收增长放缓,表明马云的收购狂潮已开始影响到了阿里巴巴的利润。

投资者的抛售使得阿里巴巴市值蒸发610亿美元,表达了他们的不满。

图:阿里巴巴花钱大手大脚让投资者不满,市值蒸发610亿美元 预计阿里巴巴将发布1年半以来利润首次滑坡的财报,主要原因是亏损业务的“加盟”,以及为应对腾讯进军零售和支付领域——阿里巴巴的传统地盘——而增加支出。

虽然预计营收将增长53%至人民币590亿元(93亿美元),但增幅却创下过去7个季度以来新低。

阿里巴巴在尝试通过增加支出解决核心业务增长放缓的问题。

进军物流、云计算、网络视频和实体零售业,增加了阿里巴巴的支出,蚕食了利润率,与曾经受到推崇的“轻资产”理念渐行渐远。

在全球科技股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对阿里巴巴支出不断增加的担忧,使得阿里巴巴股价与1月份创记录的高点时相比下跌逾10%。

瑞银集团分析师杰瑞·刘(Jerry Liu)表示,利润率滑坡的趋势将持续到未来一个财年。

杰瑞·刘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我们预计阿里巴巴利润率在2019财年将继续滑坡,然后才能稳定下来并实现增长。

阿里巴巴的大多数项目都处于早期阶段,最近对视频和支付业务投入了巨资。

腾讯处境与阿里巴巴相似。

与1月23日的高点相比,腾讯市值已经蒸发逾1000亿美元。

VC炒股是一种什么体验

展开全部 由于一级市场的投资有很多保密义务,我想主要用我个人的股票投资来做例子。

首先看一下我的股票投资业绩图。

下图中红色线的是“净利润”,蓝色线是我的本金的变化,另外我还加了一个绿色的“标普500指数线” 用做业绩比较基准。

大家可以看到,我的净利润刚刚接近本金的时候,就遭遇超过1倍本金的“巨额赎回”,之后又连续遭遇两次“巨额赎回”,最多时超过3倍本金。

在这样的恶劣情况之下,我的净利润还是达到了初始本金的4倍。

为避操纵数据之嫌,再啰嗦几句:1)这是我唯一一个活跃的股票账户,2)我没有依靠任何内幕消息,3)完全是我独立决策,没有别人帮助,4)不是“蒙中”一两只小盘股票,而是比较平均地持有4-5只大盘股,5)时间跨度上基本上覆盖了我的炒股历史,盈透证券的历史报表最早只能提供到2012年的,之前微亏20%。

我怎么做的呢?我的投资股票的基本逻辑,和我做风险投资的几乎是一样的:找到估值比较合理的好公司长期持有,这些公司所在市场机会潜力巨大、可持续构建壁垒、有优秀的管理团队。

你可能想说,这不是废话吗,所有人都知道啊,还是因为运气吧。

说老实话,确实有很多运气因素,但是把一个现象归于“运气”然后就停止思考不是一个好的思维习惯,正确的姿势是“假设有必然因素并仔细观察”。

于是,我换了一个思路。

我想,如果把大盘的增长和分红不计算在内,股市其实是一个“零和游戏”,有些人盈利,就一定有人亏损。

既然我没有什么秘诀,那么会不会是别人的决策出了问题呢? 想到这里我就研究了一下我的“交易对手”。

他们都是谁呢?大致就三类: 1)散户(占美国股市1/4的市值) 2)被动管理基金(各种指数基金,占1/2的市值) 3)主动管理基金(占1/4的市值) 这里面被动管理的基金基本都是“跟风者”,散户不但跟风而且资金量太分散。

我真正的交易对手,给股票定价的,是主动投资的机构投资人,也就是手握重金的基金经理们。

在观察了“交易对手”以后,我找到几个击败他们的“必然性因素”。

接下来我分别讲讲我对这几个因素的观察,以及通过自己的错误获得的教训。

我讲的许多概念,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里面有描述和论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看一看,读过的应该理解我讲的“人类本能”其实就是丹尼尔·卡尼曼说的“系统一”,我讲的“用力思考”的意思就是要调动“系统二”。

一. 世界已发生变化,寻找和理解下一代的“优秀”公司,需要不同的技能 “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最有代表性的是巴菲特。

他在本世纪初那一场高科技泡沫中坚持没有投资高科技公司,因为“不投资看不懂的公司”,为他避免了很多损失也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其实他的最新的投资组合里面有两家“很老”的科技公司——IBM和AT&T,只不过他在这两家公司上亏损了15% 。

