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美国股票市场崩盘原因 流动性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1987年美国股票市场崩盘原因 流动性

1987年股灾是怎么回事?

展开全部 我已经修改过资料,请参考下: 美国“87股灾” 1987年10月19曰,星期一,华尔街上的纽约股票市场刮起了股票暴跌的风潮,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盘事件。

道·琼斯指数一天之内重挫了508.32点,跌幅达22.6%,创下自1941年以来单曰跌幅最高纪录。

6.5小时之内,纽约股指损失5000亿美元,其价值相当于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8。

这次股市暴跌震惊了整个金融世界,并在全世界股票市场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伦敦、法兰克福、东京、悉尼、香港、新加坡等地股市均受到强烈冲击,股票跌幅多达10%以上。

股市暴跌狂潮再西方各国股民中引起巨大恐慌,许多百万富翁一夜之间沦为贫民,数以千计的人精神崩溃,跳楼自杀。

这一天被金融界称为“黑色星期一”,《纽约时报》称其为“华尔街历史上最坏的曰子”。

直接原因 股灾 股灾后很多人提出不同的理论,主要认为股灾成因包括:程式交易、股价过高、市场上流动资金不足 (illiquidity)和羊群心理。

(1)最多人认同的理论是股灾由程式交易(program trading)引起。

程式交易用电脑程式实时计算股价变动和买卖策略,在1970年代末渐在华尔街盛行,程式交易令大宗的股票交易和期指交易可同时买和卖。

股灾后很多人说电脑程式看到股价下挫,便按早就在程式中设定的机制加入抛售股票,形成恶性循环,令股价加速下挫,而下挫的股价又令程式更大量地抛售股票。

(2)投资组合保险(Portfolio insurance)也是原因之一。

所谓投资组合保险,就是当市场下滑时,为止住损失,就卖掉股票。

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得有潜在的接盘者。

但在那一天,所有的接盘者都消失了,投资组合保险的操作方式将股价快速往下推。

而且,投资组合保险依靠的是几乎没有限制的资金流动性,但流动性并不总是存在的,资金的流动性有时会干涸。

在每个人都想卖出时,这样的投资策略是不可行的。

(3)经济学家 Richard Roll 认为市场全球化是主因, 因程式交易只在美国盛行, 但没有太多程式交易的香港和澳洲股市却在10月19日当天带头下挫, 因此是因为市场全球化令在一个主要股市的大幅波动在一天内漫延全球股市。

引发条件 引发股市股灾的原因很多,但起码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一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出现了严重的恶化状况,上市公司经营发生困难; (2)低成本直接融资导致“非效率”金融以及“非效率”的经济发展,极大地催生泡沫导致股价被严重高估。

(3)股票市场本身的上市和交易制度存在严重缺陷,造成投机盛行,股票市场丧失投资价值和资源配置功能。

(4)政治、军事、自然灾害等危机使证券市场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证券市场出现心理恐慌而无法继续正常运转。

编辑本段处理措施 几乎每一个发生股灾的国家或地区都采取了善后处理措施。

应急措施主要有:启用“断路器”暂停股市交易,动用股市平准基金入市,回购本公司股票,消除市场恐慌心理等。

为了避免股灾再次发生,则加快了证券市场法规建设与完善,强化了市场有效监管和规范运作,促进经济复苏和经

87年美国股灾后多长时间才恢复元气?

我们以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的美国股灾来看货币政策应对。

这一天,道琼斯指数重挫了508.32点,跌幅达22.6%,创1941年以来单日跌幅的纪录。

6.5小时之内,纽约股指损失了5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1/8,许多百万富翁一夜之间沦为贫民,并引发全球股市暴跌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长期内反映实体经济基本面,但当实体经济基本面并无重大变化时,股市剧烈波动会通过外溢效应产生巨大的恐慌效应,进而冲击实体经济。

美国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就属于这种情况。

当时的美国经济尽管告别了上世纪50-60年代的黄金时期,但也处于新旧经济模式转换的低速增长时期,但并没有出现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基本面还算健康。

然而,1987年10月19日的前一周,坏消息不断,美国财长宣布美元或主动贬值、上市公司并购税收优惠取消、传言海湾战争升级、8月份贸易赤字巨大等,加上3-9月份联邦基金利率上调,被认为是“黑色星期一”的导火索。

根本原因是,美国高速增长期结束,新经济诞生困难,生产型投资不足;美国政府推行“新经济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减低税收、吸引外资流入,加上股票投资免税,全球资金进入美国股票市场,出现虚假繁荣。

同时,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预期贬值,上世纪80年代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创纪录,加大了贬值压力,表面繁荣的股市存在巨大的做空动力,而期货看空“卖压”和现货下跌形成的共振和瀑布效应加重了下跌。

股灾发生时,美国果断地干预市场。

首先,1987年10月20日开市前,美联储发布了一个简短但掷地有声的申明,“为履行中央银行智能,联储今天正式宣布,已准备就绪为支撑经济和金融体系提供流动性”,支持商业银行为股票交易商继续发放贷款;同时,里根总统和财长贝克均表示,“这次股市崩盘与美国健康的经济是不相称的,美国经济非常稳定”。

其次,尽一切可能给市场提供流动性,防止“资金失血”导致的非理性下跌,包括公开市场操作、降低联邦基金利率、放宽联储出借债券的规则。

股灾发生后,联储于10月20日大量购买政府债券,使得联邦基金利率当日内下行近60个基点,并于11月4日正式调整联邦基金目标利率(降息),并宣布联储立即向银行的注资已就绪。

再次,美联储鼓励金融机构与客户共渡难关,特别是商业银行对经纪商和交易商的贷款不能断。

由于美联储流动性供给承诺,极大地提振了士气,各州主要商业银行马上宣布降低优惠利率,化学银行(Chemical Bank)迅速增加4亿美元的证券贷款,银行家信托公司也表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保证客户的资金需要。

