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总体对股票市场对影响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1. 我国股票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沪深股市总市值23.57万亿元,流通市值11.67万亿元,全球排名第三,与我国GDP国际排名相同;上市公司从1991年底的14家发展到2009年7月底的1628家,18年间增长115倍;上市公司总市值占2008年GDP比例约95.4%,资本市场规模与GDP规模总体相当;境内资本市场累计为企业股票融资2.5万亿元,企业债券融资2.9万亿元。 截至目前,我国金融、电力、石油、石化等各领域的骨干国有企业已经上市,国有控股或参股的上市公司大都成为各行业的领军企业。

经过股权分置改革,国有资产定价交易市场化,原来国有股的资产增值效应明显。 作为资本市场参与主体,证券中介机构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逐步纳入创新发展的新轨道。

截至今年7月底,107家证券公司总资产2.02万亿元,净资本3322亿元,管理客户资产9.66万亿元,今年前7个月证券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578亿元;61家基金管理公司共管理502只基金,基金总份额2.29万亿份,基金净值2.55万亿元。 与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相应,投资者的规模日益壮大。

截至今年7月底,股票投资者开户数近1.33亿户,基金投资账户超过1.78亿户。资本市场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财富管理的重要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资本市场在汲取新中国60年来物质、精神养分,实现自我快速发展的同时,服务国民经济全局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现状 2005年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已步入新一轮快速成长期。

尽管经历了2008年的快速大幅下跌,但在2005-2008年间,我国证券市场总市值和日均交易额的年复合增速仍分别达到54%和102%。与境外市场相比,我国经济的资本化程度依然不高,到2008年末,国民经济证券化率也不过刚刚超过50%、而按照流通市值计的证券化率更是仅为26%。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2008年,我国股票市值仅占到全球股票市场市值的5.5%,而同期我国GDP总量已占到全球GDP总量的7.2%。因此,无论是从国民经济的证券化率来看、还是从证券市场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来看,未来我国证券市场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证券市场仍然面临着经济持续向好、流动性充裕、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宏观环境,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制度变革将循序推出,金融产品创新、市场结构优化也将向纵深推进,在这些因素的综合推动下,我国证券市场将步入持续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虽然股指波动在所难免,但行业保持螺旋式上升态势应无疑问。

而市场一旦持续走强,股票市值、交易量和筹资额等主要指标仍有可能复制上轮牛市及海外市场相关指标成倍增长的盛况。 根据彭博社的数据,中国当前的股票市场市值达3.2万亿美元,美国达11.2万亿美元。

美国股票市场基准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在2009年增长了4.1个百分点,而中国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将上证综指拉高了75%。 \"调结构、保增长\",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资本市场无疑将在这场攻坚战中担当重任。

融资、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两大核心功能。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大背景下,资本市场这两大核心功能将在2010年蝶变升华,舞动经济大局。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09年12月指出,我国股市在全球市场中率先回升,市场功能稳步发挥,投资者信心增加,市场总体保持平稳运行,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在谈到今年资本市场改革监管的指导思想和重点工作时,尚福林指出,要认真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及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资本市场改革监管的指导思想和重点工作,更加自觉地把资本市场监管工作融入服务经济发展的大局之中。

今年资本市场发展的亮点很多:例如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得推出,发行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加快创业板市场发展和场外市场建设等等,所有这一切,其根本出发点都是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这一重心,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中国经济向上格局已经奠定,由\"保增长,调结构\"转变为\"调结构、保增长\",预示着经济发展前景将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资本市场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很重要的平台,结构性机会将是今年最重要的机会。正如不久前,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指出,伴随经济好转,我国股市逐步回升,资本市场将为调结构发挥积极作用。

资本市场为经济调结构大局服务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核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融资为实体经济源源不断地\"输血\",也为经济转型提供动力;并购重组功能--使得企业和经济主体得以做大做强,从而优化了资源配置提升产业水平。资本市场所展现的\"双核\"功能将在\"调结构、保增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核心功能一:融资输血 为经济转型提供动力 融资功能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最重要功能。 2009年,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充分发挥对于我国经济率先复苏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助推器\"作用。

