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怎么做空股票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巴菲特怎么不做空交易

估值是价值投资的前提、基础和核心。

价值投资者在找到具有连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后,为保证获得利润,需要对其所要投资的企业进行估值,即准确评估企业股票的内在价值,然 价值投资最基本的策略是利用股票价格与企业价值的背离,以低于股票内在价值相当大的折扣价格买入股票,在股价上涨后以相当于或高于价值的价格卖出,从而获取超额利润,即巴菲特所说的“用40美分购买价值1美元的股票”。

估值是价值投资的前提、基础和核心。

价值投资者在找到具有连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后,为保证获得利润,需要对其所要投资的企业进行估值,即准确评估企业股票的内在价值,然后跟该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进行比较。

在为企业股票进行准确估值的过程中,巴菲特分三步搞定。

第一步 选模型 内在价值的定义很简单,它是一家企业在其余下的寿命中可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贴现值。

——巴菲特 内在价值非常重要,为评估投资和企业的相对吸引力提供了唯一的逻辑手段,是一种有事实——比如资产、收益、股息、明确的前景等——作为根据的价值,完全有别于受到人为操纵和心理因素干扰的市场价格。

现金为王原则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唯一标准不是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而是企业的竞争优势能否为投资者的将来带来更多的现金(不能带来更多现金的竞争优势也不能给股东创造价值,是没意义的),所以,内在价值的评估原则就是现金为王。

因此,对巴菲特来讲,正确的内在价值评估模型是1942年威廉姆斯(John Burr Williams)提出的现金流量贴现模型:今天任何股票、债券或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在资产的整个剩余使用寿命期间预期能够产生的、以适当的利率贴现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用公式表示,即V= ,其中,Dt表示在时间T(t=1,2,3,……,n)内与某一特定普通股股票相联系的预期现金流,即在未来时期以现金形式表示的每股股票的股利;K为一 定风险程度下现金流的合适的贴现率;V为股票的内在价值。

该公式假定所有时期内的贴现率都一样,且对股票和债券完全相同。

符合投资原则 巴菲特使用伊索寓言中“一鸟在手胜过二鸟在林”的比喻,再次强调内在价值评估应该采用现金流量贴现模型。

使用这一公式及原则只需要回答3个问题:你能在多大程度上确定树丛里有小鸟?小鸟何时出现?以及有多少小鸟会出现?小鸟在此就是资金(或者说产生的现金)。

如果你能回答出以上3个问题,那么你将知道这片树丛的最大价值是多少,以及你现在需要拥有小鸟的最大数量是多少,才能使你现在拥有的小鸟价值(准备付出?)正好相当于树丛未来可能出现的小鸟的价值(可能收益?)。

使用该模型,只要输入正确的数字,你就可以对资本在宇宙间任何一种可能用途的投资价值进行评估。

第二步 选标准 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数值(包含维持企业经营需要再投资的现金流量)其实高估了真实的自由现金流量(即可自由支配的利润)。

无风险利率是多少?我们认为应以美国长期国债利率为准。

——巴菲特 同样的评估企业内在价值的现金流量贴现模型,巴菲特在使用上与其他人截然不同,即两个最关键的变量————现金流量和贴现率的标准选择上有根本不同。

所有者收益为标准 巴菲特认为,按照会计准则(GAAP)计算出来的现金流量并不能反映真实的长期自由现金流量,所有者收益才是计算自由现金流量的正确标准,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包括了企业为维护长期竞争优势地位的资本性支出。

(是否需要大额的投资来维持竞争优势,收益的增长或维持是否需要大比例的投资来驱动?是否属于小投入大产出,还是大产出更大投入?) 所有者收益包括:(a)报告受益,加上(b)折旧费用、折耗费用、摊销费用和某些其他非现金费用,减去(c)企业为维护其长期竞争地位和单位产量而用于厂房和设备的年平均资本性支出。

而根据现金流量表计算出的现金流量数值却没有减去(c)部分。

所以,巴菲特说,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数值其实高估了真实的自由现金流量,他所倡导的所有者收益才是对企业长期自由现金流量的准确衡量。

