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硅谷简介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硅谷的高新科技日新月异,平均18个月就上一个新台阶,多年来,其经济持续繁荣,1999年硅谷的营业额达2500亿美元至3000亿美元左右。1998年硅谷人均年薪已达9.6万美元,1999年则已超过10万,美国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硅谷一年收入不下6万美元,比其他地区一般高出一二万美元。全世界人都知道,在硅谷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都是平常的事,即使亿万富翁也不是不可能的。

  在硅谷,知识就是工作,知识就是财富,对于所有科技员工来说,除了完成每天的工作,知识更新也是一门必修课。为了跟上高新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人都不得不废寝忘食,每天的工作和学习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如稍有懈怠,明天就会有被淘汰的可能。

颗粒水溶肥

顾名思义:颗粒水溶肥就是颗粒形状的可全水溶的肥料,没有残渣,没有沉淀的肥料。

颗粒水溶肥一般三分钟速溶,可以特别添加生物成分和液态成分,并且可以调节土壤酸碱度。

颗粒的水溶肥使用非常方便,可以基施,也可以冲施,还可以滴灌,对了,也可以撒施(巧棵力就是颗粒的水溶肥,撒施很方便),直接撒在地里或蔬菜旁边,不烧苗,肥效期也很长。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企业

中国著名的企业有工行、中国移动、建行、中石油、农行等。

  1. 工行

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简称ICBC ,工行)成立于1984年1月1日。总行位于北京复兴门内大街55号,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国有银行,国家副部级单位。中国工商银行的基本任务是依据国家的法律和法规,通过国内外开展融资活动筹集社会资金,加强信贷资金管理,支持企业生产和技术改造,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2017年2月,Brand Finance发布2017年度全球500强品牌榜单,中国工商银行排名第10位。2018年6月20日,《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发布,中国工商银行排名第4位。2018年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2018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榜单,中国工商银行排名第1位。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26位。

2.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Ltd,简称中国移动、CMCC)是按照国家电信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的中央企业。2017年12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进行公司制改制,企业类型由全民所有制企业变更为国有独资公司,并更名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是一家基于GSM、TD-SCDMA和TD-LTE制式网络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中国移动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在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主要经营移动语音、数据、宽带、IP电话和多媒体业务,并具有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单位经营权和国际出入口经营权。注册资本3000亿人民币,资产规模近1.7万亿人民币,员工总数近50万人。

2016年7月20日,财富世界500强出炉,中国移动名列财富世界500强之一。2016年8月,中国移动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0。2017年7月,中国移动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6 。2018年7月,中国移动在《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第53名 。

3.建行

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简称CCB,建行)成立于1954年10月1日。总行位于北京金融大街25号, 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国有银行, 国家副部级单位。中国建设银行主要经营领域包括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和资金业务,在29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及子公司,拥有基金、租赁、信托、人寿、财险、投行、期货、养老金等多个行业的子公司。

中国建设银行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与多个大型企业集团及中国经济战略性行业的主导企业保持银行业务联系,营销网络覆盖全国的主要地区。 2016年6月30日,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行榜》,中国建设银行排名第2位。2017年2月,Brand Finance发布2017年度全球500强品牌榜单,中国建设银行排名第14位。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31位。

4.中石油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或“中石油”)是中国油气行业占主导地位的最大的油气生产和销售商,是国有企业,是中国销售收入最大的公司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

2017年2月,Brand Finance发布2017年度全球500强品牌榜单,中国石油排名第33; 7月31日,《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发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二。

2017年全年,公司营业额为2015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7.98亿元,同比增长190.2%;净资产收益率1.9%,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基本每股收益0.12元。 2018年10月11日,福布斯发布2018年全球最佳雇主榜单,中国石油位列第155位。

5.农行

中国农业银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简称ABC,农行)成立于1951年。总行位于北京建国门内大街69号,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国有银行, 国家副部级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供各种公司银行和零售银行产品和服务,同时开展金融市场业务及资产管理业务,业务范围还涵盖投资银行、基金管理、金融租赁、人寿保险等领域。

2017年2月,Brand Finance发布2017年度全球500强品牌榜单,中国农业银行排名第34位。 2018年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2018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榜单,中国农业银行排名第4位。 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40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中国企业500强

什么是.com泡沫?

  泡沫破灭,谁之过?

  以亚马逊为代表的.Com泡沫完全可以被归入“历史之最”的行列,在把纳指推向5000点高峰的各路诸侯中,.Com居功至伟,在把纳指拖下4000点的众多势力中,它首当其冲,甚至把纳指拉近2000点深渊时,它也是“功不可没”的。现在,纳斯达克总市值缩水高达30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31%),几乎濒临彻底崩溃的边缘,面对这场灾难,我们不得不对两个问题进行反思:

  1. 谁应该对这场股灾负责?

  2. 这样的灾难是市场自由化带来的必然结果吗?还是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所致?如何避免?

  其实,股票市场产生投机热而催生泡沫是经常的事儿,在过去20年内,垃圾债券、日本概念、房地产、生物工程等股票都曾经极度膨胀并迅速破灭,泡沫破灭之后伴随而来的就是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经济衰退。美国一直信奉自由化的市场理念,他们认为市场本身是效率最高、最好的资源配置工具,但却无法解释泡沫产生和破灭的尴尬现象,修正主义学者则把此归结为公众集体的头脑发热,他们认为在郁金香热、网络股热中保持理性的人太少,并且头脑发热的投资者已经不是很多,而是绝大多数,尽管这些投资者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足够的信息。

  在凯恩斯看来,自由化市场对股票价格的反映本身就存在缺陷,当公众对某些股票的购买需求超过一定度时,股价和实际价值相脱节是必然的结果。在投资狂热的时间段内,某类股票总量远远无法满足公众的投资欲望,于是二级市场的股价就充当了压力阀的作用,承受投资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如此看来,网络企业的市值是很难确定的,它的起伏涨跌是由大众心理所决定的。

  科恩在当时的报告中指出,投资者心理所支撑起来的股价基于一个可预想的但却可能被夸张了的事实——互联网是可以改变一切的工具,但如果由此推理出互联网公司可以获得暴利,这种逻辑显然是有问题的。互联网确实是新技术,但新技术的暴利功能被夸大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多次,铁路也是公认的具有革命性影响的工具,但它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多数铁路股票和债券(用于铺设铁轨)投资者却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互联网开放和自由的特质是非常吸引人的一面,同时也是.Com失败的重要原因,因为商业成功所寻求的是特色经营而不是跟风别人,但在互联网上模仿或复制对手的经营模式却容易的多,从而使得网络企业趋于同质化,如此重要的商业戒律怎么反而被那么多聪明的创业者所忽略了呢?

