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自信对股票投资决策的影响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1. 过度自信为什么影响决策

如果选一群人做样本, 问他们有多少人相信自己的驾驶技术是高于平均水平的,有70%以上的人会说他们是极佳的驾驶 员——这就留下一个问题:谁是差劲的驾驶员?另一个例子出现在医疗行业。当问及医生时,他们 说他们对肺炎的诊断成功率能达到90%,而事实上他们只有50%的准确性。

就信心本身来讲,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但过度自信则是另一回事。

当我们处理金融事宜时,它 就尤其有害。信心过度的投资者不仅会让自己作出愚蠢的决策,而且会对整体市场产生巨大的负面 影响。

投资者一般都表现出高度的自信,这是一种规律《他们想象自己比别人都聪明而且能选择获利 的股票,或者至少他们会选择聪明的券商为他们打败市场。 他们趋向于高估券商的知识和技巧。

他 们所依赖的信息也是能证实他们正确的信息,而反面意见他们则置之不理。更糟糕的是,他们头脑 中加工的信息都是随手可得的信息,他们不会去寻找那些鲜为人知的信息。

如何证明投资者是过度自信的人呢?按照有效市场理论,投资者本该买股并持股。 然而在过去 的几年里,我们却经历了交易量的大幅度上升。

理查德•萨雷认为投资者和券商都被赋予了一种信 念,即认为自己掌握着更好的信息,自己比别人更聪明,所以自己能获胜。信心过度解释了为什么许多券商会作出错误的市场预测。

他们对自己收集的资料A信过度了, 而如果所有的券商和投资商都认为他们的信息是正确的,他们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消息,结果将 会导致更大的交易量。 投资者趋向于认为别人的投资决策都是非理性的,而自己的决定是理性的,是在根据优势的信 息基础上进行操作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丹尼尔•卡尔曼认为:过度自信来源于投资者对概率事件 的错误估计。人们总是对于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产生过高的估计,认为其总是可能发生的,这 也是各种博彩行为的心理依据;而对于中等偏高程度的概率性事件,人们则易产生过低的估计;但 对于90%以上的概率性事件,则认为肯定会发生,这是过度自信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此外,参 加投资活动会让投资者产生一种控制错觉,控制错觉也是产生过度向信的一个重要原因。投资者和 证券分析师们在他们有一定知识的领域中过于自信。

然而,提高自信水平与成功投资并无相关性。 基金经理人、股评家以及投资者总认为自己有能力跑赢大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有研究者在此领 域作了大量研究,发现男性在许多领域(体育、领导、与别人相处)中总是过高估计自己。他们 在1991~1997年中研究了 38_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将年交易量作为过度自信的指标,结果发现 男性投资者的年交易量比女性投资者的年交易量总体高出20%以上,而投资收益却略低于女性。

该数据显示,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在市场中会频繁交易,总体表现为年交易量的放大,但由于过度自 信而频繁地进行交易并不能让其获得更高的收益。在另一个研究中,他们取样1991~1996年中的 78000名投资者,发现年交易量越高的投资者的实际投资收益越低。

在一系列的研究中,他们还发 现过度自信的投资者更喜欢冒风险,同时也容易忽略交易成本,这也是过度自信的投资者投资收益 低于正常水平的两大原因。如果市场是有效的,人的投资行为也服从理性的话,那么人们就应当认真选择股票,并在一定期 间内持有它,而不是一有风吹草动便着急动作。

正因为大多数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都有过度自信 的通病,他们认为自己能够战胜市场,将别人丢在后面,所以他们不断地买卖股票,认为自己能抓住 市场波动的规律而大获其利。这也就是为什么市场的交易量总是很大、股票的换手率通常很高的重要 原因。

这些人认为他们比其他人更聪明,他们掌握着被别人忽略的信息,所以他们能够获胜。 过度自信使许多证券商对市场作出了错误的预测。

作为专业机构与人士,他们自认为比别人更 了解股市,也更能把握它。他们可能搜集了大量的信息,可能对市场的变化有很强的敏感性,但这 都不应当是他们自认为聪明的原因。

因为事实上,他们知道的东西别人也同样知道,而且别人可能 还注意到了被他们忽略的信息,他们的自信在事实面前最终将被粉碎。 心理学家指出,那些对自我有客观认识的人并不多,更多的人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

