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落基山的简介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英国殖民者初到加拿大阿西尼波音(assiniboine)地区,得知当地印第安部落名为“石头”,加之该地的山像石头一样光秃秃的没有值被,于是将此山称为“石头山”,英语译为“rocky”,后来此名扩及纵贯南北的整座山脉。中文“落基”一词是从英文“rocky”音译而来的。

  [编辑本段]概述

  落基山脉又译作洛矶山脉,是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在北美的主干,由许多小山脉组成,被称为北美洲的“脊骨”,从阿拉斯加到墨西哥,南北纵贯4500多公里,广袤而缺乏植被。其名称源自印第安部落名。巍峨的落基山脉绵延起伏,自北向南,有数千公里之长。整个落基山脉由众多小山脉组成,其中有名称的就有39 条。这条巨大的山脉南北狭长,北至加拿大西部,南达美国西南部的得克萨斯州一带,几乎纵贯美国全境。除圣劳伦斯河外,北美几乎所有大河都源于落基山脉,是大陆重要分水岭。

  落基山脉占北美大陆西部主要地形区大高原体系的大部地区。整体而言,落基山系所包含的各条山脉从亚伯达省北部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向南延伸,经美国西部至墨西哥边境,全长约4,800公里(3,000哩)。有些地方该山系达数百哩宽。界线大多不易确定,尤其是西北边远地区,经常将阿拉斯加的布鲁克斯山脉归入落矶山系。这里有终年积雪的山峰、茂密的针叶森林、宽广的山谷、清澈的溪流、开阔的天空和丰富的矿藏资源,数百万人在这里居住和劳作,每年更有数百万人到此旅行游览。落基山脉有北美大陆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

  落基山北部蒙大拿州贝尔图斯岭的森林坡地西面为大盆地,主要在内华达州、犹他州西部和亚利桑那州。这里经过多次断层,地壳破碎,断层之间地块有抬升、下陷和偏斜。这种变形从地质角度讲是相当近期的事件,产生了一种与东面更加典型的落矶山脉完全不同的地形和水系。因此必须承认落矶山脉有两个主要部分∶一个部分是山脉保持了原始构造和形状的特色;另一部分,原始构造和形状已被破坏,大多被地块断层弄得面目全非。事实上,西部的原始构造究竟如何是一个有很多争议的问题

  诸多山脉高耸入云,白雪覆顶,极为壮观。大部分山脉平均海拔达2000到3000 米,有的甚至超过了4000 米,如埃尔伯特峰高达4399 米,加尼特峰高达4202 米,布兰卡峰高达4365米等。在这个大山脉的加拿大境内,由贾斯珀(Jasper)、班夫(Banff)、库特内(Kootnay)和约霍(Yoho)4个国家公园和罗布森山、阿西尼博因山和汉姆伯3个省立公园,总面积约2.3122万平方千米,组成了“加拿大落基山脉公园群”。

  北美洲西北部的自然特徵

  [编辑本段]地质

  落基山脉一般定义为从加拿大的里阿德河到新墨西哥州的格兰德河,南北两端再延伸只能是属于美洲山地的一部分,不再属于落基山脉。

  落基山脉的比较年轻的部分,是在白垩纪时代(大约1亿4千万年至6千5百万年前)隆起的,南部可能在前寒武纪(大约39亿8千万年至6亿年前)就已经隆起了。落基山脉的地质结构主要由火成岩和变质岩组成,在南部边缘也有年轻的沉积岩。在有些地区有第三纪(大约6千5百万年至180万年前)喷发的火山岩。几千年来河流的侵蚀,使得山间谷地成为相对平坦的盆地。落基山脉的中西部由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断层和褶皱花岗岩组成。

  从更新世到全新世(1800万年-11000年前)发生多次冰河时期,当时黄石公园的90%都被冰川覆盖着,从1550年到1860年还属于“小冰河时代”,冰川曾经向前推进。

  落基山最初为巨大的地槽地区,到白垩纪初期还只是浅海,第三纪时发生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火山爆发,地壳发生了强烈的褶曲与压缩,山脉再度隆起,形成了高大的花岗岩山系;第四纪时,冰川的作用又留下了陡峭的角峰,冰斗、槽谷等冰川侵蚀的地貌特征,再加长期的地壳变动,逐渐形成落基山的现状。

  山脉主要形成于白垩纪末至第三纪初的拉拉米造山运动,在白垩纪末(约1亿4550万年前~约6550万年前)至老第三纪(6550万年前~2300万年前)。从寒武纪早期时代(5.42亿年前以前)至白垩纪,地层受东西方向的压力,形成褶曲(地层呈波状弯曲)及断层(地层断开错离)并随之隆起。

  之后经抬升及旺盛的侵蚀,构造地形比较复杂。黄石国家公园以北的北落基山,西部出露前寒武纪和古生代花岗岩,以高大的块状山体为主;东部在长列褶皱和冲断层构造基础上,条状山脉比较普遍,其间隔以断层谷地。黄石公园至怀俄明盆地为中落基山,宽度较大。西部以条状山脉与断层谷地相间为特征;东部多为单一背斜隆起,边缘陡峭的高原状山脉,山体短促,走向不一,间隔以宽广的向斜盆地。怀俄明盆地以南是南落基山,为整个落基山脉最雄伟的部分,由东西两组平行的背斜山脉组成,出露前寒武纪结晶岩,高度很大,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峰有48座,埃尔伯特山即位于此。

