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投资全球化?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2.海外分支机构的专利日益增多。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获得的专利数量作为其海外活动产出的一个衡量标准,常被用来衡量跨国公司国际化程度。统计资料表明,近二十年来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所获得的专利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同时注册专利的国别也在扩大 。研究发现,1991年至1995年,世界最大跨国公司在美国注册的专利有11.3%是在母公司以外的国家研究取得的。

3.跨国公司全球战略联盟迅速发展。由于产品标准化趋势不断加强,新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即使实力雄厚、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也难以单独承担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巨额资金,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巨大风险。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为了保持和扩大生存与发展空间,纷纷组建不同形式的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尤其在新技术、新产品方面的战略联盟。

(二)跨国公司投资的全球化的动机分析 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动机非常广泛而复杂,这些存在于跨国公司内部的动机形成一股合力,推动了跨国公司的海外。随着跨国公司海外附属子公司的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需要在当地开展 设计出适合当地市场条件的产品和生产工艺。

技术寻求动机:跟踪东道国先进技术,从技术溢出中受益。跨国公司到海外投资的另一重要动机是为了获取或跟踪东道国的先进技术,从当地活动的溢出效应中获利。通过在技术先进和技术集聚的区位设立以技术搜寻为主的机构,跨国公司可以了解和监测技术能力的发展变化,跟踪和学习所在领域内最先进的技术,从而获得新的先进的技术与知识信息,增加母公司的技术存量,提高公司对技术市场需求变化的快速反应力。

资源寻求动机:获取低成本的资源。当今国际竞争的加剧使得获取世界任何地方的知识、专家、技术和技能变得更加必要。同时,由于人才的培养需要较长的周期,且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又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人才的短缺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通过在国际范围内网罗人才,可以有效地解决国内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

企业为什么要国际化

  企业国际化经营

  什么是企业国际化经营?

  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为了寻求更大的市场、寻找更好的资源、追逐更高的利润,而突破一个国家的界限,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从事生产、销售、服务等活动。

  企业国际化的动因

  不同的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具体原因千差万别,出于各自不同的考虑,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驱使。但是,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从根本上说都是出于整体战略的考虑,即为了寻求更大范围的竞争优势。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包括三个:

  (一)为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寻找新的顾客。

  企业从事国际化活动最直接的动因是开发海外市场,在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时为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寻找新的顾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在需求偏好和消费习惯上有趋同的倾向,这使得企业有可能将产品和服务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二)寻找低成本的资源。

  企业在海外市场寻找更优质和更低廉的资源,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低成本优势。可以带来低成本优势的资源主要包括原材料、劳动力和技术。

  (三)打造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比竞争对手更优秀的根本性的原因。企业将经营活动领域从单一的国内市场扩展到海外市场,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学习新的技术、管理经验,积累对顾客需求的认识,由此打造出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国际化经营环境分析

  企业国际化经营环境远比国内环境更为复杂和多变。国际经营环境的复杂多变性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交织而成的,包括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所以,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必须对环境变量给予更加充分的重视,要在深入考察各环境变量的基础上精心准备应对之策。

  (一)政治法律因素。

  国际化经营中涉及的政治法律因素主要包含:

  1.政治制度;

  2.国家安全;

  3.商品检验法规;

  4.劳工法案;

  5.知识产品保护。

  (二)经济因素。

  需要特别予以重视的经济因素包括:

  1.经济体制;

  2.经济发展水平;

  3.经济稳定性;

  4.汇率变化;

  5.税收政策;

  6.通货膨胀率。

  (三)社会文化因素。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社会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居民共有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塑造了国民的行为方式和认知世界的方式。民族文化和企业文化哪一个对员工的影响更大?研究表明,民族文化对员工的影响大于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必须深入地了解东道国当地的文化,并以尊重、包容的态度融入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在国际化进程中,企业面对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在不同国家的多样化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国际化战略。

  国际化经营战略选择

  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选择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本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二是选择适当的国际市场进入方式。

  (一)国际化战略。

  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是公司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发展规划,是跨国公司为了把公司的成长纳入有序轨道,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环境适应性而制定的一系列决策的总称。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国际化进程,决定企业国际化的未来发展态势。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可以分为本国中心战略、多国中心战略和全球中心战略三种。

