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城镇股票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市如何区分的,有明确的界定吗

展开全部 特色小镇: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浙江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新兴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特色小城镇:它介于城乡之间,地位特殊,特色鲜明。

特色小城镇的建设首先是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路径,同时也是搭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平台的有效举措。

小城镇作为乡村与城市之间过渡的载体,归纳起来,不同的学科对小城镇概念的理解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

我国狭义上的小城镇是指除设市以外的建制镇,包括县城。

我国广义上的小城镇,除了狭义概念中所指的县城和建制镇外,还包括了集镇的概念。

这一观点强调了小城镇发展的动态性和乡村性,是我国目前小城镇研究领域更为普遍的观点。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改革什么意思

新型城镇化需要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与转型的重点,更是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努力方向;既是扩大国内需求的最大潜力,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

新型城镇化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需要加强城镇能源、供水、交通、通信、文化娱乐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住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城镇公共服务。

作为公共物品的投入,政府财政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财政资金有限,而各地区政府财政实力存在较大差异,仅靠财政资金是无法满足新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的要求的。

因此,从投资方向到具体的管理,再到具体的筹资、融资机制,需要全方位的考虑和创新。

要把社会金融投入摆到重要位置,使其成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的另一主要资金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各种金融需求,这涉及债券发行、股票融资、信贷投放、保险保障需求等各个金融子行业相关领域。

此外,新型城镇化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意味着金融业在加大支持力度的同时还需努力适应新形势、创新新产品,以提供新型金融融资支持服务。

伴随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作为与实体经济紧密相连的金融业,金融需求将是一个不断产生、持续释放的长期过程。

新型城镇化更追求质量和效率,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智能、集约、低碳、绿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对中小城镇基础设施贷款提出金融新需求,而且中小城镇建设、生态城镇建设的资金需求也将明显增加。

在这一情况下,如何适应城镇化建设要求、构建有利于城镇化建设的新型城镇化金融体系,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

在具体操作层面,如何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快速适应,并加大力度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需求,助力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和顺利转型,则是当下金融行业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构建法律法规政策支持体系,分层强化并落实监管职能责任的转变。

可以考虑研究出台各项加大支持中小微企业、“三农”的政策措施,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力度较大的金融机构可在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再贷款、合意贷款规模等方面给予倾斜,在相关新金融业务开办、金融市场准入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可以考虑通过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风险补偿等方式,规范和引导金融机构及民间融资将更多资源投向新型城镇化,探索建立中央和地方分层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金融支持城镇化的推进提供更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及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保障。

二是构建差异化的金融组织体系。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在服务对象上,要“大小并举”,在注重大企业、大城市的同时,也注重小微企业、小城镇;在注重企业法人的同时,也重视自然人的融资需求。

要结合各地新型城镇化特色,通过创新发展各类草根金融机构和组织,增加小城镇基础设施、机构网点和人员配置,把更多的金融资源输送到最基层、有需求的每个小企业、家庭和个人手中。

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应面向社区,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融合,加强对农业产业化企业、城镇中小微企业、家庭农场等领域的金融支持。

为此,可考虑放松金融管制,在有效防控内部操作风险的前提下,通过适当放权激发基层网点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服务能力,同时降低门槛,大力发展立足本土和社区的各类小型金融服务机构。

三是构建微观金融组织、服务和产品创新体系。

积极推动大银行下沉服务,设立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做精做专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小法人机构,扩大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试点。

可根据小微企业、“三农”的特殊需求和抵押物不足、信用记录不全等特点,量身定制相应的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运用供应链融资、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小企业债权集合信托、网络联保、信贷工厂等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积极发展满足多样化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以实现更好地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新金融服务的目的。

四是构建地方性信用与交易体系。

可考虑通过创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分层信用体系,建立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形成并逐步完善农村信用体系。

同时,可考虑积极引入住房等各类抵(质)押物的市场化定价机制,通过农村信用体系的健全和完善,解决“三农”贷款抵(质)押物不足的问题,让它们变成标准化、可交易的产品,进行有序流通,从而降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

五是构建地方性的直接融资体系。

实现以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重的转变,更加注重小微企业、家庭和个人的财富管理和资产增值需求。

