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约失败的股票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要约失败的股票

股价会跌破要约收购价吗?

要约收购要经过较多的环节,操作程序比较繁杂,收购方的收购成本较高。

但是一般情况下要约收购都是实质性资产重组,非市场化因素被尽可能淡化,重组的水分极少,有利于改善资产重组的整体质量,促进重组行为的规范化和市场化运作。

要约收购是各国证券市场最主要的收购形式,在所有股东平等获取信息的基础上由股东自主选择,被视为完全市场化的规范收购模式。

神华集团要约收购金马集团如果成功了,那么现在持有金马集团股票的...

5月10日,金马集团(000602)发布公告称,公司大股东神华国能拟要约收购公司剩余21.03%股权,使金马集团终止上市,要约收购价格为每股13.46元,比公司停牌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10.61元溢价27%。

此次要约收购以现金作为对价支付方式,所需最高资金总额为28.56亿元,收购资金来源于收购人股东神华集团专项拨付资金。

金马集团持股人将获得较好的现金对价补偿。

如果收购成功,持股者手里的股票相当于卖了个不错的价钱;如果收购不成功,股价将被拉得更高。

总之,不论结果如何,持股者都将大赚。

2009年报显示,北京中汇利远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中汇利远”)、北京华盛创威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华盛创威”)、北京汇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汇丰投资”)、北京百利创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百利创建”)、北京物宝天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物宝天华”),在重组筹划之前买入,合计持有568万股。

金马集团2008年底最低价格至3.4元左右,上述5家公司正是在此时进入,成本最低可能低至2000万元左右。

而在消息公布后,股价快速上涨,最高涨至35元,上述5家公司坚守一年多即可获利1亿多元。

如果收购成功,收购范围包括所剩所有股权,届时,金马集团会以较好的现金对价方式补偿持股人。

关于“要约收购”我办理了要约收购,如果收购不成功,我是收回股票...

敌意收购(hostile takeover),又称恶意收购(hostile takeover),是指收购公司在未经目标公司董事会允许,不管对方是否同意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收购活动。

当事双方采用各种攻防策略完成收购行为,并希望取得控制性股权,成为大股东。

当中,双方强烈的对抗性是其基本特点。

除非目标公司的股票流通量高可以容易在市场上吸纳,否则收购困难。

敌意收购可能引致突袭收购。

进行敌意收购的收购公司一般被称作“黑衣骑士”。

狗熊式拥抱,是一种主动的、公开的要约。

收购方允诺以高价收购目标公司的股票,董事会出于义务必须要把该要约向全体股东公布,而部分股东往往为其利益所吸引而向董事会施压要求其接受报价。

在协议收购失败后,狗熊式拥抱的方法往往会被采用。

而事实上,对于一家其管理部门并不愿意公司被收购的目标公司来说,狗熊式拥抱不失为最有效的一种收购方法。

一个CEO可以轻而易举得回绝收购公司的要约,但是狗熊式拥抱迫使公司的董事会对此进行权衡,因为董事有义务给股东最丰厚的回报,这是股东利益最大化所要求的。

所以,与其说狗熊式拥抱是一种恶意收购,不如说它更可以作为一种股东利益的保障并能有效促成该收购行为。

但是,股东接受恶意收购也不排除其短期行为的可能性,其意志很可能与公司的长期发展相违背。

目标公司在发展中,其既得的人力资源、供销系统以及信用能力等在正常轨道上的运营一旦为股东短期获利动机打破,企业的业绩势必会有所影响。

狙击式公开购买,一般指在目标公司经营不善而出现问题或在股市下跌的情况下,收购方与目标公司既不做事先的沟通,也没有警示,而直接在市场上展开收购行为。

狙击式公开购买包括标购、股票收购及投票委托书收购等形式。

所谓标购就是指收购方不直接向目标公司董事会发出收购要约,而是直接以高于该股票市价的报价,向目标公司股东进行招标的收购行为。

而股票收购则指收购方先购买目标公司的一定额度内的股票,(通常是在国家要求的公告起点内,我国为5%)然后再考虑是否增持股份以继续收购行为。

投票委托书收购系收购目标公司中小股东的投票委托书,以获得公司的控制权以完成收购的目的。

狙击式公开购买最初通常是隐蔽的,在准备得当后才开始向目标公司发难。

一般来说,采用这种手段针对的是公司股权相对分散或公司股价被明显低估的目标公司。

类似第二种吧?

股票发行价格怎么确定,个人感觉股票发行价格视乎没有什么意义,...

这个过程相当于一个要约的,发行者估计一个价格,市场要承认才行,不承认就失败,价格最终是由询价确定,保荐制度主要是监督、监管,其实也就是价格不被市场认同,使上市企业质量提升,然后就进入初次询价,初次询价后有效的(在有效价格内)询价商参加累计询价,昨天上交所网站就有一个因为初次询价商不够,发行失败,承销制度是为了便于将股票销售出去和降低发行股票的风险。

如果一个企业确定要发行股票,由董事会拟提案,股东大会通过后报证监会审批,通过后由发行企业和承销企业推广,经过宣传后,主承销商与发行者经过研究协商发行价格的上下限。

累计询价的结果就是发行价格。

总的来说、调整的作用你可以找一本证券发行与承销的书一看就知道了,大概给你说一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股票的种类有很多,价格确定大同小异)的企业在中国规定是要求的保荐制度和承销制度,发行价格等于价值加溢价,两次询价都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才能成功,不然发行就算失败

巴菲特到底是如何光靠股票就成为世界首富的?

