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中上涨的股票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股票中经济危机是什么意思?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一个专用术语。

它指的是有效需求严重不足而造成的生产过剩。

只要有效需求足够,那么,即使通货膨胀也不会造成危机。

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来说明。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具有阶段性,基本矛盾尖锐化是这个运动过程的一个阶段,一种表现形式。

当基本矛盾趋于尖锐的时候,在经济领域其他重要矛盾(如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企业生产与社会生产的矛盾等)的交互作用下,经济危机就会暴发。

具体来说,有以下原因。

一是经济结构失衡引起的,即所谓结构性危机。

其中产业结构失衡是集中表现。

产业结构直接引发就业结构产品结构方面的矛盾,从而出现经济混乱,暴发危机。

对经济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如果处理的不好,也有可能引起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二是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引发的。

尤其是重要生产资料长期积压严重过剩,一旦波及其他领域,有可能触发危机。

三是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失误引起的。

政府用以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如使用不当,也会诱发经济危机。

四是当世界经济不景气或者某一个国家某一个领域发生严重问题,可能引发地区性的经济危机乃至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股市低迷,张经理买了一种股票,每股12元,...

展开全部 1929年华尔街股市大崩盘 1929年10月29日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

竖立在汽车上的牌子写道:“100美元可买下这辆轿车。

在股市上丧失了一切,急需现钞。

” 在这个被称作“黑色星期二”的日子里,纽约证券交易所里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抛售股票的旋涡之中,这是 美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危害最深的经济事件,影响波及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 。

此后,美国和全球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发生在1929年10月29日的华尔街大崩盘或许是金融世界遭受过的最大灾难。

在致命一天到来前的18个月里,华尔街股票市场的牛市似乎是不可动摇的,随着投机者大量蜂拥进股市追 求快速、大量的利润,一些主要工业股票的价格竟翻了一倍多。

一段时间以内,每天的成交量多达50O万股。

随 着投资者大把将钱撒进股市,一些基金也急忙从利润较低的投资领域撤出转向股市。

欧洲的资金也洪水般涌进 美国,银行总共贷款约8O亿元供给证券商用以在纽约股票市场进行交易。

赫伯特-胡佛当选总统之后不久,曾试 图通过拒绝借款给那些资助投机的银行来控制股市,但股价仍不断猛涨,到1929年9月3日到达历史最高点。

当 天一天的成交量便超过800万股。

同月,股市价格首次开始下挫,但专家和政府的声明却向公众保证,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可他们大错特 错了。

在10 月24日,股市掉落到谷底。

随着股市以平均每天18点的速度狂泻,惊慌失措笼罩了华尔街。

由于投 机者们蜂拥着争取在股价跌得更低之前卖出手中的股票,股票行情自动收录机已跟不上股市迅速下跌的行情。

仅10月24日一天,便发生了1200万笔交易,一个由银行组成的联盟迅速采取行动以控制局势,但这仅仅是暂时 的拖延。

股价不久便又开始了无情的下跌,到10月29日甚至骤然下跌了平均40个百分点。

随着一些主要股票的 价格缩减超过2/3,在大崩溃的头一个月便有260亿美元在股市化为乌有。

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眼睁睁看着他们一 生的积蓄在几天内烟消云散。

但这仅仅是大萧条的第一轮可怕打击。

过去,美国也曾经历过股市恐慌与金融萧条,但没有一次像这一次一样对美国普通市民的生活产生如此深 刻的影响,因为紧接而来的大萧条将使大部分人身陷困难。

20世纪20年代,在经历了一次大战和死亡2000万人的1918年全球大流感后,世界进入一个暂时的和平时期 ,人们开始享受灾难之后的欢愉:经过几年的调整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尤其是美国,它在许多 经济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发达和稳定的国家。