  尽管市场产生泡沫是必然的现象,但要出现泡沫泛滥却还需要人的推动,这恐怕是华尔街股票承销商所不可推卸的罪责。承销商的利润是很肥的,每完成一次IPO它们就可以得到约相当于募集资金7%的报酬,由于巨大的利益诱惑,当发现公众对网络股需求强烈之后,它们就拿着网络股向股民的肚子里填,也不考虑这些网络企业的赢利性和生存能力。当时科恩的勇气固然可嘉,但却被淹没在一片吹捧声中,曾就职于美林的亨利·布洛奇特就是一个典型,他向投资者大量推荐那些股价高企的网络股,还进行过一个曾经很“著名的”的论证——.Com股票应该比传统企业股票价格高,由此得出了一个很惊人的预测——亚马逊的股票将突破每股400美元。一向谨慎的美林可容忍不了这样大胆的近于偏激的预测,于是科恩发布对亚马逊评级报告的6个月以后,布洛奇特被解雇了。

  当时很多专业咨询机构认同并宣扬一种极其“另类”的观念,即.Com的真正价值不在于靠买产品或提供服务赚钱,而是靠买卖股票获利,它们最爱举的例子就是某支股票在几天之内翻了几番,煽动投资者进行差价交易,这是在投资还是在赌博呢?正常情况下,普通投资者可能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股票换手,但在网络股红火的时候,日交易者却迅速增加,大家都梦想通过低买高卖发大财,这种投机热潮也是助长泡沫的重要原因。

  会计师事务所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纳斯达克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很严格的,它要求上市公司每个季度都要发布财务运营报告,以让投资者获悉其赢利或亏损情况。对上市公司的各种财务报表进行审记核查、根据营收计算出股票成本,这些都是会计师事务所应做的分内之事。由于互联网公司都处于成长阶段,需要周期性的资本灌输,万一断了资金,其存活就成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本应该发布一些观点或评论,提醒投资者注意网络股风险,但可惜的是,它们没有做到,事实证明,会计师事务所在此过程中起的是帮凶而不是监督的作用,更确切地说它们只是做出一些数字给投资者看,甚至有的事务所还将.Com的收益跟实物交易收益区分对待,这种可疑的做法也直接推动了泡沫的膨胀。

  共同基金被寄予的一大厚望就是以理性投资者的身份引导市场的健康发展从而保护公众投资者,因为他们具有专业水准,投资行为更冷静和理智,能够对一些狂热的个人投资起到降温作用。由于基金财力雄厚,它们完全可以把某支刚刚IPO的股票价格抬上去,从而吸引来更多的资金,再把股价推的更高并长时间维持在一定的价格,完成这个任务之后,投资银行就会对它们所付出的巨大努力给予奖励,于是我们就看到,整个华尔街(从承销商到会计师事务所再到共同基金),他们在进行一项共赢的投资,就如同一位银行家所说的那样“在这个系统中,咱们每个人都会赚钱的。”很显然,基金的表现是很令人失望的,在.com疯狂的时候,很多基金抛弃了自己的使命,也盲目跟风,在诡秘莫测的股市中,它们本应像“牧羊狗”一样保护投资者,但它们却把这些“羊群”送进了狼口,不过它们自己没好到哪里去,下面是2000年11月27日《财富》杂志中一文对十大基金的投资统计数据(如果是今天,结果可能更难看一些): 网络基金公司名称

  收益回报率(至9月30日)

  总资产(单位:百万,至8月31日)

  流动净资产(单位:百万,至8月31日)

  Munder NetNet

  -14.6%

  $8,822

  $2,061

  Goldman Internet Tollkeeper

  -7.9%

  $3,034

  $1,450

  Merrill Lynch Internet Strategies

  -27.6%

  $980

  $803

  Internet fund

  -34.6%

  $861

  $89

  Amerindo Technology fund

  -22.9%

  $575

  $79

  Firsthand e-Commerce

  -17.8%

  $527

  $257

  Enterprise Internet

  -7.1%

  $479

  $228

  Baron iOpportunity

  -23.9%

  $225

  $243

  RS Internet Age

  -11.2%

  $217

  $157

  ING Internet

  -43.0%

  $179

  $46

  把网络股的失败单单归罪于华尔街似乎也不太公平,毕竟公众投资者心甘情愿掏包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如同布洛奇特所说的“投资者愿意购买这些股票”,即便在网络股衰退期仍有不少硅谷工程师整天不好好上班,而是忙着和经纪人联系进行股票交易。1999年,狂热的华尔街到处都散发着网络的气息,由于缺少警示信息,投资者的投机本性暴露无遗,没有人能够抵挡得住一夜暴富的诱惑,就连那些保守的老先生也不甘心落后,年轻的投资者更是雄心勃勃,英国女王、沙特阿拉伯富翁等都纷纷陶醉在网络股的美妙前景中。没有人会忘记theglobe.com的上市情景,首日交易量创造了历史记录,股价从9美元一路摸高到97美元,市值当天一举突破10亿美元,而它前三个季度的收入只有区区270万美元,公司的两名创业者(十几岁的孩子)路演时,以新经济代言人的身份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志得意满地对公众说,“对买到了我们公司股票的人我们表示祝贺,因为他们是幸运的,但可惜的是,大多数的人都很不幸”,不过,一年过后,他们的话就得翻过来听了,那些“幸运者”却很“不幸地”被套牢了。

  当然,媒体在此期间的所作所为也是不能恭维的。在网络股热蔓延时,它们是吹捧手,到处煽风点火,颂扬创业者如何如何具有挑战精神,它们的企业前景如何如何美妙,让投资者保持耐心,进行长期投资,丝毫没有提醒公众警惕这场传染病会对整个社会发展所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但到后来一看网络股不行了,它们又落井下石,一个劲地诋毁网络企业,还责怪投资者卤莽和冲动。