  1.本国中心战略。在母公司的利益和价值判断下做出的经营战略,其目的在于以高度一体化的形象和实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获得竞争优势。这一战略的特点是母公司集中进行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协调,管理模式高度集中,经营决策权由母公司控制。这种战略的优点是集中管理可以节约大量的成本支出,缺点是产品对东道国当地市场的需求适应能力差。

  2.多国中心战略。在统一的经营原则和目标的指导下,按照各东道国当地的实际情况组织生产和经营。母公司主要承担总体战略的制定和经营目标分解,对海外子公司实施目标控制和财务监督;海外的子公司拥有较大的经营决策权,可以根据当地的市场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这种战略的优点是对东道国当地市场的需求适应能力好,市场反应速度快,缺点是增加了子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协调难度。

  3.全球中心战略。全球中心战略是将全球视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在全世界的范围内获取最佳的资源并在全世界销售产品。采用全球中心战略的企业通过全球决策系统把各个子公司连接起来,通过全球商务网络实现资源获取和产品销售。这种战略既考虑到东道国的具体需求差异,又可以顾及跨国公司的整体利益,已经成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主要发展趋势。但是这种战略也有缺陷,对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高,管理资金投入大。

  (二)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可以通过进出口商品、许可协议、并购、合资以及建立新的全资子公司。每一种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选择最合适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对于公司能否达成预定的国际化经营目标至关重要。

  国际企业全球化战略的种类

  国际企业的全球化战略有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从初始阶段到完全的国际化经营阶段,国际企业的经营战略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产品出口战略;契约协议战略;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国际战略联盟。这四种战略表现了国际企业的纵向成长轨迹,但四者又不是可以完全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产品出口战略

  产品出口战略不仅为试探国际市场行情的中小企业所广为采用,对于大企业,这一战略也是国际经营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全球化战略的起点,为更深层意义上的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

  对于大多数国际企业而言,通过出口直接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依然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然而维持国内生产基地,大力推动出口的本质特征已发生变化。比如从本土出口越来越少,而从建在其它国家的工厂的出口却在增加。这证明在全球经济市场中出口战略的日趋复杂性以及这一战略与其它战略之间所存在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优点

  1、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降低了国内市场萎缩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2、通过将国内产品直销海外,企业可保持对研究、设计和生产决策的很高程度的控制;而若生产设施分建在世界几个地区,或企业与国外公司有某种形式的经营瓜葛,这种宏观控制关系就不分有这样牢固。维持对研究与生产决策的紧密控制,对企业至关重要。因为这有利于保护关键性技术,并促进产品快速更新换代。

  3、 出口战略使企业能够保持国内生产规模,继续利用国内生产资源。

  缺点

  1、企业必须对付外国市场的各种障碍,如关税及各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等。

  2、汇率方面的不定期波动也使得国内企业在出口贸易上面临风险。

  3、国外进口商保持成功的合作关系比较困难或代价高昂。

  4、出口所需支付的各种名目的开支也会加重企业的负担。

  契约协议战略

  通过签订合作性契约协议这一贸易关系形式可以使企业无须在外国领土上进行大规模资金、技术投入也能在国际市场上分获一杯羹,成为国际企业实施全球化战略的又一选择。这种战略在用来避开外国政府设置的进口限制或投资障碍等方面成效卓然,同样也是国际企业建立更高层次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前奏曲。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合作性契约协议主要有许可证贸易、特许经营和分包这三种形式。

  1.许可证贸易

  指通过签订许可合同(Licensing Contract),由享有专利产品、服务或技术的输出方将一定限度的生产和销售权出售给输入方,输入方支付给输出方专利权使用费。

  国际许可证贸易最初是在不同国家中的垄断企业之间进行,互换许可证以避免二者在竞争中形成直接冲突。最近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许可证贸易成为弥补研发费用的有效途径。

  优点:

  (1)不必耗费大量投资即可从现有的产品或技术中获利。

  (2)它是穿透国外市场障碍的有力武器。

  缺点:

  (1)控制程度低

  (2)培育竞争对手

  2.特许经营(Franchising)

  是许可证贸易的一种变体,特许权转让方将整个经营系统或服务系统转让给独立的经营者,后者则支付一定金额的特许费(Franchising fee)。

  在美国,特许经营正成为增长最快的贸易形式。

  优点:

  (1)它是不需大规模资金投入即可打入国际市场的十分快捷的方法。

  (2)通过出售一揽子特种经营权,提高了特许专业公司的知名度。

  (3)特许经营使用费往往被记入到企业所收到的“预付款”中,可以说这是企业所获得的一笔十分可观的额外营业基金收入。

  缺点:

