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股票历史市净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工行银行的历史

作为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经过20年的改革发展,中国工商银行已经步入质量效益和规模协调发展的轨道。

2003年末资产总额近53000亿元人民币,占中国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和的近五分之一。

2003年英国《银行家》杂志按一级资本排序,中国工商银行名列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第十六位,连续五次入围美国《财富》全球500强,并被美国《远东经济评论》评为中国高质量产品(服务)十强。

中国工商银行拥有中国最大的客户群, 约1亿个人客户和810万法人账户;遍布全国的2万多个营业网点和近39万名员工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截至2003年末,工商银行各项存款余额4606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3929亿元人民币,全年经营利润达635亿元。

中国工商银行业务范围广,业务量大,业务品种丰富。

2003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达4075亿元,个人住房贷款市场份额居国内第一;牡丹卡发卡量9595万张,消费额973亿元,2003年累计实现票据交易16771亿元;人民币结算市场份额达45%,在证券、期货市场上的清算份额保持在50%以上;中国工商银行还是国内最大的资产托管银行,托管基金共28只,托管总资产581亿元。

截至2003年末,中国工商银行在全球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设有70余家分支机构和控股银行,海外代理行超过1000家,外汇总资产492亿美元,2003年国际业务结算量1706亿美元。

随着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

中国工商银行拥有中国最先进的科技水平。

在数据大集中工程的基础上,2003年工商银行成功投产了全功能银行(NOVA)系统,加上为个性化服务提供技术基础的数据仓库,共同构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金融信息技术平台,为业务和管理的进步提供了强健的动力。

在科技手段的有力支持下,工商银行各项业务不断创新。

由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构成的电子银行立体服务体系日益成熟,网上银行开通城市超过300个,2003年电子银行交易额达22.3万亿元,网上银行交易额19.4万亿元。

中国工商银行实行统一法人授权经营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是全行的经营管理中心、资金调度中心和领导指挥中心,拥有全行的法人财产权,对全行经营的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负责,在授权和授信管理的基础上,实行“下管一级、监控两级”的分支机构管理模式,达到稳健经营,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中国工商银行经营范围包括:办理人民币存款、贷款和消费信贷,居民储蓄,各类结算,发行和代理发行有价证券,代理其他银行委托的各种业务,办理外汇存款、贷款、汇款,进出口贸易和非贸易结算,外币及外币票据兑换,外汇担保和见证,境外外汇借款,外币票据贴现,发行和代理发行外币有价证券,代办即期和远期外汇买卖,征信调查和咨询服务,办理买方信贷,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的转贷,以及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规定批准的业务。

银行的历史回顾

银行在我国起源于唐,在唐宣宗时期(公元847年~858年),苏州就有“金银行”出现。

《太平广记》中有“行首率其党,纠集徒,迎拌赛社,所献无匹”,可见其资力之雄厚和店铺与人匠之多。

北宋惠佑二年(1057年),蔡襄知福州时,作《教民十六事》,其中第六条为 “银行轧造吹银出卖许多告提”。

展开全部这是“银行”一词单独出现最早的时间。

到了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建康(今南京)城内不仅有远谷市、纱市、盐市、牛马市,而且“银行、花行、鸡行、镇淮桥、新桥、筐桥、清化桥皆市也”。

可见,银行那时在南京就已存在,而且成“市”。

到了景定元年(1260年),竟成了一条“银行街”,其街非常繁华。

虽然在中国7到10世纪初期的唐朝,已经出现了办理金融业务的独立机构,但当时的“银行”经营范围比较单一。

明朝中叶出现的钱庄和清朝产生的票号,实际都具有银行的性质。

这类采取封建式组织管理形式的金融机构,都是独资或合资经营的,很少有分支机构,资金力量薄弱,业务范围小,与股份银行在业务经营和管理方式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

中国的第一家民族资本银行是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

1905年,清政府成立“大清户部银行”,是中国最早的国家银行,最早的官办银行,总行设立于北京。

1907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大清户部银行在济南设立济南分行。

1908年,大清户部银行更名为大清银行。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下令将其改为中国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中华民国时期,中国的银行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但是,由于中国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不发达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的银行业畸形发展。

