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禅师大师法师上人有什么区别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法师以讲经说法为主,法师一词,并不是佛教比丘的专用称谓。道教受了佛教的影响,也称善于符箓的道士为法师;于晚近成立的理教,也受佛教的影响,把他们的教士称为法师。现在一般只要知见端正、受过大戒、规矩本份、懂得一些佛法教理的出家人,也都被尊称为法师

大师泛指摄受众生事业广大的一些大和尚。上人指的是持戒严谨,修行精进的上座比丘,是对这一类比丘僧的尊称。

上人是指,与一般人相较,更为出众而杰出的人,民间多用在对僧人的敬称。

“禅师”、“大师”、“法师”、“上人”等称呼的具体介绍如下

禅师

本来是指修禅的比丘,所以,三德指归卷一说:‘修心静虑曰禅师’。但在中国,有两种用法。

一是君王对于比丘的褒赏,比如陈宣帝大建元年,尊崇南岳慧思和尚为大禅师;又如唐中宗神龙二年,赐神秀和尚以大通禅师之号。另一是后来的禅僧对于前辈称为禅师。到了后来,凡是禅门的比丘,只要略具名气,均被称为禅师。

大师

大师,在梵文中意为大师范、大导师。释迦被尊称为‘三界之大师’。在中国起初只称有高德之出家人为大师,但以后大师两字专用作追赠死去的高僧的谥号了,例如天台宗的创立者智顗被称为智者大师、慧思为南岳大师、吉藏为嘉祥大师。

法师

法师是指善于学法并也善于说法的人。唐朝的玄奘因精通三藏,被称为三藏法师。法师本是一种学位的称号,要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才能称法师,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称的。还要有较高的学位。

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更高的是三藏法师,是遍通经律论三藏者的学位,如唐代玄奘、义净都受到这个称号。一般称呼寺院的住持为长老,长老可以称之为法师,但是法师不一定是长老

上人

上人本义是指,与一般人相较,更为出众而杰出的人。后被当成是一种敬称,如在《十诵律》中记载,阿阇世王在未登基为王前,称调达为上人,《维摩诘经》中,文殊师利菩萨称长者维摩诘为上人[7]。唐朝时,中国习惯以上人来作为僧人的敬称。

日本的日莲宗与净土真宗中,上人是个敬称,位阶低于圣人。日本平安时代,于864年(贞观6年),设立了法桥上人这个僧位。在室町时代之后,天皇降旨,提及著名僧侣时,多称其为上人。

扩展资料:

在家居士正确称呼出家人的方法:

一般我们称呼出家师父,都以“某甲法师”或“某乙师父”或“乙师父”等来尊称。至于“某甲师”、“某乙师”的称法,乃是出家师长对“晚辈”出家人,或同样是出家人对“很熟的平辈”出家道友这样称呼。

一般居士,无论多少岁数,或与师父在俗的关系是什么,都是不宜对任何出家人,称“某甲师”、“某乙师”的。甚至晚辈出家人,对于资历较长的出家人,也是不能这般称呼的,这样很失礼。

其次,若在家人对出家师父,或初出家者对腊长之出家师父,皆应以“弟子”自称。凡于文末,署名之后,宜再署以“顶礼”二字,而非用于平辈的“合十”或“作礼”等。

不论男女长幼、德行高低,只要是出家人,乃至刚刚落发剃染的沙弥,既现清净僧相,都理当受到身为三宝弟子的在家居士的尊重,都可称为“师父”。

“师父”二字,与“弟子”之称刚好相对,意思是如师又如父,授我佛法如师,生我慧命如父,是在家居士对出家人最为亲切的德称。

对一寺长老,大德高僧,为示尊重,往往略去法名,直称“师父”、“法师”;而对一般出家人,为易区别,可加法名,称“某某师父”、“某某法师”。

直接在法名后加一“师”字的称呼法,一般用于出家人中长辈对晚辈,或平辈道友之间的称呼;故不宜用做在家居士对出家人的称呼。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禅师

百度百科-大师

百度百科-法师

百度百科-上人

四大名僧可能是圣严法师、净空法师、星云大师、一行禅师吧?