  (1)特许经营主要适用于那些服务行业,而对于高技术产业或一般制造业则不适宜,也很难推而广之。

  (2)与许可证贸易相似,一旦特许经营协议签字生效后,管理上也易于出现失控现象,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政府干预经济或政局不稳等给监控当地经营活动带来困难。再则,文化和语言障碍也有可能抑制特许经营在国外的有效发展。

  3.分包(Sub-letting)

  是指一家企业将一具体的生产任务或将企业某一经营部门承包给另一家公司。

  优点:

  (1)精悍主业

  (2)降低成本

  (3)获得技术竞争优势。

  缺点:

  (1)自身生产能力的弱化,以及引致辞的将来企业整体运营的灵活性和管理控制能力的下降。

  (2)生产经营的空洞化。

  对外直接投资战略

  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是指企业在国外进行的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的投资。其最大特点是投资者对所投资的企业拥有经营控制权,即投资者在所投资的国外企业中拥有控股权,能够行使表决权,并在经营管理中享有发言权。

  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发动机。对外直接投资的蓬勃发展主要得益于世界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信息技术革命的日新月异,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以及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推进,只要这一趋势不变,国际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仍将作为全球化的引擎,推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

  国际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行扩张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采取新建(Greenfield)的办法;另一是兼并和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s)的办法。

  1.新建企业(绿地投资Greenfield Investment)

  即独资企业,其所有权全部属于投资者,投资者提供全部资金,独立经营,获取全部利润。

  优点:

  有效克服进口限制,比出口能更深入地打入目标国市场,营利机会要比使用许可证贸易更多。并且可以更深入地熟悉当地的销售网络和经营方法。

  缺点:

  创建新企业耗资大、速度慢、周期长、不确定性大。

  特别是在许多国家实施各种吸引外资政策的影响下,新建企业成为国际企业实施全球化战略的一种重要方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的日益显现,新建企业在FDI中的主体地位已为另一种形式--合并与收购所取代。

  2.跨国并购(M&A)

  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与收购的总称,前者是指在竞争中占优势的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的全部财产,合并组成一家企业的行为;后者是指一家企业通过公开收购另一家企业一定数量的股份而获取该企业控制权和经营权的行为。

  目前国际企业的跨国并购领域广泛、规模巨大。这种空前的并购规模将有可能导致一个行业、一个区域甚至全球经济模式的重大转变。

  优点:

  (1)并购可以使企业迅速进入目标国市场。

  (2)并购可以迅速扩大产品种类。

  (3)并购与“当地化”战略相辅相成。

  (4)并购可以从被“吃”企业的资产价值低估中获取好处。

  缺点:

  (1)并购过程中价值评估困难。

  (2)各国企业在地理、传统、文化、企业形象等方面存在差异,并购很难使两个企业间的差异很快得到大的改善,并购后往往会出现貌合神离的局面,导致企业面临经营控制不灵的风险。

  (3)企业并购使企业出现两极分化,会造成“太少的企业、太少的竞争和太高的价格”的格局,从而形成产品市场价格上涨,要素市场失业者众多,而企业则会出现惰性滋生,创新动机减弱,以及因规模过大而产生效率低下等问题。

  国际战略联盟

  国际战略联盟是指某个企业的结盟对象超越了国界,在世界范围内与自己发展有利的企业结成合作伙伴。这些企业的联盟是为了资源共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实质上是以合作代替对抗,是更高形式的、更为激烈竞争的开始。

  1897年通用电气公司的创始人托马斯爱迪生与科宁玻璃制业联合建立了一个合作企业。东芝公司也早在1906年就开始热衷于建立联合企业。而缔结国际战略联盟最早是在1979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与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结成第一家国际战略联盟。

  1.国际战略联盟的形成条件

  各自的比较优势

  相近的战略目标

  独立的法人资格

  长期的合作伙伴

  联盟的协同效应

  面向全球的市场导向

  2.国际战略联盟的类型

  研究开发战略联盟

  具有充分独立性的两个或多个国际企业,共同开发新技术和共同研制某种新产品,共同提供、共同分享开发所需资源、共担风险,共享研制所产生的利益,但不组成经营实体。

  制造生产战略联盟

  国际企业间通过相互提供用作生产投入品的零部件及相关技术而进行合作的一种形式。这一联盟将合作领域转移到了中游--产品的制造生产。在生产制造战略联盟中,常见是产品品牌的联盟。