同时,面对股价被低估的问题,小公司带头赎回公司股票,并带动福特、霍尼威尔等大公司大面积赎回。

在股灾发生的一周内,大公司约有650家公司公开宣布,要在公开市场上回购本公司的股票,大部分发生在“黑色星期一”那天。

这说明,上市公司的实际信用远远超过股票市场所反映出的股票牌价,股价超跌。

政府官员打气,宣传美国经济运行良好,美联储承诺流动性补给,加上主要商业银行积极提供流动性,市场信心逐渐恢复。

1987年10月20日中午12点30分到下午1点,道琼斯指数从1717点回升到1825点,到下午3点半,已上升到1915点,整个交易日共上升176点,股灾结束。

1987年以后,在交易机制设计方面,美国正式采取了熔断机制(Circuit Breaker),即对合约在达到涨跌停板之前设置某一价格,使合约买卖报价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在这一价格范围内交易的机制,即暂停交易,这是防范股指恐慌性下跌的应急举措。

例如,道琼斯指数比上一交易日下挫250点,交易暂停1小时;下挫400点,交易暂停2小时。

值得注意的是,治病先止血是应急之举,止血后及时进行监管革新才是关键。

美国金融风险的历史也是监管不断完善和创新的历史,如1929年10月28日的“黑色星期一”,证明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自由放任”的监管是不合适的。

随后,《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1938年曼罗尼法》等法规相继建立,开启了美国现代金融监管。

针对1987年“黑色星期一”暴露出的投机炒作,美国证券交易所推出了80A规则,防止套利交易者在股市上升或下跌达到一定幅度时,通过推高或打压成分股现货价格来影响期货指数而获利的行为,此规则被称为80A项圈规则(CollarRule);同时,期货合约价格超过某一波幅时,会将其导入一个单独交易系统,并等待5分钟并确定买卖不平衡程度,5分钟后交易指令才有资格执行,此规则被称为80A靠边规则(Side-carRule)。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产品创新、业务创新、融资渠道创新非常迅速,资本市场牌照不断放宽,金融混业化趋势明显,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深化、复杂化,货币政策机制设计和操作不可能不考虑资产价格。

特别是,在杠杆交易频繁的情况下,股市上涨加杠杆、股市下跌减杠杆,极易引发非理性投资和快速上涨或下跌的现象,这在过去是没有的,与美国1987年期货放大效应引发的“黑色星期一”有类似的地方。

因此,在股指急涨急跌时,可采取类似于美国的应急措施,比如及时的流动性补...

中国的股灾是那一年,有什么引起的?

展开全部 1.股灾概述 股灾(The Stock Market Disaster)是股市灾害或股市灾难的简称。

它是指股市内在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受某个偶然因素影响,突然爆发的股价暴跌,从而引起社会经济巨大动荡,并造成巨大损失的异常经济现象。

股灾不同于一般的股市波动,也有别于一般的股市风险。

一般来说,股灾具有以下特点: ①突发性。

每次股灾,几乎都有一个突发性暴跌阶段。

②破坏性。

股灾毁灭的不是一个百万富翁、一家证券公司和一家银行,而是影响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使股市丧失所有的功能。

一次股灾给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超过火灾、洪灾或强烈地震的经济损失,甚至不亚于一次世界大战的经济损失。

③联动性。

一是经济链条上的联动性,股灾会加剧金融、经济危机。

二是区域上的联动性,一些主要股市发性股灾,将会导致区域性或世界性股市暴跌。

④不确定性。

股灾表现为股票市值剧减,使注入股市的很大一部分资金化为乌有;股灾会加重经济衰退,工商企业倒闭破产,也间接波及银行,使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在股市国际化的国家和地区,股灾导致股市投资机会减少,会促使资金外流,引发货币贬值,也冲击着金融市场。

从1720 年世界第一次股灾发生算起,几乎每一个有股市的国家或地区都发生过股灾。

1720 年法国密西西比股灾和英国南海股灾是世界上发生最早的股灾;1929 年和1987 年都起源于美国的股灾,是波及范围最广的世界性股灾;日本、台湾和香港是世界上股灾发生最频繁的国家或地区之一;包含股灾在内的1994 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表现出汇市与股市轮番暴跌的特点。

总之,股灾会从多个方面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引发或加剧金融危机。

例如,1929年美国股灾,首先受冲击的就是金融市场。

美国倒闭破产的银行,从1929年的659家增至1931年的2294家,从而使得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混乱状态。

股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很巨大。

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股灾的发生往往是经济衰退的开始。

股灾引起人们对经济前景极度悲观,导致投资锐减,社会总需求下降,生产停滞,国民收入减少,经济陷入恶性循环,1929年股灾导致全球经济危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美国私人投资由1929年的160亿美元减至1933年的3.4亿美元,工业生产1933年比1929年下降了50%,国民收入由1929年的878亿美元降至1933年的402亿美元,下降54.22%。

受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又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英国、法国、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无一下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之中。

2.引发股灾的原因 2.1直接原因 股灾后很多人提出不同的理论,主要认为股灾成因包括:程式交易、股价过高、市场上流动资金不足 (illiquidity)和羊群心理。

(1)最多人认同的理论是股灾由程式交易(program trading)引起。

程式交易用电脑程式实时计算股价变动和买卖策略, 在1970年代末渐在华尔街盛行, 程式交易令大宗的股票交易和期指交易可同时买和卖。

股灾后很多人说电脑程式看到股价下挫, 便按早就在程式中设定的机制加入抛售股票, 形成恶性循环, 令股价加速下挫, 而下挫的股价又令程式更大量地抛售股票。

(2)投资组合保险(Portfolio insurance)也是原因之一。

所谓投资组合保险,就是当市场下滑时,为止住损失,就卖掉股票。

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得有潜在的接盘者。

但在那一天,所有的接盘者都消失了,投资组合保险的操作方式将股价快速往下推。

而且,投资组合保险依靠的是几乎没有限制的资金流动性,但流动性并不总是存在的,资金的流动性有时会干涸。

在每个人都想卖出时,这样的投资策略是不可行的。

(3)经济学家 Richard Roll 认为市场全球化是主因, 因程式交易只在美国盛行, 但没有太多程式交易的香港和澳洲股市却在10月19日当天带头下挫, 因此是因为市场全球化令在一个主要股市的大幅波动在一天内漫延全球股市。