天啊!他们三位无论怎么算都没有资格跟一行禅师齐名吧!特别是净空法师,他的很多言论都明显违反佛经,现在网络佛教界有非常多的人骂他骂得很厉害,将他评为“邪师”。

呵呵,原来我弄错了,你说的是近代的一行禅师,不是我国古代的那位一行大师,对吧?这位一行禅师能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肯定比另三位法师好得多吧。但可惜,像这样一位务实的师父,在喜好谈神弄鬼的中国佛教中可是没有多少名气的哟!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有“北乔峰、南慕容”之说,但如果人们知道慕容复的为人,难道他还能与乔峰齐名吗?丁春秋也是一派之主、天山童姥也是武林高手,但人们不会把乔峰与丁春秋、天山童姥相提并论的。

楼主问中国四大名僧,那么就要将从国外来华传法的大师给排除了,我例举一下吧,但要注意这是我个人的意见,不代表大部分人的意见。

中国四大名僧也许是:

1、玄奘法师。中国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曾往古印度求学,载誉而归,被网友誉为“中国历史上最牛的留学生”“史上最强留学生”“历史上最伟大的翻译家 最伟大的旅行家 最成功的留学生 最了不起的语言家”,也是今天印度国家最崇敬的中国人,他将大量的佛经原文带回中国,尤其是对佛经的翻译有十分巨大的贡献,使中国佛教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是极难得的能够进入现代我国中学历史课本的佛教僧人之一。

2、一行法师。著名的密宗大师,其参与翻译的《大日经》是佛教密宗的重要典籍,是享有国师地位的高僧,对天文学有十分突出的贡献,是古往今来我国极为杰出、不可多得的一位数学家、天文学家。是极难得的能够进入现代我国中学历史课本的佛教僧人之一。就连不信佛的人都得听过他们的名字,够有名的了吧!

3、慧能大师。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将禅宗发扬光大,对中国佛教的影响十分巨大,在其之后的漫长的时间里,禅宗几乎可以号称中国佛教的脊梁,对后世无论是对佛教本身还是对中国文化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其名字也可以在中学历史课本中看到。

4、印光大师。我个人觉得印光大师实在没有资格与前面三位大师并列齐名,可是迫于现状,我不得不留给印光大师一个位置。现代的汉传佛教以净土宗为主流,都提倡一心念佛、不问其他,愿意研习经教的人越来越少,有的佛教徒可能都没有听说过几个佛教高僧,有的甚至可能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是人类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可能不知道“阿弥陀佛”是个人名、可能不知道观世音菩萨来自极乐世界而且极乐世界没有女人,但如果没有听过印光大师,恐怕就没有资格算佛教徒了。所以为了今日的佛教徒,四大名僧里要有印光大师才行。

如果楼主想问的是“中国近代四大名僧”,那么应该是民国四大高僧:太虚、虚云、弘一、印光。

如果楼主想问的是“中国现代四大名僧”,那我就不想说什么了,你喜欢谁就是谁了。

关于禅师和年轻人的笑话,求几则看了就想笑的。

1、青年问禅师:“大师,我……”“放不下一些事放不下一些人是不是?”青年惊呼:“大师怎么知道?”“来来来,”禅师拉着青年边走边说,“热水我都烧好了,你们这些傻X不挨烫就是难受。”

 

2、青年问禅师:“王菲、李亚鹏、周迅、张柏芝、谢霆锋都单身了,明星们个体很耀眼,为何在一起就不行?”禅师拿出一碟芝麻、一碟花生、一碟瓜子、一碟核桃、一碟杏仁让青年分别品尝,问他:“好吃吗?”青年点了点头。禅师又拿出一块五仁月饼给青年品尝,青年吐完恍然大悟。

 

