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股票ipo 跌停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华大基因开盘跌停原因何在?

展开全部 经过此前产前基因检测引发的争议、华大基因科学家学历是高中被质疑,以及“王德明举报华大基因弄贿赂主政官员、骗套上亿国有资产”等利空发酵,加上今天迎来2.01亿股解禁,华大基因早盘跌停。

7月16日周一,华大基因开盘跌停,股价跌至92.3元。

上周,一篇名为《华大癌变》的文章广为传播,文中列举了华大基因的种种罪状: 第一罪,“名不副实”的产品罪。

华大推出的一款针对孕妇的“无创DNA检查”,号称准确率为99%,但事实却是,多位孕妇因该款“DNA检查”的结果失真,而导致胎中胎儿出现各种各样的缺陷却未能及时补救,以致于整个家庭的一生都被影响。

第二罪,“利用人性弱点”的营销罪。

华大在推广自己的“无创DNA检查”产品时,恶意夸大了“羊水穿刺检查”和“唐筛”的危害性,从而达到推广自家产品的目的。

第三罪,“致癌”罪,也是与文章题目相呼应之罪。

大致意思为,华大与烟草公司合作,推出一款“降焦减害卷烟”,却是一场打着“健康旗帜”的骗局。

原因是,“降焦减害卷烟”会促使吸烟者发生补偿吸烟行为,即为了满足烟瘾而吸更多的烟;如此一来,会使得吸烟者吸食更多的亚硝胺(致癌的关键物质)。

日前,华大基因就报道《华大癌变》进行澄清,称该报道主要对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以及公司相关业务存在质疑。

华大基因CEO尹烨第一时间也作出回复表示,这个案例较为复杂,不只是技术问题。

“屋漏偏逢连夜雨” 除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引发的争议,华大基因近期来的还有两个利空事件,分别为“华大基因科学家学历是高中被质疑”,以及“王德明愚举报华大基因弄贿赂主政官员、骗套上亿国有资产”。

6月14日,华大基因昔日的合作伙伴南京昌健董事长王德明以一篇《举报华大基因伪高科技忽悠欺诈涉嫌贿赂官员,大规模套骗国有资产》,对华大基因发难。

举报信例数了华大基因3大罪状:否认委托南京昌健运营的“国家基因库细胞中心江苏运营中心”的存在,同时迫害其他运营商;圈地开发房地产,骗取国家补助;伪高科技。

王明德言辞激烈,直指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为“公认的大忽悠、大骗子”,并指责华大基因“出手狠辣抓捕了”几个合作伙伴。

华大方面则出面辟谣,称举报内容绝大多数是假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市值大幅缩水 业绩预告不佳 华大基因在上市之初是明星股,上市之后市值一度冲破千亿,股价最高达到261元。

自2017年11月14日股价达到最高点后,华大基因股价便进入下行通道,截至7月16日发稿时,每股已跌至92.3元,市值仅剩下369.3亿元。

业绩方面,华大基因2018年上半年预计盈利1.95亿元-2.15亿元,同比增长仅有2.06%-12.53%。

以中报净利润上限2.15亿来算,华大基因目前的PE仍旧超过100倍,而A股同类公司贝瑞基因的PE仅为60倍;如果说龙头应该有溢价,那么看看美国基因公司illumina,其作为全球基因龙头企业,估值也仅为70倍左右。

此外,华大基因于今日(7月16日)迎来2.01亿股解禁,占总股本比例50.17%,累计解禁金额193.94亿元,解禁股类型是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

今年ipo上市的华大基因 会是首个破千亿市值的药企吗

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

另外一种获得在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的可行方法是在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允许私人公司将它们的股份向公众销售。

这些股份被认为是“自由交易”的,从而使得这家企业达到在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的要求条件。

大多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对上市公司在拥有最少自由交易股票数量的股东人数方面有着硬性规定。

我最近炒股票,请问什么是IPO啊,不太懂

IPO全称Initial public offering( 首次公开募股) 指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有限责任公司IPO后会成为股份有限公司。

对应于一级市场,大部分公开发行股票由投资银行集团承销或者包销而进入市场,银行按照一定的折扣价从发行方购买到自己的账户,然后以约定的价格出售,公开发行的准备费用较高,私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部分规避此类费用。