  在这个地域有被称为“布尔吉斯页岩”的地层。在寒武纪中期(5.13亿年前~5.10亿年前)的地层,接连发现了名叫“奇虾”及“怪诞虫”的化石,与现在的生物相比,它们的形状实在不可思议。1980年,发现有布尔吉斯页岩的约霍国家公园首先被列选为世界自然遗产。后来,在1984年,入选为自然遗产的区域扩大,而成为加拿大落基山脉公园群。

  [编辑本段]地形

  东部各大山脉都是一个个巨大隆起地块,许多隆起地块上有高大山峰和迷人景色。科罗拉多州的前岭和亚利桑那州中部隆起是两个最大规模的隆起,其馀大部分地区为一片100公里(62哩)长、24公里(15哩)宽的基本平坦地区。前岭和沙瓦蚩岭有海拔4,300公尺(14,000呎)以上的高峰,其中沙瓦蚩岭的厄尔柏山(Mount Elbert)高4,399公尺(14,433呎),为落矶山脉最高点。怀俄明州温德河岭和堤顿岭有超过3,962公尺(13,000呎)的山峰,犹他州的尤因塔山脉亦然。一些高山地区至今未有人类触动,并被辟为国家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全境到处都有国有森林。

  东部的盆地都很宽广,一般海拔1,219∼2,134公尺(4,000∼7,000呎)。山脉隆起期间及以后一段时间内,盆地容纳隆起山脉上剥离的石屑。后来,流水稳定确立为密苏里河和科罗拉多河,盆地沉积被流水刻蚀,一些地方受到很深侵蚀。

  加拿大境内和蒙大拿州西北部的落矶山脉,包括冰川国家公园山脉和蒙大拿州西北部的路易斯岭,是落矶山脉西部的一部分。这部分的特点是有一系列平行山岭,大都由厚的沉积岩层受挤压而互相堆积所造成。怀俄明州西部和爱达荷州东南部也有同类线形山岭,但怀俄明州西南角到犹他州西南角和内华达州南部一带,西部山脉被后来的大盆地板块断层掩盖了。犹他州西部及内华达州内的真正的落矶山脉曾向西延伸多远,至今仍有争论。因此,概括而言,落矶山脉东部以疱状隆起和大片的山间盆地为特色,西部则以冲覆断层和褶皱为特色。

  山地冰蚀地貌广布,高山地段存有现代冰川,尤以北落基山明显。高大纵长的山体,是北美大陆东西部气团运行的障壁,导致东西部降水的巨大差异并影响气温的分布,构成北美洲重要气候分界线。落基山以西,除北纬40°以北的太平洋沿岸和迎风坡外,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以冬雨为主,冬季气温高于同纬度的大陆东部。落基山以东地区,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上,夏雨比率高。山脉以东河流属大西洋水系和北冰洋水系,以西河流属太平洋水系。山区植被主要有黄松、道格拉斯松、云杉等针叶树种。不同纬度、高度、坡向均发育着不同的垂直带谱。北落基山是主要伐木区,占山区林木的2/3。

  庞大的落基山分布范围很大,呈北北西—南南东走向,南北各部分差异较为明显,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

  南部

  南部落基山地包括怀俄明盆地以南或北普拉特河上游东岸向南的山地。这部分山地大多呈南北走向,平行罗列,而且许多山峰挺拔陡峭,郁郁苍苍,山间小溪到处可见,水流清冽、山花摇曳,百鸟争鸣,十分迷人秀丽。

  这里的山体多为前寒武纪的结晶岩组成,海拔高度在4000 米以上,其中埃尔伯特山最高,是落基山脉中的最高点。高耸入云的山峰此起彼伏,在云雾中形成一片峰海。峰顶常常由于恶劣的天气影响,终年覆盖积雪,形成奇特异常的冰斗、冰凌,十分壮观。

  南部落基山地矿藏丰富,最早发现的是金矿,后来,这里也曾发现了铜矿和银矿,但经数年的开采,大部分矿体已经枯竭。

  北部

  北部落基山地包括黄石公园北部到加拿大境内的山地。这部分山地过去冰川活动十分活跃,由于冰川的作用,形成特殊的地貌。山地主要由水成岩构成,庄严的山峰和“U”形的山各代替了松软的高原。

  北部山地复杂的地层结构和强烈的火山作用,蕴育了丰富的有色金属矿藏,如美国第二大铜矿就建立这里,年产铜矿石200 万吨以上,银、铅、锌等矿产量占美国的一半,颇具实力。

  中部

  中部落基山地,以高原为主,中间有些山块。这里地质构造复杂、火山影响很大,产生了许多温泉和间歇泉。黄石公园的“老实泉”就是驰名世界的间歇泉。

  中部山地还有一个巨大的怀俄明盆地,四周高山环绕,气候干燥,年降雨量多少于350 毫米,几乎寸草不生,属于半荒漠景观地带。落基山脉雄伟壮观,风光独特,美国政府早在此地兴建了三座国家公园,即黄石公园、冰河公园和大台顿公园,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行、度假。

  [编辑本段]气候

  落基山脉南北延伸甚远,气候多样,南端为亚热带北缘气候,北端为北极气候。但南部因山脉为大陆性,海拔高,纬度变化造成的影响往往减弱。有两个垂直气候带贯穿山脉的大部分。较低的一个气候带为寒温带,冬冷夏凉。在南方,海拔7,000∼10,000呎属此气候带,纬度越高此上限和下限相应越低。较高的一个气候带为高山气候,属冻原类型。冬季严寒,夏季短而寒冷;在南方,最高的山峰积雪可保持到8月,在北方则许多高海拔山谷仍有永久性冰川。

