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股票债券市场改革和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关系?

展开全部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加快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深化国有商业银行和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改革,发展民营银行,启动投贷联动试点。

推进股票、债券市场改革和法治化建设,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适时启动“深港通”。

建立巨灾保险制度。

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

加强全口径外债宏观审慎管理。

扎紧制度笼子,整顿规范金融秩序,严厉打击金融、非法集资和证券期货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有什么区别

1两会各项政策要点 1、宏观经济政策要点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GDP增速6.5~7%,单位GDP能耗下降3.4%,CPI增长控制在3%,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货币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长13%左右; 地方专项债券:4000亿元,继续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 财政赤字: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 减税降费:全面实施营改增;推开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2、金融体制改革要点: 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 深化国有商业银行和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发展民营银行,启动投贷联动试点; 推进股票、债券市场改革和法治化建设,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适时启动“深港通”; 建立巨灾保险制度; 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严厉打击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3、供给侧改革要点: 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1两会各项政策要点 1、宏观经济政策要点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GDP增速6.5~7%,单位GDP能耗下降3.4%,CPI增长控制在3%,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货币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长13%左右; 地方专项债券:4000亿元,继续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 财政赤字: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 减税降费:全面实施营改增;推开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2、金融体制改革要点: 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 深化国有商业银行和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发展民营银行,启动投贷联动试点; 推进股票、债券市场改革和法治化建设,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适时启动“深港通”; 建立巨灾保险制度; 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严厉打击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3、供给侧改革要点: 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 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消费品品质;促进制造业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国企改革:推动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让国有企业瘦身健体。

4、农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农业结构调整:适当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大力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退耕还林还草1500万亩;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地,开展土地股份合作、联合或土地托管。

农业基础: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并实行特殊保护,增加深松土地1.5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建立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引导带动更多资金投向现代农业建设; 农村公共服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 脱贫工程: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长43.4%; 5、对外开放: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实现合作共赢。

“一带一路”:构建沿线大通关合作机制,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 扩大国际产能合作:设立人民币海外合作基金;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 外贸创新发展:遏制进出口下滑势头; 外资:继续放宽投资准入,扩大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开放;创新内陆和沿边开放模式;引导外资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区;扩大自贸试验区试点; 自由贸易区:加快中日韩自贸区等谈判,推进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强亚太自贸区联合战略研究 6、环保: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 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别下降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7、民生: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 完成2100万人次以上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任务;中央财政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60亿元,增长9.6%;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从人均40元提高到45元;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5%和8%。

2部分政策受板块及个股参考 城镇化受益股: 基础建设(达刚路机、秦岭水泥、宝利沥青); 医疗服务(迪安诊断、达安基因、通策医疗); 交通通讯(天音控股、海马汽车、长安汽车); 城市轨道交通(中国中车、国电南瑞、辉煌科技、隧道股份); 天然气管网(陕天然气、金洲管道、新兴铸管、玉龙股份); 给排水设施(伟星新材、纳川股份、青龙管业、国统股份); 智慧城市(银江...

注册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展开全部股票发行注册制定义: 注册制主要是指发行人申请发行股票时,必须依法将公开的各种资料完全准确地向证券监管机构申报。

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责是对申报文件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作形式审查,不对发行人的资质进行实质性审核和价值判断而将发行公司股票的良莠留给市场来决定。

注册制的核心是只要证券发行人提供的材料不存在虚假、误导或者遗漏,即使该证券没有任何投资价值,证券主管机关也无权干涉,因为自愿上当被认为是投资者不可剥夺的权利。

这类发行制度的代表是美国和日本。

这种制度的市场化程度最高。

下面是各大专家关于注册制对股市影响的解读。

董登新[微博]:IPO注册制将带来A股慢牛短熊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微博表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资本市场改革定调: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其中,最大亮点或重中之重就是IPO注册制的试点与推行,这将引发A股市场革命性的深刻变化,值得投资者兴奋、期待! 董登新还表示,A股市场IPO推行注册制,将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其一,证监会不再直接干预股市涨跌;其二,证监会不再干预IPO节奏,更无权暂停IPO;其三,证监会监管重心将从IPO后移至二级市场,严厉打击违规者及证券犯罪行为;其四,投资者将会真正自觉地学会用脚投票。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还权于市场,还权于投资者。