3、青年问禅师:“大师,鸡汤几何,方能笑看人生?”禅师突然一耳光把青年刮倒在地,递了一颗感冒药给他。青年吃完顿悟道:“大师,您是说我对鸡汤的修养还很弱,生活中应该随时用鸡汤来提升自己么?”禅师摇摇头说:“你吃错药了吧。”

 

4、青年问禅师:“我时常受到欺负,没办法挺直脊梁做人。”老禅师微笑,拿出一条蛇。青年大悟:“您是要我像蛇一样能屈能伸对吗?”老禅师笑答:“谁欺负你,就把这东西放他被窝……”

 

5、青年问禅师:“我和在一起7年的女友分手了,是否爱情本不存在?”禅师微微一笑,把青年带到正在比赛的球场道:“看看它你就明白了。”青年参详许久,若有所思道:“大师的意思是否是说,爱情的意义就像一场比赛,只要过程努力过,结果如何并不重要?”大师闭上眼睛道:“非也!我的意思是,你分手关我球事?”

 

6、青年问禅师:“我对生活很绝望,因为我老婆把所有钱都带走了。”禅师拿出一个斧头砍断了桌子,青年若有所思的说:“禅师是让我用力打破眼前的的恐惧吗?”禅师说:“没钱还想找我唠嗑!信不信老子砍死你!”

 

7、青年问禅师:“大师你认为什么是爱国?”禅师端坐蒲团置若罔闻。许久未见回应,青年静思后似顿悟道:“大师意思是虽作普通人,纵有为国捐躯的爱意,满腔杀敌的热血,但要深藏心底,无须张扬显露?”禅师瞬时把座下蒲团掷过来,瞪目怒骂:“买不起六千元的高香就别在这叽叽歪歪烦扰老衲午休!滚!”

 

8、青年问禅师:“怎么才能结束单身?”禅师指了指对面的一座山,青年若有所思的说:“禅师指的是,对面山上有另一高人能够解答我?”禅师说:“我他妈当年就是没人要才来当禅师。你居然还来问我?对面山上还有空位,你也趁早去当个禅师吧。”

 

9、青年问禅师:“大师,我最近生活压力很大,如何排解压力呢?”禅师掏出一部手机,笑着说:“年轻人,玩个游戏放松一下吧。你玩过节奏大师吗?”青年迟疑了一会儿,想到现在是国庆节,恍然大悟,于是把禅师揍了一顿!

 

10、青年问禅师:“大家都说我丑,我真的很丑吗?”禅师端起一杯水,浇到青年脑袋上。青年不解:“你的意思是,我每天都洗头就不那么丑了?”禅师回答说:“丑到端水水更流,举杯浇丑丑更丑。”

 

11、青年问禅师:“大师,我现在很富有,但是我却一点也不快乐,您能指点我该怎么做吗?”禅师问道:“何谓富有?”青年回道:“银行卡里8位数,五道口有3套房不算富有吗?”禅师没说话,只伸出右手,青年恍然大悟:“禅师是让我懂得感恩与回报?”“不,土豪……我们……可以做朋友吗?”

 

12、女青年问禅师:“为什么我年轻漂亮,楚楚动人,可没有男人喜欢我?”禅师问:“你知道男人为什么喜欢大海,而不喜欢湖吗?”女青年想了想,激动的回答:“我知道了,因为大海挑战大,男人都喜欢挑战,所以喜欢大海,对吗?”禅师:“挑战个屁啊,因为大海波大!”

 

13、青年问禅师:“我一直追不到我心仪的女孩,我该怎么办才好?”禅师睁开眼指了指旁边树杆上正在艰难爬行的蜗牛。青年顿悟道:“禅师,您是说只要像这蜗牛一样坚持不懈,总会成功是么?”禅师抡起木鱼狠砸:“傻X,你得像它一样先有套像样的房子!”