  还有,不少政府机构的官员在评论一些事情的时候带有强烈个人感情色彩,误导投资者,如鼓吹新经济的神奇魔力,为华尔街股指的飙升喝彩叫好,这对网络泡沫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现在已经没有谁看好.Com的IPO了,跟.Com有关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坏消息,如转型、裁员、被收购、倒闭等等,经济衰退也随之而来,这些能防止悲剧以后重演吗?没有人知道。

  或许,我们得到的一个最大教训就是:新经济也是经济,也要服从经济规律。

微信革了谁的命

互联网已经无处不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步,云计算、大数据和3D打印把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起来。科技进步、创新引擎在推动世界快速变化,日新月异。

  由中信书院主办的“2014中信书院前沿论坛”于11月15日在北京举办。分论坛“互联网论坛:世界将怎样连接”中,针对当前互联网行业热门的“互联网对世界的影响”、“运营商转型”和“企业盈利模式”等话题,曾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董事长的王建宙,和360总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四度交锋,分别从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的角度描绘了未来互联网时代的新机遇。

  近日,腾讯推出一款新的应用“微信电话本”,由于通话只费流量而无需话费,因此被认为很可能在未来抢夺运营商的市场。基于此,两人观点的交锋聚焦于运营商是否会被取代,未来运营商又该如何转型?

  交锋一:互联网时代未来世界将如何连接

  王建宙:我们现在世界已经变成一个可连接的世界,每个人都在考虑可连接的世界里我们应该如何生存。移动通信1980年开始,现在30年时间,全球已经有70亿手机,中国手机也超过12亿。这些手机加上物联网把我们这个世界变成一个高度连接的世界。

  在超连接的世界我们怎么办?我说三点,我讲的都是对从业人士、创业者、行业的人来说。

  第一,我们必须找准自己在这个生态系统当中的位置。现在可连接生态系统当中由各个环节组成。我始终认为主要由三个环节组成:一是网络连接,就是我们所说的运营商的各种网络,包括Wifi网络;二是移动设备,以前有移动电话机,现在移动设备指的是手机和iPad;三是最具有潜力就是应用服务,就是APP。

  这个新的价值链已经形成了,每个企业甚至每个人都要在这个价值链当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我们曾经很不适应过,当苹果应用商店出来的时候,突然发现手机用户购买应用服务跟运营商没有任何关系,实际上价值链的结构已经发生变化了。

  后来越来越多的OTT(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出现,它们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包括话音、短信,好像跟运营商没有什么世界的控制和关联。(运营商)曾经很不适应,现在必须承认这个现实,摆正自己的位置。

  第二,创新。可连接的世界刚刚走出第一步,更大的发展还在后面。最近苹果发布了iPhone6和Plus,它在三天就卖出了1000多万台,创造了历史记录。听到这个消息,首先感到很振奋,另外又感觉松了一口气。一是iPhone第一版到第六版了,三天还能创造这个成绩,说明智能手机市场非常大,所有创新者还是有很大的市场可以去做,离饱和很远。二是iPhone6和iPhone6Plus有两个特点,一是屏幕大,二是加了一个功能,没有颠覆的性能。假设iPhone6是一个革命性的、划时代的手机,我们很多手机制造商要再创新更困难一点,所以创新是根本的。

  第三,可连接的世界里面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情就是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我们的客户在享受这种服务的时候,其实他们很担心。他们所有活动、他们的身份、他们各种各样的爱好,甚至他们信用卡的信息全部在网络上,他们对此很担忧。这给我们所有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带来新的责任,就是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保护。

  周鸿祎:互联网的本质是把很多单个的节点连起来,节点越多,网络的效应、网络的价值和节点不是成线性关系,甚至不是平方关系,而是一个指数关系,它是全互联的网络。因为指数级效能的变化,中国人通俗的话说就是量变产生质变,就产生了互联网很多颠覆性的变化。

  第一,由于有了无线互联网、手机互联网的全互联之后,最大的变化是改变了产品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今天企业面临互联网之所以感到不适应,是过去我们离消费者有很多渠道,有很多层级。现在互联网使得每个企业的产品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所以很多传统的行销方法不再起作用。

  大家都在谈参与感、社区营销;大家都在谈把你的客户变成用户,再变成粉丝;甚至很多人说未来没有粉丝的品牌将会不是真品牌。很多人在讲我做产品,我的产品要从我想做什么卖给用户,最后变成用户跟我一起创造。当每个企业今天面临连接的时候,你要扪心自问,过去和用户之间一锤子买卖的生意模式很有可能就不存在了。可能在互联网化最重要的时候,你要变成一个服务,你要把产品想办法变成和很多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连接。

  举例说明:刚过完双十一,我们都想一个问题,是淘宝多牛吗?不是,淘宝发动了无数中小卖家,他们一起在帮助淘宝做销售。淘宝变成很多卖家和很多败家的女人,马云都说他得成功靠女人。真正强有力的概念是他们连接的概念。我们传统企业转向互联网的事业,就是面对连接的时代,你怎么更好的直面你的用户,更好的照顾他们的体验,做产品的思路完全变化了。体验为王,要单点突破,因为传统通过信息不对称,以广告促销来推广的方式已经不行了,现在需要的是消费者对你直接的认知。

  第二,连接世界里面很多商业模式或业态会带来巨大的颠覆。过去互联网更多实现信息的革命,信息流速度加快了,但是有了手机之后,可以让人用手机不仅获得信息,可以直接获得各种服务,直接做成各种交易。

  物流、服务流、金钱的交易流,都改变了原来网络里面的关系,使得很多中间状态,很多中介不存在了。消费者可以和原来很多商品服务的供应者直接连接。为什么需要出租车公司呢?我有一辆车,去万达广场,王总也过来就搭车,给我油钱,我省钱,王总也方便。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有些职能可能被结构掉。为什么有报社呢?报社过去可以发广告,现在自己就是自媒体,未来电视台也不存在了,好的节目制作组直接把片子放到网上收费。太多企业的商业模式已经不再存在。