良好的经济环境和乐观的情绪为20年代的股市大发展创造了条件。

1921年,美国资本市场新发行的证券是 1822种,到1929年达到了6417种。

《纽约时报》工业指数从1921年的低点66.24反复攀升至1929年9月19日 469.49的历史最高点。

当时,融资购买股票十分流行,而且人们还可以通过“定金交易”花一美元买到价值10美元的股票,人们 第一次发现赚钱的机会是那么多。

于是,大量中小投资者争相涌进股市。

每天,人们热切地讨论着股票走势, 小道消息满天飞。

随着股价扶摇直上,华尔街陷入了狂热之中,电梯工、接线员和报童也和金融巨头一起玩起 了股票。

华尔街甚至成了远道而来的旅游者参观的去处:每天早上,旅游者们夹道欢迎那些来上班的经纪人们 ,向他们鼓掌。

美国做了个噩梦 危机已经悄悄降临,人们却没有注意到。

1926年秋,在20年代的投机狂潮中被炒得离谱的佛罗里达房地产泡 沫首先被刺破了。

然而,这丝毫没有给华尔街的疯狂带来多少警醒。

从1928年开始,股市的上涨进入最后的疯 狂。

事实上,在20年代,美国的许多产业仍然没有从一战后的萧条中恢复过来,股市的过热已经与现实经济的 状况完全脱节了。

1929年3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对股票价格的高涨感到了忧虑,宣布将紧缩利率以抑制股价暴涨,但美国 国民商业银行的总裁查尔斯?米切尔从自身利益考虑,向股市中增加资金投入以避免下跌,股票经纪商和银行家 们仍在极力鼓动人们加入投机。

甚至一些著名的学者也失去了冷静。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耶鲁大学的欧文?费雪, 这位大经济学家不仅自己融进了投机者的行列,而且还在公开演讲中宣称:“股票价格已达到了某种持久的高 峰状态。

” 不过,也有不少人保持着冷静的头脑,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父亲约瑟夫?肯尼迪就是及早从股市中脱身 者之一。

他对自己说,如果连擦鞋匠都在买股票,我就不想再呆在里面了。

这个明智的选择使他提早撤出资金 ,为其家族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1929年夏,股票价格的增长幅度超过了以往所有年份,崩溃已经近在眼前。

9月3日,华尔街的一位统计学家 罗杰?巴布森在华尔街的金融餐会上说了一句话:“股市迟早会崩盘!”这句话被《道琼斯金融》发表。

其实, 这位先生在此前的两年中一直重复着这句话,却只被人们当做笑谈,没想到这次竟一语成谶,千古留名。

此话 不久就传遍了全美国,投资者信心开始动摇,股市立刻掉头向下。

股市下跌的消息惊动了总统胡佛,他赶紧向新闻界发布讲话说:“美国商业基础良好,生产和分配并未 ...

为什么美国的经济危机比中国更糟糕,股市一直是牛市?

总的来说,还必须要有政府敢于 ,否则没有大起大落m.. 美股本轮牛市已延续四年。

其动因何在?量化宽松所形成的流动性大部分流入了债市而不是股市。

而流入美国股市的海外资金规模与危机前相比也不大。

所以海外资金的涌入也不是本轮美股上升的主因。

本轮美股牛市得以发生的核心因素来自于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是由于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下降,利息费用减少以及税收负担减轻等多方面使得美国企业在整体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实现了盈利增长。

未来,美国的能源成本优势能否对制造业的整体产出产生明显溢出效应,进而拉动美国经济增长,有待时间的验证。

因此,我们认为,美国现阶段的经济复苏很可能是周期性的,美国经济可能还要在经历政府去杠杆的过程后,才能迎来经济可持续性的整体繁荣。

自标普500指数于2009年3月6日见底以来,美股的牛市已延续超过四年,道琼斯指数从6000点一路上行至16000点,标普500指数从666涨至1600点,双双创出历史新高。

众所周知,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至今,美国经济的复苏之路并不平坦。

无论是非农就业数据还是GDP的增长率,都呈现不同程度的震荡反复,但是,同期的美国股市却一路走强。

表现出和整体经济增长速度不相称的涨势(见图1)。

本轮牛市的动因何在?背后是否有来自于实体经济的支撑?这些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是量化宽松推动股市崛起的吗 从2008年11月至2012年底,美联储先后推出了四轮量化宽松政策,但相关的市场数据却表明:这一轮又一轮的量化宽松所形成的流动性似乎大部分都流入了债市而不是股市。

金融危机发生后,对“大萧条”颇有研究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迅速作出反应,将联邦基金利率调降至不能再降的0%-0.25%区间。