当然这不影响巴菲特作为顶级投资人在我们心中的地位,他在50年前投的American Express,30年前投的可口可乐、富国银行、吉列(宝洁),到现在仍是极其优秀的公司。

但是,过去20年间出现了另外一些非常优秀的高科技公司。

现在全球市值前3名的公司是苹果、谷歌、微软;Facebook和亚马逊也都进入了前10名,这几家占前10名总市值的55.2%。

也许你要说市值里面有泡沫,但是你仔细看会发现他们占前十名总利润的比例更高,达到56.2%,这显然已经不是泡沫了。

高科技泡沫和之后的萧条,让基金经理们发现了“需求并不刚性”、“技术壁垒不是长期壁垒”。

然后他们就停止了思考。

但是事实是,互联网对人类行为的改变只是来得比预计的缓慢一些,而且这些高科技公司也早就在技术壁垒之上又构建了一层又一层新的壁垒,例如微软的生态系统,Facebook的网络效应,Google的用户数据和安卓生态,等等。

而要理解这些新的壁垒,需要先深刻理解用户在网络世界的需求和行为,需要一些新的、“基金经理们”并不具备的技能。

所以,我有个大胆猜想:大基金的基金经理们掌握市场上的主流的资金,但是他们理解世界的方式,并不适应这个世界的变化。

基金经理们现在是怎么了解行业和公司呢?观察一下他们的日常行为,你会发现他们非常依赖一个“信息生态链”,这个生态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调研和预测机构、公司财务部门、卖方分析师、买方机构分析师。

基本的流程是: 1)公司财务部门发布财务数据,并引用市场调研和预测机构的“行业数据”和“行业预测”,给出自己业绩预测; 2)卖方机构分析师根据各种公开信息制作“投资研究报告”,制作财务模型,给出“指导价”; 3)买方机构分析师制作内部使用的“投资研究报告”,提出投资建议; 4)基金经理做出投资决策。

然而,在后网络时代,社会的信息传播路径、用户消费决策方式、信息基础设施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直接导致了解许多行业和公司的“最佳方法”,发生了改变。

举个例子。

2013年5月,Consumer Reports发布Tesla的“完美车评”报告的第二天,我决定研究一下这个公司,于是做了两件事情。

首先,我去Tesla在门洛帕克的展厅试了一下Model S这个车(那时恰好在美国出差),然后,我又花了几个小时...

期权制是什么意思

展开全部 期权制,是由企业的所有者向经营者提供激励的一种报酬制度。

通常是给予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一种权利,允许他们在特定的时期内(一般3-5年),按某一预定价格购买本企业普通股。

这种权利不能转让,但所购股票仍能在市场上出售。

特点:期权制在国外一直被叫做经理人的金手铐,就是因为它很好地体现了激励与约束并重的特点。

首先, 如果企业运转良好,公司股票升值,期权持有人可以靠手中股票的差价赢得大笔财富,这无疑对经营者全心全意投入公司的管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用到国企改革上,可以改变那种企业搞好搞坏和我无关的状况,让经营者和企业共同从发展中获利。

其次,购股权可能会占用经营者大量的资金,甚至是全部家产,或者是向银行的贷款。

如果公司业绩出现暴跌的话,对期权持有人可能会是一场灾难,这也将迫使经营者加强对自我的约束,为自己的经营行为负责,以减少因疏忽和过失带来的企业损失。

当然,持股的来源必须是以他自己的财产购买的,而不是什么干股或单纯的奖励。

在后一种情况下,经营者经营失败所承担的只是获取更多利益的风险,而他的既有财产则不会有什么损失,这对他的约束当然不会那么有力。

存在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果股票价格与公司业绩或内在价值之间的相关性不高,那么股票期权激励就会失去理论根据。

实行经理期权的基本假定前提是公司业绩或公司内在价值与公司股价存在较高的相关性,股票价格水平可以反映公司经理的业绩。

但这个前提能否成立,却是一个问题。

在上市公司、股票市价=每股盈利*市盈率。

或者市盈率=股票市价每股盈利。

企业效益与股价之间的相关性可以通过市盈率来观察。

显然,一只股票在不同时期的市盈率越接近,企业效益与股价之间的相关性越高,反之越低;不同股票在同一时期的市盈率越接近,企业效益与股价之间的一般相关性越高,反之越低。