  降水一般北多南少,北方约为南方的3倍。南方气候大多干燥。例如,科罗拉多的圣路易谷地为山地荒原气候,是落基山脉中最干燥地区之一。年降雨量大部分在南方为冬季降雪,虽然夏季午后常有局部性的有时很猛烈的雷雨。落矶山脉北部因为太平洋气旋暴风雨,全年降水较均匀。落矶山脉各处生长季节几乎都很短,有些地方甚至7月还有霜冻。

  落基山脉是北美大陆重要的气候分界线。对极地太平洋气团东侵和极地加拿大气团或热带墨西哥湾气团西行起屏障作用,导致大陆东、西降水的巨大差异,并对气温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西以冬雨为主,除北纬40°以北的沿海和迎风坡降水较多外,年降水量皆在500毫米以下,冬季气温则高于同纬度东部各地;东以夏雨为主,除北部高纬地区和紧靠山地的部分大平原地区降水较少外,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上。

  落基山处于高原气候,年平均气温为6 °C,7月份温度最高,平均为28 °C,1月份平均温度为零下14 °C,年平均降雨量为360 mm。落基山区夏季温暖干燥,冬季寒冷湿润。

  [编辑本段]生态

  该区域丰富的动植物也享有盛名。松树、白杨树等森林延展至海拔1800米左右处。海拔更高处可看到高山性、次高山性的花草及灌木。谷底、湖沼周边生长着湿地性植物。公园里已确认有56种哺乳类动物,在高地有落基山山羊、大角绵羊,森林地带有篦鹿、灰熊,水边则居住着海狸等。另外,还栖息着山鹰等鸟类约280种。

  植被

  山区植被具有垂直分异的特点,垂直带图谱受制于高度、纬度和坡向。如森林带的上界自南向北逐渐降低;下界则湿润的西坡较低于干旱的东坡。黄松、道格拉斯黄杉、帐篷松、落叶松、云杉等针叶树种分布较广。

  落基山脉地区的植物群落因高度、纬度和日照而有极大不同,在科罗拉多和新墨西哥的东坡,冬天的强风从乾旱的平原而来,使散落的雪松和矮松发育不良或变形。在这一山系终端较低海拔处通常无树,只有河流沿岸有一片片三角叶杨和其他落叶树。河谷和盆地中有灌木蒿,往北远至亚伯达南部。

  中等海拔地区的山地森林有白杨、黄松和黄杉。亚高山带森林由西方铁杉、黑松、西部红柏、白云杉和恩格尔曼氏云杉组成。随著纬度增高,林木线的高度降低。在林木线以上,耐寒的草类、苔、地衣和高山苔原的低矮开花植物几乎遍布山脉各处。在最北部的山区,所谓的「小精灵树林」主要由矮小的柳树组成。森林和高草地上有数不清的野花,包括耧斗菜、御膳橘、飞燕草、龙胆和火焰草。

  动物

  动物种类繁多。在起伏的山脊间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哺乳动物有黑熊、灰熊、山狮和狼貛。大角羊和石山羊夏日栖於高崖上,冬季则迁往较低的山坡。鹿科动物如北美驯鹿、、骡鹿和维吉尼亚鹿也随季节在高山草地和亚高山森林之间垂直迁移。形单影只的驼鹿常常出没於北部湖泊、溪流和沼泽地,以柳叶和水生植物为生。怀俄明州的黄石国家公园有美国最大群的美洲野牛。丛林狼则在较低的山谷和沿著公路、铁路路线游荡。因人类捕杀而几近绝迹的狼,尽管依然为数稀少,但自1970年以来,因为其在野生生态环境中的地位为人所知而受到重视。海拔较低处的小型哺乳动物有极小的花鼠、红松鼠、哥伦比亚地松鼠和旱獭。鼠兔栖居於岩滑堆,草原犬鼠活跃于较干燥的谷地和高原。乾旱的南部山区的野生动物有叉角羚、杰克兔、西貒、响尾蛇和其他沙漠动物。

  鸟类也相当多样。在夏季,山区各处都有猛禽如白头海雕、金雕、鹗和游隼。林地和草地上的鸟包括流苏松鸡、云杉松鸡、蓝松鸡、雷鸟、克拉克氏星鸦、灰松鸦和斯特勒氏松鸦。水禽如水鸭、沙锥,还有危险的喇叭天鹅在山区的湖泊上渡过温暖的季节。落矶山区众多的温泉为许多鸟提供越冬地,使它们不必南飞迁徙。从加利福尼亚大量引进的虹鳟,可能是本区最著名的鱼类。北极茴鱼是北部高山湖泊的永久住民。

  [编辑本段]众河之源

  北美大陆最重要的分水岭,除圣劳伦斯河外,北美几乎所有大河都发源于此。山脉以西的河流属太平洋水系,山脉以东的河流分别属北冰洋水系和大西洋水系。落基山脉积雪融化补充河流和湖泊的水源,占美国全部淡水水源的1/4,从落基山脉发源的河流流入三个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这些河流包括:

  阿肯色河 Arkansas River、阿萨巴斯卡河 Athabasca River、科罗拉多河 Colorado River、哥伦比亚河 Columbia River、弗雷塞河 Fraser River、库特奈河 Kootenay River、密苏里河 Missouri River、皮斯河 Peace River、普拉特河 Platte River、格兰德河 Rio Grande、萨斯喀彻温河 Saskatchewan River、斯内克河 Snake River、黄石河 Yellowstone River