2.2引发条件 引发股市股灾的原因很多,但起码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一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出现了严重的恶化状况,上市公司经营发生困难; (2)低成本直接融资导致“非效率”金融以及“非效率”的经济发展,极大地催生泡沫导致股价被严重高估。

(3)股票市场本身的上市和交易制度存在严重缺陷,造成投机盛行,股票市场丧失投资价值和资源配置功能。

(4)政治、军事、自然灾害等危机使证券市场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证券市场出现心理恐慌而无法继续正常运转。

3.股灾处理措施 几乎每一个发生股灾的国家或地区都采取了善后处理措施。

应急措施主要有:启用“断路器”暂停股市交易,动用股市平准基金入市,回购本公司股票,消除市场恐慌心理等。

为了避免股灾再次发生,则加快了证券市场法规建设与完善,强化了市场有效监管和规范运作,促进经济复苏和经济发展以重塑投资者信心。

4.最惨烈的几次股灾 4.1美国股灾 4.1.1 1929年大股灾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

灾难的发生是毫无征兆的,开盘时,并没有出现什么值得注意的迹象,而且有一段时间股指还非常坚挺,但交易量非常大。

突然,股价开始下跌。

到了上午11点,股市陷入了疯狂,人们竞相抛盘。

到...

我想问一下,历史上一共有几次股灾??每一次股灾所产生的根本原因...

1.股灾概述 股灾(The Stock Market Disaster)是股市灾害或股市灾难的简称。

它是指股市内在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受某个偶然因素影响,突然爆发的股价暴跌,从而引起社会经济巨大动荡,并造成巨大损失的异常经济现象。

股灾不同于一般的股市波动,也有别于一般的股市风险。

一般来说,股灾具有以下特点: ①突发性。

每次股灾,几乎都有一个突发性暴跌阶段。

②破坏性。

股灾毁灭的不是一个百万富翁、一家证券公司和一家银行,而是影响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使股市丧失所有的功能。

一次股灾给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超过火灾、洪灾或强烈地震的经济损失,甚至不亚于一次世界大战的经济损失。

③联动性。

一是经济链条上的联动性,股灾会加剧金融、经济危机。

二是区域上的联动性,一些主要股市发性股灾,将会导致区域性或世界性股市暴跌。

④不确定性。

股灾表现为股票市值剧减,使注入股市的很大一部分资金化为乌有;股灾会加重经济衰退,工商企业倒闭破产,也间接波及银行,使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在股市国际化的国家和地区,股灾导致股市投资机会减少,会促使资金外流,引发货币贬值,也冲击着金融市场。

从1720 年世界第一次股灾发生算起,几乎每一个有股市的国家或地区都发生过股灾。

1720 年法国密西西比股灾和英国南海股灾是世界上发生最早的股灾;1929 年和1987 年都起源于美国的股灾,是波及范围最广的世界性股灾;日本、台湾和香港是世界上股灾发生最频繁的国家或地区之一;包含股灾在内的1994 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表现出汇市与股市轮番暴跌的特点。

总之,股灾会从多个方面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引发或加剧金融危机。

例如,1929年美国股灾,首先受冲击的就是金融市场。

美国倒闭破产的银行,从1929年的659家增至1931年的2294家,从而使得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混乱状态。

股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很巨大。

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股灾的发生往往是经济衰退的开始。

股灾引起人们对经济前景极度悲观,导致投资锐减,社会总需求下降,生产停滞,国民收入减少,经济陷入恶性循环,1929年股灾导致全球经济危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美国私人投资由1929年的160亿美元减至1933年的3.4亿美元,工业生产1933年比1929年下降了50%,国民收入由1929年的878亿美元降至1933年的402亿美元,下降54.22%。

受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又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英国、法国、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无一下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之中。

2.引发股灾的原因 2.1直接原因 股灾后很多人提出不同的理论,主要认为股灾成因包括:程式交易、股价过高、市场上流动资金不足 (illiquidity)和羊群心理。

(1)最多人认同的理论是股灾由程式交易(program trading)引起。

程式交易用电脑程式实时计算股价变动和买卖策略, 在1970年代末渐在华尔街盛行, 程式交易令大宗的股票交易和期指交易可同时买和卖。

股灾后很多人说电脑程式看到股价下挫, 便按早就在程式中设定的机制加入抛售股票, 形成恶性循环, 令股价加速下挫, 而下挫的股价又令程式更大量地抛售股票。

(2)投资组合保险(Portfolio insurance)也是原因之一。

所谓投资组合保险,就是当市场下滑时,为止住损失,就卖掉股票。

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得有潜在的接盘者。

但在那一天,所有的接盘者都消失了,投资组合保险的操作方式将股价快速往下推。

而且,投资组合保险依靠的是几乎没有限制的资金流动性,但流动性并不总是存在的,资金的流动性有时会干涸。

在每个人都想卖出时,这样的投资策略是不可行的。

(3)经济学家 Richard Roll 认为市场全球化是主因, 因程式交易只在美国盛行, 但没有太多程式交易的香港和澳洲股市却在10月19日当天带头下挫, 因此是因为市场全球化令在一个主要股市的大幅波动在一天内漫延全球股市。

2.2引发条件 引发股市股灾的原因很多,但起码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一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出现了严重的恶化状况,上市公司经营发生困难; (2)低成本直接融资导致“非效率”金融以及“非效率”的经济发展,极大地催生泡沫导致股价被严重高估。

(3)股票市场本身的上市和交易制度存在严重缺陷,造成投机盛行,股票市场丧失投资价值和资源配置功能。

(4)政治、军事、自然灾害等危机使证券市场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证券市场出现心理恐慌而无法继续正常运转。

3.股灾处理措施 几乎每一个发生股灾的国家或地区都采取了善后处理措施。

应急措施主要有:启用“断路器”暂停股市交易,动用股市平准基金入市,回购本公司股票,消除市场恐慌心理等。

为了避免股灾再次发生,则加快了证券市场法规建设与完善,强化了市场有效监管和规范运作,促进经济复苏和经济发展以重塑投资者信心。

4.最惨烈的几次股灾 4.1美国股灾 4.1.1 1929年大股灾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

灾难的发生是毫无征兆的,开盘时,并没有出现什么值得注意的迹象,而且有一段时间股指还非常坚挺,但交易量非常大。

突然,股价开始下跌。

到了上午11点,股市陷入了疯狂,人们竞相抛盘。

到了11:30,股市已经狂跌不止。

...