推行注册制,是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接近尾声、最后阶段的临门一脚。

这一脚、这一刻已无退路,别无选择。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十分高调、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去行政化”已成为当前中国股市最重大的改革任务,而一级市场IPO则是过度行政干预的重灾区,因此,推行IPO注册制将是唯一选项。

董登新最后称,注册制的推行,将会迎来A股市场“慢牛短熊”的新格局、新时代。

美国股市是典型的“慢牛短熊”,它的牛市一般持续5——7年,而熊市至多为1——2年;与此相反,中国一贯的“快牛慢熊”格局则是:牛市至多1——2年,熊市则长达5——7年。

这就是中国股市与成熟市场的巨大反差。

IPO注册制将改写这一格局! 李迅雷[微博]:IPO注册制将压低股价 短期难推行 海通证券(18.80, -2.09, -10.00%)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新浪财经表示,这次金融领域的一大看点就是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改革,但从核准制到注册制的过渡有一定难度,明年推行可行性也不大。

他认为如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上市公司发行规模将会扩大,发行价格将会降低,未来股市更加市场化,而中国股票市场表现不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发行价格过高。

对券商而言整体利好,但是未来保荐风险将加大。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这不是特别好的事情。

孙立坚[微博]:上市公司好坏将由专业投资者决定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立坚认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将让那些无资产支持的好公司获得更强的融资能力,抑制公司上市过程中的寻租现象,上市公司的好坏由投资者尤其是专业化的投资者来决定。

华生:中小盘股将受发行注册制冲击 据深圳商报报道,燕京大学校长、经济学家华生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等内容写进《决定》里,意味着证券市场改革非常重大。

中国证券市场成立20多年来,新股发行一直都是审批制、核准制。

这次的改革提出从审批制、核准制转向注册制,应该说这个改革是非常具有实质性的,等于要对新股发行审核制度进行根本改革,这个市场化方向改革是对的,市场起决定性的作用了。

但什么是注册制?是不是什么企业注册了就可以上市?那恐怕也不行。

这个注册制指的是什么?美国IPO也叫注册制,但和我国的工商注册是两回事。

华生说,不管怎么理解吧,目前来看这个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力度是空前的。

实际上过去还没有认真研究过,一下子就将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写进了《决定》里,这个步子迈得非常大的,肯定股票市场直接融资方面,力度会是空前的。

但是,希望在制度设计上,要有大智慧(10.04, -1.11, -9.96%),不然,对证券市场的冲击也将非常大。

过去20多年,政府负责审批审核,但政府也在保护这个市场。

一下子市场化了,全面放开了,这个冲击是不言而喻的。

特别是A股股价,中小盘股比起香港市场仍然高高在上,对这个冲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因此,在制度设计上要有大智慧,不能因为改革给投资者造成太大的伤害,要有一个过渡。

总体来说,《决定》指明了方向,看来证券市场配合整个国家市场化改革的力度非常大。

老艾:券商股是最受益的 新浪财经评论员老艾称,审核制改注册制是中国股市一项革命性的突破,上市公司数量将大大增加,此项规定最受益的是券商,投行业务有望再次成为最赚钱的一块,这也是周五券商股集体井喷的直接原因。

刘纪鹏[微博]:IPO不宜从核准制直接过渡到注册制 据华夏时报报道,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表示,需要强调的是,尽管一直提到新股发行的改革,但我并不太主张一步就从核准制过渡到注册...

股票与债券的区别?