统计显。

2. 国民经济相关因素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证券市场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的宏观走势对证券市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宏观经济的相关变量中,利率、税率和通货膨胀率等几个因素对证券市场带来的影响最直接、最明显。本文主要分析了利率、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对我国证券市场走势的影响,认为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证券市场对利率变动预期有过度反应。

关键词:利率 通货膨胀率 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国民经济的宏观走势对证券市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在我国,由于金融工具缺乏创新,股市又主要受政策因素的影响,利率、税率、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参数的变动对证券市场走势的影响并不明显。

下面我们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对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作一探讨。 利率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证券市场,其波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利率是影响证券市场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而言,利率与证券市场表现为负相关。根据现值理论,证券价格主要取决于证券预期收益和当时市场利率两个因素,并与预期收益成正比,与折扣率(无风险利率)成反比。

下面我们分别讨论利率上升和下降对证券市场造成的影响。 利率上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利率上升将对上市公司造成影响。

利率上升,公司融资成本增加,利润率下降,股票价格自然下跌。使投资者不能对其业绩形成一个良好的预期,从而公司债券和股票价格将下跌。

利率上升将改变资金的流向。利率上升,吸引部分资金从证券市场特别是股市转向储蓄,导致证券需求下降,证券价格下跌。

利率下调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银行利率的调低有可能使证券投资的收益率高于银行存款的利率,从而抬高证券的投资价值,吸引投资者从银行抽出资金投入证券市场,以获取最大收益。因此,利率调低通过游资释放的刺激,使大量的资金进入证券市场,从而形成一轮新上升行情;利率的降低也意味着银根的放松,企业借款规模的扩大和借款成本的下降,从而降低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本,提高收益,负债水平较高的企业得益尤甚。

对于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来说,指数波动对利率变化非常敏感,但是,对于一个过渡经济中的新兴市场而言,其波动除了受利率等通常因素的影响外,在更大程度上主要受到诸如证券市场制度变迁、政策变化、资金推动等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过渡经济中的新兴市场在制度安排与政策选择上可能存在的随意性,导致证券市场与利率的关系发生一定程度的扭曲。

王小颖(2003)对1996年以来的8次降息事件中利率与上证综指之间的关系以及降息前后预期和后果对股市的冲击作了实证检验,认为利率变动预期与股指存在更强的相关性。投资者将降息看成是利好消息,积极入市购买股票,从而把股票价格推高;早在降息公告之前,市场已对降息作出反应,市场过度反应现象明显,信息不对称现象显著。

表1列出了我国1996年及以后的历次利率调整对上证指数的影响,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股市利率预期的反应还比较到位,在9次降息中提前一周作出反应的有6次,占67%。 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2003年1月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开始由负转正,从9月份开始快速上升,并在年末上升至3.2%。

通货膨胀率作为一个衡量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引起股票价格变动的因素都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方面,通货膨胀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是弊大于利的。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经济的稳定增长受到威胁,企业利润变得不稳定,投资趋于茫然,投资者心态受到严重影响,政府采取的反通货膨胀政策,如紧缩的货币、财政政策,会使股票市场上的货币供给受到不利的影响。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企业经理和投资者不能很明确地知道眼前盈利究竟是多少,很难预料将来盈利水平,企业利润变得不稳定,使新投资停滞不前,这会使股价上升缺少实质性的支撑。

另一方面,由于通货膨胀主要是因为货币供应量过多造成的,货币供应量增多,开始时一般能刺激生产,增加公司利润,从而增加可分派股息,进而会使股票更具吸引力,引起股价上涨。在通胀后期,如果人们预期通货膨胀即将结束,如果通货膨胀使企业的产品销售价格高于工资和其它成本的增幅,通货膨胀便有可能促进投资和企业盈利的增加,这又会使股价上升。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会对经济的长期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证券市场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从理论上来说证券市场的运行方向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主流应该是一致的,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对证券市场都会带来影响。