金融危机是怎么引起的?

展开全部 自17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九次波及范围巨大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

这些危机发生时都给社会经济运行造成了巨大混乱,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1637年荷兰郁金香危机1593年,一位荷兰商人格纳从土耳其进口首株郁金香,由于这种花是进口货,因此拥有郁金香花便成为有钱人的符号。

开始只有郁金香的行家才懂得欣赏郁金香之美,但在形成风潮后,投机客便趁机炒作,只要今天买了,明天就可赚一笔。

买的人多了,交易市场也就形成了,交易场所也逐渐热闹起来。

1634年,买郁金香的热潮蔓延到中产阶级,更蔓延为全民运动,大家都来买卖郁金香了。

炒家只看到买低卖高,利润就进来,于是全民都变成郁金香的炒家。

1000美元一朵郁金香花根,不到一个月之后,它就变成两万美元了。

到了1636年,郁金香在阿姆斯特丹及鹿特丹股市上市。

这时,一朵郁金香花根售价相当于今天的76000美元,比一部汽车还贵。

这是有名的郁金香花根泡沫。

此时,荷兰政府开始采取刹车的行动,而由土耳其运来的郁金香也大量抵达,郁金香不再那么稀罕。

于是一瞬间郁金香的价格往下滑,6个星期内竟然下跌了90%,荷兰政府宣布这一事件为赌博事件,结束这一场疯狂的郁金香泡沫事件。

这就是有记录的历史上第一次经济泡沫事件。

二、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南海泡沫事件(South Sea Bubble)是英国在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间发生的一次经济泡沫,事件起因源于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

南海公司在1711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仍然进行时创立,它表面上是一间专营英国与南美洲等地贸易的特许公司,但实际上是一所协助政府融资的私人机构,分担政府因战争而欠下的债务。

南海公司在夸大业务前景及进行舞弊的情况下被外界看好,到1720年,南海公司更透过贿赂政府,向国会推出以南海股票换取国债的计划,促使南海公司股票大受追捧,股价由原本1720年年初约120英镑急升至同年7月的1,000镑以上,全民疯狂炒股。

然而,市场上随即出现不少“泡沫公司”混水摸鱼,试图趁南海股价上升的同时分一杯羹。

为规管这些不法公司的出现,国会在6月通过《泡沫法案》,炒股热潮随之减退,并连带触发南海公司股价急挫,至9月暴跌回190镑以下的水平。

不少人血本无归,连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爵士也蚀本离场。

南海泡沫事件使大众对政府诚信破产,多名托利党官员因事件下台或问罪。

相反,辉格党政治家罗伯特-沃波尔在事件中成功收拾混乱,协助向股民作出赔偿,使经济恢复正常,从而在1721年取得政府实权,并被后世形容为英国历史上的首位首相。

此后,辉格党取代托利党,长年主导了英国的政局。

三、1837年美国金融恐慌19世纪早期的美国联邦政府没有自己的中央银行,因此也没有发行纸币。

第二合众国银行由国会在1816年授权建立,它创立了统一的国家货币,一度成为美国最大最好的钞票的发行者,创立了单一的汇率等。

它实力强大,它的资本比美国政府的财政支出多出一倍,拥有全国20%的货币流通量,在各州设立了29个分行,控制着各州的金融。

考虑到许多州银行立法很仓促,经营不善,普遍资本金不足,监管不严,对未来过度乐观,第二合众国银行通过拒绝接受它认为经营不善的银行的票据来维护它自身的稳定。

这削弱了公众对第二合众国银行的信心。

1829年,杰克逊当选为美国总统,他认为第二合众国银行的信贷问题影响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杰克逊决定关闭第二合众国银行。

作为毁掉合众国银行的策略的一部分,杰克逊从该银行撤出了政府存款,转而存放在州立银行,没想到,危机竟然就此产生。

因为增加了存款基础,不重视授信政策的州立银行可以发行更多的银行券,并以房地产作担保发放了更多贷款,而房地产是所有投资中最缺乏流动性的一种。

这样一来,最痛恨投机和纸币的杰克逊总统所实施的政策,意想不到地引发了美国首次由于纸币而引起的巨大投机泡沫。

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

恐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贵金属由联邦政府向州银行的转移,分散了储备,妨碍了集中管理;英国银行方面的压力;储备分散所导致的稳定美国经济机制的缺失等。

四、1907年美国银行业危机1907年,美国银行业投机盛行,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高风险的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

当年10月,美国第三大信托公司尼克伯克信托公司(Knickerbocker Trust)大肆举债,在股市上收购联合铜业公司(United Copper)股票,但此举失利,引发了华尔街的大恐慌和关于尼克伯克即将破产的传言。

导致该银行客户疯狂挤兑,并引发华尔街金融危机。

银行要求收回贷款,股价一落千丈。

时任摩根财团总裁的约翰-皮尔庞特-摩根联合其他银行共同出手,筹集流动资金,才使市场重归平静。

很快,美国财政部长乔治·科特留宣布,政府动用3500万美元资金参加救市。

随后,市场恢复正常。

此次救市导致了1914年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诞生,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得以增强。

五、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市场出现了抛售股票浪潮,股票价格大...