经验告诉我们,同一只股票在不同时期,同股票在同一时期,其市盈率差异都是巨大的,也就是说,股价与企业效益之间的相关性是不高的。

其实这也不奇怪,企业效益决定的只是股票的内在价值,股票市价则由内在价值与股市供求力量两大因素决定,而股市供求力量又受经济周期、股市周期、心理预期、投机力量等因素影响。

因此,股票市价偏离它的内在价值,出现低估或高估现象,是必然的。

问题不在于股价的高估或低估本身,而在于经理期权用股票市价而不是用内在价值来"曲折地"反映经理的成绩,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使经理成绩的评价出现"扭曲",使那些股价高于内在价值的公司的经理得到过分的奖励,而那些股价低于内在价值的公司的经理则得不到该得的奖励,因为事实上经理的贡献只与股票的内在价值相关。

第二个问题是:经理期权的适应面太窄,广大非上市公司的长期激励体制必须另避途径。

经理期权的雷声很大,但即使在上市公司全部推行,对于整个企业界来说,其适应面也不到百分之一。

占绝大多数的非上市企业的经理长期激励如何设计呢?可否在股票期权之外探索对经理的长期激励方法?显然,仅用经理期权就想解决所有企业的激励问题是不现实的。

第三个问题是:经理人市场尚不完善。

美国等西方国家之所以期权制实施得比较成功,是和它们的经营者市场选择机制分不开的。

微软的新总裁鲍而默在刚到微软时就获得了7%的股票期权,如果换了旁人也许就没有那么多;另外,今年6月份,百事可乐公司和一名高级管理人员加利达成一项意向,准备让加利出任百事可乐公司的北美地区负责人,但就在6月24日加利与百事可乐公司商谈有关计划几个小时之后,加利的律师突然通知百事可乐说,加利决定转投亚马逊公司任总裁了。

亚马逊公司为得到加利,拿出了150万股左右的股票期权并吸收其加入董事会。

在这则事例中,加利的价值也不是由哪一级领导或哪一个人说了算的,他的价值是在市场的竞争中得到确定的。

不拿出足够的股权就不可能得到优秀的人才,市场的供求最终决定了经理人的价格。

我国至今仍没有建立健全的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

而这两者可以说是期权制存在和发展的土壤。

没有健全的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强行导入期权制,很难成功。

独角兽企业为什么要回归A股

近年来,看着美股三大股指屡创新高,国内的投资者心里那个酸味就别提了。

不过,随着证监会推出流失在美股市场的国内独角兽公司可以借助“CDR”的春风回归A股,这对于今年的A股市场来说,无疑是多了一个可供炒作的题材。

《号外财经》活在当下,当你随机问一下国内股市的投资者,想不想买入在美股上市的国内独角兽公司的股票时,那答案绝对是惊人地一致:买买买。

这也难怪,近年来,远隔万里之外的美股市场上,牛气哄哄,代表着美股投资风向标的三大股指也是屡创新高,让天天盯着国内死水一潭的股市投资者心里那个别扭啊。

有趣的是,借助着美股市场的涨势连连,赴美上市的中概股股价自然而然也是水涨船高,特别是像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这样绝对符合独角兽标准的中国公司股价也是牛气冲天,不仅让持有这些中概股的国内投资者心里喜洋洋的,也让无法参与美股市场投资的国内投资者心里酸溜溜的。

很多投资者不禁发出了悲呼:为什么中国的投资者无法分享到中概股的红利。

《号外财经》或许是国内投资者对于无法参与中概股投资的悲呼起到了作用,或许是监管部门根据国内资本市场的变化重新审视了中概股的内在投资价值,就在这个春天,证监会终于发出来《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份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也就是说,传说之中的CDR终于落地了。

CDR是一个什么样的东东,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节点落地,它的落地对于A股市场到底是喜是悲,这一连串的问题萦绕在投资者的心头,那么,就让我们揭开CDR的神秘面纱,看看CDR能够给中国的资本市场带来什么?CDR的前世今生 《号外财经》CDR的全名叫“中国预托凭证”(China Depository Receipt)。

我们知道,对于赴美上市的中概股来说,他们上市的模式一般是这样的:主要是业务经营实体在国内,上市实体在境外,境外的上市实体通过协议(VIE架构)的方式控制境内的业务经营实体,通过VIE架构在境外上市。

