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固定资产投资为什么会接近甚至高于这个城市的GDP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GDP指的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经济类型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其他等。按照管理渠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四个部分。

固定资产投资FAI并不等于GDP中投资的部分。GDP中的投资部分是固定资产投资FAI减去土地及旧设备、建筑的交易,加上无形资产的增加,再加上房产开发商卖房和建筑成本的差。因此,从固定资产投资到GDP中的投资有一个转换过程。

所以一个城市固定资产投资会接近甚至高于这个城市的GDP并不矛盾。

FAI是什么指数?意思是什么?

FAI(Fixed Assets Investment):固定资产投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包括固定资产更新(局部和全部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新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局部更新的大修理作为日常生产活动的一部分,发生的大修理费用直接在成本中列支。另外按照现行投资管理体制及有关部门的规定:凡属于大修理、养护、维护性质的工程(如设备大修、建筑物的翻修和加固、农田水利工程和堤防、水库、铁路大修等)都不纳入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也不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FAI(first article inspection)检测是指首件检测,模具开发完成后,制作的第一件产品,就是指首件。对首件进行三维测量(误差测量)则指首件检测。FAI(first article inspection)检测是指首件检测,模具开发完成后,制作的第一件产品,就是指首件。对首件进行三维测量(误差测量)则指首件检测。

用投资过度理论解释中国经济

  存在的

  谢国忠:今年GDP2.2万亿美元并未改变过度投资

  2005年12月25日 11:34 《财经时报》

  扣除固定投资和消费中重复计算的部分,我们预测2005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为8万亿,占GDP总量的47%。这个比例仍然相当高,证明中国存在投资过度

  我们预测,2005年中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12%,以修正后的2004年GDP数据计算,将达到179060亿人民币(2.2万亿美元)。

  以支出法计算的GDP数据也同样需要调整。中国政府公布2004年以支出法计算的GDP,为142390亿元,比生产法计算的数据高出4%。估计中国国家统计局将调高支出法计算的GDP数据,以便与生产法计算的GDP数据相匹配。

  2005年中国GDP为2.2万亿美元是合理的,其中固定投资占47%,消费占47.5%,经常性项目盈余占5.5%。由此计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675美元。

  但是此次调整并不能改变中国过度投资的事实。固定投资占GDP总值的47%这一比例过高。微观层面的生产能力过剩和较低的资本回报率,比宏观的GDP数据更能反映投资过度的现状。

  需求总量被低估

  我们预测2005年中国名义GDP将增长12%,以修正后的2004年数据计算,将达到179060亿人民币(或2.2万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675美元。这与我们对微观经济实体的观测一致。

  下面我们将作一简略分析,阐述为什么2005年中国GDP达到2.2万亿美元是合理的。分析数据部分来自于官方统计,部分来自于对微观经济实体的调查。

  为了有效说明,我们假设一个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年收入3万元,他(她)的配偶年收入1万元。我们预计,这样的三口之家每年可以有1万元的剩余,也就是说年均消费3万元(人均年消费1万元)。上述的收入水平已经略微高于城市人口收入的平均水平。

  根据中国官方统计,2004年城市人口为5.428亿,在过去的20年里平均每年增长4.7%。假设以这个速度继续增长,2005年中国城市人口将达到5.683亿,基于刚才的假设,城市人口消费将达到5.7万亿元。

  同样根据官方统计,2004年中国农村人口为7.57亿,消费总量23910亿元,这个数字还是比较符合客观事实的。我们预测的农村人年均消费为城市人口的三分之一,即3333元,总量为24930亿元。

  基于我们以上分析,我们可推测2005年中国消费总量为8至8.2万亿元,较2004年的7.5万亿元增长10%是相当合理的。因此,中国需求总量被大幅度的低估。当然,我们无法证明中国消费总量确实远远大于公布的数据。

  今年GDP2.2万亿美元

  无法准确描述是因为目前中国有两种固定资产投资的计算方法:基于支出法计算得出固定资产形成总值(GFCF),比国家统计局每季度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FAI)要低。

  两种方法关键区别在于投资交易成本(比如资产购置成本就只计算在FAI指标内,而不算在GFCF指标里)。另一方面,GFCF是理论上的固定资本形成净值,FAI则不是。

  从2002年起,中国这两个指标的差异就逐渐扩大。2004年,GFCF是62350亿人民币,FAI是70480亿人民币。FAI的大部分数据都是由国有企业统计得出的,而许多政府官员和国有企业职工将个人的消费报销,转换成了投资项目。

  单凭经验,至少要将FAI数据中的10%剔除才能接近实际情况。而这10%应该计算在消费项目中。我们预计,2005年中国统计局将公布FAI数据为8.8万亿人民币,如果剔除应计作消费的10%,GFCF应为8万亿人民币。

  预计2005年,中国政府将公布的经常性项目盈余为1300亿美元,或者1.1万亿人民币。贸易盈余为1000亿美元,或8100亿人民币。

  总的来说,我们预测中国2005年基于消费的GDP是17至17.2万亿人民币(或2.1万亿美元),而中国政府公布的数据为17.9万亿人民币(2.2万亿美元)。考虑到数据的可靠性,两者之间的差额并不大。另外,通过分析,我们认为第三产业在GDP所占份额并没有被低估。事实上,如果没有太大改变的话,2005年中国GDP是2.2万亿美元是个相对乐观的估计。

  未改变过度投资

  根据这样的预测,中国2005年GDP总值为17至17.2万亿人民币,其中固定投资为8万亿,约占GDP总值的47%。尽管这个比例与调整之前相比看起来小了很多,但仍然十分庞大。这也充分说明,中国明显存在过度投资的现象。

  另外,过度投资是一个微观现象。正是由于微观层面的生产能力过剩和较低的资本回报率,我们才深入分析宏观数据,断定中国过度投资。修正宏观数据,并不能改变微观层面的现实。

  我们认为,在中国金融系统中,如果不创造不良资产,固定资产投资决不能保持在35%以上。47%与35%之间的差额是2500亿美元,这就说明在统计上,中国需要将2500亿美元的投资转成消费。

  我们相信,迅速提高消费的唯一有效方式就是批准个人拥有国有资产。目前中国政府以国有企业、土地和矿产资源的形式拥有国有资产。据我们估计,如果政府能够将这些资产股份化,分给中国老百姓,可以增加5%的消费量,也就是1000亿美元,这可以解决中国一半的结构性失衡。

  同时,中国也需要削减医疗和教育系统的随意开支。医疗和教育都是国有垄断机构,通常会利用其地位而增加随意的开支。因此医疗和教育系统的不确定性开支是阻碍消费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这两个市场中引入私有化和竞争有利于提高GDP中的消费份额,可以解决中国另外1500亿美元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作者为摩根士丹利亚太首席经济学家)

GDP与FAI两者关系发音反映出什么经济现象

有两部分关系

1、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表示未来形成经济发展的投入增加,未来GDP的产出就会增加

举个例子,一个厂子扩产一倍,未来会产能增加,使社会财富增加

2、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形成当前GDP的投入增加,使眼下的GDP立即增加

举个例子,一个厂子扩产一倍,连工带料、基建工程本身的投入也要计入GDP的增加值

所以,固定资产投资既产生当期的GDP增量,又带来远期的GDP增量,双重效应

1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