国际期货市场是怎样产生的

股票指数期货产生的背景和发展 随着证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机构投资者的成长,市场对规避股市单边巨幅涨跌风险的要求日益迫切,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理论工作者,对推出股指期货以规避股市系统性风险的呼声都越来越高,决策层也对这一问题极为关注。

那么我国当前推出股指期货时机是否成熟?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证券市场有何影响?如何设计我国的股指期货合约?从本期起,本版特开辟“股指期货研究”专栏,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欢迎对股指期货感兴趣的业内外人士参加讨论,共同为推动我国股指期货的研究开发献计献策。

同其他期货交易品种一样,股指期货也是适应市场规避价格风险的需求而产生的。

二战以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股票市场取得飞速发展,上市股票数量不断增加,股票市值迅速膨胀。

以纽约股票交易所为例:1980年其股票交易量达到3749亿美元,是1970年的3.93倍;日均成交4490万股,是1960年的19.96倍;上市股票337亿股,市值12430亿美元,分别是1960年的5.185倍和4.05倍。

股票市场迅速膨胀的过程,同时也是股票市场的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二战以后,以信托投资基金、养老基金、共同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取得快速发展,它们在股票市场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并逐步居于主导地位。

机构投资者通过分散的投资组合降低风险,然而进行组合投资的风险管理只能降低和消除股票价格的非系统性风险,而不能消除系统性风险。

随着机构投资者持有股票的不断增多,其规避系统性价格风险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

股票交易方式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

以美国为例:最初的股票交易是以单种股票为对象的。

1976年,为了方便散户的交易,纽约股票交易所推出了指定交易循环系统(简称DOT),该系统直接把交易所会员单位的下单房同交易池联系了起来。

此后该系统又发展为超级指定交易循环系统(简称SDOT)系统,对于低于2099股的小额交易指令,该系统保证在三分钟之内成交并把结果反馈给客户,对于大额交易指令,该系统虽然没有保证在三分钟内完成交易,但毫无疑问,其在交易上是享有一定的优惠和优势的。

与指定交易循环系统几乎同时出现的是:股票交易也不再是只能对单个股票进行交易,而是可以对多种股票进行"打包",用一个交易指令同时进行多种股票的买卖即进行程序交易(Program trading,亦常被译为程式交易)。

对于程序交易的概念,历来有不同的说法。

纽约股票交易所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出发,认为超过15种股票的交易指令就可称为程序交易;而一般公认的说法则是,作为一种交易技巧,程序交易是高度分散化的一篮子股票的买卖,其买卖信号的产生、买卖数量的决定以及交易的完成都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撑下完成的,它常与衍生品市场上的套利交易活动,组合投资保险、以及改变投资组合中股票投资的比例等相联系。

伴随着程序交易的发展,股票管理者很快就开始了"指数化投资组合"交易和管理的尝试,"指数化投资组合"的特点就是股票的组成与比例都与股票指数完全相同,因而其价格的变化与股票指数的变化完全一致,所以其价格风险就是纯粹的系统性风险。

在"指数化投资组合"交易的实践基础上,为适应规避股票价格系统性风险的需要而开发股票指数期货合约,就成为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看到了市场的需求,堪萨斯城市交易所在经过深入的研究、分析之后,在1977年10月向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提交了开展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的报告。

但由于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与证券交易委员会关于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管辖权存在争执,另外交易所也未能就使用道.琼斯股票指数达成协议,该报告迟迟未获通过。

直到1981年,新任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菲利蒲.M.约翰逊和新任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约翰.夏德达成"夏德椩己惭沸?椤?/FONT>,明确规定股指期货合约的管辖权属于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才为股指期货的上市扫清了障碍。

到1982年2月16日,堪萨斯城市交易所开展股指期货的报告终于获准通过,24日,该交易所推出了道.琼斯综合指数期货合约的交易。

交易一开市就很活跃,当天成交近1800张合约。

此后,在4月21日,芝家哥商业交易所推出了S&P500股指期货交易,当天交易量就达到3963张。

日本,香港、伦敦、新加坡等地也先后开始了股票指数的期货交易,股指期货交易从此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目前,股指期货已发展成为最活跃的期货品种之一,股指期货交易也被誉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激动人心的金融创新"。

(一)期货市场与金融期货的产生 期货市场的发展历史可向前推到十六世纪的日本,不过直到1848年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正式成立后,期货交易才算迈入有组织的时代。

事实上,当初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并非是一个市场,只是一家为促进芝加哥工、商业发展而自然形成的商会组织。

直到1851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才引进远期合同,盖因当时的粮食运输很不可靠,轮船航班也不定期,从美国东部和欧洲传来的供求信息,很长时间才能传到芝加哥,粮食价格波动相当大。

在这种情况下,农场主可以利用远期合同保护他们的利益,...

如何评价中美贸易战开始

展开全部 4月5日晚间,特朗普突然下令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依据“301调查”,考虑对从中国进口的额外1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是否合适,并指出下达这一命令是鉴于中国“不公平贸易”的报复性措施。

对此,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于4月6日回应称,中方将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必定予以坚决回击,必定采取新的综合应对措施,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上文中血饮曾说过,贸易战后面是更大的汇率战,而汇率战开打的引信即将被点燃 -- 4月份美国半年度汇率政策评估报告出炉的时间越来越近,如果特朗普点名中国为汇率操纵国,那么明显将加剧已然紧张的中美贸易战局势。

读史明智,鉴往知来,让我们先来看看既往的贸易战经验。

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迎战美国发动的贸易战而以失败告罄,随后日元大幅升值,并被强行输入通缩,最终导致日本经济一夜崩溃,足足失去30年发展期。

由此,本币快速升值的危害可窥一斑。

那么,本币快速升值除了被定向输入通缩以外,还有什么危害呢?首先,80年代的日本从对美出口中累计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日本外汇储备大量增长,但日元发行是以美债为基础,也就是说日本用固定汇率以美债为基础发行高能货币,意即日本累计1万亿美债则同等发行230万日元的高能货币。

当日元短期内大幅升值到120日元兑换1美元的时候,日本金融系统就猛然多出110万亿日元的基础高能货币,也就是说日元短期内大幅升值带来的就是金融系统多出了110万亿日元高能货币,而且高能货币有乘数扩张效应,以5倍货币乘数计算,等于日本金融系统多出了550万亿日元的泡沫。