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有不同的影响 温和、稳定的通货膨胀对证券价格上扬有推动作用。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通常被理解是一种积极的经济政策结果。

旨在调整某些商品的价格并以此推动经济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某些行业、产业和上市公司因受到政策的支持,其商品价格有明显的上调,销售收入也随之提高,促使其证券价格上涨。

但是,严重的通胀则是非常危险的,政府不能长期容忍通货膨胀的存在,又必然会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抑制通胀,其结果是置企业于紧缩的。

3. 股票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起什么影响作用

1)可以广泛地动员,积聚和集中社会的闲散资金,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服务,扩大生产建设规模,推动经济的发展,并收到“利用内资不借内债”的效果。

(2)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促进资金的横向融通和经济的横向联系,提高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益。

(3)可以为改革完善我国的企业组织形式探索一条新路子,有利于不断完善我国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企业,个人企业,三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组织形式,更好地发挥股份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4)可以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特别是股份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理顺产权关系,使政府和企业能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用其权,各得其利。

(5)可以扩大我国利用外资的渠道和方式,增强对外的吸纳能力,有利于更多地利用外资和提高利用外资的经济效益,收到“用外资而不借外债”的效果

4. 国内生产总值对股市的影响

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GDP变动是一国经济成就的根本反映,GDP的持续上升表明国民经济良性发展,制约经济的各种矛盾趋于或达到协调,人们有理由对未来经济产生好的预期;相反,如果GDP处于不稳定的非均衡增长状态,暂时的高产出水平并不表明一个好的经济形势,不均衡的发展可能激发各种矛盾,我们必须将GDP与经济形势结合起来进行考察,不能简单地以为GDP增长,证券市场就将伴之以上升的走势,实际上有时恰恰相反。关键是看GDP的变动是否将导致各种经济因素(或经济条件)的恶化,下面对几种基本情况进行阐述。

(1)持续、稳定、高速的 GDP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协调增长,经济结构逐步合理趋于平衡,经济增长来源于需求刺激并使得闲置的或利用率不高的资源得以更充分的利用,从而表明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这时证券市场将基于下述原因而呈现上升走势。

伴随总体经济成长,上市公司利润持续上升,股息和红利不断增长,企业经营环境不断改善,产销两旺,投资风险也越来越小,从而公司的股票和债券得到全面升值,促使价格上扬。

人们对经济形势形成了良好的预期,投资积极性得以提高,从而增加了对证券的需求,促使证券价格上涨。

随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持续增长,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都不断得到提高,收入增加也格增加证券投资的需求,从而证券价格上涨。

(2)高通胀下GDP增长。当经济处于严重失衡下的高速增长时,总需求大大超过总供给,这将表现为高的通货膨胀率,这是经济形势恶化的征兆,如不采取调控措施,必将导致未来的\"滞胀\"(通货膨胀与增长停滞并存)。这时经济中的矛盾会突出地表现出来,企业经营将面临困境,居民实际收入也将降低,因而失衡的经济增长必将导致证券市场下跌。

(3)宏观调控下的 GDP减速增长。当GDP呈失衡的高速增长时,政府可能采用宏观调控措施以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这样必然减缓GDP的增长速度。如果调控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而GDP仍以适当的速度增长,而未导致 GDP的负增长或低增长,说明宏观调控措施十分有效,经济矛盾逐步得以缓解,为进一步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时证券市场亦将反映这种好的形势而呈平稳渐升的态势。

