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是中国制造的股票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中国制造2025概念股

2、船舶制造方面的中国制造概念股,股票代码为600150的中国船舶,601989的中国重工,601919的中国远洋。

3、智能汽车方面的中国制造概念股,股票代码为002594的比亚迪,600104的上汽集团,300104的乐视网,600699的均胜电子,000559的万向钱潮,600066的宇通客车,000957的中通客车,002364的中恒电气,002212的南洋股份,600680的上海普天,600405的动力源,300040的九洲电气,002028的思源电气,002121的科陆电子,601777的立方股份。

中国制造2025概念股

2、船舶制造方面的中国制造概念股,股票代码为600150的中国船舶,601989的中国重工,601919的中国远洋。

3、智能汽车方面的中国制造概念股,股票代码为002594的比亚迪,600104的上汽集团,300104的乐视网,600699的均胜电子,000559的万向钱潮,600066的宇通客车,000957的中通客车,002364的中恒电气,002212的南洋股份,600680的上海普天,600405的动力源,300040的九洲电气,002028的思源电气,002121的科陆电子,601777的立方股份。

...

高端制造业股票 中国制造2025概念股龙头有哪些

中国制造2025概念股票可以关注以下股票:一、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借助本土多种优势将快速增长,看好掌握核心技术并能跨领域发展的系统集成企业,如机器人(300024)、博实股份(002698)、天奇股份(002009)等。

二、在国家和产业资本大力支持下,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有望超预期,看好已掌握相关零部件核心技术的企业如汇川技术(300124)、新时达(002527)。

三、可关注有估值优势并且通过国内外合作或通过自身在工控领域的积累,计划进入机器人(300024)领域的相关上市公司:锐奇股份(300126)、慈星股份(300307)、上海机电(600835)。

华中数控(300161)、沈阳机床(000410)、京山轻机(000821)、中际装备(300308)、海得控制(002184)、蓝英装备(300293)、昆明机床[600806]

中国制造2025制造升级加速,相关概念股票有哪些

1、航母建造概念股:中国重工、中国船舶、中船股份、广船国际、闽东电力。

2、航母材料概念股:宝钢股份、武钢股份、宝钛股份、中航三鑫、方大特钢。

3、航母武器装备概念股:航天通信(防空导弹系统)、航天晨光(介入卫星导航产业)、航天长峰(红外成像设备)、广陆数测(精密校准)、新海宜(报警+视屏监控)、航天电器(遥测遥控+伺服装置)、中信国安(卫星通讯工程)、号百控股(图像,无线通信)、航天电子(卫星导航+卫星应用)、北斗星通、大恒科技(光机电+仪器仪表+导航+期货)、歌尔声学(声学多媒体)。

4、航母普通动力概念股:中国船舶、上柴股份。

5、航母核动力概念股:中成股份、振华科技(核电+航天)、宝光股份(真空开关)、中核科技、轴研科技(特种轴承,传动装置)。

6、航母飞机弹射器概念股:智光电气、思源电气、荣信股份、特变电工(变压器)、长城电工(直流发电机伺服电机+西部地区受益)、东方电气、东源电器。

7、航母弹射传动装置概念股:百利电气(液压缸)。

8、航母动力传动概念股:东安动力、云内动力、全柴动力、潍柴动力、中航重机(液压装置)。

中国制造汽车一线品牌都有哪些?

5月19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明确9项战略任务,但究竟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你知道吗?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突出创新驱动,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优势,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将是中国工业未来10年的发展纲领、顶层设计。

政府的诸多行动向市场传递出强烈信号,显示工业转型将迎来大突破、大提速。

工信部曾表示,计划大体分三步、用三个十年左右时间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中国制造2025”是“三步走”的第一步,将指导中国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

总理对此说了啥?“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自从2014年12月被首次提出以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今年3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制造2025”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发展,将在国际合作中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业水平。

欢迎各国企业积极参与,利用国际产能合作等机会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

希望有关国家放宽对华高技术出口限制,倡导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共同反对保护主义。

中外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有利于双方,也有利于世界。

”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方向——工业4.0:互联网+制造业工业4.0驱动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特征是互联。

更值得注意的是,工业4.0是“互联网+”的重要一部分,互联网技术降低了产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速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反馈,因此,催生出消费者驱动的商业模式,而工业4.0是实现这一模式关键环节。

工业4.0代表了“互联网+制造业”的智能生产,孕育大量的新型商业模式,真正能够实现“C2B2C”的商业模式。

工业4.0对全球经济意味着什么?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工业互联网的调查报告,超过74%的受访企业认为工业4.0对最优化配置资产、减少运营成本、提高员工生产率、创造新利润等“非常或极其重要”。

GE估计,如果工业4.0可以把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速提振到1995年IT革命时期的水平,那么到2030年,与不采用工业4.0技术相比,全球GDP将多增加15万亿美元,亚太地区多增加约4.2万亿美元。