  联合销售战略联盟

  国际企业间达成相互销售对方产品(或合作生产的产品)的协议。这是联盟合作领域进入下游所产生的状态。

  合资企业战略联盟

  是指国际企业将各自不同的资产组合在一起,共同生产、共担风险和共享收益。

  3.优点

  (1)提升竞争力。

  (2)分担风险并获得规模和范围经济。

  (3)扩张市场。

  (4)防止竞争过度。

  (5)挑战“大企业病”

  4.缺点

  (1)合作难度大。

  (2)利益平衡很难达到。

  (3)合作开发的技术被滥用。

  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进入新阶段。

  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前三季度全国出口总值达到10245.1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3.7%,其中出口5464.2亿美元,增长31.3%,进口4780.8亿美元,增长16.0%;累计贸易顺差683.4亿美元。对外贸易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3.5个百分点。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海外并购活动进入活跃期。

  (二)中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障碍。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虽然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国际化程度还不高,发展还不成熟,同全球著名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影响中国企业国际化水平提高的主要障碍包括以下方面:

  1.资金障碍。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普遍面临资金不足的障碍,导致发展速度低,投资规模小,生产经营不成规模,海外并购对象质量不高等情况长期存在。

  2.人才障碍。国际化企业需要国际化的人才,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国际化人才匮乏的突出问题。国内企业现有人才不能适应海外市场,这是目前最令企业头疼的问题。由于缺乏具有国际化经营经验的营销人才、国际经营管理人才、法律人才,金融人才,严重限制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3.管理障碍。国际化经营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企业普遍缺乏跨国管理的经验,组织现有的管理能力很难适应企业国际化的需要。管理障碍突出表现在:一没有全球化的组织架构;二缺乏跨文化整合能力;三不具备全球化思维模式。

  4.品牌障碍。品牌价值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如何让自己的品牌得到海外消费者的认可,是几乎所有中国企业必须跨越的障碍。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途径

  中国企业国际化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培养国际化经营人才。

  2.建立全球组织架构。

  3.进行跨文化整合。

  4.从事国际品牌推广。

  5.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希望我提供的这份资料能对你有帮助。

全球化下,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投资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推进的今天,积极“走出去”是中国企业的一项战略选择。但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一直是我国经济学界、政府部门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在刚刚揭晓的《美国商业周刊》全球IT百强评选中,中兴通讯公司作为中国内地唯一的IT和通讯制造企业成功入选。在强手如林的全球IT和通讯市场,以中兴通讯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制造企业已拥有一席之地,并开始赢得世界的瞩目和尊敬。这是值得中国企业自豪的。同时,人们也希望从中兴通讯的成功实践中,获得一些有助于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有益启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认为,

中兴通讯实践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如:“走出去”必须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把自主创新放在重要的位置;“走出去”必须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能盲目扩展,不能一哄而起,要有效控制风险;“走出去”必须依靠人才;“走出去”必须做好市场服务。高尚全认为,为了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还要加快建立为企业“走出去”的管理服务体系。首先,政府要积极推进职能转变。应由审批管理为主,转向提供服务为主,弱化政府在“走出去”中的行政审批职能,减化审批程序,从以前投资审批管制为主,转为投资保护、投资监管和提供便利化服务为主。第二,利用政府优势提供公共信息。可以考虑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外交的渠道,完善对外经济合作义务信息系统,建立义务信息交换平台,实现较大范围国内外投资,促进双方资源共享,减少企业盲目投资。第三,为本国企业在国外经营活动创造较好的国际环境。积极参与国际多边投资框架谈判和区域经济合作,深入研究不同区域经济组织特点,同时加强双边经贸合作框架下对外经济合作的磋商机制,积极与有关国家签订经济合作方面的政府间的双边协定,通过加强多边和双边的交流磋商,依靠外交手段促进并保护境外投资,减少和排除企业合作中的壁垒。第四,加强境外的国有资产的管理。建立并且完善公司治理机制,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江小涓