但是利率下降并没有改善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以及银行的惜贷现象,美国似乎有陷入流动性陷阱的风险。

于是,美联储又于2008年11月启动了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调整中央银行资产项下的贷款与证券组合,大量购买美国国债以及资产抵押债券,直接充当金融市场的中介,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量化宽松政策。

美联储希望通过这种手段降低金融市场上的借贷成本,增加市场流动性。

随后,当美国经济面临二次衰退的风险时,美联储又启动了QE2与QE3,还在在其中进行了扭转操作,通过购买长期国债的方式,压低长期利率。

这些措施使美联储的资产大幅膨胀,基础货币发行量激增(为了控制基础货币扩张导致的风险,美联储同时采用了为超额准备金付息的方式,吸引商业银行将基础货币保留在联储内,通过管理资产负债表的负债项对冲流动性,使得货币乘数大大下降。

所以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实际上是基础货币的宽松,而广义货币M2的增长基本保持稳定,这也是在如此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后美国物价依旧保持平稳的原因),美国债券的收益率也大幅下降。

但是在避险情绪的影响下,资金还是倾向于购买国库券与AAA级公司债券,并没有大规模流入股市。

数据显示,仅仅在QE与QE2推行初期,以及2013年之后,美国的股票型基金的资金流量才显示为净流入,其他时间资金都是净流出;无论从规模还是时间上看,债券型基金的资金流量都远远超过了股票型基金。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QE释放出来的流动性和与之相对应的低利率,被风险偏好的下降所抵消,并没有在估值上推动权益类资产价格的上升。

海外资金是股市上涨的主因吗 2009年以来,虽然美国复苏步伐缓慢,但已经是全球经济的亮点。

欧元区饱受债务危机和结构调整的困扰(尽管欧洲央行与IMF已经对陷入危机的国家提供了救助,但是该地区也一直未能摆脱经济衰退困境,而且经济低迷正在从欧元区的外围国家向核心国家扩散)。

日本在经历了长时期的萧条后,中央政府的债务规模高居全球首位。

2012年日本主权总债务占GDP的比率已经接近230%,政府财政赤字占GDP比例接近9%,风险指标远远超过IMF给出的警戒线。

此外,2011年,日本还受到大地震的重创。

安培上台后,又力推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追求高收益的资金离开日本。

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增长前景也不明朗。

同样出于避险需求,海外资金大规模涌入美国,来自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危机发生之后,海外机构对美国证券的净购买量大幅上升,但是,大量流入美国市场的资金最青睐的还是美国的政府债券,包括国债与政府机构债。

与此同时,流入美国股市的海外资金规模与危机前相差并不大。

所以海外资金的涌入也不是本轮美股上升的主因。

那么,什么是美国股市上涨的主要动因呢? 公司收益不断提高是股市走牛的主因 为了更好地判断股市上涨的原因,我们可以把股票的价格水平分解为每股收益与市盈率的乘积。

每股收益反映了公司盈利状况,市盈率则是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反映了市场整体的风险偏好。

不论是QE推动还是海外资金流入导致股价上升的观点,实际上都是在说流动性的提高,增加了市场的风险偏好,从而推动了资产价格上升。

但是,比较这一时期的标普500指数与其平均市盈率水平,不难看出,除了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底与2009年初,由于公司普遍经营恶化导致市盈率异常高企...

有什么是影响股票上涨的因素??

资金是影响股市涨跌的核心问题.股市的涨跌主要是资金推动的。

而主力资金又是起关键作用的力量。

炒股的实质就是炒庄家,庄家的实力强股价才能走得更远,跟庄成功才能使自己的风险最小化的同时利润最大化,所以换手率可以做为判断跟庄的数据之一,如果股价在底部换手率直线放大,主力资金吃货的机会更大,是个买入信号,如果是在连续拉升过的股票的高位,换手率突然直线放大,基本上可以判断主力在出货了,这是卖出信号你就可以跟着出就行了,而换手率除了以当时股价在高位还是低位来判断主力进出货,是否正常就要考虑主力资金在流通股中的比例了,如果某股主力资金在流通股中占50%的筹码,该股价已经在很高的位置了,连续3天高位换手率超过20%,可以默认主力出货了,如果主力在流通股中只占10%,在高位1天的换手率超过12%就应该避险了,其实只要你遵循和庄家一样的低进高抛的原则,你的风险就不会太大,大多数散户之所以被套就是因为追高造成的,高位是主力出货的时候,确是散户觉得涨得最好,最想去追的时候,所以请避免自己去追涨杀跌,选股时尽量选还在相对底部逐渐放量即将起动的股,这样才能避免风险,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请谨慎操作。

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股市低迷,张经理买了一种股票,每股12元,...