尽管由于年平均资本性支出只能估计,导致所有者收益计算并不精确,但大致的正确估计,远胜于精确的错误计算。

贴现率以长期国债率为准 贴现率是企业内在价值评估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其选择是否恰当将对评估结果和投资判断产生巨大的影响。

巴菲特的选取标准是以美国长期国债利率为准。

巴菲特之所以将无风险利率以美国长期国债利率为准,是因为巴菲特把一切股票投资都放在与债权收益的相互关系之中。

如果他所投资的股票无法得到超过债券的潜在收益率,那么他宁可购买国债。

也就是说,美国长期国债利率是巴菲特为进行股票投资所设定的门槛收益率。

第三步 选方法 价值评估,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巴菲特 估值的最大困难和挑战是企业内在价值...

巴菲特做空多少次 用了什么手段

巴菲特给与我们的启示:第一、我们买入股票的目的是只要捡到大便宜就决定了长期投资的胜利。

所以,当股市中到处是价廉物美的便宜货,甚至还有价格低估得可笑的股票,使得我们不仅无需为公司的未来增加的价值支付任何代价,甚至相对于现在的价值也打了折扣。

如果公司未来给你来什么惊喜的话,也都是免费的。

——面对如此难得而一生也仅能遇见几回的机会,何惧之有?又何必患得患失是否买在最低价?关键是,你买足够多了吗?第二、没有那些危言耸听的专家,没有那些担忧,没有那些恐慌,怎么会有如此难得的大便宜?第三、正是因为不确定让众人裹足不前,所以,才有机会捡到大便宜。

如果都确定了,你只能出高价抢购了。

第四、舍得,中短期被套是长期投资获得大丰收必须心甘情愿付出的代价。

——那些妄图买在最低价、买完就涨的人,往往结局是因小失大。

...

股票常识中长线操作巴菲特如何选择投资对象的?

先说巴菲特是如何选择投资对象的,众所周知,股神巴菲特所投资的这些公司,无一例外地是具备行 业垄断并具有持久性竞争优势的公司。

他会对这些公司进行分析、调研。

在看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时,巴菲特关注的其中一项是股东权益收益率,因为具备持久性竞争优势的公司均表现为高股东权益收益率。

在美国过去的50年中,上市公司平均股东权益收益率为12%,他就 会在高于12%的上市公司中寻找他熟悉并感兴趣的公司。

如果汇总一下就会发现,巴菲特投资的公司都高于12%的股东权益收益率,如耐克公司过去的股东权益收益率平均值在20%左右;可口可乐的股东 权益收益率在33% ;华盛顿邮报在19% ;麦当劳18%。

在上市公司报表中,还有一项也是巴菲特所关注的,这就是总资本回报率,巴菲特要求公司拥有一贯较高的总资本回报率,他期待的是保持一贯12%以上的总资本回报率。

股神巴菲特是怎样起家的?

发家史: 巴菲特被称为华尔街的“股神”,他是世界上靠股市暴富的世界第二大富豪,他的公司股票近期创下天价,每股价格超过10万美元。

巴菲特1930年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的证券推销员家庭,从小就有赚钱的强烈欲望,梦想在35岁时成为富豪。

受家庭影响,他对股票特别着迷,当其他孩子还在玩飞机模型、玩棒球或赛马的时候,他却一门心思盯着华尔街的股市图表,像大人一样,专心致志地画出各种股票价格波动的曲线,画得像模像样,使得父母惊叹不已。

11岁时,他鼓动姐姐与自己共同购买股票,他们合资买了3股“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每股38美元。

