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投放资金对股票的影响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1. 央票发行、央行资金回笼对股市有啥影响呢

销售资金回款率=((销售收入+应收帐款期初数-应收帐款期末数)/销售收入)*100%

销售资金回款=销售收入+应收帐款期初数-应收帐款期末数

一般的企业回笼资金对股市造成了一定的资金面的影响,但是从另外一种角度考虑,不管是企业还是基金,如果年底的投资效益不好,年底必然会掀起一波所谓的年底行情,双刃剑。

2. 央行启动正回购对股市影响是好是坏

从理论上来说,正回购旨在回收流动性,对于股市资金面没有直接影响,影响是间接的,效果在传递的过程中会弱化。 具体说,如果回购的幅度足够大造成市场资金紧缺,则市场拆借利率(SHIBOR)等能够反映市场借贷成本的指标将走高,一部分避险资金将从股市流出;如果回购的幅度较小,不足以对资金面造成影响,则资本逐利的特性决定了资金仍然留存股市以博取超额收益。

从我国央行回购的历史来看,长期以来央行回购表现出比较温和的特性,很少对市场资金面的宽紧产生过实际的影响(回购也是有期限的,如果一次回购的力度较大,到期后相当于大量投放资金,故央行回购从来都是宽紧有度,相机抉择。)

3. 什么是央行票据,信贷投放,央行回笼放出资金,跟股市的关系

央行挤压票据融资泡沫 三个月正回购放出天量 昨天,公开市场三个月正回购量猛增至1200亿元,创下了其历史最高纪录。

市场猜测,央行此举可能意在通过微调短期流动性,适度平抑连月突飞猛进的票据融资。此外,这次巨额回笼只是结构性调整,并未改变资金宽松的局面,目前公开市场仍为向市场净投放资金。

央行昨天在公开市场选择对91天回购品种进行了正回操作,正回购量为1200亿元,为前次操作的2.4倍;收益率则为0.96%,与前次操作持平。 本周公开市场回笼资金力度增加显然与到期资金大量释放有关。

由于上一年央票的大量发行,本周到期央票和正购量合计达到了1565亿元,比前一周增加了1125亿元,为2月份的最大单周资金释放量。因此,公开市场有必要加大资金回笼力度以免流动性过度投放,千亿级正回购操作量并未超出市场的预料。

然而,这一平常的冲销行为可能蕴藏着另一层深意。本周公开市场使用的回笼工具为91天正回购,而此前公开市场通常选用7天和28天这两个期限品种来调节短期流动性的收放,一旦涉及一个月以上的资金调控往往选择直接发行三个月央行票据。

值得关注的是,自去年12月以来,银行贷款迅猛增长,其中票据融资的增速最为显著。今年1月,在银行的信贷总额中,票据融资占比已由去年12月的30%猛增至41.59%,并且直接推动当月银行贷款创下1.62万亿的历史新高。

利率低是票据融资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与同期的短期贷款相比落差大,企业通过票据借贷的成本低,积极性高。

另一方面,票据贴现率的市场化程度高,由于近期资金宽裕,加之竞争激烈,银行票据贴现率已低于其资金成本,企业可以在贴现利率与政策利率倒挂的情况下,从中无风险套利。 尽管目前关于巨额票据融资增长的争论仍在持续,但是如何确保银行信贷在年内实现持续均衡地投放,则是事关今年我国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的关键。

从技术上看,确保票据融资的正常增长无疑要从资金供给和资金价格两方面入手。票据贴现期限通常较短,基本上在3至6个月以内。

因此,在央行的操作工具中,3个月央票和正回购则是比较“对症”的工具。其实,从本月初开始,3个月央票的发行节奏已经悄然加快,由原先的两周发行一次,转变为每周发行。

一些业内研究人士认为,如果公开市场持续加大这一期限资金的回笼力度,必然将推动资金价格水平上升。一旦贴现率回复到银行的资金成本之上,将有效抑制企业套利行为,挤压票据融资中的泡沫成分。

虽然本周公开市场加大资金回笼力度,并且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三个月期限资金回笼,但这只是结构性的微调,并未改变整体资金面宽松的大局。从今年年初至今,公开市场仍然向市场净投放资金,资金净投放量约为2600亿元。