在国民党统治的后期,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以及中央信托局、中央合作金库等官僚资本金融垄断体系,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革命根据地,人民金融事业逐步发展壮大。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敌人的分割封锁,中央苏区、湘鄂西、海陆丰、鄂豫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川陕、陕甘等革命根据地都建立有各自的银行。

建立银行最早的是海陆丰根据地,1928年2月20日海丰县苏维埃人民委员会颁发第四号命令,建立劳动银行,使工农贫民在革命过程中有借贷机关,得以从事生产,发展社会经济。

1931年11月,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规定:实行统一币制,帮助劳苦群众,开办工农银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的第一次执委会议上决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

1932年2月1日正式开业,毛泽民任行长,下设业务、总务两处。

在长征途中,国家银行干部参加后勤供给工作,同时组织货币的发行和收兑。

长征到达陕北后,与陕北根据地的陕甘晋苏维埃银行合并,成立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林伯渠任行长。

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分行改为陕甘宁边区银行,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大别山等抗日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了各自的银行。

1941年“皖南事变”后根据斗争的需要,各革命根据地先后禁止国民党政府的法币流通,发行独立的货币,推动了根据地金融事业的发展。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随着解放区的扩大,根据地的银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日趋统一。

1947年10月陕甘宁边区银行与西北农民银行合并。

同年11月石家庄解放,不久晋察冀和晋冀鲁豫根据地合并为华北解放区,两地银行也合并为华北银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前一年,1948年12月,在华北银行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

1932年成立的苏维埃国家银行,后改组为陕甘宁边区银行。

1948年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

1949年以后,在没收官僚资本银行的基础上,结合组织各革命根据地的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下,将原来的官僚资本银行改组为新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农业合作银行。

以后,又新建和改组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

1953到1955年,经过清产核资、调整业务和实行储蓄专业化、公私合营银行的机构和业务并入中国人民银行,从而建立了新的集中统一的金融体制。

1983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中国人民银行成为国家统一管理金融的机构,其他专业银行成为经济实体。

1978-2005年间,我国采取了多项举措,使国内银行业呈现多元化发展,包括:(1) 恢复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2) 兴办了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3) 向深圳、广东、福建、上海四地政府发放了银行牌照,由当地政府主持创办深圳发展银行(1988)、广东发展银行(1988)、福建兴业银行(1988)、上海浦东发展银行(1993);(4) 向招商局集团、中信集团、首钢集团、光大集团四家国有企业发放了银行牌照,开办了招商银行(1987)、中信实业银行(1987)、华夏银行(1992)、中国光大银行(1992),打破了银行由政府创办的垄断局面。

(5) 通过各种形式,陆续建立了中国民生银行(1996)、恒丰银行(2003)、浙商银行(2004)、渤海银行(2005)四家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

1981年12月,为向国外筹集建设资金办理投资信贷,我...

工商银行的发展史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工商银行)在中国拥有领先的市场地位,优质的客户基础,多元的业务结构,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以及卓越的品牌价值。

2005年是中国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革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

4月21日,国家正式批准中国工商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革,注资150亿美元,随后中国工商银行顺利完成了财务重组和国际审计。

2005年10月28日,中国工商银行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2,480亿元,全部资本划为等额股份,股份总数为2,480亿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元,财政部和汇金公司各持1,240亿股。

经过财务重组、发行长期次级债券、资产组合优化等工作,中国工商银行资本实力显著增强,资本充足水平大幅提升。

2005年末资本净额3,118.44亿元,加权风险资产净额31,522.06亿元,核心资本充足率8.11%,资本充足率9.89%。

资产质量显著提高。

2006年1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与高盛集团、安联集团、美国运通公司3家境外战略投资者签署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获得投资37.82亿美元; 2006年6月19日,工商银行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签署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社保基金会将以购买工行新发行股份方式投资180.28亿元人民币。

工商银行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业已形成。

一、实力强劲 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各项业务经营态势良好,财务实力大幅增强,资产质量显著提高。

截至当年末,中国工商银行通过18,764家境内机构、106家境外分支机构和遍布全球的1,165家代理行,以领先的信息科技和电子网络,向大约250万法人客户和1.5亿多个人客户提供包括公司银行、个人银行、资金营运、电子银行和国际业务在内的本外币全方位金融服务。