展开全部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投资者作为投资入股的所有权凭证,购买股票者就成为公司股东,股东凭此取得相应的权益,并承担公司相应的责任与风险。

由此可看出,债券与股票同为有价证券,是一种虚拟资本,是经济运行中实际运用的真实资本的证书,都起到募集社会资金,将闲散资金转化为生产和建设资金的作用。

同时,股票和债券都可以在市场上流通,投资者通过投资股票和债券都可获得相应的收益。

不过,虽然同为有价证券,债券与股票的区别也是极为明显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筹资的性质不同债券的发行主体可以是政府、金融机构或企业(公司);股票发行主体只能是股份有限公司。

债券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证书,反映发行者与投资者之间的资金借贷关系,投资者是债权人,发行债券所筹集的资金列入发行者的负债;而股票是一种所有权证书,反映股票持有人与其所投资的企业之间所有权关系,投资者是公司的股东,发行股票所筹措的资金列入公司的资本(资产)。

由于筹资性质不同,投资者享有的权利不同。

债券投资者不能参与发行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只能到期要求发行者还本付息;股票持有人作为公司的股东,有权参加股东大会,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和利润分配,但不能从公司资本中收回本金,不能退股。

(二)存续时限不同债券作为一种投资是有时间性的,从债券的要素看,它是事先确定期限的有价证券,到一定期限后就要偿还。

股票是没有期限的有价证券,企业无需偿还,投资者只能转让不能退股。

企业惟一可能偿还股票投资者本金的情况是,如果企业发生破产,并且债务已优先得到偿还,根据资产清算的结果投资者可能得到一部分补偿。

相反的,只要发行股票的公司不破产清算,那么股票就永远不会到期偿还。

(三)收益来源不同前面已经讲过,债券投资者从发行者手中得到的收益是利息收入,债券利息固定,属于公司的成本费用支出,计入公司运作中的财务成本。

在进行债券买卖时,投资者还可能得到资本收益。

对于大多数债券来说,由于在它们发行时就会定下在什么时间以多高的利率支付利息或者偿还本金,所以投资者在买入这些债券的同时,往往就能够准确地知道,如果自己持有债券到期的话,未来受到现金的时间和数量。

相反,卖出这些债券的投资者也会清楚地了解,由于卖出债券而放弃的未来现金收入。

由于这一原因,债券投资一直深受固定收入者的喜爱,如领退休金者、公务员等等。

股票投资者作为公司股东,有权参与公司利润分配,得到股息、红利,股息和红利是公司利润的一部分。

在股票市场上买卖股票时,投资者还可能得到资本收益。

事实上,股票投资者中很大一部分投资的目的并不是着眼于得到股息和红利收入,而是为了得到买卖股票的价差收入,即资本收益。

而且,有过投资股票经历的投资者大都会体会到股票投资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价格和股息的不确定性,这也是股票投资的魅力之一。

由于股息取决于股份公司的获利情况,这是投资者所无法控制的。

而且就算公司获得盈利,是否进行分配也需要召开股东大会来决定,未知因素很多,因此股票价格波动比较频繁。

为什么我国的债券市场规模不如股票市场的规模

企业债券和股票一样是资本市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市场结构要求包括企业债券在内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共同协调发展,这既有利于金融领域的改革,社会信用的优化,同时又是企业多渠道、低成本筹集资金的市场基础。

现阶段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①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小,满足不了投融资需求,结构不合理。

由于我国目前企业债券的发债及拟发债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交通运输、电力、煤、制造业等具有相对垄断地位的基础性行业,而且主要属于特大型企业,覆盖的范围很小,加上发行额度的限制,企业债券发行的规模很小。

债券市场交易品种少、期限不合理、无法满足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一直是困扰债市的一个突出问题。

我国债券市场发行的多为固定利率担保普通债券,可转换债券、无担保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出现较晚,发行量较少。

②企业债券品种少,结构单一。

在企业债券市场,目前市场交易的品种只有按年付息和到期付息两种,与股票市场相比,就显得品种单调。

债券品种的单一,不仅难以满足各类投资者的不同需要,限制了企业债券二级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而且也使发行企业没有过多的选择余地,不能根据具体的资金需求特点设计合适的发行品种。

③企业债券发行市场具有明显的管制特征。

在发行环节,债券发行实行实质性审批,难以采用法律、法规许可之外的金融工具,从而债券品种的创新受到极大限制。

同时,债券价格、证券经营机构的行为、发行对象和发行区域等也都受到管制。

④企业债券流通性差。

相对于发行市场而言,我国企业债券的流通市场则严重滞后,缺乏统一、有效的流通市场。

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是指在尽可能不改变价格的迅速买卖债券的能力。

流动性是衡量一个市场成熟重要标志。

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发债融资能力和筹资成本,也关系着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保持市场充分的流动性有助于增强市场的稳定和增强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稳定的信心。