  供水

  落矶山脉地区灌溉用水、工业用水和家庭用水普遍短缺。越往南,气候越干燥,供水问题也随之越加关键。新墨西哥和亚利桑那两州最为严重。美国土地开发利用局是参与美国西部各地建设水库工作的最重要联邦机构,落矶山脉地区在其建设计画中占了很大一部分。今已几乎没有坝址未被利用,因此短期内(到21世纪中叶)落矶山脉的年降水量将完全被储存利用。到那时可能需要从哥伦比亚河和加拿大西部输入水。

  [编辑本段]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为北美著名的金属矿区,加拿大境内苏里文的锌,美国境内比尤特和宾翰的铜、银、锌、铅,科达伦的铅、银、锌,科莱马克斯的钼等,都很著名。

  伐木业主要分布在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北部较湿润的山区。畜牧业(牛、羊)主要分布在南落基山,山地用作夏季牧场,盆地为冬季牧场。耕作业只限于土质较好、有灌溉条件的谷地或适宜旱作的地区。

  落基山脉广泛分布着岩浆侵入体、高度变质带及沉积盆地,是北美洲矿产资源特别是有色金属主要分布区。美国落基山有3个著名金属矿区:爱达荷州的科达伦以铅为主,锌、银共生;比尤特、宾翰以铜为主,银、铅、锌共生。非金属矿主要产于怀俄明盆地,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盐等。

  旅游资源

  山区景色奇特优美,随着交通的发展,旅游业迅速增长。有落基山、黄石、大蒂顿、冰川等国家公园以及月火山口、恐龙、大沙丘、甘尼森河布莱克峡谷等游览胜地。山区城镇较小,大部分随采矿业发展而兴建,或为交通、游览中心。自19世纪以来,山体各山口先后通汽车、火车,现共有9条铁路通过。交通的发展,加快了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茂密的森林、众多的野生动物、凉爽的气候、现代冰川、温泉等奇特景色使之成为北美重要旅游区,每年吸引数万游客。建有多处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山区分布有规模不大的采矿城和旅游城。

  矿产

  落矶山脉许多地区蕴藏大量非金属物质。其中包括岩状磷酸盐、钾碱、天然碱、镁盐和锂盐、芒硝、石膏、石灰岩和白云石。必要的话,落矶山脉已探明的储量能长期供应全国需要。

  落矶山脉的金属资源中最珍贵的无疑是铜。美国几乎全部的铜产自蒙大拿州、犹他州、亚利桑那州的大型铜矿。怀俄明州和犹他州为钢铁工业提供铁矿石。大概落矶山脉最著名的是有许多开采银、金、铅、锌的地下矿井。美国全部的钼和几乎全部的铍和铀产自落矶山脉。

  落矶山脉各个隆起之间的广大盆地含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气田。亚伯达、怀俄明、新墨西哥、蒙大拿、科罗拉多和犹他州都有大量生产,其中保德河(Powder River)盆地为主要产区之一。落矶山脉西部出产石油甚少,大概是有广泛褶皱和断层的缘故。 落矶山脉还蕴藏著大量含有可用热处理方法提炼成石油的固体炭氢物质的页岩岩层。这种油页岩主要在怀俄明州、科罗拉多州和犹他州的尤因塔山脉附近地区。 许多地方的某些沙岩中有固定的石油。这种岩层称为沥青砂或油沙。数量上不亚於巨型油田。沥青沙岩也和油页岩一样,尚未经济地用来炼油。 落矶山脉及东面相邻的大平原蕴藏著西半球最丰富的有用煤层。其性质是烟煤、亚烟煤和褐煤。这些煤虽不能立即作冶金之用,但是一个巨大能源,其中一些已经用来发电。

  [编辑本段]人文历史

  已知人类来到落矶山脉的时间为西元前10000年至前8000年之间。16世纪开始有欧洲人进入西南地区。到19世纪初,因探查与经济开发,他们几乎同山区所有原住民民族发生接触,并常常发生冲突。这些冲突以及不稳定的食物供应和部落间的领土战争,造成一些群体的大规模迁移与摩擦。

  从最后一个冰河时期开始,人类已经就到落基山脉地区,主要是美洲印第安人的个部落,包括肖肖尼、苏、犹他、阿帕契、黑脚、平头等,他们在落基山麓和河谷猎捕猛犸象和原始美洲野牛(比后来的美洲野牛要大20%),他们可能和后来的印第安人一样,在秋季和冬季移居到平原地带,在春季和夏季进入山区捕鱼、猎鹿和采集浆果、块根等。在分水岭的山顶有5400年-5800年前印第安人建造的用来驱赶猎物进入石墙。最新科学研究认为当地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对维持哺乳动物种群数量是非常有效的。

  1540年西班牙殖民者开始进入洛矶山区,随之而来的士兵、传教士、黑人奴隶带来了马、金属工具、枪支、新型的疾病和不同的文化,战争、疾病、家园丧失(水土流失)使得原住民的人口迅速萎缩。

  路易斯和克拉克在1804年-1806年的探险是第一次对落基山脉的科学考察,但实际在他们探险期间起码碰到了11位来自欧洲的白人,最早是法国人和西班牙人,从1720年-1800年,他们到洛矶山寻找矿藏和毛皮。1802年以后,美国毛皮商大批涌入洛矶山,1832年,来自东部的车队第一次从怀俄明山口穿越落基山。

  1847年摩门教徒在大盐湖落脚;1859年科罗拉多州发现金矿;1869年横穿美国的铁路建成;1872年黄石国家公园成立;采矿业和森林工业迅速发展。1891年-1892年设立了多处森林保护区,1905年保护区扩大到现在落基山国家公园的区域内。旅游业也开始发展,宿营地被成农场,车站发展成城镇,一些城镇发展成大城市。