媒体习惯将巴菲特称作“股神”,而外国媒体报道巴菲特时并没有“股神”的头衔。

巴菲特不赞成炒股,反对用“空手套白狼”的方式去赚钱,也不同意使用高杠杆借钱投资。

2015年5月2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在公司总部所在地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召开,中国众多媒体报道了大会盛况,并一如既往地把该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沃伦·巴菲特称作“股神”。

给巴菲特“股神”头衔的始作俑者是谁很难考证,但笔者查阅外国媒体报道巴菲特时并没有“股神”的头衔,一般都称他是“商业巨头”、“投资家”、“慈善家”和“奥马哈哲人”。

巴菲特的财富帝国根本不是炒股炒出来的,而是投资实体经济的利润积累而来的。

巴菲特是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投资家,并成为2008年世界首富。

在“2015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榜”上,巴菲特以净资产727亿美元名列第三,第一名是大家熟悉的比尔·盖茨(792亿美元),第二名是墨西哥的电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埃卢(771亿美元)。

在“2015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上,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公司蝉联第五名,是美国最大的企业。

1.儿时巴菲特,会念生意经 巴菲特生于因炒股炒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期间,即1930年8月30日。

他很小的时候就满脑子生意经,走家串户卖口香糖、可口可乐,还当报童、贩卖高尔夫球等。

巴菲特在11岁时买了他人生的第一只股票,那是6股市政服务优先股,他把其中的3股送给了姐姐。

巴菲特14岁时用自己做生意赚的1200美元买了40英亩农场。

就这样,他小学到大学,边上学,边打工,边做点小买卖,到1950年赚了9800美元。

巴菲特年轻时畏惧在公众面前讲话,但他认为,口才是一个人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于是,在他21岁的时候参加了卡纳基公共演讲培训课程,之后在内布拉斯加大学奥马哈夜校教授投资原理,他的学生的平均年龄是他的两倍。

他在教学期间还买了一个加油站,但他并没有从这个加油站上赚到钱。

到1956年,巴菲特的积蓄达到了17.4万美元,他用这些钱在奥马哈开办了巴菲特合伙有限公司。

1957年,巴菲特用3.15万美元在奥马哈买了一处三居室房子,他现在仍住在这所房子里。

1962年,巴菲特合伙公司的资产超过了718万美元,其中103万美元属于他的权益,32岁的巴菲特成了百万富翁。

巴菲特婚姻很奇特。

1952年他与苏珊结婚,育有3个孩子。

苏珊酷爱歌唱,想离开奥马哈到外地发展。

1977年,便把阿斯特丽德·曼克斯小姐介绍给丈夫,从此巴菲特与妻子长期分居,但一直没办离婚手续,巴菲特则与阿斯特丽德一起生活。

2004年苏珊去世。

2006年,巴菲特在自己76岁生日与60岁的长期非婚伴侣阿斯特丽德结婚。

2.巴菲特的财富帝国源于一次不成功的收购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原本是1839年创建的一家纺织公司,后来纺织企业不景气,公司卖掉了一个又一个工厂。

当时,该公司在亏损的情况下仍坚持分红,1961年每股亏损0.24美元,但分红0.75美元;1962年每股亏损1.34美元,但分红0.1美元。

公司经营连年亏损,加之公司用卖工厂的钱溢价50%回购股票,公司净资产从1955年的5500万美元减少到1964年的2200万美元。

从1962年12月开始,巴菲特大量收购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当时的市场价格是每股7.5美元,而每股账面资产是20美元,巴菲特认为这只股票太便宜了,就像在大街上捡烟头。

1964年,伯克希尔公司总经理西伯里·斯坦顿与巴菲特口头约定,以每股11.5美元的价格回购巴菲特手里的225000股股票,可巴菲特在5月6日收到的正式收购要约上,价格成了每股11.375美元!这让巴菲特颇为恼火,认为斯坦顿在捉弄自己,便取消了这笔交易,转而加仓吃进这只股票,到1965年4月,巴菲特共购得伯克希尔公司392633股股票,占1017547股流通股的38.6%,占公司总股本的25%,取得了该公司的相对控股权。

1965年5月初,巴菲特在董事会上辞掉了斯坦顿,一解心头之恨。

巴菲特控股伯克希尔公司开始的两年,公司的业绩有所好转,但从1966年开始,公司业绩一路滑坡,巴菲特不得不在1985年关闭了所有纺织厂。

巴菲特常说,收购伯克希尔公司是他投资生涯的第一次严重失误,如果当时不收购这家拖累了他20年的纺织公司,而是直接投资保险业,他的投资收益会增加2000亿美元。

1967年,伯克希尔公司斥资860万美元收购了国民保险公司。

巴菲特后来仍称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投资失误,并对这次失误追悔莫及。

不是因为他买了一家不好的公司,而是因为这个公司太好了,不该让伯克希尔公司购买,而是他自己掏腰包购买。

保险业是巴菲特的投资最爱,他本该自己独吞这块肥肉获得1000亿美元的投资回报,他现在必须与伯克希尔公司的陌生股东分享这些投资收益。

3.巴菲特执掌的公司竟是只“铁公鸡” 目前,伯克希尔公司是多样化企业集团,包括保险和再保险(对保险的保险,巴菲特为美国70%的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能源、制造、服务、零售、传媒等,公司拥有53家子公司(含7家控股公司),并在世界范围购买优质公司股票,股权超过7%的公司就有:美国石膏公司(26.83%)、DaVita...

5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