 

14、青年问禅师:“我有几个朋友都离婚了,我都不相信爱情了怎么办?”禅师微微一笑,指着面前一把木锤对青年道:“看看它你就明白了。”青年参详许久,若有所思道:“大师的意思是否是说,爱情的意义就像这把木锤一样,看似平淡无奇,只要坚持,就能坚固无比。”大师闭上眼睛道:“非也!我意思是,人家离婚关你锤子事。”

 

还有,还要继续吗?给个好评

继续啊!

中国佛教真正的大师都有哪些人?

古今公认(无争议)的大师:

六祖慧能大师

大珠和尚(慧海禅师)

莲池大师

憨山大师

印光大师

虚云大师

宣化上人

慧律法师

若不见性,即不名善知识。若不如此纵说得十二部经,亦不免生死轮回,三界受苦,无出期时。昔有善星比丘,诵得十二部经,犹自不免轮回,缘为不见性。善星既如此,今时人讲得三五本经论以为佛法者,愚人也。若不识得自心,诵得闲文书,都无用处。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

中国现在禅宗大师有谁

百度知道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释)一诚长老,是禅宗临济正宗龙池系四十五世传人(一诚常妙),从禅宗临济正宗四十三世传人虚云性彻禅师(代其法子禅宗临济正宗四十四世传人明一观本禅师)处受法;也是禅宗沩仰派第十世传人(一诚衍心),从真如寺性福大和尚座下受法。

当代禅宗大德体光法师

光法师

体光法师,俗姓袁,河南项城人,一九二四年四月出生;十六岁在河南省桐柏山太白顶云台寺海山法师座下披剃出家;十九岁在湖北武汉宝通寺传宗律师座下受具足戒;先后遍历河南洛阳白马寺、苏州灵岩山寺、扬州高 寺、宁波天童寺、广东云门寺等大丛林参学,曾亲近过虚云老和尚、圆瑛法师、来果禅师等近代高僧,常住云居山真如寺三十馀年;一九九○年起,应江西吉安信众邀请,住持青元寺净居禅寺,直至圆寂。

体光法师一生坚持以戒为师,农禅并重,终年一领破衲衣,过午不食;体老禅堂规矩娴熟,多年用功於禅修,颇有心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住持青原山净居寺,亲率大众,身体力行,质朴地继承了中国佛教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使行思祖庭名重禅林,四方衲子闻风而归。体老座下英才济济,蒙其剃度者,出家众有妙安、妙心等百馀名,曾亲近得开示者数以千计,摄受皈依弟子不可计数,晚年主持修复资国寺。

体光法师於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下午四点三十八分在江西省南昌市圆寂,享年八十一岁,戒腊六十二夏。

当代佛教大德元音老人

元音老人

元音老人,安徽人,少年学佛,本意出家,因遵母命而未成。虽在家,但终身未娶,孑然度日。上人修持之成就,早就被藏地大活佛们公认是汉地真实成就之大善知识,汉人多于上人处依止修学。上人在世时,常有许多不可思议功德之事,皆不准弟子外传,可见上人不喜名闻,密行修证。

上人生前之洒脱,于2千年2月5日圆寂时之自在,并于2千年4月6日在普陀山普济寺由方丈道生法师为上人法体荼毗时之端相,获数万之舍利,实为希有罕见。这证实了虽是末法时代,亦有修证成就之大善知识住世,真可谓"法不没而人自末"。