  [编辑本段]旅游景点

  在22,990平方米(约合14,300 平方英里)的保护区里,班芙、嘉士伯、幽鹤和库特尼四个国家公园占了绝大部分。它们和卑诗省的三个公园罗伯森山、阿西尼博因山和汉伯相连。班芙是国家公园得益于加拿大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时修建横贯大陆的铁路,于1887年开放,成为加拿大第一个保护区公园,并由此建立了加拿大国家公园的体系。它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公园里有冰峰、冰河、冰原、湖泊、高山草原和温泉。水秀峰奇,居北美大陆之冠。嘉士伯国家公园内是北美最大的公园,园内有山川、森林、冰河、湖泊。

  被群山环绕的麦林湖、麦林峡谷是公园内不可多得的胜地。幽鹤公园位于班夫公园的西方,是巧妙地利用大溪谷、冰河、湖泊等自然景观开设的公园,园内的翡翠湖碧绿的湖面照出巴哲斯山的倒影,塔卡考瀑布以410米的落差发出巨响。园内伯吉斯谢尔岩石里有一百五十多块寒武纪中期的海产化石,其中一些已不为今人知晓。

  落基山区每年吸引成百万的游客,来自世界各地,夏季主要旅游景点为:Pikes Peak 、Royal Gorge 、落基山国家公园 (Rocky Mountain National Park) 、黄石国家公园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大狄顿国家公园 (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 、冰河国家公园 (Glacier National Park)

  在加拿大境内落基山脉有:班芙国家公园 (Banff National Park)、冰河国家公园 (Glacier National Park) 、Jasper National Park 、Kootenay National Park 、Mount Revelstoke National Park 、Waterton Lakes National Park 、Yoho National Park

  冬季落基山是滑雪圣地,加拿大侧主要滑雪场有:

  阿尔伯塔省: Lake Louise、Sunshine Village、BC省、Fernie

  国家公园、国有森林和游乐地区。北美洲许多最好的国家公园、国家保护区和荒原坐落在落矶山脉的山岭中和科罗拉多高原地区。除这些美丽自然景观外,还增设了如犹他州和亚利桑那州的鲍尔湖(Lake Powell)两侧的格伦峡谷国家游乐区等大型游乐设施。公园、保护区和游乐区已禁止开矿、钻探石油和天然气,一般也禁止放牧牛羊,并置於联邦政府控制之下,受到精心管理以保持自然环境。在美国,多数山岭和山群已指定为国有森林。所以这里实行多种利用的原则,根据井然有序的联邦法律允许伐木、采矿、开采石油和天然气,以及放牧

推荐几所热能动力工程研究生的学校

西交,清华,哈工大,浙大,东南,天大,华北电力大学,北科,重大,西工大,华南理工,南京理工大学,都很好看在以后想哪工作了,还有搞理论还是实践,理论东南清华这些很好,实践的话哈工大的热能工程,具体来说前面几所学校比较难考一是地理位置二是学校民望和实力在那放呢,南京理工大学是最好考的,西工大重大也好考,出来工作都比较好找,毕竟我们属于照顾专业啊~

其实你问的有点问题,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下属二级学科有好多,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制冷,这些好多,热能工程和工程热物理来说考得比较多也难考,但每个侧重点不同天大内燃机没的说,哈工热能,西交清华就不要说了个个都强!

变形金刚1-4里面都有植入了哪些广告?

汽车的品牌多了去了,最明显的是雪弗莱,宝马,奔驰,布加迪,伊利是最生硬的,还有三叶草,还有个矿泉水的品牌在4里出现过,李冰冰在车上喝来着,是冰露,还是什么牌子,想不起了!

沙洲坝村在我国的什么省

沙洲坝镇位于瑞金市西郊,东邻象湖镇,南接武阳镇,西毗云石山乡,北界九堡镇、黄柏乡。全镇国土面积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942亩,山林面积65779亩,房屋道路面积17872亩。辖12个行政村,150个村民小组,2017年末总人口5989户,25814人。镇党委下设18个党支部,有662名党员。[1]

  • 中文名称

  • 沙洲坝镇

  • 外文名称

  • Shazhouba Town

  • 行政区类别

  • 所属地区

  • 中国华东

  • 下辖地区

  • 辖12个村委会

  • 政府驻地

  • 沙洲坝村506县道旁

  • 电话区号

  • 0797

  • 邮政区码

  • 342506

  • 地理位置

  • 瑞金市西部

  • 面积

  • 85平方公里

  • 人口

  • 2.5万(2016年)

  • 方言

  • 瑞金话

  • 气候条件

  •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 著名景点

  • 红井、二苏大旧址

  • 机场

  • 瑞金机场(在建)

  • 火车站

  • 瑞金站

  • 车牌代码

  • 赣B

  • 目录

  • 1历史沿革

  • 2镇情概况

  • 3历史介绍

  • 4行政区划

  • 5经济发展

  • ▪基础建设

  • ▪产业发展

  • 6革命旧址

  • 7旅游景区

  • ▪乌石下

  • ▪独石子

  • 历史沿革

    编辑

    沙洲坝自南唐保大十一年设瑞金县以来为瑞金所辖,以沙洲坝自然村而命名(因此地有一条旱河坝,河内多沙,称之为沙洲,由此得名)。明代,沙洲坝隶属浮乡。清至民国初,改隶常乡。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后,沙洲坝隶属下肖区,1934年冬,转隶象湖区。1949年8月瑞金解放,仍隶属象湖区。1957年8月,象湖区撤销,沙洲坝转为瑞金县直属乡。1958年8月,沙洲坝、樟树二乡合并成立沙洲坝人民公社。1960年10月,沙洲坝公社分成沙洲坝、七堡二个公社。1963年2月,沙洲坝、七堡二社又并为沙洲坝公社。1984年6月,建乡换届,改沙洲坝人民公社为沙洲坝乡人民政府。1993年12月撤乡建镇,沙洲坝乡人民政府改为沙洲坝镇人民政府。[1]