可考虑通过政策引导和金融创新,开办消费金融公司等,运用私募股权机制和各类民间资金转化平台,把民间资金调动起来,让更多的信贷资金配置到私营部门,让其投向实体经济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在交通、绿化、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可实行政府调控下的市场化运作,形成民间资金支持新型城镇化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

县域经济的资金供求

一、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刚性增强。

首先,县域经济必须要走“工业兴县”的战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重新优化资源配置。

发展工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没有充足的资金保证,“工业兴县”只能是纸上谈兵。

其次,改变扭转落后的农业、农村经济,就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行农业产业化,走特色农业、订单农业之路。

这就要适度调整压缩农业种植业的比例,加大养殖、蔬菜、林果业的建设。

而林果业、蔬菜种植及养殖业的发展所需资金,要远远大于种植业。

第三,县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把民营经济作为培育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

第四,加强城镇建设。

一方面政府加大对城镇土地资源的利用,对土地进行有效储备,统一收购,做好营运土地的文章;另一方面,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引资力度,政府要加大对城镇工贸园区的建设,增强对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资,这些都要有大量的资金做保证。

二、县域资金分流严重,加剧了县域经济资金供求矛盾。

一是邮政储蓄增势迅猛,成为县域资金外流的主要渠道。

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吸收的存款全部外流,成为县域经济资金外流的“黑洞”。

二是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县级行的贷款权限逐渐上收,致使县级行贷款功能逐渐萎缩,存贷款比例严重失衡,造成县域资金的外流。

三是由于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扩招及学费价格的上涨,每年也需从县域抽走大量的资金。

四是随着股票债券市场的发展和人们的投资理念的提高,加之银行储蓄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调,造成部分资金流向股票债券市场。

三、金融信贷支持做为县域经济资金供应的主渠道作用呈弱化态势。

金融部门的信贷投入和吸引外资成为县域经济资金供给的主渠道。

金融部门的信贷投入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素,离开金融的信贷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便会因“缺血”而萎靡不振。

但近几年来,受诸多因素的制约,金融的资金供给的主渠道作用呈逐渐弱化态势,总体表现是金融信贷投入总量增长缓慢,无法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

四、县域民间借贷相对活跃。

民间借贷并非是现代经济的产物,其历史源远流长。

民间借贷在支持县域农村经济方面有其积极的作用,但其负效应也不容忽视。

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物业租赁采购方案

所谓宏观经济是指:指总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

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或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如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物价的总水平;劳动就业的总水平与失业率;货币发行的总规模与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的总规模及其变动等。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2008年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物价总水平涨幅得到控制;财政收入6.13万亿元,增长19.5%;粮食连续五年增产,总产量5285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财税、金融、价格、行政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

进出口贸易总额2.56万亿美元,增长17.8%。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24亿美元。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城镇新增就业1113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实际增长8.4%和8%。

——全面夺取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重大胜利。

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

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

这些成就,标志着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新的坚实步伐,极大地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必将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续奋勇前进。

2009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

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6%以内;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

做好今年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扩内需、保增长。

坚持把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作为宏观调控最重要的目标,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增加有效需求,加强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

二是调结构、上水平。

坚持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变压力为动力,坚定不移地保护和发展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产能,整合生产要素,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保增长和调结构、增效益相统一,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

三是抓改革、增活力。

坚持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造活力。

四是重民生、促和谐。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增长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今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坚持灵活审慎的调控方针,提高宏观调控的应变能力和实际效果,尽快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一是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这是扩大内需最主动、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今年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十分突出。

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必然会使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另一方面,为刺激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和深化改革,又需要大幅度增加投资和政府支出。

为弥补财政减收增支形成的缺口,拟安排中央财政赤字7500亿元,比上年增加5700亿元,同时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

全国财政赤字合计95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在3%以内,虽然当年赤字增加较多,但由于前几年连续减少赤字,发债空间较大,累计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0%左右,这是我国综合国力可以承受的,总体上也是安全的。

二是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

采取减税、退税或抵免税等多种方式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增强微观经济活力。

初步测算,今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落实已出台的中小企业、房地产和证券交易相关税收优惠以及出口退税等方面政策,加上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

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继续加大对重点领域投入,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一是改善金融调控。

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广义货币增长17%左右,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

二是优化信贷结构。

加强对信贷投向的监测和指导,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切实解决一些企业融资难问题。

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贷款。

三是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证资金渠道畅通。

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优势和特点,创新和改进金融服务,...

