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蒸发钱去哪里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股市暴跌钱蒸发到了哪里?

从宏观看,股市是个零和游戏。

社会的资金进出股市,进入多,股市涨;退出多,股市跌。

但无论涨跌,社会资金或财富总量是不变的,只是股票和资金的持有人通过交易变换一下位置。

那股票是怎么涨跌呢?股票的价格是通过交易活动确定的。

在一个价位只要发生了交易,这个价位就被确定为所有股票的价格。

问题是,一次交易的最低额只要一手即可,也就是说,确定价格的行为只需要极小的交易量就能做到,完全不需要所有的股票都以相同价格跑过来交易一遍。

这就造成一种错觉:涨的时候股票的市值增加了,那就要相应的资金在那里“站岗”等着;而跌的时候股票市值减少了,相应的“站岗”的资金也减少了。

人们都懂得减法怎么回事,问题是减法做完之后,一部分资金不见了!于是我们就会一头雾水--这不见的资金去了哪里?其实是我们的逻辑犯了错误。

市值的确定只是经由很小量的交易就“完成”了,而实际上,这时完成的根本不是整个市值的交易,只是完成了一个认可--所有股票对这次交易的认可,真正的交易也就是总市值的交易却尚未发生!在真正的交易尚未发生的情况下,所谓的市值只是一种假设!而作出这个假设的最低成本只是一手股票。

现在引入了假设的成本的概念,市值的假设是需要成本的。

这个成本可是真金白银,所以,社会总资金要分出一部分实量到股市来参加市值假设的活动。

这个活动进行的时候,理论上所有的股票都承认某种已经被认可的价格。

这样就有了一种供需关系,股票代表供给方,资金代表需求方。

当社会资金流入股市增大时,强烈的需求刺激股票价格上涨。

反过来,资金由股市流出回到社会,需求减少,股票价格下跌。

当参加市值假设活动的资金进出平衡,供需关系也趋于平衡时,股市牛皮。

由此看来,所有的股票价格涨涨跌跌,都与真金白银的资金进出股市有关,资金多时股票涨,资金少时股票跌。

但是这些资金,1、它与市值不是一回事,市值只是一种理念上的“值”,因为股市永远不发生总市值的交易;2、它不创造市值,它只参加市值的假设,换句话说,它只发现市值;3、它是社会总资金的一部分,而且它也不参与社会总资金的增加和减少。

在这里,社会总资金是一个常量,不发生变化。

也就是说,股市市值的变化不会引起社会总资金的变化,能够引起社会总资金变化的是社会的生产活动,不是股市的市值假设活动。

当然,实际的情况要复杂的多,这个推论过程简化甚至排除了许许多多的细节。

有人会问,今年以来,中国股市下跌最多时近60%,一个调查显示多达90%以上的散户赔钱!这些赔了的钱谁拿去了?面对这个悲惨的事实,推理是苍白无力的。

只有深刻的反思才能发现解决途径。

那么我们的钱呢?还找得到吗?一种解释是,它们退出了股市。

去了哪里就不好说了,去往很多领域。

还有一部分尚未实现,是为浮亏。

一旦那部分退出的钱又回到股市,这部分浮动亏损还可以改变亏损状态。

退出资金又回流股市的情形下,那些已经实现了的亏损只是改变了资金的所有者,而财富本身还在,还会有一部分财富再次成为市值假设活动的资金。

股市就是这样一个零和游戏。

以上试图说明的是市值与资金、市值与财富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告诉我们,股市财富不等于真正财富,归根结底它是一种虚拟财富。

还要说明的是,这个虚拟财富的大小是瞬间变动的,变动的程度、范围、方向有相当的不可捉摸性。

说不可捉摸性不是说其不可知,而是极言其复杂,影响变动的因素极多,甚至一场风都可以对其产生扰动。

在各种影响因素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各种实在影响外,有一种非实在的影响,它对虚拟财富变动所发挥的作用相当可观,它就是心理因素。

因为虚拟财富实质上是一种假设,只有人才会作出假设。

所以投身股市不能不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如果对心理学一窍不通,最好不要玩投机股票,至少不要在中国玩。