他满怀信心地等待出手赚钱。

然而,该股不断下跌,姐姐很气愤,不断埋怨他选错了股。

值得庆幸的是,该股价格很快反弹,上涨到每股40美元,小巴菲特沉不住气了,将股票全部出手,赚了6美元。

正当他得意的时候,该股价格狂升,姐姐又埋怨他卖早了。

这是他第一次涉足股市,赚得不多,收获了教训:在股市中一定要不为震荡所动,相信自己的判断,持之以恒。

巴菲特不断地在股市中尝试,不断总结经验,加上父母的指点,小获成果。

初中刚毕业,他就用炒股赚的钱在拉斯维加斯州购置了一块40亩的农场,成为一个“小地主”。

正因为小时候的炒股经验,锻造出巴菲特决定长线投资的心态。

巴菲特选择投资标的物时,从来不会把自己当做市场分析师去预测,而是把自己视为企业经营者。

巴菲特非常反对短线交易,认为那只是浪费时间及金钱的行为而已,而且会影响到操作绩效。

巴菲特曾说:“我从不打算在买入股票的次日就赚钱,我买入股票时,总是会先假设明天交易所就会关门,5年之后才又重新打开,恢复交易。

”并且告诫投资人,任何一档股票,如果你没有把握能够持有10年的话,那就连 10 分钟都不必考虑持有。

进入高中,巴菲特一边学习,一边炒股,兴趣越来越浓,越来越倾向到大学攻读金融学。

21岁时,巴菲特在股市获利达9800美元,这笔钱是他日后赚钱的“种子”,是致富的孵化器。

大学期间,巴菲特特别醉心投资之道,成为“金融教父”——本杰明·格兰姆教授的得意门生。

大学毕业后,格兰姆邀请巴菲特到自己的公司——“纽约投资” 公司共事,巴菲特自然大喜过望。

他仔细研究《股市导向》杂志,以教授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来寻找那些被格兰姆称作“烟蒂股”的股票,所谓“烟蒂股”即股价十分低廉,花很少钱就可以买到的股票(就是我们经常称谓的“垃圾股”)。

当他确定下股票后,会向格兰姆请教,然后,就力所能及地购买。

4年后,巴菲特在股市投下的1万美元变成了4万美元。

因此,有人认定巴菲特只买绩优股,不买垃圾股与事实不符,事实上,巴菲特的第一桶金恰恰是在“烟蒂股”上赚取的。

巴菲特大学毕业,跟着格兰姆教授一段时间后,感到自己已经能够独立行事了,他决心开创自己的事业,谢绝了格兰姆教授挽留,辞职后开了一家“巴菲特投资有限公司”,资产是炒股得来的4万美元,股东是他们夫妻俩。

创业之初,纽约证券市场处于熊市,巴菲特将主要精力用来创办实体,开了一家制衣公司,小有积累,但是没有富起来。

一段时间后,他果断地回到股市中,因为他的天才与兴趣是金融投资。

他密切关注股市的发展,精心挑选“垃圾”股,同时经常进行实地考察与分析比较。

巴菲特有敏锐的市场眼光,比其他人先看到炒作的题材。

当时,美国的传播业处于低潮,许多报刊与广播公司亏损,绝大多数人认为,这种状况将继续低迷,股价会不断走低。

而巴菲特认为,它们是成长性企业,后期看好,其股市价值远远低于实际价值,在股市上人家抛出,他偏吃进,巴菲特尽一切可能大量吃进包括《华盛顿邮报》、美国广播公司等在内的多种传媒业的股票。

很快,这些企业因业绩前景好而止跌上涨,巴菲特再度高价位出手,赚到上百万美元。

巴菲特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勤奋耕作,创业2年后,他的投资公司市值达到 2200万美元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原来是一家不错的投资公司,规模不大,但有较好的声誉,1965年,因经营不善,该公司濒临破产,每股价格仅12美元。

通过反复调查比较后,巴菲特力排众议,甚至对亲朋好友的忠告也置之不理,以合作的方式购下该公司,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巴菲特作出了人生转折中最重要的选择,他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一家独立的投资公司,以此进入证券市场,如鱼得水,赚尽天下财富。

伯克希尔公司开始活跃起来,不断全盘收购或部分收购多家纺织公司、百货公司、食品公司、糖果公司的股票。

一些股票评论家对此非常不理解,认为巴菲特做法保守,尽吃“垃圾”股。

巴菲特不为世人的讥笑而动摇自己的选择,因为他奉行的是企业的实际价值。

后来人们逐渐看到伯克希尔公司的市值不断上涨,股票从无人问津的12美元一直攀升到20美元、40美元、80美元,直至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最昂贵的股票。

朋友们也惊奇地观察到巴菲特的财富如神话般地增长,巴菲特成为了纽约以投资证券致富的新贵族。

2003年《财富》杂志资料显示,沃伦·巴菲特个人资产280亿美元,是世界10位亿万富翁之一。

2004年《富布斯》...