第一:首先要分析金融危机的本质,这次危机的本质就是西方国家内部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是西方国家内部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过去,国家之间矛盾不可调和,解决的办法是用战争的手段,是采用世界大战的办法解决。

但是,随着世界文明的不断进步,世界人民厌恶战争,加之,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也有效地制约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金融危机的结果是世界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是生产与消费的重新定位。

金融风暴是一种剥夺与反剥夺的过程。

这次金融危机与东南亚金融危机有本质的区别,应对方法应有所不同。

第二: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特别是要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人一旦失去信心,就会导致丧失意志,迷失方向,不知所措。

首先要相信自己能够安全度过金融危机,其次要相信中国会安全度过金融危机,第三要相信世界会安全度过金融危机。

在金融危机关头,什么悲观的情绪都会产生,如果能够以一颗平常心来应对,就会拨开乌云见彩虹。

第三:不要听信谣言,不要去抢购物资,不要去银行挤提存款。

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是休戚相关的。

危机的表现,一般都表现为生产过剩的危机。

部分企业会倒闭,失业会相应增加,工资会减少,个人消费水平降低,消费能力下降。

目前的中国是经过三十年经济突飞猛进发展后的中国,物产非常丰富,只要你有钱,除开感情和核武买不到,任何消费品都可以买得到,从这一点上看,你还有什么对中国没有信心呢?有人担心世界贸易会减少?衣吃住行不可能停止,如果中国停止纺织品出口,一些外国人连内裤都没有得穿。

所以不用担心世界贸易会停止不前。

不要去银行挤提存款,主要理由有:如果把我们老百姓看成一个整体,把钱从银行取出来,银行资金缺乏,就会迫使政府发行大量纸币,那么你拿出来的钱一下子就贬值了,钱就不值钱了。

既然是生产过剩,严格来说是生产相对过剩,富人有钱不消费,穷人没钱消费。

所以,生产是相对过剩;生产过剩,就意味着供过于求,价格会下降,那么,如果需要消费,就要等待消费时机,用尽可能少的钱购买尽可能多的东西。

前些时候,房地产价格迅猛上扬,一些人就去买进。

其实,如果你仅仅是买来住的,就要到房价降得差不多的时候去购买;如果你是买来炒的,那就要随行就市,另当别论了。

如果穷人买得起东西了,消费就会上去,生产就开始复苏了,新一轮经济增长就开始了,失业的人们,又有工作了。

第四:在经济危机面前,更加要努力工作。

也许企业出于成本考虑,会裁员,留下来的员工,工作会更加艰苦。

但是,总比失业要好啊。

失业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家里人要增加负担。

有些开明的企业主,比如李嘉诚,很少听说他会在危机关头裁员,所以李嘉诚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财富)。

在中国,部分是国有企业,一些国有企业的裁员,美名是减员增效,实质是减员增奖金(增加厂长经理的奖金),一边裁员,另一边又大量招进自己的“亲戚”。

所以,在困难时刻,国资委应下令企业不准裁员,以稳定局势。

第五:加强锻炼身体。

身体健康,不要生病。

这个很重要。

第六:加强学习,增强自己的本领。

第七:中国人,全球的中国人,都要团结一心,共同携手应对金融危机。

目前,最需要海峡两岸的同胞加强贸易往来,加强文化等交流,旅游观光自由,甚至包括军事合作。

两岸关系的改善,不要再像裹脚的女人走路。

恩恩怨怨都几十年了,还有什么不可以化解呢?两岸共和分治,实现中华民族的大统一,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大家都将买“废铁”的钱,用来改善民生不好么。