修学佛法,只要具正知正见,依善知识,精进修行,一定即身就可成就,得大自在,真实不虚。

无相密心中心法三祖元音大阿阇黎于今年(2000年)二月五日(农历正月初一)下午八点十五分坐脱立亡,享年九十六岁。

元音阿阇黎法体荼毗总获数万之舍利,犹令人称奇者是心脏久焚不坏,实为希有罕见。

慧律禅师 健在。有慧律禅师网。

宣化上人

五祖戒禅师是不是禅宗的五祖弘忍大师

东山法门开创者,被尊为禅宗五祖。后迁居蕲州黄梅(今湖北黄梅)。东山寺后改为五祖寺. 禅宗叫五祖的人很多,但都不同于祖师弘忍大师. 后来的人都是以此地名而称,如五祖法演禅师,代表五祖寺的法演禅师,五祖戒,也是五祖寺的. 【五祖戒】五祖、山名,亦寺名。师戒禅师,宋朝人,生寂年岁不详。云门宗,双泉师宽法嗣。住蕲州(湖北省)五祖山五祖寺,大振宗风。五灯全书云:“师暮年至大愚,倚杖、谈笑而化”。龙舒净土文七:五祖戒禅师,乃东坡前身,应验多种。 至于年代一个隋唐,一个宋朝,显然不是一个人了.苏东坡前身为五祖戒禅师  苏子瞻。眉山人。名轼。号东坡。初母程氏方娠。 梦一僧至门。瘠而眇。后弟辙官高安时。 真净文圣寿聪时时相过从。一夕三人同梦迎五祖戒。俄而轼至。理梦事。轼曰。某年七八岁。尝梦身是僧。往来陕右。真净曰。 戒禅师陕右人也。暮年弃五祖。来游高安。 终于大愚逆数。盖五十年。而轼时年四十九。又戒眇一目。乃悟。 轼前身即戒和尚云。  苏东坡和佛教的渊源非常深厚,他和方外朋友过往也非常亲密。在居士分灯录里,记载东坡前生为五祖戒和尚的典故。苏轼的母亲刚刚怀孕他的时候,梦见一位身躯瘠瘦、眼睛眇细的出家人,后来就生下了苏轼。事隔数年,苏轼的弟弟苏辙在高安为官的时候,和真净、文圣、寿聪等三位法师时常在一起论道参禅。有一天这三位出家人同时梦见迎接五祖戒禅师,三人正在交谈时,苏轼刚巧来寺拜访。三人于是把梦境告诉苏轼,苏轼就回答自己七、八岁的时候,曾梦见自己身为僧侣,往来行化于陕右一带。真净法师听了,赶忙接口说:<?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戒禅师也是陕右人,晚年来游高安,五十年前圆寂于大愚。”细问之下,苏轼当年刚好四十九岁,大家终于了悟五祖戒和尚原来就是苏轼的前身。祖祖说法,悲心切切;各有密意,只为你我;若疑相违,急需悔过!虚云和尚自述年谱附录〕答客问二则净土宗徒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单修禅宗。生死不了。单修净土。「万修万人去。」又参禅又念佛。「犹如戴角虎」「无禅无净土」是世间恶人。净土宗徒。以此批评禅宗。至今闹不清。屡说参禅之弊。又引证:「戒禅师后身为苏子瞻。青草堂后身为曾鲁公。逊长老后身为李侍郎。南庵主后身为陈忠肃。知藏某后身为张文定。严首座后身为王龟龄。其次则乘禅师为韩氏子。敬寺僧为岐夫子。又其次善旻为董司户女。海印为朱防御女。又甚而雁荡僧为秦氏子桧。居权要。造诸恶事。此数公者。向使精求净土。则焉有此。......为常人。为女人。为恶人。则展转下劣。即为诸名臣。亦非计之得也。甚哉西方之不可不生也。」云云。我认为修行人后身。「展转下劣。」在人不在法。唐僖宗时。「颖州官妓口作莲花香。蜀僧曰。此女前为尼。诵法华二十年。」诵法华经而转世为妓。不可谓法华误之。犹参禅人后身。「为常人。为女人。为恶人。」亦不可谓参禅误之。观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难道观音应身也是「展转下劣」么。阿弥陀佛化身。为永明禅师。永明禅师后身为善继禅师。善继禅师后身为无相居士宋濂。善继在苏州阊门外半塘寿圣寺。血书华严经一部。他的弘法事业。比永明禅师退半了。宋濂为臣。