认为,企业在国际化发展战略中,要处理好市场国际化、资本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制造和研发国际化等方面的关系。她强调,不同企业有不同的问题和需求,国内国外要综合考虑,先后轻重要摆布得当。要清醒地认识自身特点和国际环境,找好三个结合点:短期收益和长期发展的结合点,发挥比较优势和提升竞争优势的结合点,自身利益和东道国利益的结合点。不谋近利而求战略性发展空间是长期眼光,但如果长期不能带来收益,就不是真正成功的投资行为。通过海外投资达到提升综合竞争力目标的企业,是那些充分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又通过海外投资提升竞争优势的企业,海外投资的目的不仅仅是扩大规模和现身海外,更重要的是提高盈利能力、提升市场地位和增强品牌影响力。海外投资行为一定要立足于与东道国共同发展获得双赢,否则,“走出去”企业的发展会碰到重重困难,甚至举步维艰。

江小涓认为,海外投资要以企业为主体,遵循市场规律,讲求实效。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要面对许多新的挑战,对企业的素质要求较高,做出决策要积极而慎重,充分准备,制定周密的投资战略。政府要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更加完善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便利各种要素跨境流动和配置。要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引导企业协调海外投资行为。

中兴通讯公司董事长侯为贵

在发言中谈及中兴通讯的实践体会时说,国际市场是一个需要高投入和风险巨大的市场,在国际化竞争中必须把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有效控制作为头等重要的问题来考虑,所以,在国际化模式上,中兴通讯主要选择稳步积累式的发展模式,没有选择大规模购并的方式。他说,在一个相当长的阶段,我们仍然把现金流、利润列为优先于规模发展的重要因素予以考虑。不希望在海外打价格战,更主张理性的竞争。第二,坚持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在产业的核心技术和标准上还没有很大的作为,中国市场经济总体上在全球还是比较薄弱的基础,所以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国作为世界的加工厂还有其必然性。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世界上真正立足并赢得国际社会的尊敬,也必须在高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中兴通讯比较早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企业创立之初就将自主创新作为立身之本。合资也是一条路,但是要获得外面的技术真正成为自己的技术,最终还要靠自己的努力。第三,国际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创造多种竞争优势,整体推进。对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国际化应该是一个全面的进步,所以我们把国际化定义为系统战,从2000年开始我们明确提出,三个国际化的组合战略,也就是市场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中兴通讯国际化就向这几个方面同时迈进。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金碚

认为:广义的“走出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可以是产品“走出去”,也可以是产能“走出去”,也可以是资本“走出去”,也可以是品牌“走出去”。现在人们讨论的“走出去”是狭义的含义,主要指我们国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或者至少是直接在国外进行长期持续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从这个意义来讲,我国企业“走出去”才刚刚开始,是一个初级阶段。

他认为,在“走出去”方面,国家的目标可以是多种的,可以是参与国际竞争,也可以是输出过剩资本,可以是增加中国国际经营的利润,也可以是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国家对企业“走出去”的战略目标定位,决定了政府对于不同的企业“走出去”行为可以实行允许、鼓励、限制甚至禁止的政策。一般来说企业“走出去”首先表现国内资本向国外流动,如果在这个意义上看,显然企业“走出去”对本国经济是有利有弊、有得有失的。所以在不同的阶段,国家必须要明确关于企业“走出去”的国家战略目标。现阶段,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国家战略的主要目标,应该一个是获得更多国际资源,一个是增强民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不是说我们国家现在要输出剩余资本追求更大利润。

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等单位的十余位专家学者也先后发言,提出了诸多有益的对策建议。

简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生产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2)市场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3)资金的全球化,国际金融迅速发展,巨额资金在各国之间自由流动;

  4)科技开发和应用的全球化;

  5)信息传播的全球化;

  6)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并呈现多元化格局。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作用: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1.积极作用;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年诶资源培植效率的提高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消极作用;第一,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第二,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其他国家,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机遇:

1、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

2、市场竞争中,各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3、科技成果快速传播;

4、给发展中国家提供“后发优势”的宝贵机遇;

5、环境、资源、人口等全球性的共同问题更好的解决。

挑战:

1、把市场经济周期性波动和其他弊端也全球化了;

2、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得以推行,导致全球范围内不公平分配和不平等贸易;

3、局部的经济危机容易引起全球的动荡甚至危机;

4、将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的基本社会矛盾也带到国际领域。

扩展资料:

全球化的体现:

当代全球化主要体现在国际化、自由化、普遍化和星球化这四个方面。国际化主要是指跨越国界的,描述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差异。

自由化常常被经济学家所使用,而普遍化则更多地为文化研究者使用,主要涉及特定的价值观念:一个更加全球性的世界在于文化上趋于同质化。星球化则涉及消息的传播与文化安全问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全球化

115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