“中国制造2025”都将带来哪些投资机会?兴业证券团队认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会带来以下投资机会:投资逻辑1:工业3.0——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自动化改造对于工业企业进行3.0的改造主要是对针对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其中东北是最主要的老工业基地,且东北地区老牌工业国企众多,结合东北振兴等国家战略、国企改革的规划,建议关注相关的并购重组、产业升级的机会。

投资逻辑2:工业4.0——先进企业的智能改造按照德国工业4.0企业的先例来看,主营业务以及对工业4.0全产业链的贡献和角色,可以大致分为三类:1.工业4.0必须的硬件和终端提供商:数据采集(传感设备等)、数据存储(存储器等)、数据传导(工业以太网等)、执行载体(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等)。

2.工业4.0必须的控制软件提供商:数据处理与仿真决策(大数据计算、云平台等)、控制器(自动化软件、PLC、FPGA、ARM等)。

3.率先探索试点工业4.0,运用生产智能化的应用商。

首先,控制软件提供商是整个工业4.0价值链的核心技术部分,也是利润最高的环节。

考虑到技术壁垒和中国工业的现状,具备4.0时代竞争力的控制软件提供商短期目前尚未诞生。

但中国互联网、物联网、商务软件、大数据等技术进步和爆发可能超预期,甚至大有反超世界领先国家的概率。

此外,软件提供商拥有数据流量和互联网基因的先天优势,更有可能成为平台型甚至生态链型企业。

其次,短期中国的硬件、终端提供商转型4.0的壁垒更低,且很可能收益于政府对工业4.0基础技术的投资,比控制软件提供商更可预测的相对稳定的增长。

最后,应用商企业在于运用工业4.0提升其生产效率,受益程度较前两者低。

根据2015年3月10日中证指数公司发布的工业4.0指数,样本标的共47只,涵盖与工业4.0相关的控制硬件、控制软件、终端硬件,以及其他受益于工业4.0的公司,主要的行业分布集中在机械、计算机、电子和电气设备。

从今年以来的股票表现来看,控制软件依次大于硬件、终端提供商和应用商的平均涨幅...

有哪些“中国制造”的产品堪称一代经典

相对其他产业而言,中国的制造业是发展较快、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门类,也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受益可能性较大的部门。

中国制造业得以快速发展、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的基本经验有二:一是较早和较大程度的对外开放。

中国多年来一直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外商直接投资中超过70%的份额投入到了制造业领域。

对外商开放投资,开放市场,中国的制造业不仅并未因此而萎缩,而且通过与外商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提高,产业的规模、水平和竞争力不断扩张、提升和增强,许多产品产销量位居世界前茅,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比例达到90%。

二是较深层次、较大范围的市场化改革。

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放松或放开市场准入管制,鼓励和促进市场公平、有效的竞争,焕发了企业微观主体的活力,尤其是民营经济的进入与发展,在许多行业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在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纯粹的国有企业占制造业产出的比例已从1980年的76%,下降到了目前的不足30%。

体制改革带来的“内生增长效应”在制造业领域得到很大程度地体现。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是明显的(尽管在不同产业的表现有所不同甚至有较大差异),并处在较大程度的动态转换中。

这种比较优势不仅体现在数量庞大、供给源源不断的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方面,而且更多地体现于不断向高加工度方向升级的大规模加工组装业优势,以及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和潜力等方面。

这些比较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国际竞争优势,在国际分工中已经并将继续争取到比较有利的地位。

如果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那么加入世贸组织后,在更加开放和市场化的环境中,将促成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更为充分和有效地发挥,在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更大利益。

当然,在制造业领域中,不同产业的成熟度、开放度和比较优势存在较大差异,加入世贸组织对这些产业的影响是不均衡的。

从长期来看,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依托于资源禀赋和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s),它具有长期性和基础性特征,决定产业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长期趋势和基本格局;二是依托于竞争战略和制度条件的竞争优势 (competitive advantages),它具有明显的战略性和选择性。

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工业化进程、供给与需求结构等因素剧烈变动的时期,影响中国产业竞争力特别是动态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因素十分复杂和易变。

从加入世贸组织这个大背景来看,产业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产业成熟度、国内需求潜力和动态比较优势等因素,对于产业发展前景和竞争优势的影响将更为直接和明显。

因此从这些影响因素出发,我们试图建立一个加入世贸组织背景下中国产业发展前景的评估方法,以此全面评价加入世贸组织对各制造业部门的近期和中长期的影响。

其要点包括:一是寻求构建一个普遍适用于工业部门的统一的世贸组织背景下产业发展前景的评估方法,使得所有工业部门能够放在一个坐标系上进行横向对比;二是将短期对策研究与长期趋势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放宽研究视野,以求准确把握加入世贸组织后各行业发展的长期方向;三是通过世贸组织背景下产业发展前景的评价,廓清今后一个时期政府政策调整的方向和基本思路。

52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