可真实的 情况是,大多数人都是资质平平的,天才当然有,但可惜你不是。盲目自信对投资者可谓是有百害 而无一利。

当你觉得自己有百分百的把握去购买某只股票时,切记不可将这种信心当成是理由。 别 忘了,全世界像你这样满怀信心去做傻事的人不计其数。

2. 炒股为什么不能够“过度自信”

炒股为什么不能够“过度自信”过度自信倾向是指人们在对过去知识进行判断中存在智力自负现象,这种现象会影响对目前知识的评价和未来行为的预测。

尽管我们知道自己过去出过错,但我们对未来的预期仍然相当乐观。造成过度自信倾向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往往倾向于在他们完全正确的时刻回忆自己的错误判断,从而认为这只是偶然发生的事件,与他们的能力缺陷无关。

过度自信倾向几乎影响了每一个人,约翰逊的过度自信造成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陷入了越南战争的泥潭,尼克·里森的过度自信造成了百年巴林银行的倒闭。可以说过度自信倾向是人类理性决策的最大敌人,这一倾向还容易使人们产生控制错觉,就如赌徒,一旦赢了就归因于自己的赌技与预见力,一旦输了就认为“差一点就成了,或偶然倒霉”。

而从理性角度来看,进行赌博与购买彩票从概率上来说是一场必输的游戏,然而还是有无数赌徒与彩民由于控制错觉而沉迷于此。真正摆脱过度自信倾向,超越自己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绝大多数的股票投资人都坚信自己能够判断出大盘的涨跌趋势,并通过“逢低买入与逢高卖出”来获取收益,自己的收益将远远超出大盘指数的涨幅。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据统计90%的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投资收益落后于大盘指数的增长,尽管这一统计数据是如此明显的证据,人们还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成为那部分10%的投资者,而拒绝接受傻瓜似的股指基金组合,认为这是对自我智力的羞辱。

巴菲特清楚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认为大盘是无法预测的,能够把握的是对股票背后公司价值的评价与未来收益的预测,因此他从不期望于通过预测大盘来获益。 此外,巴菲特还坚持投资于自己所熟悉的行业,他承认自己不投资于高科技公司的原因是自己没有能力理解和评价它们。

在伯克夏·哈撒韦公司1998年年会上他说:“我很敬佩安迪·格罗夫和比尔·盖茨,而且希望把这种敬佩通过资金支持他们转化成行动。但是说到微软与英特尔,我不知道十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而且我也不喜欢玩那种对方占优势的游戏。

我花所有的时间考虑技术,但我仍然可能是分析这个行业的第100、第1000甚至第10000个聪明的人。确实有人能分析这个行业,但是我不行。”

3. 过度自信理论的市场影响

在传统的金融理论中都假设行为人是风险规避的,但现实中人往往是风险中 性甚至是风险寻求的。

Friedman和Savage(1948)就发现,尽管赢得彩票的几率只有数百万分之一,但还是有很多人去买彩票,这种购买彩票的行为就表现为风险寻求。风险寻求的原因很可能是过度自信。

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对金融市场也会造成影响。Odean(1998b)将市场参与者分为价格接受者、内部人和做市商,分析过度自信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在中国,价格接受者相当于中小散户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由于其较强的获得信息的能力,相当于内部人;中国不存在做市商,但是庄家的某些行为类似于做市商,可以作为做市商来分析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这三类投资者在获取信息和价格决定上具有不同的机制。

1.过度自信对交易量的影响当投资者过度自信时,市场中的交易量会增大。在无噪音的完全理性预期的市场中,如果不考虑流动性需求,交易量应该是零。

如果理性是共识,当一个投资者买进股票时,另外的投资者卖出股票,买进者会考虑是否存在卖出者知道而买进者不知道的信息,这时就不会有交易产生。而现实中金融市场的交易量是非常大的。

Dow和Gorton(1997)发现,全球外汇的日交易量大约是年度世界贸易总额和投资流动总额之和的四分之一。1998年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周转率超过75%。

中国的情况更是 晾人,199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换手率是591%,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换手率是902%。由于没有模型来说明在理性市场中交易量应该是多少,所以很难证明什么样的交易量是过多的。

Odean(1998a)分析了投资者的买卖行为,发现在考虑了流动性需求、风险管理和税收影响后,投资者买进的股票表现差于卖出的股票,这些投资者交易过多,由于交易成本的原因,过多的交易损害了其收益,其解释是投资者是过度自信的,过度评价了其私人信息的准确性并错误地解释了这些信号,才导致了差的决策。Odean观察了166个投资俱乐部6年的交易,发现平均每年的周转量是65%,年净收益是14.1%,而作为基准的标准普尔500指数收益是18%。