2005年末,中国工商银行资产总额人民币64,541亿元,各项贷款人民币32,896亿元,各项存款人民币56,605亿元,实现营业净收入1,505.51亿元,实现净利息收入1,378.58亿元,当年实现净利润337亿元。

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达到0.59%和13.3%。

成本收入比40.71%,达到国际银行业先进水平。

2005年,工商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与资金业务,实现非利息收入126.93亿元,增加17.19亿元。

其中手续费净收入105.46亿元,主要得益于电子银行、投资银行、银行卡、资产托管等业务40%以上的大幅增长。

2005年末工商银行信贷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比49.7%,首次低于50%,出现了根本性变化。

信贷投放保持适度增长,各项贷款余额32,895.53亿元。

非信贷资产32,482.45亿元,在总资产的比重增至50.3%。

债券投资主要投向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和国债。

负债总额61,966.25亿元,其中各项存款余额56,604.62亿元。

随着信贷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加强,新增贷款保持较高质量。

加之2005年财务重组剥离不良贷款6,350.02亿元,不良贷款大幅下降,不良贷款余额1,544.17亿元,不良贷款率降至4.69%。

中国工商银行的经营业绩为世界金融界所瞩目。

从1999年开始,中国工商银行年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多次被《欧洲货币》、《银行家》、《环球金融》、《亚洲货币》和《金融亚洲》评选为"中国最佳银行"、"中国最佳本地银行"、"中国最佳内地商业银行",并连续被国内媒体评为"中国最受尊敬企业"。

2005年标准普尔评级公司连续两次提升工商银行的信用评级,2006年7月,穆迪评级公司将工商银行的综合财务实力评级的前景展望由稳定调升为正面。

二、业务多元 1. 公司业务 中国工商银行运营着中国最大的公司银行业务,支持了众多基本建设、基础产业、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的发展。

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积极构筑统一营销平台和分层次营销体系,继续重点加强石油石化、电力、电信、公路、铁路、民航和港口等重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营销;适度和有区别地增加城市基础设施、高新开发区建设、房地产业等行业贷款投放;有选择地加大对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环保产业和新型服务业、文化产业、医疗卫生等新兴行业的信贷投放,积极拓展跨国公司、中小企业信贷市场,行业结构和客户结构持续优化。

在巩固和发挥传统业务优势的同时,大力拓展现金管理、投资银行、资产托管和各类理财等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新兴中间业务,发展银团贷款、财务顾问、结构化融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等高端业务,产品结构和收益结构日趋合理。

2005年末,对公存款余额25,438亿元,对公贷款余额27,622亿元,主要集中在中长期贷款和票据融资。

新增搭桥贷款、备用贷款和内保外贷等业务。

境内银团贷款余额723亿元。

工商银行与国内外12家保险公司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与140多家证券、期货公司签订各类合作协议,与国内45家银行机构正式建立代理行关系,支付结算代理业务和代理清算业务规模继续扩大;“银关通”、“银财通”、“网上银财通”和“银税通”系统不断完善。

2005年工商银行继续巩固人民币结算第一大行的地位。

人民币结算量185万亿元。

推出 “财智账户” 品牌,整合服务提升品牌价值。

年末现金管理客户数累计达17,663户。

全年实现投资银行业务收...

工商银行股票股价最低为多少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工商银行)在中国拥有领先的市场地位,优质的客户基础,多元的业务结构,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以及卓越的品牌价值。

2005年是中国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革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

4月21日,国家正式批准中国工商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革,注资150亿美元,随后中国工商银行顺利完成了财务重组和国际审计。

2005年10月28日,中国工商银行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2,480亿元,全部资本划为等额股份,股份总数为2,480亿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元,财政部和汇金公司各持1,240亿股。

经过财务重组、发行长期次级债券、资产组合优化等工作,中国工商银行资本实力显著增强,资本充足水平大幅提升。

2005年末资本净额3,118.44亿元,加权风险资产净额31,522.06亿元,核心资本充足率8.11%,资本充足率9.89%。

资产质量显著提高。

2006年1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与高盛集团、安联集团、美国运通公司3家境外战略投资者签署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获得投资37.82亿美元; 2006年6月19日,工商银行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签署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社保基金会将以购买工行新发行股份方式投资180.28亿元人民币。