  我不太同意王总的意见,人类面对悲惨的事实的时候不能接受,现在接受了,我觉得你的同行不再是你的敌人。因为连接关系改变了,闯进来一群人,原来有联通人砍电信的网络,促销的时候打起来了,最后发现他们是难兄难弟,他们的敌人变成谷歌、小米。未来是一个跨界的世界,因为连接关系改变了,原来做安全的,没人想到我做搜索,手机的分发。今天不能定义一个企业做什么,因为你在产业链的位置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我写了一本书,给很多传统企业家答疑解惑,到底为什么互联网能够颠覆很多传统企业。它改变了你和用户之间的关系,体验变得特别重要,它改变了商业模式,很多一次性的买卖关系不复存在。

  从某种角度来讲,中国互联网到今天也没有硅谷真正的本源技术的创新,中国互联网发展这么大是靠什么?你发现更多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和人口红利。视频网站起来,他们其实革的是传统电视台的命;腾讯微信起来是把运营商挣的钱免费掉;阿里巴巴起来是把传统零售业革了;小米能起来了,是把卖手机通信设备制造商革命。大家干的都是把原来一个行业的钱干掉,回馈消费者,赢得消费者的欢迎,所以才能快速的成长,这也是中国互联网的特色。

  交锋二:夹缝之中运营商如何转型?

  周鸿祎:我的问题特别俗,今天运营商怎么看待它的竞争格局?我觉得像腾讯微信是把运营商短信、彩信业务打掉了,这导致短信收入的降低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是用户慢慢跟运营商距离就远了。

  在今天,运营商被微信的服务往后推,不可或缺,但是离消费者越来越远。在互联网里最重要的是谁能获得用户,谁能掌握用户,谁的价值就会越大。按照这种规律来看,腾讯归为应用服务商,小米、苹果、华为被定义为移动设备提供商,运营商是网络通信提供商,你发现这三者的界限今天在含糊。小米要想学习苹果,华为学习小米,他们都想建立一个独立的,用户拿了手机之后享用他们圈套的服务,用户感知不到运营商的存在。微信做了一个电话本,把运营商上千亿话音业务拿掉。

  我特别理解运营商的心情,有点像面对葵花宝典。我们经常讲要想成功,引刀自宫。运营商不能放弃话音业务,面对几千亿的资产流失,但是不放弃,别人做免费话音、通信、短信,慢慢这几年等死。您过去在运营商,现在退休了逃脱了,你给三大运营商出主意怎么看这个问题?

  王建宙:应用服务也提供话音、短信,跟运营商竞争,我没有感觉到这是竞争。我不认为腾讯的微信和中国移动网络是一种竞争,或者中国移动、话音是竞争。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不是数码摄影去取代胶卷的时候。数码摄影取代胶卷是毁灭性的,胶卷没有了。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好像我们做公路,以前马路上走的是人,后来有了马车,再后来有了汽车,马车也好,汽车也好,路总是需要的,而且汽车比马车需要的路更加多,更加宽。

  2000年中国联通在美国上市的时候,正好是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前夕。我们很担心这么高的估值能不能支撑的住。有一个银行家说,两百年前大量人到西方淘金,大部分失败了,只有一种人永远赢,就是生产淘金工具的人,你放心大胆的做网络。至于你说的竞争,我们看电视肯定要电,你能不能说电力公司跟电视台在竞争,因为没关系,电视台必须依靠电力公司才工作。

  现在微信也好,美国的Twitter和Facebook确实替代了大量的短信,甚至一部分话音,你没有看到替代的同时产生的流量要比把它被替代掉的东西大的多。

  对于运营商来说,第一个重要就是一定要转变成经营话音为主,变成经营数据为主。原来套餐计费计划是话音为主,赠送数据,数据无限制使用。现在美国很普遍以数据为主,你买2G、5G、10G,话音是赠送的,话音是没有限制的,这种转型就是把以话音为主转到以数据为主。只要这种转型能成功,我觉得不仅不会下降,还会上升。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

  刚才说了有三个问题,网络连接、移动设备和应用服务,没有人可以通吃,谁想通吃完全不可能,也完全可以跨界。应用商店是制造商,可以跨到运营商做运营,运营商也可以做别的,也可以做应用。现在的问题是运营商除了要做其他服务提供商所做的事情以外,一定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刚才你说到用户的价值,这是最遗憾的。为什么互联网公司的估值那么高,而移动公司估值几乎没有变过。以2010年到现在位置,互联网公司翻了几番,全世界运营商只要不下降就不错了。说明对用户的估值差的太远了。

  要说对用户的了解,我们是最了解的,应该找出一个最适合运营商的一种应用,而不是跟着别人后面来找。这个说起来要做起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于我来说,我希望大家用手机,只要你用手机,不管你用话音、短信也好,还是用微信、微博也好,我看到大家有手机就高兴。

  周鸿祎:我同意王总的结论,我觉得运营商不会死,因为它是国企。不管你用什么,只要用我的流量就可以,今天用无线网络、3G、4G网络,运营商要建基站,还是有很高的成本。大家接收到流量收费,很多宽带接入都实现了包月,你把光纤铺完,传输能力非常强。韩国桌面互联网接入全部都是千兆到桌面,光纤入户,能力非常强。

  王建宙:周总很有思路,老说互联网思维,我很欣赏,很钦佩。先说管道会不会消失,而是边缘化。你说Wifi很普通,Wifi只是一个热点,连接热点都是通信系统,是运营商提供的。Wifi发展的越多,运营商挣钱越多。

  刚才提到降价的问题,大家都觉得到了话音没有了,价格越来越低,运营商收入越来越少,利润越来越好。我承认流量的价格还会不断的下降,因为下降余地现在还有。流量就像当年话音一样,当年话费一分钟4毛钱,每降一次它的量所增加的收入会覆盖所减少的收入。

  现在流量看似在下降,但是下降的同时量是直线在上升。我至少可以在肯定一段时间内,随着流量价格的下降,流量收入不仅不会下降,还会上升。举例:现在4G牌照发了9个月,有些省4G流量已经超过3G;3G做了五年,甚至有些省超过2G;2G已经做了20年,这方面的潜力是非常大的。

  有一点我很同意,运营商在做应用服务方面,它的DNA决定了有很多的弱点,在很多竞争上面都不如OTT,但是我相信运营商是能够找到一个能够发挥它的最大优势的一种应用服务。你不要说别的,我们就说非洲,非洲的肯尼亚有一个公司就是用手机做了手机支付,它用于农村地区的汇款,光是这一项服务就是其他所有OTT都无法竞争的。我们运营商一定会找到类似这样的杀手锏。

  交锋三:互联网开发商如何找寻盈利模式?