本来出口创汇是化解国内金融系统债务的有效手段,但是因为日元升值打击日本出口,所以日本丧失了通过贸易顺差来消化国内债务的可能。

加之日本货币政策随美国走,导致1987年以后日本随美国一起货币放水,日本泡沫进一步放大。

在美国扶持的日本国内金融带路党带领下,资金开始全面涌入虚拟金融市场,金融监管放松后杠杆进一步上升,推高楼市和股市泡沫,这个巨大的泡沫最终被美国刺破,从此日本一蹶不振。

其次,日元快速升值使日本丧失了主导地区自贸区的可能。

一个国家要想扩张国外市场,就要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自贸区,那么就不能搞本币贬值,因为这会从地区被整合对象手里抢市场,与整合的目标背道而驰。

要整合就必须放弃本币贬值同时向产业链高端爬升,对内将自贸区内部的国家全部纳入自己的配套当中,对外与欧美产业链高端国家正面竞争。

在这个过程中,主导国如果成功完成转型本币就会温和升值,且贸易顺差还不会降低。

这方面最典型的范例就是德国。

德国虽然和日本一样被强迫本币升值,但德国制造业完成了向中高端的转型,之后由于德国马克不断升值,最终德国选择放弃马克组建欧元,最大程度整合欧元区国家,最终成立了欧盟。

由德国的危机应对可知,在这个过程中本币升值和产业升级是温和的、同步的,但日元升值太快,不仅直接将整合东亚、欧盟的能力一次性透支,而且将日本未来的整合红利反向演变成了日本国内的金融泡沫。

这些金融泡沫被美国刺破内爆后,日本经济开始向心坍缩。

一如人体在遭遇重创以后往往会陷入沉睡和昏迷,日本经济从此陷入类似昏迷之中,在ICU病房中一睡30年。

那么,为什么中国要承诺人民币不贬值?中国从未放弃过整合主导自贸区的战略。

1997年,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郑重承诺人民币不贬值,不仅对稳定亚洲金融危机做出了卓绝贡献,同时也让东南亚国家心理天平逐渐向中国倾斜。

在此基础上才有了中国东盟自贸区,而且目前东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2014年美国开始打压油价,全球输出通缩并开始收紧美元流动性,包括东南亚在内的很多国家陷入经济困境,中国多次重申人民币没有持续贬值基础,并一直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这些措施都为中国推进各自贸区和国与国之间自贸协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中国之诚信,是全球大多数国家在合作领域趋之若鹜的重要基础。

一旦主导国完成对自贸区的整合,那么主导国的货币或者是主导国创立的货币就会成为整合自贸区内部的结算储备货币,该自贸区内国家顺理成章地就会抛售美元资产,打击美元全球储备货币,客观上执行去美元化战略。

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欧盟。

目前欧盟的外汇储备只有数百亿美元,而非像欧盟成立之前那样囤积大量美元外汇储备。

整合自贸区以后,就能够扩大主导国的经济战略纵深,体量变大才能够联合抵御美国的金融攻击。

由此可见,汇率主导权是国家安全中的重中之重,一旦丧失汇率主导权和货币政策主导权,国家就会沦为犹太金融资本的金融奴隶。

美国未来发动汇率战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将中国对外扩张的战略纵深和整合欧亚大陆的“一带一路”金融战略掐死在摇篮之中。

目前看来,中国在区域整合上的力度和范围都远超欧盟,中国主导的东盟自贸区、上合自贸区、东北亚(半岛缓和后整合就会开启)和中日韩自贸区已经建立或正在加速筹建。

金融主导权方面,中国也比欧盟走得更远,欧洲虽然有欧元,但是受制于美国军事政治控制欧洲始终无法在中东取得突破,导致其...

中国的两次股灾

展开全部 1.股灾概述 股灾(The Stock Market Disaster)是股市灾害或股市灾难的简称。

它是指股市内在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受某个偶然因素影响,突然爆发的股价暴跌,从而引起社会经济巨大动荡,并造成巨大损失的异常经济现象。

股灾不同于一般的股市波动,也有别于一般的股市风险。

一般来说,股灾具有以下特点: ①突发性。

每次股灾,几乎都有一个突发性暴跌阶段。

②破坏性。

股灾毁灭的不是一个百万富翁、一家证券公司和一家银行,而是影响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使股市丧失所有的功能。

一次股灾给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超过火灾、洪灾或强烈地震的经济损失,甚至不亚于一次世界大战的经济损失。

③联动性。

一是经济链条上的联动性,股灾会加剧金融、经济危机。

二是区域上的联动性,一些主要股市发性股灾,将会导致区域性或世界性股市暴跌。

④不确定性。

股灾表现为股票市值剧减,使注入股市的很大一部分资金化为乌有;股灾会加重经济衰退,工商企业倒闭破产,也间接波及银行,使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在股市国际化的国家和地区,股灾导致股市投资机会减少,会促使资金外流,引发货币贬值,也冲击着金融市场。

从1720 年世界第一次股灾发生算起,几乎每一个有股市的国家或地区都发生过股灾。

1720 年法国密西西比股灾和英国南海股灾是世界上发生最早的股灾;1929 年和1987 年都起源于美国的股灾,是波及范围最广的世界性股灾;日本、台湾和香港是世界上股灾发生最频繁的国家或地区之一;包含股灾在内的1994 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表现出汇市与股市轮番暴跌的特点。

总之,股灾会从多个方面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引发或加剧金融危机。

例如,1929年美国股灾,首先受冲击的就是金融市场。

美国倒闭破产的银行,从1929年的659家增至1931年的2294家,从而使得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混乱状态。

股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很巨大。

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股灾的发生往往是经济衰退的开始。

股灾引起人们对经济前景极度悲观,导致投资锐减,社会总需求下降,生产停滞,国民收入减少,经济陷入恶性循环,1929年股灾导致全球经济危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美国私人投资由1929年的160亿美元减至1933年的3.4亿美元,工业生产1933年比1929年下降了50%,国民收入由1929年的878亿美元降至1933年的402亿美元,下降54.22%。

受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又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英国、法国、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无一下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之中。

2.引发股灾的原因 2.1直接原因 股灾后很多人提出不同的理论,主要认为股灾成因包括:程式交易、股价过高、市场上流动资金不足 (illiquidity)和羊群心理。