长期以来,阻碍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重大障碍是市场分割流动性不足变现能力弱的问题。

原因:过严的管制,严格的审批制度,导致了企业债卷的发行规模小,直接影响了企业债卷市场的发展。

同时,在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承受能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也不利于投资者拓展投资渠道,规避投资风险;中介机构存在缺陷。

企业债券的发行和流通,离不开中介机构的参与。

中介机构本身的独立性、客观公正性以及投资者对中介机构的认可程度等等都会影响企业债券的发行与流通。

而我国的中介机构曾受计划经济限制,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长,并很多都是从政府机构中脱胎、衍生而来,从而导致了它们在业务内容、人际关系等方面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严重影响了其本身的独立性和客观公正性,使得潜在的企业债券投资者望而却步。

5)多头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债券市场现有的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和公司债,分属四个不同的监管机构监管。

国债一级市场由财政部管理,二级市场一部分由证监会管理(交易所部分),一部分由人民银行管理(银行间市场部分)。

政策性金融债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由人民银行管理。

发改委管企业债,证监会管公司债,不同的债券在审核程序、发行程序、发行标准和规模、信息披露等各个环节中监管宽严不一,不利于债券市场的快速协调发展。

目前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制具有鲜明的行政色彩,由于严格的发行限制、复杂缓慢的行政审批制度以及须主要银行提供信用担保、发债利率不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40%等要求,严重阻碍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

6)公司债券融资额远小于股权融资额债券融资额在我国债券市场总体发展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债券发行量在债券发行总量中又只占很小的比例。

近年来,我国国债和金融债的发行量都在不断增加,国债年发行额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197. 2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996亿元,金融债也从最初的不到10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5852亿元。

但与国债和金融债发行额的快速增长相比,企业债券发展相对滞缓。

从1990年到2005年企业债券发行量从100多亿变到650亿,仅增长了500多亿,而且其间发展极不稳定。

虽然我国从1998年以来发行了多只“企业债券”,但是这些企业是属于政府分支部门及其所属机构,并且有财政性资金提供担保,所以这些债券本质上是属于中央政府机构债券,而它们却占我国企业债券发行额的40%以上。

所以,从本质上看,企业债券总的发行量相对来说是很小的。

与国债和股票交易市场相比,我国公司债券交易市场的交易量在二级市场明显偏低。

2001年沪深两市共有15只公司债券,总市值约300亿元,每天的交易量只有几十万元。

即使在2001年债券市场行情较好的情况下,公司债券的换手率仅为0.23,而交易所国债市场的换手率为2.1,A股市场(上海交易所)的换手率为192。

可见,投资者对公司债券投资需求远不如市场中的其他交易品种。

无论从一级市场的筹资额度还是从二级市场的交易量状况,都可明显地看出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明显存在着股市强、债市弱,国债强、公司债弱”的特征。

这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

股票调整如何影响债券市场

展开全部短期来看,股票对债券市场的影响既有利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从过去的经验看,历次股票市场快速调整,除美国1987年“黑色星期一”外,债券收益率下行的幅度似乎也并不明显。

股市快速调对债市的利好的一面看起来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居民资产配置从避险的需要可能会转向债市,包括认购纯债基金、货基、银行理财等,机构可能也会从避险的考虑配置债券。

但如果股市调整的是由于长端利率上行太快,进而导致去杠杆促发,则股市快速调整对债市影响也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因为去杠杆的实质是流动性枯竭的表现,而利率债是流动性强的品种,那么在流动性压力之下,利率债可能也会被抛售。

此外,股市表现的不确定性可能会促发混合基金份额缩水,进而影响到债券市场,尤其是流动性好、易于被抛售的品种。

所以债市是否走牛要看这两端力量的博弈,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即使是去杠杆导致的股票大幅调整,债市的避险需求还是略占优势的,但收益率下行的幅度空间并不是大。

...