  王建宙:电信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在经营模式上确实不同,因为他们DNA不一样,我们努力想转变,但是难度非常之大。我想知道当我们发现一个新的产品,根据我们的经验觉得这个产品一定很好,一定受欢迎,通常我们需要找出它赢利模式。事实上我们想象的盈利模式跟实际结果往往不一样。我们看到很多互联网开发商看到好的东西,不需要考虑别的,只要有量,就一定有盈利模式,用户足够多,经营模式一定会出来了。

  我想知道一个很具体的事情,作为一个互联网的开发商,遇到好的产品但是一时找不到盈利模式的时候怎么办?

  周鸿祎:我在跟很多交流互联网的时候,我总结互联网最基本的规律就是用户之上。我一直认为在互联网里所有的商业模式特别是对于消费者的,都是建立在一个大量的海量用户基础之上。

  互联网的产品模式很多,但是挣钱模式就这么几种。一是广告,交叉补贴,广告主补贴用户。二是增值服务,比如说腾讯的蓝钻、绿钻。三是电商,O2O,有足够的人流才能卖商品,才能卖线下的服务。用户一定是互联网的基础,我认为在互联网上如果你不能想办法得到一个海量用户,就很难往下走。

  很多人对商业模式的理解老是有一个误解,认为商业模式在屋里规划出来的。其实所有商业模式不是规划出来的,是探索出来的,但是没有足够用户群的时候,你去想模式,它在屋里怎么都想不出来。

  当年把博客引入中国来,是方兴东引进来,门户做博客都没有赚钱的,腾讯的博客叫Qzone,它是唯一赚钱的。腾讯用户太多了,用户多到在里面卖掉墙纸和背景音乐都赚钱。当时很多人感慨说,到底博客这个模式赚钱不赚钱,我们说看你的用户多不多。很多模式很多公司自己去做做不起来,腾讯一做就做得起来,腾讯是肥土,插根扁担都开花。这是基本道理。

  互联网公司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很多人做的时候,一定是没有想清楚就做了。王总为什么会有这个困惑呢?很多成功者就会做一个总结,当年我如何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我看到五年以后、十年以后的世界,就下决心免费了。这是不真实的,很多人做免费都是不得已。

  还有就是公司小,光脚不怕穿鞋的,免费也免费不到哪儿去。我们当年免费杀毒,是被逼的,原来我们送卡巴斯基的杀毒,后来这孙子突然不让我送了,我就失信于用户。我自己做一个杀毒,自认为我技术很好,但是用户分不出来。你告诉用户说我免费,不仅免费,还终身免费、永远免费。因为中国人就不爱花钱买软件,我们做免费杀毒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办?通过免费杀毒积累了2亿用户的时候,你想什么模式,都是工作的。

  当年马云怎么起来的?就是淘宝,我相信那时候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免费。你在淘宝打个卫生纸,都有1万人在卖,你买谁的?谁掏钱谁就排在前面,这就是新的商业模式。这是探索出来的,而不是凭空设计出来的。谷歌刚出来的时候也有很多人质疑,Twitter、还有微信,免费了怎么赚钱,其实不用担心,他们天天打飞机都赚钱了。

  交锋四:互联网没有改变的是什么?

  王建宙:我延伸一下,不是某种物体改变,而是企业或者人的创业精神,有一点永远不会改变的就是专注就能成功。无论在工业时代还是信息时代,不管外部的科学技术发生什么变化,专注的人才会成功。

  我看了《乔布斯传》以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他说我们客户把钱交给我们,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时间7天24小时都来考虑一件事情,而我们能,因为我们就是做这个工作的,我们就可以一天24小时什么时候都永远想的我们所专注的这件事情。我觉得不管这个环境发生什么变化,只要专注一定能够成功。

  周鸿祎:互联网不能改变就是有人做的系统一定有漏洞,一定有人的地方就会干事儿。

  随着科技的发展,安全的问题不是越来越少,实际上是越来越多,未来这个是不能改变的。现实世界里面有很多坏人,有很多做坏事的人,但是他们今天利用互联网,甚至IOT技术做得更好。

  过去有人劫持你的电脑,你只是丢了文件。但是你开了智能汽车在路上,突然死机了,可能就带来灾难性的事件。我们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安全公司,大家可以做支付、电商,而我们要考虑的是怎么利用我们的技术让互联网变得更安全。

  以后每个企业都会变成互联网企业。当你变成互联网企业之后,会发现企业自身的安全不是牵涉到这个企业自己的问题,而会牵涉到这个企业的用户。我们所有用户的数据都会放在各个企业的服务器上,变成大数据。

  今天互联网时代,隐私被彻底改变了,每个人没有隐私,所有的隐私都在云端。如何保护隐私,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安全的形势从来没有被改变过。

(本文转载至Techwab)

谁来介绍一下手机芯片平台的现状??

作者:李娜 胡媛/文

未来10年,消费电子很可能会成为像1980~2000年期间PC那样的增长引擎,从而让全球芯片产业进入由消费电子需求驱动的增长周期。消费电子对芯片更大量、更多层次的需求正在带来一场变革,在这场变革中,芯片过去近乎神圣的技术壁垒正在出现松动,被庞大市场需求召唤出来的中国芯片设计公司,也借此开始走上舞台。

IDC的研究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消费电子市场的销售额达到347.5亿美元,预计今年将超过600亿美元,并将保持13.8%的复合增长率。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电子市场,中国已经成为芯片巨头们的主战场,也成为后来者挖到第一桶金的矿坑。

2005年,出乎华尔街意料的中国MP3播放器市场的爆发,将中国本土芯片设计公司珠海炬力一举推上纳斯达克。凭借MP3芯片这个在技术含量和产品单价都不高的单一产品,珠海炬力去年的销售收入就已经超过1亿美元,进而4年时间从零创造出了一个市值近10亿美元的中低端芯片设计新贵。