    镇情概况

    编辑

    沙洲坝镇素有“瑞金红色旅游”之称,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生活过和战斗过的地方

    <span class="BMap_Marker BMap_noprint" unselectable="on" "="" tit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2019 Baidu - GS(2018)5572号 - 甲测资字1100930 - 京ICP证030173号 - Data © 长地万方 &OpenStreetMap&HERE

    沙洲坝镇

    。“红色中华”峥嵘岁月留下的革命旧址21处遍布全境,“中央临时政府”“红井”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沙洲坝镇总面积9.24万亩,其中冲击小平原近3.28万亩,平均气温18.9℃,年日照时数平均1838小时,年无霜期268天,是一片充满蓬勃生机和极具发展潜力的热土。2000年来,沙洲坝镇党委、政府继承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富民强镇作为第一目标,按照“工业富镇、三产活镇、农业稳镇,把沙洲坝建成瑞金西北部周边城镇和红色之旅明星乡镇”的发展思路,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在更高的层次上定位发展,在全方位对接中阔步先行,沙洲坝镇上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蔬菜大棚

    2005实现生产总值4.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3415元,综合实力名列全市前沿,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年年实现新跨越。自然资源质优量丰。境内拥有继云南石林、广东肇庆之后的中国第三大喀斯特地貌分布群,石灰石储量达8.8亿吨,金属镁、锰矿、铁矿品高量大,极具开采价值。境内有一地下暗流经过,水量充沛,水质优良。山地面积11万亩,其中适宜采割松脂的湿地松面积达2万亩。

    历史介绍

    编辑

    沙洲坝镇沙洲坝村是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当年毛主席亲自带领群众在这里挖了一口闻名遐迩

    红井

    的“红井”。该村辖7个村民小组,427户农户,人口1385人,耕地面积742.8亩,现有党员49名,党小组4个。2005年村级集体纯收入52.6万元,比上年增长32%,农民人均收入4360元,比上年增长18%。沙洲坝村党支部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党员检验先进性、体现先进性的平台,大胆实践,开拓创新,实现了新农村建设与先进性教育的互动互促,走出了一条欠发达村镇建设新农村的好路子。1989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1998年以来连续三届被江西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003年被全国妇联评为“美德在农家先进示范点”;2004年被江西省委评为全省“三培两带”先进基层党组织。2003年8月胡锦涛同志亲临视察,贺国强同志实地调研,对该村做好新农村建设与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文章作了充分肯定。贺部长在座谈会上说:“瑞金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开展‘三评促和谐活动’,实行‘好班子’公示牌制度,推出‘党员红本子’,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行政区划

    编辑

    [2008年代码]360781104:~200沙洲坝村 ~201官山村 ~202金龙村 ~203清水村 ~204大布村 ~205梅岗村 ~206杉山村 ~207河坑村 ~208洁源村 ~209莲江村 ~210七堡村 ~211群峰村

    经济发展

    编辑

    基础建设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境内有3.5万伏变电站一座,完成了农网改造、实现了同网同价。程控电话装机容量

    历史古井

    达——万余门,移动、联通、小灵通通信实现无缝覆盖,因特网、宽带网、有线电视已进村入户。城镇功能逐步齐全,设施日趋完善,沙洲坝镇有2所初中、1所高中,市一中分部,8所小学。沙洲坝镇新农村建设做到“四个避免”一是群众主体,避免大包大揽。沙洲坝镇找准政府主导位置,突出指导建设,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多次召开沙洲坝镇新农村建设工作会及调度会,激发村、组两级新农村建设积极性,避免了“政府当演员,群众做观众”的被动局面。二是因地制宜,避免不切实际。由于各村基础不一,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因此,沙洲坝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尽量征求群众意见并达成共识后,做到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对条件好的村要求更高,功能更为完善,并为其它村做示范;对基础相对弱的村先进行“三清、三改、一拆、一分”,有条件时再推进其他工作。三是注重规划,避免重复建设。高处着眼,细处着手,注重村庄建设的长远规划,量力而行,逐步完善,避免重复建设。如连江柯达新村,规划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以上,该村建成后,将成为瑞金市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四是建管并重,避免流于形式。实施建管并重方针,建成一个,管好一个,使新农村建设常建常新,让百姓真正体会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如洁源小区,建立完善了一整套管理制度,赣南地调队干部也常年驻扎在梅岗村新农村点,帮助完善设施,开展管理维护。

    产业发展

    个私经济蓬勃发展。共引进35余家外来投资企业,引进资金15.3亿元,带动了该乡商业、运输、餐饮、住宿、娱乐等行业的发展。2005年底,沙洲坝镇共有私营企业近百家,个体工商户500余户,从业人员近万人。水泥、石灰、石灰粉、石灰钙化砖、标石等建材产品远销广东、福建。昔日的革命圣地正逐步打造成赣南东部的建材“航母”。 农业产业强力推进。坚持科教兴农战略,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以产业化经营做活农村经济,依托现有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营销网络,采取规模种养的方式,初步建立起农业基地。烟叶、脐橙、养鳗为沙洲坝镇的主导产业,葡萄、花卉、肉牛、生猪为优势产业,基本上做到了一村一品,形成了农业支柱产业并驾齐驱的新格局。