股市里蒸发的钱哪去了?请高手回答

被公司消灭或被其它股东赚走了。

来打个比方:A(公司)发行股票100股,每股为一元钱;B,买了80股,花了50元,C买了20股,花了20元.B想让股价上去,开始对倒.左手进右手出。

就这样从1元钱海到5元,然后开始下跌 .如果只有B一个人,除了手续费外.资金没有变化.的目只有一个,让股价波动,吸引其它人。

假设,这时C 2元时卖出了20股,C获利20元。

共20股吗,这20元那里来的呢?假设就只有B和C,那就是B那里抢来的呗.很明显现实里不是这样。

B呢,80*2=160元,当然的卖出才行,不过也得有人敢买。

其实就是股东之间的财富转移。

资金也就是在B、C、D、E,F……之间流动,也就是说有人赚,就会有人亏,赚与亏始终是相等的。

与A没有直接的关系,通常B赚的最多,很明显还有就是公司出问题,亏了,公司的价值就减少了,股票就变成真实下跌。

实际的钱没减少 那股市蒸发的钱去哪了

股市和任何其他市场一样,是由买卖双方构成的,有的人想买,有的人想卖,这样就有可能达成交易,才能成其为市场。

和其他市场不同的是,在这个市场上同一个人往往又买又卖,每一个手持现金和股票的人,只是因为对后市的发展看法不同,才有时买入股票,有时卖出股票。

为了要说明是买入股票的人多,还是卖出股票的人多,就对这两种人加以区别,分别称之为多头和空头: 多头:指看好后市的人,他们现在买入股票以待日后股价上涨时抛出。

空头:指看坏(淡)后市的人,他们现在售出投票以待日后股价下跌时再行买入。

而把对之有利和不利的消息分别称之为利多和利空: 利多(利好):指对多头有利,刺激股价上涨的消息。

利空:指对空头有利,刺激股价下降的消息。

股市就是多头和空头这两种人斗争的结果。

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多头占了上风,就是说,看好后市的人多,于是有更多的人买入股票,而卖出的人少,股价就逐步上升了。

但是多头和空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股价的上升,多头也会成空头,也就是说,看好后市的人逐渐减少,而看坏后市的人逐渐增加,直到股价涨到某一个位置后,大多数人都认为股价不会再上升了,他们都准备卖出自己的股票,我们就说空头占了上风,股价也就随之开始下降了。

随着股价的下降,空头也会变成多头,也就是说,看好后市的人又逐渐增加,而看坏后市的人逐渐减少,直到股价跌到某一个位置后,大多数人都认为股价不会再下降了,他们准备买入股票,也就是说多头又重新占上风了,股价又开始逐步上升。

这样就完成了股市的一个循环,或者说是股市中的一个波浪。

我们把股市中的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分别叫做牛市和熊市: 牛市:指股票市场前景看好,股价不断向下跌,像牛抬着头向前冲顶。

也叫多头市场。

当然,这里牛市和熊市都是就一个比较长的时期来说的,至少也要有几个月的时间,主要是用来描述一种长期趋势。

而在股价上升的牛市中,特别是上升了一段时间后,也同样可能有股票的短期下跌,人们称之为回档;而在股票下跌的熊市中,经过一段下跌之后,也可能有股票的短期上升,人们称之为反弹。

如果在长期牛市或者长期熊市之后,这种回档或者反弹达到一定的强度,使得股价从多头转入空头市场或者从空头转入多头市场,人们就称之为反转。

也有时,股价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趋势不明显,看不出股价是要往上还是往下走,而是停在某个小区间内上下波动,人们管这种时候叫做盘整(盘局)。

一旦股份从盘整转入多头或空头市场,就称之为突破。

当多空双方分歧大时,成交的数量就大,说明斗争激烈。

多方力量大,股价上升就快,空方力量大,股价下降就快。

在股市上人们常用一些形象化的语言来称呼买卖股票: 吸货:指买入股票。

出货:指卖出股票。

建仓:指买入股票。

持仓:指手持股票不买也不卖,待机行事。

斩仓:指将股票赔本卖出。

空仓:指将股票全部抛出。

人们用“人气”这个词来形容买卖股票市场的兴旺程度,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有意参与买卖股票的人的多少以及买进股票的意愿强烈与否。