中国经济20年后回是什么样子

那不一定吧?我感觉我都很好 你可以看看我这几年的表现。

嘿嘿献丑了啊 我是06年毕业的本科学生 当时身上还有5000元大学四年节省下来的私房钱,在06年7月,找到了一家外企工作,刚开始工资是1500+提成,现在工资为2000+提成。

平时在家里吃住,公司包午餐,也就是在吃住上,不用我操心。

在最初的阶段,每个月除去自己零花300-500,还能存上1500左右。

于是我决定把钱妥善存起来。

刚开始几个月,存了一个5K一年的定期,其余想考虑每个月零存整取。

在去年9月后,当我攒了1w的时候(包括工作前的5000),我开始有了投资的意识。

我觉得,不能光把钱存在银行,没有什么意思。

1w一年下来才2,3百块利息。

于是,我开始有意识的考虑一些理财的方法,最后把目标定在了基金上面。

我从去年10月份开始买基金,当时把定期取了出来,花了所有积蓄1w买了两个基金,分别投入5k。

在去年11月的时候,开始对一种基金进行定投,每个月800。

然后的方针是,只要攒够2000,就去购买一种基金。

手上留500以下的现金,余下钱存入银行。

到目前为止,我计算了一下,工作10个月了,总共工资(加上所有的提成及节假费) 3.3w元,10个月总共开销4.5k元,即:总共剩余本金:3.3w-0.45w +0.5w=3.35w (也就是说,近一年的时间,不仅工资分文没用,而且在毕业前存的5k零用钱还有得剩,在这点上,我很佩服我自己,尽管吃住在家,但是除外我没有向父母要一分钱,嘿嘿) 到目前为止,去年10月投入的1w基金已经变为1.6w余元 11月起,定投的800基金,本金4800,也变为了7k余元 外加上其它基金的投资,我的总资产已经到了5w。

在半年多的时间,我用基金收获了1w余元。

大家都说我很有理财意识,我写下来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大家,理财其实很简单,哪怕工资再少,也能根据自身需求,来进行理财。

自我觉得不足之处:我的理财产品目前为止还过于单一,在以后,我还会考虑加入股票等方法,还有,把几乎所有的钱投入基金,也有一定的风险,颇有孤注一掷的感觉。

但是我看好的近期的牛市,相信只要长期持有,总有有所收益。

总结:我的理财方法: 1 节约用钱,坚决不做月光族 2 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理财方法 3 长期坚持投入,总会有回报 另外 我不买化妆品等奢侈品 衣服也是量力而行 因为刚从学生过来,很多想法还不太成熟,还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教,谢谢大家捧场!:P 这个帖子发了快半年了,今天发现居然还在第一页!这让我非常感动!谢谢大家的支持!你们的回帖我都一一看过了,只是太多,没办法全部回复。

现在我收集一下大家的问题,做个总结吧! 1、如何购买基金 我是在工行的网上银行购买基金的,这个我在第3页回复有所说明。

除了工行,很多银行都可以购买基金,但每个银行代售的基金不同,所以购买基金前可以先选择基金,再选择银行。

在证券公司开户就可以购买所有的基金,只是证券公司不能办理基金定投。

2、我购买的基金情况 这个我在30页有所说明,不过需要说清楚的就是,我买的基金并不代表是最好的基金,因为我也不太会选,秘诀就是长期持有罢了,呵呵。

3、关于我用钱很省方面 这个我确实意识到了,刚开始工作,没有多少社交,朋友们又忙于找工作、换工作,所以日子过的很清闲,几乎除了上班就是下班回家,关于给父母钱,他们什么也不肯不要我的,说以后成了家,才分清楚,现在还是和以前一样,一家人。

我能独立挣钱,不再向他们要钱,他们就很高兴了!我也只好在他们生日的时候还有节假日时买东西送给他们,所以这些让我没有什么别的支出,再加上自己的用钱方式,使我能更快的积累资产。