    沙洲坝 百花园新村(3张)

    人文环境和谐优越。秉承光荣革命传统的沙洲人民,民风淳朴,勤劳务实,开明开放,惜誉如珍。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廉洁高效、优质服务、依法行政”的理念,狠抓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总体素质,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多方并举努力营造了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团结鼓励的舆论环境,形成了人心思上、人心思进、人气兴旺的良好发展氛围。

    革命旧址

    编辑

    红井

    它是当年党和苏维埃政府关心群众生活,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历史见证。当年的沙洲坝是个干旱缺水的地方,不仅无水灌田,就连群众喝水也非常困难。那时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沙洲坝,沙洲坝,没有水

    沙洲坝镇红井

    来洗手帕,三天无雨地开岔,天一下雨土搬家。” 1933年4月,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来沙洲坝以后,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在元太屋办公和居住,他发现这里的群众喝的是池塘里的脏塘水,便把解决群众饮水难的问题挂在心上,只要一有空,他就同警卫员小吴商量着如何为群众挖井的事。1933年9月的一天早上,毛主席带着小吴拿着锄头、铁锹来到池塘边找水源,被一早起来的老表看见了,于是毛主席领头挖井的事,立即传遍了沙洲坝。只一会儿功夫,一大伙群众来到了挖井现场,在主席的带领下,没几天功夫,一口直径85厘米,深约5米的水井挖好了。为了使井水更清澈,毛主席又亲自下井底铺沙石、垫木炭。毛主席用实际行动,为机关干部和沙洲坝群众树立了榜样,中央各机关掀起了开挖水井的热潮。从此,沙洲坝人民结束了饮用脏塘水的历史,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离开瑞金后,国民党反动派又卷土重来,为了阻止人民群众对党、对毛主席和红军的思念,国民党反动派多次填掉这口井,当地群众就同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敌人白天填井,群众夜晚又把井挖开,就这样填了又挖,挖了又填,反复好几次,沙洲坝人民终于取得了胜利。1950年,沙洲坝人民为了迎接毛主席派来的南方老革命根据地慰问团的到来,将主席带领军民开挖的这口水井进行了全面整修,并把这口井取名为“红井”,同时在井旁立了一块木牌,刻上“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十四个赤金大字,以后又将木牌改为石碑。

    中革军委旧址

    这里是瑞金沙洲坝乌石垅村,是瑞金时期中革军委和总司令部所在地。1931年11月2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宣告成立,总参谋部随中革军委驻在叶坪乡洋溪村。后来总参谋部随军委首长在前方指挥作战,1932年底改称为中革军委总司令部。1933年5月,总司令部部分人员从前线返回并迁到沙洲坝乌石垅。1934年1月,前方的红军总司令部撤回瑞金,前后方的红军司令机关合并后仍住在乌石垅。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这里经常遭到敌机轰炸,因此1934年7月,总司令部又随军委迁到云石山梅坑村,直到长征出发。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对这些旧址进行了保护和修缮。1953年3月,按原貌修复了中革军委和总参谋部及第一局的旧址。2006年,总参谋部组织征地并拨款,修复了总参谋部其他局和总供给部、总卫生部、总兵站运输部、总动员武装部等旧址,调整完善了原旧址的内容,使这些旧址群得以顺利修复,能够再现当年红军领导机关的革命斗争历史。[2]

    总参谋部(总司令部)旧址(2张)

    1931年11月,中革军委成立时下设总参谋部。总参谋部下设作战科、侦察科、交通科、动员科、教育科和管理科等六个科。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军事斗争的需要,总参的组织机构进行过几次调整。1934年1月,前后方两个红军司令机关合并,可以说这是“八一”南昌起义以来我军最高司令机关最兴旺发达的历史时期。这里总司令部下辖六个局:第一局(作战)下设7个科;第二局(情报)下设4个科;第三局(队列、管理)下设3个科;第四局(通信联络)下设4个科;第五局负责训练;第六局负责动员。红军长征前夕,第三局改称第四局,第四局改称第三局。从总参谋部成立到红军长征的三年中,军委参谋机构的名称和体制虽有多次变化,但基本上是部、局、科三级组织体制,机构比较精干。瑞金总参谋部也就是总司令部的组成和职能,与总参谋部作战部、第二部、第三部、通信部、军训和兵种部、动员部、管理保障部等二级业务部有直接联系,有的就是这些业务部的前身。

    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

    这栋房子原是苏区时期地主杨衍兰的私祠,称为元太屋,建于1876年,是典型的客家民居。1933年4月,中央执行委员会从叶坪乡迁驻这里。

    中央执行委员会旧址(毛主席旧居)(2张)

    中央执行委员会产生于1931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由63名委员组成,毛泽东当选为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在1934年1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选举175人为正式中央执行委员,36人为候补委员,组成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毛泽东继续当选为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中央执行委员会是全苏大会闭幕后的最高权力机关,不仅要负责法律的制订和颁发,还要监督各项法律的实施执行。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成立的三年时间里,共颁发了《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条例》、《征税条例》等上百个法律条例,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设和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旅游景区

    编辑

    境内有红井旧址群、二苏大会址旧址群、军博园 “三大”国家5A级景区,景区总面积达到4000多亩。镇村着力推进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农业观光相互融合,建设洁源生态园、杉山瓜果基地等乡村旅游示范点,旅游配套产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1]