美国股市可以做空吗?

巴菲特1930年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的证券推销员家庭,从小就有赚钱的强烈欲望,梦想在35岁时成为富豪。

受家庭影响,他对股票特别着迷,当其他孩子还在玩飞机模型、玩棒球或赛马的时候,他却一门心思盯着华尔街的股市图表,像大人一样,专心致志地画出各种股价波动的曲线,画得像模像样,使得父母惊叹不已。

11岁时,他鼓动姐姐与自己共同购买股票,他们合资买了3股“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每股38美元。

他满怀信心地等待出手赚钱。

然而,该股不断下跌,姐姐很气愤,不断埋怨他选错了股。

值得庆幸的是,该股价格很快反弹,上涨到每股40美元,小巴菲特沉不住气了,将股票全部出手,赚了6美元。

正当他得意的时候,该股价格狂升,姐姐又埋怨他卖早了。

这是他第一次涉足股市,赚得不多,收获了教训:在股市中一定要不为震荡所动,相信自己的判断,持之以恒。

巴菲特不断地在股市中尝试,不断总结经验,加上父母的指点,小获成果。

初中刚毕业,他就用炒股赚的钱在拉斯维加斯州购置了一块40亩的农场,成为一个“小地主”。

正因为小时候的炒股经验,锻造出巴菲特决定长线投资的心态。

巴菲特选择投资标的物时,从来不会把自己当做市场分析师去预测,而是把自己视为企业经营者。

巴菲特非常反对短线交易,认为那只是浪费时间及金钱的行为而已,而且会影响到操作绩效。

巴菲特曾说:“我从不打算在买入股票的次日就赚钱,我买入股票时,总是会先假设明天交易所就会关门,5年之后才又重新打开,恢复交易。

”并且告诫投资人,任何一档股票,如果你没有把握能够持有10年的话,那就连10分钟都不必考虑持有。

进入高中,巴菲特一边学习,一边炒股,兴趣越来越浓,越来越倾向到大学攻读金融学。

21岁时,巴菲特在股市获利达9800美元,这笔钱是他日后赚钱的“种子”,是致富的孵化器。

大学期间,巴菲特特别醉心投资之道,成为“金融教父”??本杰明?格兰姆教授的得意门生。

大学毕业后,格兰姆邀请巴菲特到自己的公司??“纽约投资”公司共事,巴菲特自然大喜过望。

他仔细研究《股市导向》杂志,以教授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来寻找那些被格兰姆称作“烟蒂股”的股票,所谓“烟蒂股”即股价十分低廉,花很少钱就可以买到的股票(就是我们经常称谓的“垃圾股”)。

当他确定下股票后,会向格兰姆请教,然后,就力所能及地购买。

4年后,巴菲特在股市投下的1万美元变成了4万美元。

因此,有人认定巴菲特只买绩优股,不买垃圾股与事实不符,事实上,巴菲特的第一桶金恰恰是在“烟蒂股”上赚取的。

巴菲特大学毕业,跟着格兰姆教授一段时间后,感到自己已经能够独立行事了,他决心开创自己的事业,谢绝了格兰姆教授挽留,辞职后开了一家“巴菲特投资有限公司”,资产是炒股得来的4万美元,股东是他们夫妻俩。

创业之初,纽约证券市场处于熊市,巴菲特将主要精力用来创办实体,开了一家制衣公司,小有积累,但是没有富起来。

一段时间后,他果断地回到股市中,因为他的天才与兴趣是金融投资。

他密切关注股市的发展,精心挑选“垃圾”股,同时经常进行实地考察与分析比较。

巴菲特有敏锐的市场眼光,比其他人先看到炒作的题材。

49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