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票对国家的的影响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1. 股票发行对国家对人民有什么好处\\害处

你想啊,一个国家要发展壮大,就必须有自己的企业,包括水电煤消费品,银行,邮局,铁路,航空。。。。。各行各业,想要这些行业发展,就得投钱,可国家钱就那么多,投这就投不了那,所以推出股市嘛,这样国家就不用什么都自己去拿钱做了,哪个行业想发展,你就去股市融资去吧!而且民众交易股票还会产生大量税金,这对国家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啊!

对普通老百姓,那就一点好处多没有了,因为中国的老百姓,根本就不懂股票是怎么一回事,大多数人都赔得一塌糊涂!

受益者还有上市融资的企业和持有该公司股票的人

现在的富翁都是因为他们的公司上市,而一夜暴富的!

2. 国家利率的涨幅 对银行股票有什么影响

加息的根本原因,是宏观经济增长速度过快,通货膨胀抬头,需要通过加息来抑制过快的增长速度,防止通货膨胀。而股市上涨走牛的根本原因有二:一是基本面业绩推动型;二是市场面资金推动型。成熟股市的上涨走牛,基本上都是业绩推动型。新兴市场的股市上涨走牛,有时会出现资金推动型,比如中国股市过去。

宏观经济增长快,必然会带来上市公司业绩提高。上市公司基本面业绩的提高,就极容易引发投资者追捧,而最终暴发上涨的牛市。宏观经济增长过快,就容易引发加息干预。但是,加息的根本目的只是为了抑制宏观经济过快的增长速度,防止通货膨胀,保持宏观经济快速、平稳、均衡增长,而绝对不是彻底扭转宏观经济的增长趋势,变增长为下滑。

加息对股市本身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存款利率)加息造成入市资金紧张,减少股市增量资金供应,对股市构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贷款利率)加息增加企业成本,降低上市公司利润,对股市构成负面影响。当然,这两方面的负面影响,均属股市的微观面影响。

只要宏观经济快速增长,在宏观面对股市的正面影响,大于加息在微观面对股市的负面影响,加息就不会改变股市上涨走牛的大格局和大趋势。宏观经济快速、平稳、均衡增长,是股市走牛的根本原因。美国在过去3轮加息周期中,保持了宏观经济的快速、平稳、均衡增长,这是美元股市在3次加息周期中全部照样走牛的根本原因。

因此,加息是影响股市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决定因素,不能简单认为加息就是利空,不能简单认为加息就会导致股市走熊。加息的根本原因和股市上涨走牛的根本原因,基本是一致的,都是因为宏观经济快速增长而产生的。宏观经济快速增长,引发股市走牛;宏观经济过快增长,引发加息干预。只要宏观经济快速增长,在宏观面对股市的正面影响,大于加息在微观面对股市的负面影响,加息就不会改变股市上涨走牛的大格局和大趋势.

3. 股市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总额达到30多万亿,也就是常说的流动性比较过剩。

因此,从发展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资金应该是不缺乏的。从国际资本的角度来看,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在对全球FDI(外商直接投资)的竞争中,中国远远领先于印度。

在过去几年中,包括QFII在内的国际投资界对中国市场始终看好。 世界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非常有趣的“资本洼地”现象:十七世纪,大量国际资本涌入荷兰,荷兰崛起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国;十八世纪,大量资本涌入英国,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十九世纪,欧洲资本大量涌入美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尽管国际资本的流向先导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崛起,但是,只有资本是不够的,比资本更为重要的是有效的资本运作机制。十七世纪的荷兰崛起昙花一现,以“郁金香泡沫”匆匆收场。

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建立起一个健康、高效的资本市场体系,则无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本创造出强大的实体经济。在今天的世界,资本市场的博弈,将直接影响到大国博弈的结果;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已经成为新世纪大国博弈的战略制高点。

报告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国际国内流动性过剩的格局仍将延续。针对这一局面,抓住机遇,推进改革,完善机制,实现中国资本市场又快又好的发展,将中国资本市场建设成为具有第一流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以有效地将国内资金和国际资本转化为强大的实体经济,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产生四大消极影响 流动性过剩对经济的影响是多个层面的。首先,在宏观经济方面,流动性过剩会导致各类资产价格的波动,或者出现资产泡沫,一旦流动性过剩的情况出现逆转,可能会导致股市大幅度滑落,影响宏观经济稳定。

其次,流动性过剩对资源配置方面的效率也有影响。比如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一些效率比较低的行业和企业也能够比较容易地得到资金的支持,资金的利用效率会大大降低。

再次,为了把资金运用出去,银行放款的时候贷款利率可能会下降比较多,或者审查贷款的时候考虑安全性方面可能会有所放松,这样就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最后,如果资产价格上涨很快,可能会出现货币贬值的情况。

中国股市的“价值重估”实际上也是国际市场的流动性流入并炒作的结果。比如,中国人寿( 40.20,1.17,3.00%)预计2006年营业额可达到136亿美元,只是保险公司排名世界第一的AIG的11%(1142亿美元),而中国人寿在市值上赶超的ING和德国安联保险2006年预测营业额也分别高达1280亿美元和1057亿美元。

同样,工商银行( 5.53,0.04,0.73%)2006年预测营业额为232亿美元,而银行市值排名第一的花旗银行的营业额则达到892亿美元,被工行超过的美国银行为729亿美元,汇丰银行为637亿美元。也就是说,无论按照传统的市盈率,还是价格相对账面利润等比例,中国人寿和工商银行的股价都被炒上了天。

当然,国内流动性过剩也与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形势变化及中国现实的经济条件有关。对此,我认为陆磊的分析较为全面,即中国银行( 5.84,0.04,0.69%)体系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从短期来看是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上市后可贷资金出现瞬间上升;从中期看是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形成人民币泡沫而推动投机性资本大量流入;从长期看是持续走高的居民储蓄率。

首先,尽管美国从2004年开始收紧其流动性,各发达国家也陆续进入升息周期,但目前美国利率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加上日本的利率基本没有改变零利率态势。如果这样的格局不改变,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过剩在短期内是不会有多少改观的。

其次,国内的因素:一是国内银行体系因股份制改造上市而导致的流动性过剩更是不可避免。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先后从市场筹集到资金近3600亿元,加上上市前的注资600亿美元,则新增资本金按照资本充足率计算要求,可增加近4万亿以上的可贷资金,远远大于2006年国内银行新增贷款。

2007年国内各家银行股改上市将成为潮流,因此央行仅是希望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及定向票据发行来减少银行的流动性,是不现实的。 二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一般人认为,人民币升值是因为中国贸易顺差过高,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但无论是从历史经验还是从一般的金融理论来看,人民币升值既不是减少贸易顺差的理由,也不是降低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办法。反之,如果从中国城市居民及农民社保基金的历史欠账、地方政府严重的负债、国内银行仍然存在巨大的不良贷款来看,人民币不仅不应该升值,反而应该贬值。

我们只要看看农民与城市居民的财富占有及生活水平的差距,就可以看出国家对农民的欠账有多大。把这一大块欠账扣除后,人民币岂有升值之理?对此,政府应该有清楚的认识。

最近,国内各银行盛行一种“同名转按揭”。其实,无论对个人还是对银行信贷人员来说,无非是千方百计通过种种合法或非法的方式把银行的钱掏到个人手上,把国家的财富掏空。

因为,这种同名转按揭可能导致的风险最后肯定要全国人民来买单。 三是国内储蓄率过高是特定的历史条件、经济环境与人口结构决定的。

政府希望用扩大内需的政策来降低居民的储蓄率,1998年以来的事实证明是行。

166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