但是半年过去了,人总会进步的,在用钱上,我没有以前那么节约了,因为工资又有所增长,并且之前的小财富在慢慢的积累,所以还是大家说的对,该花些钱打扮打扮自己了~呵呵~这个,我30页也写了哦。

4、我的理财最新状况 现在,月收入约4000,每月消费800左右(吃住在家,没有任何负担的消费,自己觉得这个花费还是可以了),可是积累速度没有放慢,这可多归功于我第一年5W元的积累呀!所以我现在觉得,前期积累很重要,这算是我的一个小经验吧!嗬嗬!原因我来给大家算算账: 从大概5月份左右吧 ,我就暂停了基金的购买,把最近3个月积累的1W元购买了股票,但是目前为止只小有几百的盈利,可能近期长势不好,渴望后发制人吧,呵呵~对于股票,和基金一样,我是新手,特别是自己选股,心里没底呀!呵呵,菜鸟炒股,没有赔就万幸。

基金4月给大家了交底,当时大约是5W元。

去年10月我买的第一只基金,目前到9月利润达190%左右了,喂了1年了,这个成绩十足让我开心,其它基金也有所增长,目前基金资产约7W了,很是高兴!这么算来,目前我总的资产达到8W.大家看,前期的积累是不是真的很重要啊?这也可以解释现实社会,为什么有钱人越来越多钱,穷人越来越穷,这大概就是钱生钱的道理吧! 现在我开始把目光移到其他保本型理财手段上,多了解一下也不是什么坏事呀!主要觉得股票和基金风险还是比较高,想找个稳定的保本型一起投资,全面...

广西钦州的经济怎么样??

广西钦州的经济从总体来看:总体经济稳中向好,县域经济贡献突出。

2014年,全市GDP总量854.96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全区排名第3位,增幅分别高于全区、全国1.3、2.4个百分点,比2013年提高1.9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增加值193.91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338.94亿元,增长13.9%,其中工业增加值250.57亿元,增长11.2%。

建筑业增加值88.37亿元,增长27.3%;第三产业增加值332.12亿元,增长7%。

从三次产业贡献率看,工业仍然是主动力。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2%、70.4%和21.4%,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9%。

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贡献率下降4.1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贡献率提高6.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贡献率提高8.5个百分点,建筑业贡献率下降1.7个百分点。

第三产贡献率下降2.7个百分点。

从三次产业的构成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增加值的结构由2013年23.8:37.2:39调整为2014年的22.7:39.6:37.7,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

从县域经济看,县域经济贡献突出。

2014年县域经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5.58亿元,增长12.1%,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3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占全市比重为76.7%,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达到90.5%,拉动经济增长8.9个百分点。

(二)从生产运行分析看:农业虽受两次台风影响,但生产稳定;工业经济形势总体向好,县域工业持续实现较快增长;交通物流加快发展 1、农业生产总体稳定。

2014年7月份和9月份,全市遭受两次台风的袭击,一些农作物、林业、水产品养殖等不同程度受损,特别是沿海水产品养殖受损严重。

由于早稻生产进度整体提前,有效避过台风影响,特色农业发展较快,家禽养殖市场回暖,荔枝、龙眼、芒果等大棕水果产量实现丰收,木材砍伐量稳定增长等利好因素拉动,农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增长。

201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4.19亿元,同比增长4.1%。

其中农业产值145.16亿元,增长6.1%;林业产值22.37亿元,增长1.5%;牧业产值79.1亿元,增长0.9%;渔业产值61.87亿元,增长4%。

种植业:粮食总产量114.07万吨,增长1.14%。

其中,水稻产量95.89万吨,增长1.84%;水果产量166.8万吨,增长7.65%。

其中,荔枝产量29.17万吨,增长15.4%。

蕉类产量78.12万吨,增长3.79%。

蔬菜种植面积6万公顷,增长6.2%。

甘蔗种植面积5.69 万公顷,产量391.47万吨,增长4.3%。

畜牧业:肉类总产量30.34万吨,下降1.6%。

其中,猪肉产量12.32万吨,增长2%。

禽肉产量16.63万吨,下降5%。

生猪出栏162.95万头,增长1.9%;家禽出栏 9872.56万只,下降5.1%。

水产业:全市水产品产量51.91万吨,同比增长2.53%。

其中海水养殖产品27.42万吨,下降1.11%;淡水养殖产品13.21万吨,增长9.14%,其中龟、鳖养殖增长6.7%。

2、全市工业经济形势总体向好,县域工业经济、非公经济持续实现较快增长。

2014年,全市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积极帮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一些重点企业如中石油、金桂纸机、天恒石化等企业顺产达产,全市大部分企业生产正常平稳。