(上海证券报) 1月大小非减持比重创近三个月新高 A股大盘开年后的持续反弹既对场外资金产生了强烈吸引,也为仍持“落袋为安”观念的大小非提供了套现的良机。尽管1月两市解禁、实际减持的大小非数量分别比去年12月下降了36.1%和30.7%,但当月大小非减持量占两市总成交量的比重却创下近三个月的新高。

平稳度过了去年12月的解禁“洪峰”,今年1月沪深市场面临大小非解禁总量的压力大幅减轻,但解禁小非的比重显著增大。 根据中登公司按月披露的股改限售股解禁和减持情况,1月两市合计解禁大小非80.48亿股,比前一个月显著减少36.1%。

其中大非解禁54.42亿股,占比67.6%;解禁小非达到26.06亿股,创下自中登公司披露该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 26.06亿股小非“出笼”的1月,恰逢股指自6124点调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波反弹,当月上证综指在流动性充足、经济预期转暖、投资信心恢复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创出9.33%的涨幅,一度逼近2000点大关。

数据显示,1月大小非实际减持5.7亿股,环比减少30.7%,其中小非减持2.68亿股,占比47%。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上个月大小非减持总量显著下降,但其减持力度并未同步减轻。

根据中登公司数据,1月沪深总成交量为2039.74亿股,环比减少超过四成,而当月实际减持大小非数量占总成交量的比重达到0.28%,比去年12月的0.24%高出0.04个百分点,也高于11月0.26%的水平。 截至上个月月底,两市累计产生股改限售股数量达到4685.35亿股,存量未解禁股改限售股为3228.90亿股,股改以来沪深累计解禁1444.80亿股,占比30.84%;累计减持292.80亿股,占比20.27%。

自中登公司2008年6月开始按月披露大小非解禁、减持情况以来,近8个月内两市累计解禁的股改限售股达到631.45亿股,实际减持47.24亿股。 本月,两市解禁股改限售股总量将再度反弹,西南证券数据显示,本月股改限售股解禁额度为1532亿元,环比增加134.97%;当月限售股解禁总额度1652亿元也比1月份增加134.33%,其中仅招商银行(600036)解禁的大小非额度就将占到全部限售股解禁额度的38%左右。

市场人士认为,本月大盘量价齐升的反弹无疑会加大大小非套现的意愿,但由于市场还比较看好这轮反弹的持续性,部分股改限售股股东也存在明显的惜售心态,在目前流动性充裕的市场环境下,本月大小非的释。

4. 央行缩表对股市影响有多大

缩表即资产负债表缩小,简称缩表。

我们简称缩表的时候不需要注明是负债缩小还是资产缩小,资产负债表是同增同减的。只需要注明是扩表还是缩表即可。

缩表,即资产负债表缩小,简称缩表。小号开张,客官来存银子,存白银一百两,掌柜给开具一张银票,凭票即兑一百两白银。

此时,地窖里多了一百两银子,这就是票号的资产,而开具出的银票就是票号对客官的负债。资产负债表是同时增加的。

客官去做生意的时候,不需要搬动大量银两,可以直接支付银票即可。如果持有银票者去票号兑现白银,则从地窖里取出白银,银票销毁,此时资产减少白银,负债的银票也取消了。

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这叫资产负债表缩小,故而我们简称缩表的时候不需要注明是负债缩小还是资产缩小,资产负债表是同增同减的。

只需要注明是扩表还是缩表即可。所谓的央行缩表,既可指资产方的收缩,也可指负债方的收缩。

虽然从复式记账会计恒等式的角度来说,资产和负债两边永远相等。但资产或负债中不同分项的变化,其政策含义却并不完全一致。

因此,“缩表”未必总是等于货币政策收紧;反之,“扩表”也未必总是对应于货币政策转松。除黄金和其他资产外,央行资产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国外资产,二是对政府的债权(包括对政府的贷款和所持有的政府债券),三是对银行的债权。

这三类资产的减少均可能导致央行资产规模的收缩。在中国,外汇资产是央行的主要资产。

在2014年以前,受经常账户和金融账户双顺差的影响,央行外汇资产不断积累。然而,在2014年后,随着金融账户逆差的扩大,央行外汇资产规模出现了下降。

面对外汇资产的下降,中国央行有两种选择:一是通过降低准备金率释放流动性。这种情况下,央行的负债规模可能随之下降,央行的总资产规模出现收缩,即出现“缩表”;二是通过扩大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权,来弥补外汇资产下降,也就是更多通过逆回购、PSL、MLF、SLF、SLO等方式来注入流动性。