中国消费电子市场的崛起造就了中国芯片设计行业,这句话并不夸张。“在这里,我看到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纳斯达克中国芯片设计第一股中星微电子公司创始人邓中翰这样说道。实际上,与珠海炬力的情况类似,中星微也是依靠中国市场和多媒体芯片起家的。今天,它已经占领了全球PC摄像头图像处理芯片60%的市场份额。

从4年前的几十家到2006年的500家,中国芯片设计公司像发蘑菇一样正在成群结队地出现。尽管相比英特尔(Intel)、德州仪器(TI)、博通(Broadcom)等参天大树,它们在收入规模上的绝对高度还很低,绝大多数甚至还在烧钱而不是赚钱;而且它们的技术往往算不上创新,产品也多是国外芯片的替代品,但毕竟它在“血统上”属于产业链条的高端位置。这是一直处在产业链条下游的中国企业前所未有的一次跳跃。

这种跳跃即便有着中国消费电子市场的支撑,也依旧像是一次“赌博”。在技术、资金高度密集的芯片设计行业,他们从事的是一个随时都可能出局的游戏。在这里,技术、资本、市场这三个要素比其他行业更加复杂地纠缠在一起,以至于今天百舸争流的局面更像是一场残酷结局到来前的虚幻。

事实上,有些公司已经倒闭,有些公司即将倒闭,甚至有人预言2年内500家中的一半都将死掉然后变成“肥料”。因为经过过去三四年的“讲故事”阶段,国内的芯片设计公司已经到了产品量产和产品上市的关键时刻。不能在市场上证明自己,死掉可能就在一瞬间。

今天,芯片设计行业还只是个勇敢者的游戏。但谁能玩到最后,则不仅仅是勇气的较量。

给鲨鱼剔牙缝

在上海方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EO沈方的眼中,自己所从事的芯片设计行业虽然听上去是一个很高端的生意,但他却觉得自己做的是一个“时刻都在与鲨共舞,在给鲨鱼剔牙缝”的危险行当。“太残酷了!”在采访过程中,沈方几乎把这句话重复了10遍。

目前在全球半导体行业,英特尔控制了CPU,德州仪器把持着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三星在内存和闪存芯片市场占据领导地位。在这些电子产品最核心的关键芯片领域,任何国内的芯片设计公司想要分出一杯羹来,都无异于以卵击石。

中国的芯片设计创业公司从诞生那天起首先面对的就是生存空间问题。在英特尔、德州仪器等芯片行业巨鲨用几十年积累起来的资本、技术以及市场门槛面前,这些小字辈只有通过寻求细分的利基市场,才能像大树脚下的小草那样挣扎着从树冠的缝隙中寻找到阳光。

中国芯片设计业的标兵之一——珠海炬力,就是靠抓住中国MP3市场出乎华尔街意料地爆炸性增长,瞬间成为了一个市值近10亿美元的纳斯达克公司。这个“神话”的根本原因就在于MP3芯片虽然利润率相对较低,但是从技术上比较容易突破。而中国消费电子市场的爆炸式增长和不同于海外的“多层次需求”,带来了众多的MP3制造商。而目前国内低端MP3的利润率已经由最早的500%降低到17%左右,厂商对芯片成本的斤斤计较,自然给珠海炬力替代进口芯片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毫不夸张地讲,“抓住中国市场的特殊应用和特殊环境”已经是今天中国芯片设计行业的绝对真理。上海方泰CEO沈方就承认公司走到今天,“找对了牙缝”是最重要的一点。2003年沈方决定回国创业时,曾经亲自起草了7份商业计划书,经过再三选择,沈方最终挑选了“手机多媒体芯片”作为回国创立公司的定位。

方泰最早设计的产品是手机和弦芯片——也就是瞄准手机铃声的市场需求。不过这个想法在美国简直无法被理解。当年沈方与美国的VC(风险投资)谈的时候,对方听说他想做的芯片就是“让手机铃声更大声”,没有一个不面面相觑的。“他们不理解这个玩意怎么会有市场。”沈方说,毕竟在美国,开会时铃声都放在最小或者震动状态。

最终,投资方泰的是台湾背景的华人VC旭阳创投,而和弦铃声随即真的成为了国产手机的主要卖点。比如采用方泰芯片的深圳宇阳手机,去年在二、三线市场的增长非常迅速,卖点就是“大嗓门”。而由超级女生李宇春代言的夏新直率系列手机,也采用了方泰的和弦芯片,去年卖得非常火爆。

与方泰类似,智多微电子最近刚刚量产的手机多媒体应用芯片“阳光二号”也是一个中国市场的特色产品。其提供独特的移动视频卡拉OK的功能,能随意切换原唱、伴奏、歌词及快进暂停等功能之外,还能播放MTV视频,使得用户能够在手机上获得与现实中卡拉OK完全一致的真实体验。“中国市场比较喜欢这些花哨的功能。”曾从事多年手机设计工作的智多微电子CEO胡祥表示,“这是中国人才能看到的市场,所以也是中国芯片设计公司的机会。”

不过,在这个“少数人看到的市场”上,中国芯片设计公司还谈不上“技术创新”和“开创蓝海”的先锋。实际上,他们的商业模式就是给“弱者”贩卖“更实用的军火”。

“实事求是地说,多媒体处理器做得最好的绝对是德州仪器。”沈方说,“但它不会为国内的手机厂商改变任何东西,而我们却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今天,像夏新和宇阳这样的国产手机厂商对于方泰是大客户,但对德州仪器只能算是“小小客户”,所以无论是在价格还是在应用支持力度上,德州仪器很难花太大的精力,而方泰却愿意通过多媒体芯片来为他们提供差异化的产品竞争力。当然,能做到这一点的原因还在于在多媒体应用处理器领域,国内外芯片设计公司的水平差距不像更为核心的基带芯片那样大。

今天,除了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中星微电子和珠海炬力之外,很多国内的芯片设计企业都已经进入了多媒体处理器领域。在这个领域,用于手机的移动多媒体芯片是焦点中的焦点。不过,现在国内手机厂商出于稳定性的考虑,对中国芯片设计公司的“替代品”还处在很有限的尝试阶段,所以无论是“大嗓门”的方泰还是“卡拉OK”的智多微电子,现在都根本谈不上赚钱,更多的是在赚名声。