企业债与公司债有什么区别

展开全部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可发行公司债券的企业只能是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与此相比,企业的范畴要远大于公司。

我国的企业债券发行主要根据是1993年出台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当时,《公司法》尚未出台,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也尚未成为国有企业组织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式。

1994年之后,虽然相当多国有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名称上也挂上了“公司”二字,由此,似乎企业债券就是公司债券的代名词了,但事实上,由于国家计委只管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的投融资安排,不管非国有企业的类似活动,所以,企业债券自一起步就限制在国有经济部门内,与众多的公司数量相比,它所涉及的发债主体比公司债券要窄得多。

鉴于1990年代中期,一些地方发生了企业债券到期难以兑付本息的风险,国家计委上收了企业债券的审批权,从而,形成了企业债券由国家计委集中管理审批的格局。

这一历史过程表明了,企业债券并非公司债券。

从分析角度看,企业债券与公司债券的主要区别有六个方面: 第一,发行主体的差别。

公司债券是由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的债券,我国2005年《公司法》和《证券法》对此也做了明确规定,因此,非公司制企业不得发行公司债券。

企业债券是由中央政府部门所属机构、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发行的债券,它对发债主体的限制比公司债券狭窄得多。

在我国各类公司的数量有几百万家,而国有企业仅有20多万家。

在发达国家中,公司债券的发行属公司的法定权力范畴,它无需经政府部门审批,只需登记注册,发行成功与否基本由市场决定;与此不同,各类政府债券的发行则需要经过法定程序由授权机关审核批准。

第二,发债资金用途的差别。

公司债券是公司根据经营运作具体需要所发行的债券,它的主要用途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更新改造、改善公司资金来源的结构、调整公司资产结构、降低公司财务成本、支持公司并购和资产重组等等,因此,只要不违反有关制度规定,发债资金如何使用几乎完全是发债公司自己的事务,无需政府部门关心和审批。

但在我国的企业债券中,发债资金的用途主要限制在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革新改造方面,并与政府部门审批的项目直接相联。

第三,信用基础的差别。

在市场经济中,发债公司的资产质量、经营状况、盈利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是公司债券的信用基础。

由于各家公司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所以,公司债券的信用级别也相差甚多,与此对应,各家公司的债券价格和发债成本有着明显差异。

虽然,运用担保机制可以增强公司债券的信用级别,但这一机制不是强制规定的。

与此不同,我国的企业债券,不仅通过“国有”机制贯彻了政府信用,而且通过行政强制落实着担保机制,以至于企业债券的信用级别与其他政府债券大同小异。

第四,管制程序的差别。

在市场经济中,公司债券的发行通常实行登记注册制,即只要发债公司的登记材料符合法律等制度规定,监管机关无权限制其发债行为。

在这种背景下,债券市场监管机关的主要工作集中在审核发债登记材料的合法性、严格债券的信用评级、监管发债主体的信息披露和债券市场的活动等方面。

但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中,发债需经国家发改委报国务院审批,由于担心国有企业发债引致相关对付风险和社会问题,所以,在申请发债的相关资料中,不仅要求发债企业的债券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40%,而且要求有银行予以担保,以做到防控风险的万无一失;一旦债券发行,审批部门就不再对发债主体的信用等级、信息披露和市场行为进行监管了。

这种“只管生、不管行”的现象,说明了这种管制机制并不符合市场机制的内在要求。

第五,市场功能的差别。

在发达国家中,公司债券是各类公司获得中长期债务性资金的一个主要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后,又成为推进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的一只重要力量。

在我国,由于企业债券实际上属政府债券,它的发行受到行政机制的严格控制,不仅明年的发行数额远低于国债、央行票据和金融债券,也明显低于股票的融资额,为此,不论在众多的企业融资中还是在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中,它的作用都微乎其微。

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应着重于哪些方面

一要深化国有银行改革。

巩固和发展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成果。

推进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重点进行国家开发银行改革。

二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

构建分工合理、投资多元、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充分发挥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三农"服务的功能。

适当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鼓励各类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机构。

探索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新型金融组织,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积极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

三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

稳步发展股票市场,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期货市场。

进一步加强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推进股票、债券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市场监管。

四要深化保险业改革,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服务水平和防范风险能力。

五要推进金融对外开放,提高开放水平。

六要切实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健全监管协调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安全。

96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