香港97年回归后,98年就发生金融危机,世界金融资本就选择这个时候向香港下手。

98年,香港政府大量买进股票,抗击国际金融大鳄,当天,我在香港公干。

当时,香港满街都是降价大甩卖。

而香港今天依然繁荣,很重要的原因是香港与内地加强了往来与合作。

说简单点儿,金融危机来时,应该怎么做? 存3年银行定期,过冬 第一,固定资产要有,这是个基础,不然每年你的成本要提高不少;第二,手中要有现金,要谨防爆发通货膨胀;第三,目前来看,通货紧缩的可能比通货膨胀的可能要大,要做好准备;第四,黄金可以适量购入;第五,其他的有风险的投资,还是暂缓吧。

盛世买古董,乱世买黄金!老祖宗早就在历次磨难中给你总结出经验了!这条道理颠扑不破!短期内人民币不会大幅度贬值,不会象越南盾!但长期看就不好说了,要看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的政策调整!中国如果真的想跳出这个泥潭,最终的手段就是“还利于民,促进公平”。

否则就不敢说了…… 正好准备抄底,投资和炒股了,不过目前还不是底,再等个半年,就可以动手了。

好好工作好好表现,争取不失业 金融大动荡,等于人的血液先出了问题。

接下来往往是经济各个层面的问题会逐渐体现出来:一是企业会逐渐采取收缩战略,包括裁员潮会接踵而来。

所以打工族要好好工作好好表现,不然老板看你烦你就可能是第一个被裁员的,找工作会越来越难。

其次是工资的提高会逐渐变成很难的事情,甚至可能会降低工资收入,奖金会越来越少甚至想都别想了,所以你如果是靠工资的消费人群那就...

国家如何面对2018年8月的股市,经济危机即将到来,我们该如何应对...

展开全部这是一场贸易战,美国把中国当头号经济敌人。

目前美国处于进攻态势,但由全面的进攻转向以中国为重点进攻对象的贸易战,打击中国股市是美国的一个方面,而中国则处于防御状态(时而反击,比如高通收购被搅黄)。

目前的美国处于骑虎难下,欧、日、加、墨、韩等在汽车问题上反击美国,现在很乱,但最难的其实是美国,被中国紧紧咬住,其它国家有桶美国刀子的自由,应该说特朗普有些笨,美国攻势难以持久,将进入持久战状态,股市也会涨涨跌跌(政府持扶持的态度),至于上涨,应该是明年以后的事。

...

09年的经济危机是什么原因爆发的?

一。

杠杆。

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

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 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

反过来,假如投 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二。

CDS合同。

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运行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

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

这种保险就叫 CDS。

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

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

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 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

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 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

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

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

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 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

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 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

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

CDS市场。

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

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

B想,我 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

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 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

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 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

一转手,C赚了20 亿。

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

次贷。

上面 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

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 自美国的次级贷款。

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

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

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

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 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

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

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 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

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 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

次贷危机。

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

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 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

此时违约就发生了。

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

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

那 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

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 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

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 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

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

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

因此G 濒临倒闭。

六。

金融危机。

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 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

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

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

因此G,A,A2,...,A20一 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

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 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

美元危机。

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

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

这个数字是 300亿的200倍。

如果说美国*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 亿。

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就要赔出20万亿。

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

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 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历史上的经济危机

展开全部英国的第一次经济危机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是1825年发生在英国的经济危机.1825年7月,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这次危机是从货币危机开始的。

当时,股票行情猛烈下跌,到1826年初,股票跌价造成的损失约达一千四百万英镑。

信用关系破坏,银行纷纷倒闭。

1825~1826年间,英国有七十多家银行破产。

1825年底,著名的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从1824年底的1070万镑降至120万镑。

1826年工业危机达到高潮,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量工商企业破产。

据统计,1825年10月至1826年10月,破产的工商企业达到三千五百多家。

1824~1826年间,英国当时重要的出口产品棉布出口从3.45亿码降为2.67亿码,即减少了23%。

机器制造业、建筑业以及其他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遭到了危机的沉重打击。

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极度的恐慌和混乱之中。

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过剩,只是相对过剩,指相对于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而言是过剩了。

当时,一方面,市场上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工人大量失业,在职的工人工资也大幅度降低,工人无钱购买商品。

此后,平均大约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经济危机,如1837年、1847年、1857年和1866年。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同程度地爆发了经济危机。