股市的每一次较大或较长时间的升跌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它的反向运行。

也就是说,原来上涨的股市要下跌,而原来下跌的股市要上涨。

或者整个股市的变化虽然不大,但某一只股票也会从原来股价上升变为股价下跌,或者从股价下跌变为股价上升。

这样每一次当股价从最高点向下落时,都会有人手持股票而无法以原价或比原价高的价格卖出;而当股价从最低点向上涨时,也会有人手持资金而无法买到价格较低的股票。

我们把前面一种现象称为套牢,后面这种现象称之为踏空: 套牢:指买入股票后股价下跌,如卖出将会赔本,这时持股人便不愿认赔卖出,而是持股等候股价再次下升。

踏空:指由于股价上扬而使持币者未能买到低价股。

有时也称资金在手而未能买到低价的股票为空头套牢或资金套牢,而把前一种套牢称为多头套牢或股票套牢。

解套:股价回升而使被套牢的人能将股票不赔本卖出。

股市虽说也是一种市场行为,股价的高低反映了供求关系,当供大于求时股价就下跌,反之就上升。

但是它又有着极强的人为色彩,这是因为股市上存在着不同的客户,而每个客户又同时进行买卖两种行为,所以这个上的供求关系中常常有着很大的虚假因素。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把股民进行区分: 散户:资金少,小量买卖股票的普通投资者。

大户:手中有较大量资金,对股市大量投资,大批买卖股票的投资者。

机构:从事股票交易的法人如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之类。

庄家:指有强大实力,能通过大量买卖某种股票而影响其价格的大户。

主力:指有极强实力,能通过大量买卖股票而影响整个股市的股价的特大户。

但实际上主力往往是若干庄家的联合行动,由其合力造成对市场的影响。

我们也可以简单地把股市上的各种力量理解为两方,一方是企图操纵股市波动的庄家或主力,常常由某些机构组成;另一方则是跟风的普通股民。

庄家或者主力买卖股票时的方法和我们普通股民完全不同,因为同是搏取差价,而他们手持的是成千万、上亿的资金,如果他们买入某种股票...

股票市值蒸发钱到哪里去了?

股票市场是一个交易市场,时时刻刻都有在买卖.也就是说资金随着股票的买卖在不停的流动. 如果古董都在大家手上不动的话,那么这个物值是永远不会动的.变化的只是市场评论 股票就不同了,沪指6124点时是有交易量的,在这一天买入的人肯定是亏损的,如果从这一天开始把手上的股票一直拿在手上不卖,当然不会有资金流失,只是市场的价值发生变化而已. 但如果大家都不卖,市场价值是不会发生变化的,说明在下跌过程中有人亏损卖出,这部分亏损就是楼主所问的流失资金.

股市暴跌,蒸发的钱去哪了?

其实,所谓“股市蒸发”指的是股市所有股票的总市值减少。

例如,股票市场共有X、Y两支股票。

X股票共发行了100股,股价是10元,Y股票共发行了100股,股价是20元。

这时股市所有股票的总市值就是X股的市值100*10=1000元,加上Y股的市值100*20=2000元,总共3000元。

当X股价下跌1元,Y股价下跌了3元时,股市的总市值就下跌了1*100 + 3*100=400元。

这时候就会有数据显示“股市蒸发了400元!”

股市蒸发的钱都到哪里去了?

股票不是零和游戏。

零和游戏就是有人赔,必有人赚。

并且赔的与赚的数值相等,例如赌博、期货。

股票是虚拟经济,在股票上涨时,几乎所有人的都赚钱,在股票下跌时,几乎所有人都赔钱。

例如,您有一个古董,有专家称值10万元,过一段时间,有人说值100万元,您的财富(虚拟)增加了,但并没有人赔钱。

又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人说只能值50万,您的财富(虚拟)减少了,但也没有人赚钱。

股市蒸发的钱,没人得到,股民们亏的钱,是由于对股票的重新定价。

股市蒸发的钱去哪儿了?