就中概股而言,如果想回归A股,必须经过私有化收回在外流通的股份,拆除VIE架构,赎回海外机构投资者股份,再进行国内的IPO审核上市。

倘若这样操作的话,时间周期会相对较长,中间运作的波折较多。

而CDR的出现,相当于为想回归国内A股市场的独角兽中概股提供了一个转换器,免除了很多麻烦。

举个例子来说,百度在美股上市多年,现在百度想回国募集资金参与A股市场的话,我们可以和中国银行商量,把10000股百度的美股放到中国银行“托管”,然后中国银行以这些托管的股权发行同等数量10000股的CDR,境内投资者就可以买卖这种CDR来交易,以此参与到对于百度的投资之中。

《号外财经》看了上述这个例子,可能对于CDR了解不多的投资者还有很多问题要问,其中最为关心的话题则是通过购买CDR有着什么样的好处和弊端,这里笔者就要和你好好说道说道了。

如果你在A股市场买股票,你就是股东。

如果你买入股票的金额足够大,你就拥有话语权换掉那些对于公司经营不力看不顺眼的人。

但是如果你是购买CDR就不同了,CDR的持有人可以享受上市公司的分红,但不参与投票(投票权由托管银行掌控),也就是不参与决策,只享受投资收益(当然还包括承受损失)。

简单的说,CDR就证明你有权利买入这支海外的股票(实质上类似认股权证)。

更为要命的是,CDR毕竟不是股票,没有股票市场那么大的交易规模和市场容量,其价格波动比个股股价波动大的多,而且因为有时差的关系(中美股市交易时间大致相差9个小时),其交易并不连贯,这对于习惯了国内股市连续性交易的投资者来说,恐怕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

《号外财经》既然通过购买CDR方式如此的麻烦,那么国内监管部门在此次吸引海外独角兽公司回归A股市场时,为啥要用CDR的形式而不直接让这些独角兽公司直接挂牌融资?其原因不外乎省心、省事。

说起省心,美国股市对于公司上市和退市的要求相对简单,上市容易,退市也容易,这一点与国内A股市场截然不同,很多国内的独角兽公司为什么选择大老远去美国上市,就是因为没法满足A股IPO的条件。

譬如说A股市场对于打算IPO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盈利能力都有严格要求,诸多独角兽公司很难满足其要求,只好舍近求远赴美上市了。

但是已经赴美上市的独角兽公司如果通过发行CDR的方式回归A股市场,手续相对简单,还能达到从A股市场募集资金的目的。

说起省事。

从前中概股回归A股时,必须先在美股私有化之后再退市,然后在A股重新上市,就像此前360回归那样。

如果这样回归的话时间周期会很长,像360回归A股市场大致用了20个月时间。

但是如果通过CDR方式回归的话,公司不用拆除VIE(可变利益实体,在国外上市与国内经营分离的一种协议模式)结构,没有改变上市公司的主体结构,这样就省去了很多时间和麻烦的手续,会实现迅速上市。

引入CDR之后的投资前景 《号外财经》引入CDR之后,对于国内股市的投资有着什么样的影响,也是投资者十分关心的话题。

毕竟来说,中美两国的资本市场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证券法》的差异和交易制度的差异,另外还有时差的差...

巴菲特敬佩的"股神"是谁

沃尔特·施洛斯(Walter Schloss)兼具格雷厄姆清教徒式的分析方式和巴菲特式的作风。

施洛斯有一本1934 年版的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这是他投资的圣经。

他在书的封面写下以下几句话:“格雷厄姆关心的是如何控制自身投资的风险,他不想赔钱。

人们不记得以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发生时的具体情形,以及事情是怎么发生的。

这也是人们在投资中经常犯的一个错误。

” 施洛斯提到巴菲特时说,“他了解企业业务,我不了解。

我们购买投资企业时,其实对企业的业务模式不是十分的精通。

”在描绘巴菲特购买股票的原则时,施洛斯讲述了巴菲特购买ABC 股票时有意思的故事。

卖方报出了29 美元的价位,巴菲特拒绝并且提出28 美元的买入价格。

卖方拒绝了,但第二天又打来电话给出28 美元的价格,这次巴菲特拒绝了,并给出27美元的价格,卖方拒绝了,但是后来又打回电话同意了27 美元,但巴菲特又要求26 美元,最终他们达成的价格是26 美元。