工商银行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业已形成。

一、实力强劲 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各项业务经营态势良好,财务实力大幅增强,资产质量显著提高。

截至当年末,中国工商银行通过18,764家境内机构、106家境外分支机构和遍布全球的1,165家代理行,以领先的信息科技和电子网络,向大约250万法人客户和1.5亿多个人客户提供包括公司银行、个人银行、资金营运、电子银行和国际业务在内的本外币全方位金融服务。

2005年末,中国工商银行资产总额人民币64,541亿元,各项贷款人民币32,896亿元,各项存款人民币56,605亿元,实现营业净收入1,505.51亿元,实现净利息收入1,378.58亿元,当年实现净利润337亿元。

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达到0.59%和13.3%。

成本收入比40.71%,达到国际银行业先进水平。

2005年,工商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与资金业务,实现非利息收入126.93亿元,增加17.19亿元。

其中手续费净收入105.46亿元,主要得益于电子银行、投资银行、银行卡、资产托管等业务40%以上的大幅增长。

2005年末工商银行信贷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比49.7%,首次低于50%,出现了根本性变化。

信贷投放保持适度增长,各项贷款余额32,895.53亿元。

非信贷资产32,482.45亿元,在总资产的比重增至50.3%。

债券投资主要投向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和国债。

负债总额61,966.25亿元,其中各项存款余额56,604.62亿元。

随着信贷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加强,新增贷款保持较高质量。

加之2005年财务重组剥离不良贷款6,350.02亿元,不良贷款大幅下降,不良贷款余额1,544.17亿元,不良贷款率降至4.69%。

中国工商银行的经营业绩为世界金融界所瞩目。

从1999年开始,中国工商银行年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多次被《欧洲货币》、《银行家》、《环球金融》、《亚洲货币》和《金融亚洲》评选为"中国最佳银行"、"中国最佳本地银行"、"中国最佳内地商业银行",并连续被国内媒体评为"中国最受尊敬企业"。

2005年标准普尔评级公司连续两次提升工商银行的信用评级,2006年7月,穆迪评级公司将工商银行的综合财务实力评级的前景展望由稳定调升为正面。

二、业务多元 1. 公司业务 中国工商银行运营着中国最大的公司银行业务,支持了众多基本建设、基础产业、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的发展。

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积极构筑统一营销平台和分层次营销体系,继续重点加强石油石化、电力、电信、公路、铁路、民航和港口等重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营销;适度和有区别地增加城市基础设施、高新开发区建设、房地产业等行业贷款投放;有选择地加大对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环保产业和新型服务业、文化产业、医疗卫生等新兴行业的信贷投放,积极拓展跨国公司、中小企业信贷市场,行业结构和客户结构持续优化。

在巩固和发挥传统业务优势的同时,大力拓展现金管理、投资银行、资产托管和各类理财等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新兴中间业务,发展银团贷款、财务顾问、结构化融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等高端业务,产品结构和收益结构日趋合理。

2005年末,对公存款余额25,438亿元,对公贷款余额27,622亿元,主要集中在中长期贷款和票据融资。

新增搭桥贷款、备用贷款和内保外贷等业务。

境内银团贷款余额723亿元。

工商银行与国内外12家保险公司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与140多家证券、期货公司签订各类合作协议,与国内45家银行机构正式建立代理行关系,支付结算代理业务和代理清算业务规模继续扩大;“银关通”、“银财通”、“网上银财通”和“银税通”系统不断完善。

2005年工商银行继续巩固人民币结算第一大行的地位。

人民币结算量185万亿元。

推出 “财智账户” 品牌,整合服务提升品牌价值。

年末现金管理客户数累计达17,663户。

全年实现投资银行业务收入20.18亿...