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291.44亿元,增长13.9%。

实现增加值222.03亿元,增长12.5%。

产值和增加值增速全区均排第4位。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保持较快增长,重工业增长趋缓。

轻工业实现增加值74.76亿元,增长20.8%,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47.28亿元,增长9%。

从经济类型看,各经济类型企业基本均实现增长,非公经济发展较好。

国有企业增加值4.06亿元,下降0.1%;集体企业增加值11.25亿元,增长16.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84.52亿元,增长13.4%;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增加值18.73亿元,增长3.8%。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2.59亿元,增长9%。

非公经济发展较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非公企业实现增加值136.23亿元,同比增长20.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1.4%。

从主要产业看,除电力产业外,其他产业保持较快增长。

石化产业增加值32.64亿元,增长16.3%;食品产业增加值18.23亿元,增长9.4%;造纸与木材加工行业增加值25.94亿元,增长37.1%;建材产业增加值10.75亿元,增长18.6%;机械产业增加值5.8亿元,增长94.6%;医药产业增加值11.34亿元,增长19%;冶金产业增加值18.8亿元,增长13.6%;纺织服装与皮革产业增加值8.58亿元,增长11.7%;电力产业增加值16.02亿元,下降2.8%。

从县域看,县域工业持续实现较快增长。

2014年,我市继续积极实施“县域工业突破工程”和“抓大壮小扶微”工程,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县域工业经济持续保持较快增长。

全市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657.85亿元,增长33.4%,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50.9%,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9.5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04.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4.5个百分点,继续保持支撑拉动作用。

3、交通运输、港口物流产业稳步发展...

中国的劳务派遣哪一年出现的

北京是我国最早实行劳务派遣的城市。

1999年初为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出中心再就业的问题,北京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市采用劳务派遣的方式,将下岗职工组织起来,通过劳务输出的方式实现再就业。

到1999年底,仅半年时间,本市就建立劳务派遣企业近百家。

我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体制演变的过程

1、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这次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 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会议还提出要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全会作出的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2、1979年 设立经济特区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

8月13日,国务院颁发《关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若干问题的规定》,主要内容是扩大地方和企业的外贸权限,鼓励增加出口,办好出口特区。

1980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正式将“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

改革开放之初,在缺少对外经济交往经验、国内法律体系不健全的形势下,设立经济特区为国内的进一步改革和开放、扩大对外经济交流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1982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中央下发文件,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1991年11月25日—29日举行的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

《决定》提出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

而且,随着承包制的推行,个人付出与收入挂勾,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增,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1984年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 198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会议一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是当前我国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

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决定》认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决定》明确了改革的基本目标和各项要求,为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创造了条件。

5、1986年 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 1986年12月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

《规定》提出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可积极试行租赁、承包经营。

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要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

各地可以选择少数有条件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

《规定》的出台是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步骤,对于进一步简政放权,改善企业外部条件,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促进企业内部机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6、1987年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提出 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

赵 紫阳作《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

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十三大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继续、丰富和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7、1988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 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198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决定》指出,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和决定性的因素,全党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同时规定了当前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决定》从宏观上制定了科学技术必须为振兴经济服务、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开拓技术市场等方针和政策,促进了科...

请问劳务派遣人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如身体条件、健康条件、年...