这个现象在九十年代末的美国发起,当时美国正经历科网股泡沫。

创办人会以独立资本成立公司,并希望在牛市期间透过首次公开募股集资(IPO)。

由于投资者认为这些公司有机会成为微软第二,股价在它们上市的初期通常都会上扬。

不少创办人都在一夜之间成了百万富翁。

而受惠于认股权,雇员也赚取了可观的收入。

在美国,大部分透过首次公开募股集资的股票都会在纳斯达克市场内交易。

很多亚洲国家的公司都会透过类似的方法来筹措资金,以发展公司业务 首先,要公开募股的公司必须向监管部门提交一份招股说明书,只有招股说明书通过了审核该公司才能继续被允许公开募股。

(在中国,审核的工作是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

)接着,该公司需要四处路演(Road Show)以向公众宣传自己。

经过这一步骤,一些公司或金融机构投资者会对IPO的公司产生兴趣。

他们作为风险资本投资者(Venture Capitalist)来投资IPO的公司。

(风险资本投资者并非想入股IPO的公司,他们只是想在上市之后再抛出股票来赚取差价。

)其中一个金融机构也许会被聘请为IPO公司的承销商(Underwriter)。

由承销商负责IPO新发行股票的所有上市过程中的工作,以及负责将所有的股票发售到市场。

如果部分股票未能全部发售出,则承销商可能要买下所有未发售出的股票或对此不负责任(具体情况应该在IPO公司与承销商之间的合同中注明)。

IPO新股定价属于承销商的工作,承销商通过估值模型来进行合理的估值,并有责任尽力保障新股发行后股价的稳定性及不发生较大的波动。

IPO新股定价过程分为两部分,首先是通过合理的估值模型估计上市公司的理论价值,其次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发行方式来体现市场的供求,并最终确定价格。

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向相应证券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

一般来说,一旦IPO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

另外一种获得在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的可行方法是在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允许私人公司将它们的股份向公众销售。

这些股份被认为是“自由交易”的,从而使得这家企业达到在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的要求条件。

大多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对上市公司在拥有最少自由交易股票数量的股东人数方面有着硬性规定。

就估值模型而言,不同的行业属性、成长性、财务特性决定了上市公司适用不同的估值模型。

目前较为常用的估值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收益折现法与类比法。

所谓收益折现法,就是通过合理的方式估计出上市公司未来的经营状况,并选择恰当的贴现率与贴现模型,计算出上市公司价值。

如最常用的股利折现模型(DDM)、现金流贴现(DCF)模型等。

贴现模型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和折现率,而这正是体现承销商的专业价值所在。

所谓类比法,就是通过选择同类上市公司的一些比率,如最常用的市盈率(P/E即股价/每股收益)、市净率(P/B即股价/每股净资产),再结合新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如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来确定上市公司价值,一般都采用预测的指标。

市盈率法的适用具有许多局限性,例如要求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要稳定,不能出现亏损等,而市净率法则没有这些问题,但同样也有缺陷,主要是过分依赖公司账面价值而不是最新的市场价值。

因此对于那些流动资产比例高的公司如银行、保险公司比较适用此方法。

在此次建行IPO过程中,按招股说明书中确定的定价区间1.9~2.4港元计算,发行后的每股净资产约为1.09~1.15港元,则市净率(P/B)为1.74~2.09倍。

除上述指标,还可以通过市值/销售收入(P/S)、市值/现金流(P/C)等指标来进行估值。

通过估值模型,我们可以合理地估计公司的理论价值,但是要最终确定发行价格,我们还需要选择合理的发行方式,以充分发现市场需求。

目前常用的发行方式包括:累计投标方式、固定价格方式、竞价方式。

一般竞价方式更常见于债券发行,这里不做赘述。

累计投标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新股发行方式之一,是指发行人通过询价机制确定发行价格,并自主分配股份。

所谓“询价机制”,是指主承销商先确定新股发行价格区间,召开路演推介会,根据需求量和需求价格信息对发行价格反复修正,并最终确定发行价格的过程。

一般时间为1~2周。

例如此次建行最初的询价区间为1.42~2.27港元,此后收窄至1.65~2.10港元,最终发行价将在10月25日前确定。

询价过程只是投资者的意向表示,一般不代表最终的购买承诺。

在询价机制下,新股发行价格并不事先确定,而在固定价格方式下,主承销商根据估值结果及对投资者需求的预...

99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