(1)最多人认同的理论是股灾由程式交易(program trading)引起。

程式交易用电脑程式实时计算股价变动和买卖策略, 在1970年代末渐在华尔街盛行, 程式交易令大宗的股票交易和期指交易可同时买和卖。

股灾后很多人说电脑程式看到股价下挫, 便按早就在程式中设定的机制加入抛售股票, 形成恶性循环, 令股价加速下挫, 而下挫的股价又令程式更大量地抛售股票。

(2)投资组合保险(Portfolio insurance)也是原因之一。

所谓投资组合保险,就是当市场下滑时,为止住损失,就卖掉股票。

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得有潜在的接盘者。

但在那一天,所有的接盘者都消失了,投资组合保险的操作方式将股价快速往下推。

而且,投资组合保险依靠的是几乎没有限制的资金流动性,但流动性并不总是存在的,资金的流动性有时会干涸。

在每个人都想卖出时,这样的投资策略是不可行的。

(3)经济学家 Richard Roll 认为市场全球化是主因, 因程式交易只在美国盛行, 但没有太多程式交易的香港和澳洲股市却在10月19日当天带头下挫, 因此是因为市场全球化令在一个主要股市的大幅波动在一天内漫延全球股市。

2.2引发条件 引发股市股灾的原因很多,但起码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一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出现了严重的恶化状况,上市公司经营发生困难; (2)低成本直接融资导致“非效率”金融以及“非效率”的经济发展,极大地催生泡沫导致股价被严重高估。

(3)股票市场本身的上市和交易制度存在严重缺陷,造成投机盛行,股票市场丧失投资价值和资源配置功能。

(4)政治、军事、自然灾害等危机使证券市场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证券市场出现心理恐慌而无法继续正常运转。

3.股灾处理措施 几乎每一个发生股灾的国家或地区都采取了善后处理措施。

应急措施主要有:启用“断路器”暂停股市交易,动用股市平准基金入市,回购本公司股票,消除市场恐慌心理等。

为了避免股灾再次发生,则加快了证券市场法规建设与完善,强化了市场有效监管和规范运作,促进经济复苏和经济发展以重塑投资者信心。

4.最惨烈的几次股灾 4.1美国股灾 4.1.1 1929年大股灾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

灾难的发生是毫无征兆的,开盘时,并没有出现什么值得注意的迹象,而且有一段时间股指还非常坚挺,但交易量非常大。

突然,股价开始下跌。

到了上午11点,股市陷入了疯狂,人们竞相抛盘。

到...

土耳其金融危机2001

土耳其爆发的这两次金融危机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去年11月的金融危机主要表现形式是银行业危机,即由于银行资产流动性不足所导致的信用危机。

今年2月份的危机主要表现为货币危机,即土耳其政府在无法维持盯住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备已导致里拉对美元汇率大幅度下跌。

如果将两者联系起来分析,后一次危机也可以看作是前一次危机的延续。

土耳其此次发生金融危机不是偶然的,而是主经济、政治危机积累到一定程度并共同作用的结果。

去年11月土耳其爆发了金融危机,贷款利率飞涨,股票价格暴跌,在土政府的干预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帮助下,危机暂时平息。

然而时隔3个月,土耳其便又遭受了新的金融危机,政府被迫放弃盯住汇率制后,投资者大量抢购美元,里拉币值暴跌,外汇市场受到巨大冲击 危机演化情况 土耳其爆发的这两次金融危机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去年11月的金融危机主要表现形式是银行业危机,即由于银行资产流动性不足所导致的信用危机。

今年2月份的危机主要表现为货币危机,即土耳其政府在无法维持盯住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备已导致里拉对美元汇率大幅度下跌。

如果将两者联系起来分析,后一次危机也可以看作是前一次危机的延续。

第一次危机:去年11月中旬,土耳其国内盛传某些国外金融机构从土耳其抽出了大量资金,出于对银行体系安全性的担心,国内外投资者纷纷提现,各地银行的现金开始短缺。

由于出现全国范围内的挤兑风潮,土耳其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回购国债的方式,为银行部门注入了大量现金,数额达60亿美元,远远超过1999年底与IMF达成的控制货币发行规模的协议。

为了遵守有关协议,11月30日,土耳其中央银行不得不宣布停止向市场投放现金,这导致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猛涨至1200%的水平,超过1994年货币危机时期的记录。

投资者受到高利率的吸引,从股票市场中撤出大量资金,投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从而导致股市暴跌,伊斯坦布尔股票交易所的全国100指数从11月6日收盘时的14369.45点跌到12月4日的7329.61点,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下跌幅度达到50%。

外汇需求方面,自2000年11月中旬开始的两周内,投资者的外汇需求达到66亿美元,而中央银行大约抛出70亿美元以应付外汇需求。

12月3日,中央银行官员披露,该国24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仅余188美元。

为了避免出现进一步的危机,主政府请求IMF紧急援助,后者允诺提供77亿美元的贷款。

之后市场信心有所恢复,危机得以暂时平息。

第二次危机:今年2月,在金融危机的隐患尚未消除时,又爆发了一场政治危机,土耳其总统和总理在治国方略上多次发生争执。

消息传出后,投资者纷纷担心主政局的不稳将可能导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冻结原先许诺的贷款,其信心随即动摇,这就给土耳其金融市场再度造成混乱,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猛涨至2500%。

另外关于土部分国有银行将出现支付危机的传言,又使得投资者在市场上抢购外汇。

土耳其中央银行为了维持稳定汇率,动用外汇储备买进里拉并将隔夜拆借利率提高,然而在投资者进行恐慌性抛售和利率狂涨的情况下,土耳其有限的外汇储备根本无法解决问题。

于是,2月22日土耳其政府在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后宣布,放弃自2000年初开始实行的固定汇率制,允许汇率自由浮动。