    乌石下

    从市区往南约3公里,206国道旁边,有一处生态公园叫乌石下,那儿古木参天,遮天盖地,以樟树居多。

    来到公园,一块巨石立在入口,上书“乌石下公园”。放眼望去,一片郁郁葱葱,绿得惹人喜爱,沿着绵江河岸绵延几里,仿佛是一条绿裙穿在河身上,使绵江河更显妩媚多姿。[3]

    顺着鹅卵石砌成的小径,进入到树林里,顿时一股清凉扑面而来,路上的燥热消失殆尽。环顾四周,约有十来亩面积,到处立着大大小小的树木,粗的如桶,细的如碗,棵棵长得直溜,高二三十米,像擎开的绿伞。那茂盛交错的枝叶,尽情地伸展,弯弯地织成一道道穹门。

    顺着石阶路往左走,地势更低一些,丛生着灌木。高大的青芽花树,牛根子树(当地的称呼),还有一些樟树如皇宫里的柱子一般,坚强粗壮。树上缠绕着一些藤蔓,紧紧地拥抱着树干。地上有些湿漉,想必那涨水时鱼儿把这当作了安全的港湾。

    折回原来的小路,往右拐,眼前耸立着一棵粗壮的樟树,上面挂的牌子显示它已有一百岁高龄了,可真要与我们人相比,它却一点都不显老,树干上没有一片老皮,顶上没有枯枝,有的只是苍翠的树叶和旺盛的长势。往前望去,一片的樟树林,大约有一百多棵,都与这棵樟树相似,树与树间隔均匀,不会挨得太挤。树底下地势开阔,绿草茵茵,平坦地铺开,如一张绵绵的绿毯。那斑驳的树影清晰地投在绿毯上,好似一幅淡淡的剪纸画,看了心里舒服极了。

    往前走一段路,来到河岸边,一条叉河道闯入这片树林,小河道上虬枝横卧,树下河水清凌,小鱼儿及一些水生动物正欢快地游着。走过河道上的小桥,来到河边,绵江河水缓缓地流淌着,偶尔在某处打个漩涡,又不停歇地奔流。河中央一棵枯死的大樟树仍巍然屹立着,傲视这迢迢流水。顺流而下,都是一色的翠绿,找一处垂钓,那凉爽的风,那翠绿的影,那闲情逸致,准让你流连忘返。

    独石子

    在沙洲坝镇七堡的群峰村北面,离沙九公路约一公里,有一神秘的好去处,叫“独石子”。

    “独石子”山不高,沟壑纵横,怪石嶙峋,上面披着一层苍翠的灌木丛,虫鸟在石缝和树丛间唧叫啁啾。站在山脚下,深呼吸一口新鲜空气,凉凉的,润润的,沁入每个毛孔,舒服极了。从山上引下来的山泉,干净清澈,汩汩地流着,没尝就能感觉到它的甘甜。

    沿台阶拾级而上,来到溶洞口,它像蟾蜍张开的大嘴,依势而建了一个寺庙,用岩顶当房顶。进得庙里,顿时阵阵凉爽,里面一个大厅,正中一块巨石撑住穹顶。大厅左边透进亮光来,往上望去,前面有一根石柱,矗立在岩前,仿佛是石狮的前爪摁在石墩上,边上还有一堵古墙,相传是清朝时期的一个炮楼。绕着大厅中央的巨石,来到后堂,里面有些幽暗,但别有洞天,在石壁下方,一个水缸里盛满了澄澈的山泉,石壁上一滴一滴的泉水,缓缓地滴到水缸里,那滴水流过的地方,已然形成了石钟乳的雏形,还有一波一波似流水的白色。

    后堂中央有一块椭圆形巨石,孤傲地立着,传说它是观音石,上面有三尊天然形成的观音像。仰望穹顶,据一守庙人说,上面有七孤星,晚上能看到它们聚在一起发光。有诗为证:登上瑞金独石峰,神化通天自然中;栩栩如生观音像,七星闪闪照苍穹。在石壁脚下,隐约看见有沟缝,仔细用电筒一照,里面居然有大大小小的洞,曲径通幽,不知接连至何处。

    在大厅右侧一个阴暗的角落,有一扇门,上书“观音洞”。打开门,突然呈现一个令人惊奇的大洞,凉气袭人,石燕扑楞而出。沿着石阶下去,洞里宽敞幽静,一左一右两块巨石,恍如一对雄狮。沿着三条小路通向不同的方向,有的绝壁挡在前面,有的又深又暗,不敢贸然下去,只能用电筒照着欣赏,也许在阴暗的角落,又隐藏着一个洞穴。

    洞穴狭道相连,宛如地下迷宫。每个洞弯曲狭小,仿佛都能通向远方。置身其中,深感压抑,恍若大小岩石都会挤压过来一样。尖叫一声,那声音传得老远,渐渐地消失在深不可测的每丝每缝。在每个洞里走过,旁边都有叉洞,如果不是电灯指引,很可能会找不着方向。据守庙人说,这个溶洞长约三百米,洞洞相通,中间还有一个大洞,能容下一百多人。

    “独石子”当属寻奇揽胜,探索大自然的好地方。有诗赞曰:石盆窟里出神仙,一对雄狮站洞前;独石奇景妙变迁,独有神化别有天。[4]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6)

    总参谋部(总司...(2)

    中央执行委员会...(2)

    沙洲坝 百花园新村(3)

    1/2

126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