考虑到流动性需求会随着经济规模扩张而自然增长,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的增幅可能超过外汇资产的降幅,此时往往表现为央行的“扩表”。第一种情况的典型案例出现在2015年。

2015年4月至9月,在央行资产端,外汇占款累计下降近1.4万亿元。为应对外汇占款的下降,央行于2015年4月和9月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2015年4月至9月,央行的总资产共计下降约1.6万亿元。在此期间,尽管央行资产规模出现了明显的收缩,但准备金率的两次下调释放了大量流动性。

这种情况下的“缩表”显然无法与货币政策的紧缩对应上。第二种情况则是2014年之后更为常见的情况。

随着2014年后外汇占款的下降,央行更多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MLF等方式投放货币。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央行外汇资产累计下降4.8万亿元,而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权累计增长接近6.8万亿元,此时,央行是“扩表”的。

然而,与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种“缩表”行为相比,以公开市场操作、MLF等所进行的“扩表”,其显然具有更强的紧缩意味,因为公开市场、MLF等方式投放的流动性不仅期限较短、需要商业银行提供抵押品,更为重要的是还需要向央行支付一定的资金成本。2002年1月-2017年3月,央行总资产从4.5万亿上升到了33.7万亿,上涨6.4倍;而上证指数仅仅从1491点上涨到3222点,仅1倍多的增幅。

总体上看,两者没有多少直接关系。就央行总资产本身而言,2015年是一个明显的分水岭。

2015年以前,基本稳定上升,2015年后则出现了明显的下跌以及随之而来的上升和震荡。这基本上与2015年开始的人民币快速贬值、外储快速下降,以及GDP增速明显放缓直接相关。

2015年起,央行的资产规模似乎和股市呈现了更加明显的关系(如果计入今年4月份的数据,应该看得更明显,但央行暂未公布)。而若没有股灾以来的国家队救市干扰指数,两者关系可能更为直接。

这两年,两者在总体上涨跌态势接近,而股市的变化基本滞后央行的资产规模变化1-2个月。这种关系也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2015年的大牛市注水严重!今年以来的资产负债表缩减 截止2017年3月,央行的总资产约33.7万亿元,相比于1月的34.8万亿元,下降了1.1万亿,降幅3.13%。

这可不是小数。因为央行印出的钞票都属于高能货币,在现实中流通起来会有个乘数效应。

按目前的5.4倍乘数估计,相当于缩减了近6万亿人民币。可能有人认为是这是外储下降的结果。

外储下降当然是事实。1月的中央银行外汇占款余额约21.7万亿,3月份约21.6万亿,下降约0.1万亿。

相比于总体资产规模的下降占比10%都不到。因此,从年初以来的资产负债表缩减和外汇占款并无直接关系。

(理论上,即使外汇占款下降,央行也仍然可以印发货币来保持资产负债表的规模) 从资产负债表的明细科目上看,“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从1月的9.1万亿下降到3月8万亿,恰好下降1.1万亿。看起来整体的规模缩减主要来自于借给银行的钱少了。

这和近几个月连续上调逆回购利率,以及加强金融业监管、控制房价的行政措施基本匹配。我在此前的文章讨论过:2、3月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手段,屡屡调高。

5. 央行降准对股市的影响,央行降准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降准,使银行的资金充裕,自然是利好银行股;降准使银行的资金面宽松的同时,对地产股也是有好处的,所以也利好地产股;降息,对银行股来说是相对不好的,利空,因为会减少银行的存款;降息的同时,对贷款需求很大的地产股来说,当然是利好,一方面贷款利息减少,二是市场资金增加,有利于地产的发展和宽松。

关于财大师央行降准对股市的有关影响,财大师整理如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降准的话会形成释放流动性的预期,股市就会流进资金,形成利好!降准长期效用比短期作用更明显。

二、降准意味着央行的货币政策有宽松的预期。A股市的上涨大多是资金推动型的,资金面的宽松给股市的上涨提供弹药充足的预期,货币宽松会扶持或者刺激实体经济,改善人们对未来股市的预期。降准对银行股是直接利好。

三、定向降准有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并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大公司、大企业往往是优先获得融资的对象。此次定向降准除了针对三农和小微企业,还对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等一并实施,有利于提高企业资金运用效率、扩大消费,同样起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