股市是一个虚拟经济,股价只是一个货币符号,在不同点位下代表着不同的数字。

整个股市有2/3处于非流通状态,加上流通价的下跌产生了一定杠杆效应。

“事实上,股市是流通者的4万亿撬动着13万亿的资本流动。

当时计算的市值也并非代表真正有那么多货币在股市。

”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你有三亩地,以1万元的价格卖了一亩给别人,于是市场价就是1万元,你还有2亩,身价就是2万元。

后来那个人把地转给另一个人,2万元成交,于是每亩市场价升到了2万元。

于是你的资产就要重新计算了,变成4万元。

股市蒸发的钱都到哪里去了?

股市中的钱并不是真正的钱,它更大意义上是一个符号,是经济活跃度的一个指数。

我们以一支股票来代替整个股市以说明问题。

比如,某支股票有10000股,昨天的收盘价是10元,那么它的总值就是100000元,而今天的所有交易中只有一个人以11元(涨停)买入这支股票100股(总1100元),那么这支股票今天的收盘价就是11元,那么这支股票今天的总值就是110000元,也就是说股票总值增加了10000元(在这里将各种对计算影响不大的费用暂且忽略),到这里我们就看出问题来了,其实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真正产生10000元的实际收益,但从计算角度看,这个计算也没问题,所以,所谓的股市蒸发多少钱也只是个概念的“钱”,企业并没有真正损失什么钱。

那么,为什么国家还要维护股市稳定?为什么企业还是希望自己的股票价格高一点?其实这里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经济的景气度,股市越好,大家投资的热情越市经济的景气度越高,经济发展的环境也就越理想,那么,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企业经营氛围都会好起来,创造更大价值的概率也就越大,所以,宏观层面上大家还是希望股市向好。

当然,上涨太快也会造成各种问题,所以,国家希望“慢牛”。

扯远了点,现在回来,股市的钱是个数字,是经济活跃度的指数,它没真正变成纸,也没彻底蒸发掉。

...

一文读懂:股市蒸发的钱究竟都去哪儿了

这个问题我已经回答过一次了宏观上告诉你股市散户基本都是接盘侠钱都被操纵股市的政府机关联合的大企业赚走了。

你可能不太理解怎么赚走的。

比如说,某个贵金属股票,在市场上他每一股值1块钱。

但是政府和大企业家想在股市捞一笔。

于是,第一天他们联合起来用两块钱每股买走几百万股。

股市上看,这只股票涨了100%第二天,他们有用三块钱每股又买了几百万股。

股市上看,又涨了第三天,用四块钱每股买。

还涨第四天,用五块每股买,。

涨。

第二十天,二十元每股买。

你说散户买不买这只股票?可能我说的太简单了,他们会打广告,网络宣传等一系列方式让股民知道这只股票在疯涨。

散户绝对会用二十一元每股买进。

坐等疯长。

这时候政府和大企业把手里的股票一抛售。

倒霉的散户就会发现自己手里的股票被套牢了钱去哪里了?你说去哪里了?坑完股市坑楼市,坑完楼市我也不知道要坑哪?反正都是影响市场低买高卖,坑到最后还是人民买单

股市下跌后,钱蒸发去哪了?

只有解决大小非才能够解决股市资金面的问题.不建议抱太大希望.熊市继续着熊的步伐,一切配合机构出货股评的鼓噪声在熊掌下一片狼迹,所谓的反转不过是机构再次给个人投资者编织的一幅美丽的梦而已,既然是编织的,当机构出货目的真正实现后,梦就该醒了.我反复提醒的大跌还是来了,该来的还是要来这是客观现实,一切固执的看多者反复的抄底行动带来的只是机构的反复出货熊市时间延长而已,机构的仓位越低,未来的走势可能越不好看,这次印花税行情机构出货接近千亿,散户被套资金也是近1500亿,血的教训再次放在投资者面前,在导致大跌的大小非没解决前凭主观愿望希望迎来反转行情本来就是个不顾现实的梦,机构在巨大的大小非面前都选择逃命的时候,个人投资者凭什么去迎接反转行情?现在大盘破位后呈现加速向下的趋势,我在印花税行情发动之初就一直在提醒要破1800反弹结束时逢高减仓或者出局,反弹减仓是熊市必须要执行的铁律,今天1800瞬间就完蛋了(大小非还不解决,下个目标暂时是1500了,信不信是各位的事了),连个象样的反抽都没有,大跌就在预期中来到,那些一直喊散户持仓不卖或者抄底的股评现在应该偷笑了吧,他们和机构的目的达到了,这次印花税行情筹码顺利实现的转移,机构筹码转移到个人投资者手里了,之前有人曾经长期攻击我骂我凭什么一直看空股市误导散户卖出股票(我自认为曾经帮助很多人在4000点以上的高位跑掉了没害他们,问心无愧,我只是在尽努力提醒股友风险而已,在反弹面前至少要有人保持清醒能够提醒风险,就当我是苦药吧不好吃),我不是凭的主观意愿,而是客观存在的资金面崩溃状态的现实来分析股市的,资金面、信心面长期处于崩溃状态,政府全出些擦边球政策忽悠个人投资者,当然不管是机构、股评还是媒体政府都大势喷多,把一些垃圾政策说成实质性的政策,把散户活活的吸进去当机构和大小非的靶子,政府用意多想想吧?真的是爱护个人投资者吗?如果攻击我的人有时间到处下些文章来攻击我不如多想想怎么多帮几个散户朋友分析下怎么躲过大盘熊市的危机吧,已经被套的至少要帮他们减少伤害,而不是把时间放在怎么攻击我上,放在怎么让散户违背客观熊市的现实去抄底被套,都是散户钱来得不容易。