通过寻找中国特色来定位自己的芯片设计企业其实肩负着巨大的风险。尤其对于消费电子市场,市场需求一直在变化,并不是按照线性增长的方式来发展的。去年流行MP3,今年可能就流行MP4了,市场需求的多变性导致产品周期迅速缩短。再加上芯片设计行业的高投入,让他们一个产品选择失败就可能面临着倒闭的风险。

所以,定位在“中国特色的市场”只能是“给鲨鱼剔牙缝”的一种方式,而中国企业最擅长的低成本模式,目前依旧是中国芯片设计企业为自己创造生存空间的普遍做法。比如,目前大部分国内的手机芯片设计企业,都是在没有手机生产牌照的“黑手机”上通过性价比找到了盈利点。因为“黑手机”早就把中国多媒体芯片中的摄像头、MP3等作为高性价比的“进口芯片替代品”,甚至以此形成了自己的竞争力。

实际上,今天近500家中国芯片设计企业中,还有很多都是定位在售价1美元以下的低端芯片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上仍要保证自己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同时可以成为国外企业的“替代品”,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中国特色只是一方面,因为不把成本控制到一定程度是根本没有生存空间的。

2002年成立的埃派克森微电子公司,目前正在大力投入到多媒体音频视频芯片、3G通信数据转换器系统级芯片的中高端产品线,不过其最初则是通过选择鼠标的USB主控芯片这个细分市场养活了自己,虽然这个芯片的单价只有一两元人民币,但是庞大的市场需求给它带来了不菲的收入,并由此获得了华登国际和DCM的风险投资。

尽管埃派克森的三个关键负责人分别来自德州仪器、英特尔、博通这些芯片巨头,拥有最好的技术背景,但他们回国之后,“成本控制”一直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能够将成本控制到一定水平是有技术门槛的。”埃派克森生产部高级总监罗卓星认为,这个“门槛”体现在芯片设计的各个环节。

一般来说,在硅片面积一定的情况下,芯片成本与芯片面积成正比,而芯片面积与里面晶体管的数量成正比。通过优化晶体管结构,可以减少其数量,以达到减小芯片面积的目的。但在晶体管数量减少的同时,设计公司必须保证芯片量产时的成品率,才能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目前埃派克森芯片量产的成品率可以达到98%,利润率维持在50%左右,为了做到这些,埃派克森的开发团队付出长达3年的努力,才为他们在鼠标控制芯片市场赢得了生存空间。

中国芯片设计企业在寻找生存空间上注定是艰难而充满风险的,而且“鲨鱼牙缝里的肉”也注定不会大到可以喂出另一条鲨鱼,但这是中国芯片设计企业目前唯一可以选择的生存道路。

不久前德州仪器在北京举办的亚洲开发商大会上,当被问及对中国的芯片设计公司有何印象时,德州仪器的首席战略科学家Gene A.Frantz很抱歉地说:“我曾经拜访过几家中国的芯片设计公司,但说实话已经想不起名字了。”这个令人“遗憾”的回答虽然让期待从他嘴里印证中国芯片设计公司崛起的人感到失望,不过对于中国的芯片设计公司们来说,巨头们的忽视,也许却是个好消息。

和时间赛跑

永远都只能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这是中国芯片设计公司的另一个商业真理。 “如果产品出来的比市场早,市场还没有起来公司就维持不下去。如果产品出来比市场晚,整个市场有可能就是别人的了。”一位中国芯片设计公司的 CEO这样说道。

芯片设计行业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从芯片的产品定义,到流片(从电路设计图到样片的过程)及最终量产,需要至少2年以上的时间。因此,芯片设计公司赌的都是3年以后的市场。这3年的时间内,可能出现无数的风险。而其中最大的风险就是芯片没有按既定方案或者时间点设计出来。

“我们的芯片下个月就会量产。”这句芯片设计公司经常说的话,已经让人感到有些审美疲劳了,因为通常的结果都是半年过去了也没有量产的影子。实际上,很多中国芯片设计公司就是这样宣告“游戏结束”的。

杭州士康射频技术公司主要提供对讲机的射频收发器芯片,它的下一个计划是为手机设计调频收音机射频芯片。“这个比对讲机难度要大得多,如果我们的设计方案成功了,肯定能拿下很多市场。” 士康公司CEO施钟鸣这样说道。不过最后他还是忍不住补充了一句,“当然,关键是我们自己能不能做出来。”杭州士康的雄心和担心,同样存在于所有中国芯片设计公司身上。

据水清木华的分析师周彦武介绍,目前国内号称500家芯片设计公司中,很大一部分公司都不超过10个人,没有产品,也没有销售额。同时,在研发的过程中,还要面临一旦市场需求突然变化,需要临时调整产品成本的问题。“市场变化太快了,而芯片的开发周期又太长,尤其是在消费电子市场,也许刚开始研发时芯片可以卖到20美元,可一年之后,价格已经降到8美元,但设计公司的成本降不下来,只有破产。”

“这个行业实际上是纸上谈兵,在研发过程中,有些问题很难预测。”杭州士康公司的CEO施钟鸣最初回到国内做射频芯片时,要借助芯片代工厂提供的模型进行设计。但开始设计后却发现国内没有相应的设计模型,士康不得不与中芯国际快马加鞭地共同开发这套射频芯片的工具,最后才算赶上了设计进度。

即使芯片设计出来,如果流片没有成功,也很可能让企业出局。实际上,芯片设计过程中哪怕画错一条线路或者制造工艺有些许偏差,都将造成流片的失败。而流片失败对一个缺乏资金的小公司来说是致命的,因为一次流片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另外,与代工厂的关系,也会成为影响芯片设计公司产品面世速度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代工厂都会根据芯片设计公司量产的多少,暗自有个客户的优先级排序,因此国内芯片设计公司都在小心谨慎地注意维护和芯片代工厂的战略合作关系,以期望尽可能缩短流片的时间。

在芯片量产的每一步,每家芯片设计公司都在与时间赛跑。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不同的芯片设计公司之间几乎谁都不知道别人在做什么。就像智多微电子的CEO胡祥所说的:“我根本没有时间去打听别人的事情,能把自己的事干好就不错了。”