此措施立即引起土耳其外汇市场的剧烈动荡,美元对里拉的汇价从前一天的1:65万飙升至1:120万,而土耳其央行建议的汇率浮动幅度为1美元兑换83万至115万里拉。

一时间,在外汇商店门口等待兑换外汇的居民排起了长队。

危机影响 土耳其金融危机爆发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人担心是否会引发另一场国际金融危机。

从实际情况看,这场危机除了对俄罗斯、波兰、阿根延等新兴市场的投资者信心有一定影响,使上述国家证券市场出现轻微震荡外,并没有向其他新兴市场扩散,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远不及1997-1998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新兴市场在过去的几年中都进行了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在控制赤字和避免汇率的波动方面实施了较为有效的措施,所以此次受到的影响不大。

由于土耳其与欧盟在地理位置和经济关系上十分密切,且正积极准备入盟,这次金融危机对欧洲有一定影响。

主要表现在市场对欧洲各国银行、尤其是德国银行在土耳其资本市场的投资感到担忧。

据统计,目前欧洲国家在土耳其有240亿美元左右的投资,是美国的4倍。

据国际清算银行估计,德国商业银行约持有120亿美元的土耳其债券,占其所有国外资产的1%。

不过由于土耳其经济总量不大,加上其外债规模只有数百亿美元,对国际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影响很小。

从目前情况看,土耳其金融危机已近尾声;导致危机的重要因素----僵硬的汇率制度已废除。

汇率实行自由浮动后,里拉的贬值只是向实际汇率回归,其结果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出口竞争力,同时适度地抑制进口需求的增长。

IMF、美国政府和世界银行也都表示支持土政府实行浮动汇率制措施,它对于稳定里拉和美元的汇率至关重要。

当然,能否顺利渡过难关,除了外部援助外,另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政府的团结和改革措施...

基金的意思是什么?

从640亿美元增加到7000亿美元。

1926年。

面对大萧条带来的资金短缺和工业生产率低下,人们投资信心丧失、保险基金、退休基金,为日后投资基金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4亿美元,但后者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资产总值上的增长率都高于封闭型基金。

20年代每年的资产总值都有20%以上的增长,1927年的成长率更超过100%,投资基金的规模,英国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称为“单位信托基金”,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则称“证券投资信托基金”等,也承担因投资亏损而产生的风险。

我国基金暂时都是契约型基金,是一种信托投资方式。

投资基金 一般基金主要投资大盘蓝筹股,而计算上证指数时、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从广义上说。

我们现在说的基金通常指证券投资基金 ,美国已成为世界上基金业最发达的国家,包括信托投资基金、单位信托基金;1977年开始出现市政债券基金和长期债券基金;1979年首次出现免税货币基金;1986年推出国际债券基金。

到1987年底,美国共有2000多种不同的基金,为将近2500万人所持有,已超过美国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总额。

从1990年到1996年,由基金托管人(即具有资格的银行)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基金规模不固定 基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投资者的信心很快恢复起来。

投资基金在严谨的法律保护下,特别是开放式基金再度活跃。

危机过后,美国政府为保护投资者利益,一般在证券交易场所上市交易。

在此期间,越来越多的拥有巨额资本的机构投资者,包括银行信托部、信托公司,波士顿的马萨诸塞金融服务公司设立了“马萨诸塞州投资信托公司”,成为美国第一个具有现代面貌的共同基金。

与此同时,美国基金业也突破了半个多世纪内仅投资于普通股和公司债券的局限,美国的投资基金又爆发性增长,投资基金业一度裹足不前、公积金,大盘蓝筹股也占了很大的权重,再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因为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出资者不要求投资回报和投资收回,基金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意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资金。

但是具体到不同的基金又有所不同,然后共担投资风险、分享收益。

90年代初,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一般是信誉卓著的银行)。

截至1997年底,全球约有7.5万亿美元的基金资产。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经济的新霸主,一跃从资本输入国变为主要的资本输出国,由基金管理人(即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而有的基金涨跌和上证指数相关度较低,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所以基金的下跌。

但比较而言,各种基金会的基金。

在现有的证券市场上的基金。

然而,就在美国投资者沉浸在“永远繁荣”的乐观心理中时,1929年全球股市的大崩盘,使刚刚兴起的美国基金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随着全球经济的萧条,大部分投资公司倒闭,残余的也难以为继。

证券投资基金在美国称为“共同基金”,这就要看基金具体持有什么股票了 投资基金起源于英国,却盛行于美国,所有的封闭式基金总资产已达28亿美元,开放型基金的总资产只有1,所以在1987年股市崩溃时期,美国投资基金的资产总数不仅没有减少,而且在数目上有所增加,包括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以及各种财团或基金会等,开始大量投资于投资基金。

目前。

此后的整个30年代中,证券业都处于低潮状态、债券等金融工具的投资。

基金投资人享受证券投资的收益,日益复杂化的经济活动使得一些投资者越来越难于判断经济动向。

为了有效促进国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美国开始引入投资信托基金制度。

随着美国经济运行的大幅增长,基金在美国经历了第一个辉煌时期。

从会计角度透析,封闭式基金的损失要大于开放式基金。

此次金融危机使得美国投资基金的总资产下降了50%左右,具有收益性功能和增值潜能的特点、上涨与股市上证指数的下跌、上涨一般是同涨同跌的关系。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证券投资基金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根据基金单位是否可增加或赎回、风险共担的投资于证券的集合投资理财方式。

在1974年至1987年的13年中,投资基金增长速度为218%,美国股票总额中投资基金持有的比例由5%急剧上升到35%,于1971年推出货币市场基金和联储基金,但要求按法律规定或出资者的意愿把资金用在指定的用途上,而形成了基金。

《投资公司法》详细规范了投资基金组成及管理的法律要件,为投资者提供了完整的法律保护,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管理,以投资组合的方法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

证券投资基金是指通过发售基金份额,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独立资产;封闭式基金有固定的存续期,期间基金规模固定,其中美国基金的资产规模约4万亿美元,基金是机构投资者的统称,制定了1933年的《证券法》、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之后又专门针对投资基金制定了1940年《投资公司法》和《投资顾问法》,甚至有的基金在大盘跌时还能上涨,有的基金涨跌和上证指数紧密相关,个人...

9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