蔓延欧洲的工商业危机1843年到1847年,英国启动了新一轮繁荣。

这一轮繁荣的主要成因是冶金和机械制造技术的飞速进步。

由此,铁路建设和运营成本大大降低,新一轮铁路建设热潮兴起。

纺织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使纺织业成本进一步降低,从而扩大了需求,增加了利润。

此外,英国拼命开拓国外市场。

为进一步打开主要贸易对象的市场,英国提倡自由贸易。

其主要举动是废除本国征收农产品进口关税的《谷物法》,从而一方面降低粮价,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要求其他各国开放市场。

第二,则是寻找新的出口对象,特别是扩大对亚洲和非洲的出口。

1840年英国用炮舰开打中国大门,1842年强迫中国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并对英国商品豁免关税。

英国对中国的出口额1840年为50万英镑,1845年即增加了4倍。

40年代,英国棉布出口增加了56700万码,其中欧洲2200万码,美国7200万码,而亚洲和非洲却占了36200万码,为增加额的64%。

这样,从1842年起,英国经济渐渐转入繁荣。

与此同时,以往曾经延长并加深繁荣的投机手段也在起作用,那便是贷款给美、德等国,使它们有能力购买英国的铁轨、机车。

1825年到1840年,英国建成铁路不到1300公里,1841年到1848年则建成铁路6900公里。

同一时期,世界铁路网从8600公里扩大到38000公里。

1839年至1847年间,德国生铁净进口量增加了8倍,达114000吨,相当于国内产量的42%,1841年到1845年间,美国每年进口10万吨以上的生铁、钢和铁轨。

进口绝大部分来自英国。

法国冶金工业得到高关税保护,没有受到英国钢铁制品的冲击。

由于这一政策,法国冶金工业迅速发展。

就蒸汽机马力数而言,至1847年,法国跃居世界第二。

然而,纺织工业很快面临生产过剩,1845年出口额即达到最高峰。

对中国和印度出口首先下降,接着,由于农业歉收,对欧洲的出口也下降了。

1846年,对美洲和非洲的出口跟着下降。

1846年,美国棉花歉收,棉价价格上涨达一倍,进一步使纺织品的消费量萎缩。

事实上,1845年底危机已初露端倪。

除国外市场饱和外,对于铁路的投机也开始破灭。

1845年10月股票价格下跌达30%-40%,许多公司垮台。

由于政府要求各股份公司将部分资金存入国库以证明其可靠,许多资金不足的公司跟着破产。

但是,因祸得福,那些交出保证金的公司反而赢得了公众的信任,结果1846年获得议会批准的铁路设计方案增加了一倍,铁路建筑被推向高潮。

事实证明,这是危机前最后的挣扎。

在其他部门物价下跌之际,铁路通车后缺乏相应的运输量,收入远低于预期;相反,建设铁路的各项费用却迅速膨胀。

1847年秋,铁路投机终告破产,英国第九次经济危机开始了。

许多线路停目铺设,干线铁路的工程进展大大放慢。

恰在铁路危机爆发之际,又出现英国和中欧、南欧地区农业严重歉收,1847年5月底,粮食价格比1845年上涨一倍,进一步缩小了工业品市场。

由于繁荣被投机因素延长,危机爆发的烈度和持续的时间也超乎寻常。

铁路工程量连续5年下降,到1852年时,从事铁路建设的工人数目比1847年少了五分之四以上。

相应地,铁价下跌一半,冶金和煤炭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斯塔福德郡137座炼铁炉中,58座停产。

生铁产量在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内减少了三分之一。

棉纺织业本来已经在下降中,随着铁路投机的破灭和粮价飞涨,进一步落入低谷。

1947年11月,在纺织工业中心之一兰开夏地区,920家棉纺织工厂中,有200家完全停业,其余的多半一周开工2-4天。

70%以上的工人遭受失业或半失业的打击。

英国的危机很快传递到其他国家。

法国的情况与英国很相似,纺织工业早在1845年就出现随着英国纺织品的倾销而出现危机,铁路建设狂潮也终于在1847年下半年退潮。

随着英国工业陷入危机,法国工业遭受着英国货的更严重的冲击,从而危机也就更加严...

94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