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一村民挖出3.2公斤巨型野生菌咋回事

晓晴分享 时间:

云南一村民挖出3.2公斤巨型野生菌咋回事

7月17日,在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有村民在地里发现一朵白色的大菌子,抱在怀里,比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还大。经称重显示有3.2公斤。

据当地人介绍,该菌名叫巨型口蘑,可食用。此前当地也曾发现过较大的巨型口蘑,但在体积和重量上均无法与此次采到的相比。

野生菌是怎样生长的

野生菌生长初期为半球形,慢慢长开后,整体看起来像一把把小伞,正常情况下榛蘑为淡土黄色,其菌盖表面有许多平伏或直立的小鳞片,待到老去或中途枯萎时为棕褐色,菌盖表面的鳞片就会逐渐脱落。

野生菌大量生长主要有两季,一是插秧的时候,第二季则是打谷子的时候。这两个季节基本上是雨水比较丰富,气候十分湿润的时候,因此枞树下就十分容易生长野生菌。

地理位置、气温、光照、地势、周期、雨水、环境污染情况等因素都给野生菌的孕育和生长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野生菌多生长在深山老林间,不同的菌类成长于不同的环境,鸡枞菌生长在未受污染的红壤山林的半山坡上。

辨别有毒野生菌的方法

1、观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2、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3、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4、牛奶试验。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常见有毒野生菌有哪些

1、致命白毒伞

致命白毒伞(Amanita verna),又名致命鹅膏菌;白色,菌体幼时卵形,后菌盖展开成伞状;分布在广州、清远、肇庆等地;剧毒,其毒素主要为毒伞肽和毒肽类,在新鲜的蘑菇中其毒素含量甚高。

2、铅绿褶菇

铅绿褶菇是一种常见的剧毒蘑菇之一,属环柄菇类。是毒蘑菇事件的罪魁祸首之一。本菌有较多的相似种,特别是与可食的高大环柄菇相混淆,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3、臭黄菇

臭黄菇又称鸡屎菌(广西)、油辣菇(四川)、黄辣子、牛犊菌(广西)、牛马菇(福建)。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土黄至浅黄褐色,表面粘至粘滑,边缘有小疣组成的明显的粗条棱。

4、白黄粘盖牛肝菌

白黄粘盖牛肝菌,学名琥珀乳牛肝菌,牛肝菌的一种,有毒,是引起野生菌食物中毒的主要毒菌之一。该菌夏秋季于松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属外生菌根菌,与松等形成菌根。

5、粉红枝瑚菌

又称珊瑚菌、扫帚菌、刷把菌(四川)、鸡爪菌、则梭校(西藏)、粉红丛枝菌。多生于阔叶林中地上,一般成群丛生在一起。

野生菌需要怎样的生长环境

野生菌具备一定的好气性,在生长中需要有足够氧气来维持,蘑菇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吸收培养料中的氧气,同时释放二氧化碳。

最合适的温度范围为18~20℃,子实体阶段最合适的生长温度为12~16℃。在各阶段生长中,温度的控制至关重要,若温度过高,菌丝的发育会加快,但非常细弱,

不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即便是处于绝对黑暗的环境中,子实体仍会保持原本的生长发育状态。若是光线过强,反而对子实体的生长和发育造成负面影响。

224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