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影响了医疗股票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1. 《我不是药神》有哪些社会现实意义

格列卫是一种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可以让慢粒白血病患者10年生存率从不到50%提高到90%,对胃肠道间质肿瘤的有效率也高达67%。

因此,格列卫被誉为“奇迹的抗癌药物”,它面世之后,已经取代骨髓移植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案。

不过,想有效延长生命,患者需要终身服药,每月一盒,而诺华格列卫自2001年第一次引入中国至今,价格一直是23500元一盒。

就在此时,他无意中得知,印度仿制生产的“格列卫”,价格非常便宜,一千元都不到,而经过试吃,他发现服用效果与瑞士进口的“格列卫”一模一样。

为了帮助更多慢粒性白血病患者获得生存希望,陆勇网购了三张银行卡,前后帮助近千名病友购买印度仿制药,由于人多量大,药价低至200元。

问题是,在中国,这种药被官方判定为“假药”,2014年7月,湖南省沅江市检察院以涉嫌“妨碍信用卡管理罪”和“销售假药罪”对陆勇提起公诉。

消息爆出后,几百名白血病患者联名写信,请求对陆勇免予刑事处罚,2015年1月27日,沅江市检察院向法院请求撤回起诉,法院当天就做出准许裁定。

不过,《我不是药神》改动很大,它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程勇是一个卖“印度神油”的保健品商贩,也是一个人生的失败者,老婆离婚,债务缠身。

没钱给父亲治病,还交不起房租的他,却因为一个白血病患者的出现,找到了赚钱的商机,一跃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独家代理商。

通过走私,他不但获取了巨额利润,还受到了病患们的尊重,被冠以“药神”的称号,但是,因为害怕坐牢,他后来中止了这门生意。

而由于廉价药物停止了供应,很多病友失去了希望,甚至有人因此而自杀,得知情况后的程勇,决定重操旧业,并进行一场堪称伟大的救赎……

2. 《我不是药神》中造成人物故事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我不是药神》反映了患者在面对天价药时的无奈与悲苦,引起群众共鸣,面对“用钱买命”的负担,有的选择放弃,有的被迫加入“购药大军”,到印度等周边国家采购低价仿制药。电影将矛头指向了原研药企业,指向原研药的高定价策略。但原研药比盗版药贵再多也是正常的,因为一个原研药平均需要用10年时间,花26亿美元才能研制成功,这些成本都需要摊在每一片药上,所以常常价格极高,而在我国,价格太高的药物通常不能通过医保报销,因此这个矛盾犹为突出。

电影中的矛盾是怎么解决的呢,既不是药企降价,也不是有合法的仿制药出现,而是在出狱时,警官说:“假药别碰了啊,没人买那玩意了”“正版药进医保了,没人吃印度药了。”道出了矛盾解决的终极方案。这两句台词(不能多说,说多了通不过审查,呵)才是编导真正想要说的,这才是矛盾的解决方案~

3. 为什么电影《我不是药神》能火起来

《我不是药神》2018年6月30日开启全国分时段超前点映,收获票务平台评分9.7分的绝佳成绩。

一部电影还没上映,却迎来几乎零差评;在上海电影节的首次放映,更是引得观众纷纷飙泪——这就是宁浩与徐峥第五次联手的电影《我不是药神》。 原以为宁浩与徐峥还会拍部“药囧”一样的喜剧片,却没想到导演文牧野让《我不是药神》的风格走向了直击现实、笑中有泪,成为近年来难得的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

电影未映先火,首先与演技和画面等外在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电影内容客观真实,直面社会问题,能够引发广泛共鸣。换句话说,这部电影的成功在于走“现实主义路线”,不仅描写民众真实生活和内心想法,而且直击癌症患者看病难和看病贵这个民生痛点。

一部贴近民众生活的电影,当然更容易受到青睐。 癌症是最易受到关注的一类疾病,癌症患者的看病难与看病贵,也极具代表性和指标意义。

从情理上说,当进口原研抗癌药的价格高不可及、国外又存在质优价廉的仿制药时,若秉持尊重生命的理念,应该允许患者自己获得这些仿制药。但从法理上讲,一切未经批准在国内上市的药品都属于“假药”,贩卖假药属于违法行为,治病不能成为违法的理由。

当法理和情理出现冲突,是以法理为重,还是以情理为重,的确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这部电影抛出这对矛盾,引发人们对这道难题的深入思考。

调和这对矛盾的最好办法,是让这些药在国内市场合法化,具体的做法是,扩大抗癌药进口,并大幅降低价格,提升进口抗癌药的可及性,使质优价廉的进口抗癌药很容易就能够获得。 这段时间以来,进口抗癌药持续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家在这些方面采取了诸多相应举措,譬如加快进口抗癌药在国内市场的上市审批进度、实行零关税等。

这些举措,也受到患者和公众的认同和赞许。这部电影的推出时间正好落在了当前这个关注热点上,可以说正好切中了公众关切。

一定程度上,它也说明,公众对此事的关注热情。 这部电影的魅力提前展露,也承载着患者对未来的期待。

进口抗癌药的价格高低,关税只起一部分作用,供需关系、议价机制、市场竞争等,都对药品的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零关税等举措只是降低进口抗癌药的开始,后续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电影在这方面展现出的期待,就是癌症患者的期待,能够说出许多观众心里话的电影,自然更容易受欢迎。

来源:新京报。

4. 图集:《我不是药神》有什么现实意义

无论现实中的陆勇事件还是电影中的程勇,都推动电影界的现实主义题材和中国医药方面的改进和进步,让人们更重视这个问题,药价高,看病难等问题。尽管穷病难治,但希望还有,善良和正义还有,社会在进步!中国虽然不能像印度那样制造仿制药,但中国的确需要学习印度提升研发实力。中国目前拥有的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原料生产基地才几十个,印度有200多个。与此同时,中国做得更好的一点是越来越多抗癌药加入医保行列,医药市场有竞争,但更需多一分人性关怀,让群众有切实获得感。

最后用徐峥说的话结尾:让人落泪的不一定是悲剧,时代的进步是真实的,爱的光芒让未来充满希望!-------毕竞无论现实中的陆勇还是电影《我不是药神》,都给生活中,现实中的那为高价药,为保命而苦苦挣扎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实惠,以使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善,有希翼,国家在想办法改变。

5. 《我不是药神》的社会现实意义大吗

《我不是药神》的上映,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

引发最多讨论的,是天价药物问题,为什么瑞士格列卫卖那么贵?为什么它在中国的药价全球最高?为什么印度的仿制药可以那么便宜?

有人说制药公司无良,这样的回答太过片面,开发一种新药需要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非常巨大,如果没有足够的盈利,就不会有能力和动力开发下一种新药,再加上专利等原因,药价稍贵也正常。

至于为什么在中国的药价那么高,这个问题不难回答,简单来说,是因为进口药品关税、增值税等种种附加费用,加上国内经销商层层加码所造成的结果。

据报道,国外药物到达中国医院前至少要经过三层经销商的“盘剥”,每一层平均加价5%-7%,而医院还要加价10%-15%,最终原药的价格往往是仿制药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165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