2.过度自信对市场效率的影响在理性市场中,只有当新的信息出来时,价格才会有变动。但是当投资者过度自信时,会对市场波动性产生影响。

过度自信度对市场效率的影响取决于信息在市场中是如何散布的。如果少量信息被大量投资者获得,或者公开披露的信息被许多投资者做了不同的解释,过度自信会使这些信息被过度估计,导致价格偏离资产真实价值,这时过度自信损害了市场效率。

如果信息仅为内部人所拥有,过度自信的内部人会过度估计其获得的私人信号,通过其过多的交易显示其私人信息,那么做市商、其他的投资者会迅速使得资产价格向其真实价值靠拢。如果内部人的信息对时间敏感,在其交易后会迅速成为公共信息,那么这种效率收益是短暂的,这时过度自信提高了市场效率。

3.过度自信对波动性的影响过度自信的价格接受者会过度估计他们的个人信息,这会导致总的信号被过度估计,使得价格偏离其真实价格。由于过度自信使投资者扭曲了价格的影响,使市场波动增加。

过度自信的做市商会促使内部人揭示更多的私人信息,从而将价格设定的更接近其真实价格,这时过度自信使市场波动增加,同时当做市商过度自信时,其风险规避程度会小于其不具有过度自信特征的程度,会认为持有存货的风险不大,这增加了其存货量,存货量的增加降低了市场波动。过度自信对价格的影响取决于不同特征交易者的数量、财富、风险承受能力和信息。

如果市场中价格接受者和内部人的数量和财富都较大,而做市商的数量较少、力量较小,则价格的波动性会更大。4.过度自信对投资者期望效用的影响当投资者过度自信时,其资产组合并没有完全分散化,集中的资产组合会降低其期望效用。

如果信息是有成本的,过度自信的投资者会花费更大的成本去成为知情者,同时进行更频繁的交易,由于交易费用的原因,过多的交易会降低其净收益(Odean,1998a)。Lakonishok等(1992)发现在1983-1989年间,积极的基金经理的业绩差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表现,扣除管理费,积极的管理减少了基金价值。

这可能是由于过度自信使得基金经理在获取信息上花费太大,或者是对其选股能力过度自信所导致。但是De long,Shleifer,Summers和Waldmann(1990)证明了过度自信的交易者能够在市场中存活下来。

Wang(1997)用双寡头模型证明了过度自信的基金经理不仅能够获得比他的理性竞争对手更高的期望收益和效用,而且也比他理性时的收益和效用更高,所以过度自信严格占优于理性。

4. 过度自信理论的过度自信的坏处

现代的经济学假定人们的经济行为是完全理性的,但是,事实上我们的行为常常背离经济学中假定的那种完全理性,而且这种对理性的背离并不是人们出于心血来潮而随意做出的决定,而是表现出一种规律性的行为——过于自信就是其中的一种。

爱喝茶的人都知道,用开水泡茶之后,不能马上品出茶味,只有等待片刻之后方能闻到悠悠茶香。在金融市场进行投资和泡茶类似。研究发现,在美国股票市场上,交易越是频繁,损失就越大。投资者们频繁地在金融市场上交易,甚至更多的时候他们交易的收益,或者他们预计中的交易收益都无法用以弥补他们的交易成本。美国的研究显示,1987年,投资者对标准普尔指数500家公司的年投资交易成本占到这些公司年收益的17.8%,同时,对金融市场的长期调查研究表明,只有少数投资经理人能够实现投资回报在标准普尔500指数之上。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之所以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茶叶泡出的醇香,从而导致金融市场的过于频繁交易现象的原因之一正是人们的过于自信。投资者们过于相信自己的金融知识和判断,他们自信自己了解市场的走向;他们相信自己能够看准哪支股票会涨,哪支会跌。 为什么过于自信的人有时事业会不尽如意呢?这是由于过于自信的人因为其预计的成功程度高于了其本身客观上的成功可能性而轻敌,所以这些人在应该精心准备材料,好好咨询别人意见的时候轻视松懈了。比如一个实际上有50%的成功率的计划,如果经过精心的准备可以将成功概率提高到60%,但却因为过于自信认为这个计划有85%的可能性成功而不去准备,在不知不觉中就打了无准备之仗。这样一来,本来可以达到的60%的成功概率也没有达到。

17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