施洛斯极度节俭,这种心态是利于客户的。

他的妻子安娜开玩笑说,为了省钱他在家里跟着她,以便随时关灯。

如果耐心请教他,他会教你如何从使用过的信封上去掉邮票。

价值数据表来自于他儿子,而他儿子在基金中也有股份。

于是施洛斯会说:“我为什么要付钱?” 他建议在运作投资基金时,一定要诚实,这有助于基金经理做得更好。

在他的合伙制基金中他从未披露他的持股情况,而只向投资者提供季度报表,一个审计收益表和一封给合作伙伴的信,他说:“我们通过艰辛的工作寻找到可以投资的股票,因此不想随意向公众公开,因为这对我们的投资合作伙伴是不公平的。

”他在经营自身的合伙制基金时,几乎不需要支出管理费用,施洛斯的办公室通常被巴菲特称为是一个“壁橱”。

他与儿子共用一个电话,而且只需支付很少的办公租金。

16 个赚钱因素 施洛斯认为,投资者应该使用一种能够使他们安稳睡觉的投资哲学。

无论选择了哪种投资哲学,投资者接下来都必须严格遵循他们选择的理念。

长期坚持,并且随着经验的积累使得该投资理念逐渐变得更加明晰,经过多年的积累最终会收获良好的效果。

在不好的市场年景里,投资者依然需要对自己的投资理念抱有信心。

沃尔特·施洛斯有自己的16 个投资经验,他所认为的在股市中赚钱的因素为: 1、相对于价值来说,价格是最重要的因素。

2、用心建立公司价值的概念,记得股份代表了一个企业的一部分,不只是一张纸。

3、以账面价值为出发点确定企业的价值,要确保公司的债务不大于股权价值。

4、有耐心些,股市不会马上上涨。

5、不要因为消息或股价突然上涨而买入,如果专业人士可以这样做,就让他们去做吧。

不要因为坏消息而卖出。

6、不要害怕孤独,但必须确信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虽然你不能百分百的肯定,但要努力寻找你判断的弱点。

在股价下降后买入,在上涨一定程度后卖出。

7、一旦你做出了决定,要敢于相信自己。

8、树立自己的投资理念,并努力遵循它。

这正是我找到的成功之路。

9、不要太急于卖出。

如果股票价格达到你所认为是合理的水平,那么你可以卖,但人们往往因为股票上涨50%而卖掉它,将卖出与否和盈利关联。

卖出前重新评估该公司的价值,对照其账面价值看是否需要出售股票。

10、当买入股票时,我发现在最近几年的低点买入是很有用的。

11、按照资产净值的折扣价买入,这比以企业盈利为标准买入更靠谱一些。

12、听从你所尊重的人的建议。

这并不意味着你要接受它们。

记住钱是你自己的,一般来说,保存财富比挣钱更难。

一旦你失去了很多钱,这将很难挣回来。

13、尽量不要让你的情绪影响你的判断。

买入和卖出股票,恐惧和贪婪可能是影响它们的最糟糕的情绪。

14、记住复利的魔力。

15、喜欢股票而不是债券。

债券将限制你的收益,通货膨胀会降低你的购买力。

16、小心杠杆。

它可能对你不利。

这些听起来简单,但在实践中很难,因为人们总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细节选股 在工作时,施洛斯会利用价值数据库,找出自己喜欢的股票:交易价格是账面价值的80%,股息收益率超过3%,没有债务。

“大多数人会在意,‘公司明年的盈利会怎么样呢?’如果股票的定价是合理的,我不太在乎收益,而把重点放在公司资产上。

如果公司没有大量的债务,那符合条件的公司的股票价格就是合理的。

”市场总会提供一些低估的证券,但寻找它们的最好时机是当市场充满恐慌的时候。

施洛斯阐述:“我会建议投资者对买入的股票持谨慎的态度。

我不喜欢债务。

我通常寻找陷入困境中的公司,股市不喜欢面临困境的公司。

然而,你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念去购买这样的股票,因为它会为你的投资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

” 施洛斯筛选股票的标准是,交易价格相对于公司的账面价值有着折扣,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债务,管理层持有一定数量的自身公司的股票,这样可以使他们做出有利于股东的经营决策。

如果他寻找到了他所喜欢的,他会买入一点并打电话给公司要财务报表。

他仔细阅读,并会特别注意脚注部分。

他试图从数字中找出一些问题的答案:管理层是诚实的吗?他们不会过于贪婪吧?他...

11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