请多为股友们想想把,我在这里就先谢谢你们了。

????在机构给散户描绘美好未来时让散户去抄底时,机构在干吗? 机构机构这么看好后市干吗在鼓励散户大胆抄底的同时自己却疯狂减仓!之前一波波的拉高出货再配合一个个新的利好谣传(我反复给中小投资者提过,国家真的要出政策的时候是偷袭不是提前让社会知道,有哪次不是这样?回忆下吧!也就是说谣言可能和前期谣传了利好一样说不准全都是机构造出来配合出货的而谣言的结果都这只有一个)7、8月份利好满天飞了2个月都没出来可能还记忆忧新吧谣言利好的时候可能就没利好,当利好谣言破灭消失市场跌出恐慌来了没人相信利好了,可能利好才会出来,永远站在大多数疯狂投资者的对面可能也是理智之举!在大多数人疯狂失去理智和判断力的时候保持一份警惕心没有坏处。

稍微理智清醒的基金经理很清楚现在世面上的所谓利好都是可有可无的,不影响大局的所以出利好就是坚决减仓,不过他们做得绝的是把不影响大局的利好做得像实质性利好给了个人投资者太多希望。

??大盘曾经在10月13日诱多,14日就破位了,之前破位后大盘已经连续在5日线下小幅度震荡走低了8个交易日了,请注意这种走法,在之前反复上演超过5次,已经成了熊市的典型走法了,如果连续很多个交易日被5日线压制震荡走低,一旦无法选择突破向上突5日线\\10日线,那投资者还会在信心崩溃的情况下迎来再次大跌(这是我昨天说的),而不是很多股评所说的离底不远大胆建仓或者不会大跌了。

如果机构继续维持减仓态势,我不认为有机会迎来中级行情,大行情是机构做出来的不是散户,关注后市的机构动作吧! 可交换债:稳市又一"定心丸"? 可交换债券与可转换债券一样,也具备赎回、回售的条款,以及向下修正转换价的可能性。

可交换债业务的推出,让“大小非”股东多了一种市值管理、债务融资的工具。

对投资者而言,则多了一种新的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

从发行股东角度看,在市场逐步企稳转好的前提下,所持股票在交换期可以溢价出售,价格将比目前市场价高出20%至30%,可以获得当前融资,解决迫在眉睫的资金困境。

从投资者角度看,如果市场转好上涨,投资者拥有的换股期权将转化为实利,从而分享股价上升的收益。

但是该政策都是在一个假设前提下才会有作用,也就是市场逐步企稳转好的前提下价格将比目前市场价高出20%至30%,但是现在是牛市吗?谁愿意去在下跌市中赌股市将长期上涨??又让散户去消化吗?而且该政策还存在很多不好解决的问题,大规模发行也面临一些障碍。

一方面,换股价格难以确定;另一方面,大规模发行可能会影响到大股东的控股权,大股东会愿意吗? 对于“小非”而言,可交换债的发行门槛稍显严格。

证监会要求发行可交换债的股东最近一期末的净资产额不少...

9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