(4)转折性的GDP变动。如果GDP一定时期以来呈负增长,当负增长速度逐渐减缓并呈现向正增长转变的趋势时,表明恶化的经济环境逐步得到改善,证券市场走势也将由下跌转为上升。 当GDP由低速增长转向高速增长时,表明低速增长中,经济结构得到调整,经济的瓶颈制约得以改善,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已经来临,证券市场亦将伴之以快速上涨之势。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只沿着一个方向进行,每一点都可沿着相反的方向导出相反的后果。最后我们还必须强调指出,证券市场一般提前对GDP的变动作出反应,也就是说它是反应预期的GDP变动,而GDP时实际变动被公布时,证券市场只反映实际变动与预期变动的差别,因而在证券投资中进行GDP变动分析时必须着眼于未来,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5. 宏观经济形势对股票市场分析的作用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改革的推进,与几年前相比,特别是与刚刚开办那些年相比,无论从规模、市场、制度、参与者,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现在的我国股市已初步具备可以将股市与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对比研究的条件了,也开始逐步具备反映经济增长“晴雨表”的这种功能。

●长期以来,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较弱,很多情况下竟几乎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即经济高增长而上证指数反而下跌,经济低增长而上证指数反而上升。中国经济过去十几年中始终处于高速稳定成长,股市在波浪形运动中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股市的上涨幅度从未对经济的高增长给予充分的体现。中国股市的滞后没有真实反映出国民经济的骄人成就。

●我国股市与生俱来的不规范,决定了股市在相当长时间内还会受到政策的影响。证券市场的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证券市场,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市场建设的一个大问题。要健全与完善证券市场,发挥股市的“晴雨表”功能,制度性变革是必要和根本的。国内市场的开放以及司法与监管改革也有助于证券市场的完善。要实现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基本面、股市波动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相关联,更好的办法是提供更多更大的投资机会。

●中国股市在总体上没有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甚至呈现出相反的表现,导致这种状况的深层次原因有五大方面:一是股市尚未成为融资主渠道;二是先天制度性缺陷与体制改革滞后;三是上市公司的经济代表性不足;四是股票价格受政策影响大;五是非理性行为影响股市波动。

6. 国民生产总值的高低快慢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国民生产总值反映的是经济,中国历来是“经股背离”的,它们之间你看不出什么影响和关系的

首先要明白GNP(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 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中国股市是否正在走向边缘化?这是目前人们格外关注并纷争不休的焦点议题。其中论据之一就是中国经济成长与股市表现之间所出现的割裂与背离。诚然,股市乃为经济的晴雨表,这是长久以来普遍存在于投资界中一个朴素认知和流行的说法。但在现实生活中,股市的扬涨跌落果真能够忠实、准确地反映经济的荣辱兴衰么?这不仅是三年来全球股市崩陷之后留给投资者的一大困惑与迷思,而且对于当前中国股市是否边缘化的讨论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国股市自1980年底创生以来,已经凛然经历了十二个寒暑春秋。既有轰轰烈烈也有浑浑噩噩,既有风风火火也有莽莽苍苍。那么中国股市行进的步伐是否辉映出了其经济高速成长的神奇魅力了呢?答案并非一个简单的“是”字“否”字所能涵盖。

过去九年内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与股市指数变化的运行轨迹。其中的股市指数采用了美国道琼斯公司所编制的中国股市指数(DowJonesChinaIndex)。作为中国股市中历史最为悠久的统一市场指数,自1993年底以来就稳定覆盖了上海和深圳A股市值总额的80%,因而具有恒定的股市覆盖率和代表性。图一向我们揭示了中国股市的几个显著特点和规律。

首先,中国经济始终处于高速和稳定的成长之中,而股市却呈现出几乎是有规则的波浪形运动,尽管其振幅远不如香港股市强烈,频率也大不如香港股市显著。其次,股市的周期性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昭示了盛极必衰、否极泰来的规律性变化,也印证了股市的总体上升趋势。最后,股市的上涨幅度从未达到过经济的增长水平,尽管2000年时一度十分接近。换言之,中国股市的滞后确实没有真实反映出国民经济的傲人成就,至少过去九年中如此。