与客户的双人舞

芯片实现了量产,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等着数钱了。今天中国芯片设计公司大多是由“海归”创办的企业,对于这些极少在国内卖过芯片的硅谷工程师们来说,能否在中国将芯片卖出去转化成收入,就成了大问题。所以 “找到第一个客户比赚到钱更重要”的说法在这个行业中并不夸张,因为这个行业很多时候只有造就客户的成功,自己才可能赚到钱。

目前活跃在国内芯片设计行业的创业者,多是2000年之后带着技术和资金回国创业的一批工程师队伍,他们中的多数即便在国外大公司供职时也没有太多市场经验。何况由于国内有经验的芯片行业人才缺乏,这些创业者不得不身兼CEO、CTO甚至CMO数职,当面对更为复杂和多变的中国市场时,销售的压力便随之而来。

“几乎所有能想像到的环节都是乱的。”不少在国外被良好产业环境和严谨的产业链条所“毒化”的“海归派”都会这样形容国内芯片设计行业。在这些创业公司看来,产品想打进一个公司不太容易也就罢了。而即便打进这个公司,怎样收款对于CEO竟然也会成为一个考验就让他们感到无法接受了。“越是大公司,要求的回款周期越长,而且还会出现拖欠的情况。可是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流,半道上我们就死了。”一位芯片设计公司的CEO抱怨道。

而另一个CEO则更加不满中国的商业环境:“在硅谷无论签了多大的订单,也只需要请吃个匹萨作为工作午餐,但国内经常是鲍翅加回扣。”对国内尚存在的一些不规范的操作,海归们非常不适应。很多做手机多媒体芯片的企业更是直言,由于国内大的品牌手机厂商压价近乎“没道理”,因此卖他们芯片很多时候都是赔本赚吆喝,而南方的“黑手机”市场却是在商言商,反倒操作简单有利可图。

除了国内的市场环境更为复杂以外,这些芯片设计公司面对的最严重挑战还在于终端厂商的能力和做法与硅谷存在巨大差别。由于中国市场处于高速的变化中,使得市场中存在各种各样良莠不齐的终端厂商。和国外的终端厂商主动找到德州仪器等芯片公司不同,国内的芯片设计公司都要主动去找客户。因为国内的很多厂商并不具备独立的开发能力,往往没有明确的产品开发计划,因此需要在开发上得到芯片设计公司提供更大的支持和推动。这就让原本充当伴舞者的芯片设计公司在中国被迫成为了领舞的角色。

以手机行业为例,一般来说,终端厂商拿到芯片设计公司的各种参数和资料,开始设计开发方案,需要大约6个月的时间。如果方案开发成功,还需要进行调试、外形配合以及入网认证等一系列工作,至少要3个月。因此在最终产品上市之前,芯片设计公司与终端厂商至少需要9个月时间共同开发新产品。

对于中国芯片设计公司来说,如果没有在客户新产品开发阶段进入,不仅失去了竞争机会,错过的将是整个市场。同样,如果芯片设计公司在与客户共同开发阶段,被客户能力拖累或者遭遇市场需求发生变化,芯片设计公司便很难迅速转型脱身。显然,中国终端厂商在能力上的缺陷,让芯片设计公司与客户的紧密捆绑存在很大风险。

为了尽可能快速周到地满足客户需求,帮助终端厂商降低风险(实际上也是降低自己的风险),珠海炬力开创了“保姆式服务”。这种“舞蹈”虽然看起来很土,但非常见效。炬力的MP3芯片售价4美元左右,比别人并不便宜,但是炬力可以告诉你到哪里买合适的PBC板,到哪里买电容、电阻,成本是多少,你只要找几个会焊接技术、能看得懂图纸的技术人员,然后再买模具回来,往上一扣就可以出货。从某种程度上,珠海炬力今天在中国芯片设计行业中的标杆地位,与这种“中国特色”的销售方式恐怕也脱不开关系。

尽管卖芯片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但靠近中国这个最大的集成电路消费市场、靠近客户的先天优势,毫无疑问仍是国内芯片设计公司相比国外公司的最大竞争力之一。所以,今天珠海炬力的销售模式做为一种“精神”正在越来越普及。对于这一点,英飞凌总裁兼CEO齐巴特也表示:“不远的将来,芯片设计工作的绝大部分将在中国等新兴国家完成,但成本控制并不是关键所在。与客户近距离接触所带来的创新思路要远远超过对成本控制的考虑。”

事实上,以往国外的芯片设计公司倾向于向国内厂商销售成熟产品和解决方案,这往往造成国内厂商在新产品和新功能的推出上落后于国外竞争对手。而国内芯片设计公司的出现让这种情况有所改善。夏新公司负责手机零部件采购的张继东表示,国内的芯片设计公司现在基本上可以说是“随叫随到”,会花很多时间来了解客户的需求,会根据夏新的要求开发产品。“而像德州仪器这样的国外芯片设计公司更多是将国外的技术和功能趋势推荐到国内,感觉是夏新在跟着他们走。”

虽然目前在夏新采购的手机芯片中,由国内企业设计的还不到一成,而且主要是一些功能比较简单的逻辑器件以及音频处理芯片。但无论如何,本土庞大的终端市场,以及本土系统设计能力的提高,都将给国内的芯片设计公司更大的生存空间。“毕竟我们还有波导、联想,如果是在美国,只有摩托罗拉一家客户,产品卖不进去公司就要关门。”智多微CEO胡祥意味深长地说道。

显然,有着更多的舞伴可以选择,这对中国芯片设计公司是件好事。但是如何在今天带动这些“脚步并不灵活”的舞伴一起成功,依旧是对他们的一次额外考验。

中星微和珠海炬力已经率先登上了纳斯达克,这意味着他们至少在某些产品上闯过了从研发到销售的魔鬼历程,也开始占据了更有力的产业位置。但对于芯片设计这个在中国新兴的行业来说,今天的成功者还远远没有经历足够的考验,而面对无数个失败的理由,很多业内人士都预言500多家芯片设计公司中一两年内就会死掉大半。

风险巨大,但是毕竟谁都有机会。

摘自《IT世界经理》杂志。

看过你的回复以后,一时找不到相关资料。这篇文章你姑且看看,参考一下,然后用搜索引擎再找找看,能能能否找到你想要的东西。

12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