不得善终。则又不如善继禅师。难道可以说阿弥陀佛也「展转下劣」么桐柏山高僧体光老和尚开示录虚老和尚谈苏东坡公案以前学者问中峰国师,究竟四料简是不是永明禅师说的,中峰国师答复说,是,这是对机说的。莲池大师说禅净不是两个,禅中之净,净中之禅,没有二法,净土宗印光法师,按说也是个好意,后来有点太执着了,他很通达禅宗,语录也看了很多,他讲纸衣道者能来能去,曹山不承认,九峰虔不承认泰首座,象泰首座那种功夫要是回向净土,可能上品上生。九峰虔是跟石霜当侍者,石霜知道这个侍者是个过来的人,就想把法传给九峰虔,后来石霜坐脱了,大众选泰首座升位,这一天九峰回来了,泰首座升座,说:末家担任先师之位。其他人都没意见,这小侍者站出来说:既是先祖,要明白先祖意。泰首座说:你提吧,先祖是什么意你提出来。小侍者就说:平生先祖一条白练去,冷湫湫的去,庙火香灰去。泰首座大概他不懂这个,说:这都是色边事。九峰知道了:原来你不懂先祖意啊!泰首座说:点香来!香尽之处我要坐脱不了,算我不懂先祖意。当时泰首座半枝香就坐脱去了,九峰往他背后拍了一巴掌,喊他,他过不来,九峰虔就说:你就有坐脱的本领,也不承认你会先祖意。这大众不答应了,说你这小孩子你把首座气死了!你懂不懂先祖意!小侍者叫点一枝香,寸香就去了,一喊他又回来了,他算是能来能去,大众就叫他继石霜位。净土宗就提出来了,假若是泰首座这种功夫,念佛求生净土,肯定是上品上生。净土宗经常提出来五祖戒禅师为苏东坡,堕落了!我有一回在云门寺打禅七,虚老和尚他说:印光法师,红螺山的彻悟禅师,他们这些弘扬净土的善知识,说五祖演禅师转生为苏东坡堕落了,你要说五祖戒演禅师堕落了,我说阿弥陀佛也堕落了,怎么呢?说永明寿禅师他是阿弥陀佛再来,阿弥陀佛绀目澄清四大海,白毫宛转五须弥,你看他堕落成一个禅师,这不是堕落吗?老和尚说了:不是这个样子,这样说不对,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他现国王居士身,他堕落了吗?观世音菩萨久远劫来早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现在是一个菩萨,是不是堕落了?你们说五祖戒他堕落了,我说没有!北宋年间,宋徽宗灭佛就是苏东坡站出来,不是苏东坡站出来讲话,北宋的佛教当时就灭了印光大师:世之学佛者,率以开悟为志事。不知悟而未证,尚不济事。即证初、二、三果之人,亦难免来生因福造业,或致堕落恶道。证四果者,方了生死。此依小乘说。若依大乘圆教说,初信断见惑,与小乘初果同。七信断思惑尽,方了生死。初信至六信,尚未了生死。初信位菩萨,其神通智慧,已非凡情所能测度,况二、三、四、五、六信位乎?参禅之人,每以宗家机锋转语,净宗教宗皆无能答,为道高妙,而人不能知。实则起此知见之人,亦不知古人之意。果真知者,必无自雄自矜之态。何以故?以绝妙之语,亦极平常之语。不但会得不济事,即大彻大悟亦不济事。直须完全证得,方为了事。后世能证者,实不多觏。五祖戒禅师,五祖寺名,师戒禅师为五祖寺住持,故称五祖戒。于宋初名暄宇宙,门庭高峻,若龙门然,死后为苏东坡。东坡以前世慧力,其文字见地,俱不平常,而复不拘小节。其守杭时,尚常邀妓自娱,可知戒师并初果尚未能证。何以故?以初果得道共戒,自然而然任运不会犯戒。若不出家,亦娶妻室。纵以杀身之威胁之,令犯邪淫,宁肯就死,决不肯犯。禅者若知此义,何敢藐视净土,高推禅宗,让愚夫愚妇,仗佛力以往生,自己甘处轮回,不愿出离乎?光说此者,恐汝不知所以然,被禅者所屈,而舍佛力以仗自力,致了生死于驴年。尽未来际亦无驴年(三编上·复化凡居士书)

111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