7. GDP对股市的影响如何

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GDP变动是一国经济成就的根本反映,GDP的持续上升表明国民经济良性发展,制约经济的各种矛盾趋于或达到协调,人们有理由对未来经济产生好的预期;相反,如果GDP处于不稳定的非均衡增长状态,暂时的高产出水平并不表明一个好的经济形势,不均衡的发展可能激发各种矛盾,我们必须将GDP与经济形势结合起来进行考察,不能简单地以为GDP增长,证券市场就将伴之以上升的走势,实际上有时恰恰相反。关键是看GDP的变动是否将导致各种经济因素(或经济条件)的恶化,下面对几种基本情况进行阐述。

(1)持续、稳定、高速的 GDP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协调增长,经济结构逐步合理趋于平衡,经济增长来源于需求刺激并使得闲置的或利用率不高的资源得以更充分的利用,从而表明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这时证券市场将基于下述原因而呈现上升走势。

伴随总体经济成长,上市公司利润持续上升,股息和红利不断增长,企业经营环境不断改善,产销两旺,投资风险也越来越小,从而公司的股票和债券得到全面升值,促使价格上扬。

人们对经济形势形成了良好的预期,投资积极性得以提高,从而增加了对证券的需求,促使证券价格上涨。

随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持续增长,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都不断得到提高,收入增加也格增加证券投资的需求,从而证券价格上涨。

(2)高通胀下GDP增长。当经济处于严重失衡下的高速增长时,总需求大大超过总供给,这将表现为高的通货膨胀率,这是经济形势恶化的征兆,如不采取调控措施,必将导致未来的\"滞胀\"(通货膨胀与增长停滞并存)。这时经济中的矛盾会突出地表现出来,企业经营将面临困境,居民实际收入也将降低,因而失衡的经济增长必将导致证券市场下跌。

(3)宏观调控下的 GDP减速增长。当GDP呈失衡的高速增长时,政府可能采用宏观调控措施以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这样必然减缓GDP的增长速度。如果调控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而GDP仍以适当的速度增长,而未导致 GDP的负增长或低增长,说明宏观调控措施十分有效,经济矛盾逐步得以缓解,为进一步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时证券市场亦将反映这种好的形势而呈平稳渐升的态势。

(4)转折性的GDP变动。如果GDP一定时期以来呈负增长,当负增长速度逐渐减缓并呈现向正增长转变的趋势时,表明恶化的经济环境逐步得到改善,证券市场走势也将由下跌转为上升。 当GDP由低速增长转向高速增长时,表明低速增长中,经济结构得到调整,经济的瓶颈制约得以改善,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已经来临,证券市场亦将伴之以快速上涨之势。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只沿着一个方向进行,每一点都可沿着相反的方向导出相反的后果。最后我们还必须强调指出,证券市场一般提前对GDP的变动作出反应,也就是说它是反应预期的GDP变动,而GDP时实际变动被公布时,证券市场只反映实际变动与预期变动的差别,因而在证券投资中进行GDP变动分析时必须着眼于未来,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8. 宏观经济对股市的影响

“证券市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这句话在目前的A股市场上还在初级阶段,长久以来股市和实体经济的脱节是我国A股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不过可喜的是这个局面正在改变,今年开始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将加速央企的整体上市,这个动作就表明国家已经开始逐步的把实体经济注入股市,从而加大实体经济与证券市场的相关性,这将决定未来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方向。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我国目前的局面一个是人民币升值的加快,还有过去一年CPI的不断高企,另一方面是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里,出口所占比重过大,导致大量外汇流入,从而导致流动性泛滥的局面;投资过热的问题依然严峻,尤其是楼市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直接表现是房价火箭般蹿升。而CPI过高直接关系民生,所以央行不得不一再出重手回收流动性,但是又不能破坏经济成长已有的节奏,只能逐步减少出口和抑止投资,加大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但这是个长久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唯一没有疑问的是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的局面会一直维持下去,当宏观经济和证券市场的联动性达到一个比较高的高度时,二者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一致性。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主要还是受政策的影响比较大。

16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