四、降准能加大货币增量,使银行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经济生活中,而A股涨跌与货币的流动性有很大的相关性,货币多了流入股市的量就会增加、市场上的资金宽裕也带动资金成本下降,上市公司有望减少融资成本。

五、“降准”对楼市影响有限。首先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利好楼市,但难于救市。对于目前仍处于深度调控环境下的房地产市场来说,可以说是个利好消息。

6. 央行正回购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1、央票一级市场利率上升+央行正回购操作:央票一级市场利率上升时,银行更喜欢购买央票,而不愿意在二级市场买卖央票,这样就可以更好的锁定资金,使得央行收缩的资金不会跑掉。

我们反过来想:既然银行喜欢购买央票,说明银行还是有闲钱的。中国经济的管理者和当权者为了更多的从银行手中抽取资金,更要变本加厉的发行央票,让股市流动资金减少,使得股市无法上涨了。

接着,央行又进行正回购,说明央行已经很差钱,除了千方百计从银行手中拿钱之外,还要用国债抵押,再融资!所以,这两种连续举措说明一点,那就是国家很缺钱,管理层为了拿钱,无所不用其极。在股市暴跌的前期,往往都是伴随着央票一级市场利率上升、正回购操作增加的。

这正说明了中国经济已经处于衰退时期,央行圈钱目的昭然若揭,这属于大利空! 2、央行一二级市场利率倒挂(或二级市场利率不断上升)+央行正回购操作:银行购买了央票,在二级市场买卖得欢畅淋漓,在二级市场赚的盆满钵满,谁还会再在一级市场购买央票呢?而央行由于二级市场利率上升,即便再提高一级市场利率,也是于事无补,所以央票反而发不出去了。 这时,央行想要再融资,只好动用正回购操作了。

但是正回购操作属于短期操作,毕竟抵押了债券,到时候还是要还的。现在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境地:银行不来央行存款、银行存款准备金又都交齐了、正回购是杯水车薪,那么央行想圈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银行手头有更多的资金,然后接着发央票。

你可不要以为央行会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或者逆回购(用钱买债券,向社会投放资金,和正回购相反的理解),在经济不断下滑的中国,央行的当权者绝对不会心慈手软的。这个做法就是加息,增加存贷款利息!让老百姓把钱都存入银行,这不就有钱了?而加息对股市来说,就是长期利空。

因为加息了,对企业的生存会有很大的影响,对股市的流动资金也会有极大的收紧作用。所以,二级市场央票利率上升、央行正回购操作再进行,对股市来说是大利空。

3、央票地量发行(甚至停发央票)+央行正回购操作:央票地量发行,说明央票发行量太少了,少到快跌到地板上了,甚至发不出去了。 什么因素导致央票地量发行或停止发行呢?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央票二级市场利率大幅上升,没有银行愿意购买一级市场的央票了,这时,央行自然发不出央票去了。

二是银行没钱了,不买央票,即便你央票利率再高,我们也不买了。这两个原因,如果没有伴随着央行正回购操作,那么说明央行不想圈钱了,要休养生息。

但如果紧接着就是央行正回购操作,那么只能说明一点:央行无法从银行那儿吸收存款,只好抵押债券进行正回购,央行回收资金的意愿非常明显。接着,央行可能又要加息了,因为只有加息,才能继续进行央票发行,维持央行货币的紧缩速度。

所以,只要出现了地量发行央票和正回购操作,一定要小心银行加息,股市受灾。 这属于大利空。

4、央票地量发行(甚至停发)+央行不进行正回购(甚至逆回购)操作:央票地量发行,说明银行不愿意购买央票,可能是二级市场利率很高,也可能是银行很差钱。但是伴随着央行不进行正回购甚至逆回购,这就说明央行在短期之内想让股市休养生息,不想继续抽提资金了。

在短期内,这属于利好,因为大家会憧憬国家政策将不再打压经济,紧缩的货币政策将放松,股市又有钱了,股指见底了。在这一消息发布之后,一般会伴随着股市强烈反弹。

如图,2011年6月21日,在经过了高达400点的暴跌之后,央行央票停发,同时不进行正回购操作,给人以紧缩货币政策转向,经济向好的幻想,从而股市大幅反弹了200多点。 但是长期来讲,并没有什么用途,所以在反弹之后,再次暴跌,继续套人。

投资者可以对央行正回购对股市有什么影响进行了解,从而进行有利投资。

178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