工商银行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中国证券市场从1870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三个时期:1870年至1949年的香港、上海、天津、北平的证券市场,1950年至1980年的天津、北京、香港、台湾证券市场,1981年至今的上海、深圳、香港、台湾证券市场,形成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三个阶段。

展开全部1.1870—1949年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股票是洋人发行的。

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商开始在中国兴办工商企业并开始发行股票。

最早在中国设立股份银行的是英国汇丰银行,1865年3月3日在香港设立总行,4月在上海设立分行,1870年前后中国出现了买卖外商股票的的经纪人。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由于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放松了对中国市场的控制,中国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股份公司日益增多,股票大量发行,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1914年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成立,同年12月北洋政府颁布了我国第一部证券交易条例,证券交易有了初步的法规。

当时的上海股票商业公会设在上海二马路一带(今九江路)。

最初有会员12家,后增至15家,会员缴纳12两白银作为公会资本,每月还要交会费2两。

交易品种包括政府公债、铁路债券、公司股票及外汇等等。

交易方式是现货交易,交易时间为上午9——11时,手续费按1%—5%收取。

这标志着中国人自己经营的第一家现代证券交易所诞生了。

1920年孙中山先生与虞洽卿联名向北洋政府申请成立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集资500万元,于同年7月1日开业,经营品种除证券之外还有金银、皮毛、花纱布、粮油等等。

与此同时,上海股票商业公会也根据北洋政府颁布的《证券所交易法》改组为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集资300万元,经纪人有55名,主要经营北洋政府发行的公债。

这两个交易所业务兴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开业半年就赚了100多万,引起了各方面投资者的注意,各种证券物品交易所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仅在上海就有200多家。

随后全国一些大城市陆续建立了证券交易所。

1918年北京股票交易所成立,1921年天津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

当时的天津证券物品交易所资本200多万元,分为10万多股,由天津和上海两地筹资,理事长为曹锟之弟曹均,沪方代表由孙棣三担任,监督人为天津一位巨绅。

当年10月1日在天津东马路开业,先是买卖公债,然后增加了股票交易,也曾兴盛一时。

1921年秋,风云突变,当时上海先后兴起的150家交易所,有的发行股票成立了信托公司,因股票价格大幅下跌而倒闭,引起了连锁反应,上海有近百家证券物品交易所倒闭,只剩下包括上海货商交易所在内的十几家。

天津的证券物品交易所也因上海股价暴跌、交易所倒闭之风的影响,于1922年停止了营业。

后来人们把1921年的交易所和信托公司的倒闭风潮称为信交风潮,这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次暴跌。

1949年以前中国有香港、上海、天津、北平四个证券市场。

香港是开业最早的证券市场,1891年香港股票经纪协会成立,1914年易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

1921年建立了第二个证券交易所。

1941年香港被日军占领,这两个交易所停止活动。

1947年两个交易所合并,成立了香港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

实际上,香港从1866年开始股票买卖到1947年香港香港证券交易所成立这一阶段,市场规模很小。

2.1950—1980年1949年6月华东军事管制委员会为了稳定上海金融秩序封闭了上海证券交易所。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天津军管会接收和清理了原国民党时期的证券交易所,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天津证券交易所,该所于1949年6月正式营业,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

1950年2月1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

这两家交易所在解放初期对融通社会资金,恢复生产起了积极作用。

1950年以后金融和物价趋于稳定,证券交易减少。

1952年天津证券交易所并入天津投资公司,北京交易所也停业。

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大陆的有价证券是国家发行的公债,但只能还本会息不能买卖和转让。

80年代中国大陆又兴起国债、企业债券和股票的交易。

香港证券市场是1949年以后一部分内地资金的转入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但市场狭小,银行信贷是各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到1962年也只有65家上市公司。

1965年平均月营业额410万美元(约3200万港元),1967年8月31日恒生指数曾降至58.61点,香港证券交易所曾两次停市10天。

1968年香港经济增长,使证券市场成为地方实业重要的资金来源,1969年平均月营业额2720万美元(约2.12亿港元),上市公司72家,同年12 月17日远东证券交易所开张。

1971年9月15日金银证券交易所开业,1972年九龙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开业,在如此狭小的地区拥有四个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罕见的。

但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香港发展为东南亚的金融中心,港英当局和中外财团的投资迅速增长。

1972年香港四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190种,当年上市的就有98种,成交额达到43.397亿港元,是1969年的70多倍。

1983年成交额达到482.17亿港元,比1968年增长了53倍,总市值达到了1734.5亿港元。

在这期间香港股市也经历了1973年和1982年的两次暴跌。

1980...

8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