劳务派遣是我国在建立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实践过程中提出的一个现实课题,是我国劳务经济中比较新的一种形式,也是目前发展最快的一种形式。

在认清劳务派遣实质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要探讨劳务派遣在吸纳就业方面的潜力有多大。

对于象我国这样拥有数量巨大的低素质劳动力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劳务派遣等劳务经济比较适应我国的要素禀赋,比较能够充分发挥我国的资源比较优势。

特别是在近几年来我国传统的就业岗位不断减少、而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发展劳务派遣意义更加重大。

1. 劳务派遣产生的背景和作用 1.1 劳务派遣的概念 非特指的“劳务派遣”是一个关于现象、机构、人群和行为的宽泛的概念,它有三种含义:“劳务派遣”型工作安排、“劳务派遣”组织、“劳务派遣”型就业。

1.1.1 “劳务派遣”型工作安排 “劳务派遣”型工作安排,是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组织形式,是用人单位通过外在的、只从事赢利性的劳务提供业务的组织,来安排一些临时的、非固定的或特殊的工作需要的工作安排形式。

1.1.2 “劳务派遣”组织 “劳务派遣”组织是不同于传统企业的一种新的社会资源组织形式。

它从事的是单纯经营劳动力资源的劳务活动,它通过将员工派遣到用人单位工作的方式赚取利润,来生存发展。

1.1.3 “劳务派遣”型就业 “劳务派遣”型就业是一种非正规就业形式。

劳动者是劳务派遣企业的职工,与派遣机构是雇佣关系;但是,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并接受相关的管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使用和被使用的关系。

与各类就业形式相比,“劳务派遣”型就业的特点是,它是固定期限的、依附性就业。

与其他劳务经济形式相比较,劳务派遣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是劳动者是派遣公司的职工,存在劳动合同关系。

这与劳务中介、劳务代理不同;二是派遣公司只从事劳务派遣业务,不承包项目,这与劳务承包不同。

1.2 劳务派遣产生的背景 劳务派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自发选择的结果。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以及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度推进,我国劳动力市场主体的自主地位日益确立,他们会根据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情况趋利避害,自发地决定用工、就业形式和经营形式,这是劳务派遣产生、发展的根本前提。

1.2.1大企业用工制度改革是劳务派遣型工作安排产生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体制内积存了大量的低效率和无效率劳动力。

随着企业用工制度朝着市场化方向改革,企业开始控制人员数量增长,并精简人员,劳务派遣成为企业避免直接冲击社会、进行正常裁员和非正常裁员的重要渠道。

1.2.2劳动力市场机制作用的不断增强是劳务派遣型就业产生的主要原因 随着职业介绍机构和职业介绍事业的发展,逐步产生了劳务派遣的机构和功能。

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由于自身就业能力比较弱,难以自谋职业、自主就业,于是,有关部门将他们组织起来,通过劳务派遣实现就业。

另外,也有一些就业能力比较强的劳动者,不满足于固定在一个正式单位中,采取了劳务派遣就业形式,以丰富自己的阅历,增加自己的收入。

另外,随着大中专学生就业变得越来越困难,很多毕业生也通过劳务派遣来积累工作经验,为将来就业打基础。

总而言之,作为市场经济产物的劳务派遣,不但满足了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的需要,也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践服务,体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特点。

1.3 劳务派遣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 劳务派遣是劳务经济的一种形式,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

从我国的实践看,劳务派遣促进就业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 使流动就业组织化,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有序转移 到2000年止,我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50.0%,而农村从业人数却占到全部从业人数的70.1%,就业的城镇化率严重滞后。

由于农村人口增长即新增劳动力增长远快于城镇,使得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任务十分艰巨。

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劳务派遣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一是输入地有关部门成立劳务派遣机构,将转移劳动力集中管理起来,包括住宿等问题,以满足当地对转移劳动力的需要,如天津的做法;二是输出地在输入地成立劳务派遣机构,有针对性地帮助输出地劳动力转移就业,如山东的做法。

跨地区劳务派遣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有助于一部分转移能力不足的劳动力顺利实现转移就业;二是使跨地区就业更具有确定性,避免了以往劳务输出中的盲目性;三是使转移就业劳动者的权益受到更好的保障。

总之,跨地区劳务派遣使流动就业组织化,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有序转移。

1.3.2 使灵活就业组织化,有利于解决供需错位问题,降低风险 以家政服务公司为例。

目前,家政服务公司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妇联等社会团体开办的;二是民营的;三是街道社区开办的社区服务中心中。

其中,大量的是中介性质的,即公司收取双方的中介费、押金,供求双方进行交易。

中介性质的家政服务对三方的风险都比较大,特别是一些小规模的公司,经常发生服务人员或客户违约的事件。

劳务派遣型家政服务公...

99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