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粮食安全为什么重要

自迅分享 时间:

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更好、也更牢。但同时,我国粮食生产也面临需求刚性增长、消费不断升级以及全球农产品贸易不确定性明显增强等挑战。

日前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目标。文件起草组有关成员表示,要紧紧围绕目标,千方百计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

据介绍,我国将通过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等措施,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开展吨粮田创建,实施大豆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等,支持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同时,通过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等继续扩大大豆油料种植面积。此外,还要继续完善生猪产能调控机制,压紧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统筹抓好肉蛋奶、果菜鱼等生产和质量安全监管,努力做到量足价稳质优。

在1.3万亿斤这个高平台上,粮食产能越往上走难度越大,必须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一方面在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础上,逐步把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和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另一方面要推动重点领域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补上大型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园艺机械等短板。

肉、禽、蛋、奶、鱼、菜、果、菌、茶都是食物,与粮食互相补充,有的还相互替代。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要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通过现代化设施、工厂化种养破除耕地资源限制,更多走集约化生产的路子。

粮食是农民种出来的,有甜头就会有干头。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必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强化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

文件起草组有关成员表示,要从价格、补贴、保险等方面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

同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让主产区不吃亏、多打粮。要压实地方党委政府重农抓粮主体责任,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确保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各尽其责,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

粮食安全为什么重要?

1、中国粮食安全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2、作为一个全球性话题,粮食安全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应当说由来已久。197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向全球敲响警钟,首次提出了“食物安全”问题。1983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委员会通过了“粮食安全”概念,并得到FAO、世界粮食理事会、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和支持。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一直以来,“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萦绕在人们心头。从吃饱饭到吃好饭,从牢牢端住自己的饭碗到中国饭碗里装中国粮,有关吃饭问题未曾麻痹大意过。如今,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就是对这一问题的有力回答。“中国要靠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这一成绩来之不易,要继续巩固拓展。唯有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才能确保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观察粮食安全,首要的是战略维度。自古以来,粮食安全都是关系国家经济的大账本,关乎国家安全的大战略。我国之所以能够实现社会稳定、人心安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历史上,多少兴旺衰败的教训,都说明了守住天下粮仓的重要性。究其本质而言,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则是战略问题。只有清醒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从粮食安、天下安的战略高度思考问题、谋划发展。

守护粮食安全,基础的是资源维度。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土地资源富集,粮食生产就能保供。这意味着,农田就是农田,也必须是良田;既要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又要努力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对此,决不允许在耕地上东折腾一下、西折腾一下,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耕地保护上搞变通、做手脚。否则,14亿多人的饭碗怎么端得牢!耕地红线不能践踏,保护底线不能突破,守住了耕地红线就是守住了安全线。

确保粮食安全,关键的是科技维度。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生产机械化,农技技术提升,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育种能力建设……凡此种种,都需要向科技要生产力。特别是需要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在基础性前沿性研究、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生物育种产业化等方面下苦功、务实功,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真正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让粮食安全基础更牢靠、更可持续。

扛起粮食安全,重要的是责任维度。人们常说,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围绕粮食安全,该有的责任必须扛起来。各地各部门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这涉及到从种子到土地、从产粮到销售、从自产到进口、从农民到企业、从科技到创新、从水利设施到信息服务等一系列问题,有关部门理应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压紧责任,以担当作为保安全无虞。

践行粮食安全,日常的是生活维度。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一方面应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前提下,学会向森林、江河湖海等资源环境要食物,要树立大食物观;另一方面应弘扬勤俭节约的好风尚,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加强节约粮食工作,狠刹浪费之风,从餐桌抓起、从每个人做起,树立节约观。既要吃得丰富多样,又要吃得适度适量,是与每个人、每个家庭息息相关的,也是对劳动的尊重、对美德的尊崇。对粮食而言,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开源节流”,都是在加重安全的砝码、安心的保障。

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守住耕地红线,端稳粮食饭碗,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就一定能在广袤田野上孕育新的丰收。

213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