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时,如何防范贷款的法律风险?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企业作为借款人,在利用贷款这一融资方式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 避免短贷长投、违反约定的贷款用途

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签订借款合同时,合同中通常都会明确约定贷款的用途,且约定人若借款人擅自变更借款用途的,则贷款人有权加收利息、要求提前还款、停止发放尚未使用的贷款等。

因此,即使银行在前期审核时,予以了通融,并最终发放了贷款,企业也应依据合同约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避免构成违约。

2. 谨慎加入互保圈

互联互保是指多个企业之间相互提供担保,从银行取得贷款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融资的难度,但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比如,一家企业的还款困难就有可能会引发整个地区的银行提前收贷行为。

因此,企业在加入互保圈时应仔细考察互保的对象,谨慎加入。

3. 提前做好资产隔离,避免因个人承担连带责任造成家庭破产

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进行融资时,银行通常会要求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股东或其他负责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以保证在出现企业资不抵债的情形时银行仍能要求个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因此,企业的股东或创始人在签署个人连带保证责任书时,应通过保险、信托等提前做好个人资产的隔离,以避免在公司破产的同时家庭也破产。

4. 合法申请贷款,避免入罪受刑

根据《刑法》第193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构成贷款诈骗罪。又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公通字〔2010〕23号) 第50条的规定,数额较大是指2万元以上。要言之,贷款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2万元。

若企业实际控制人骗取银行贷款,并非是为了个人牟利,而是为了企业利益,那么此时按《刑法》第224条的合同诈骗罪进行定罪处罚:对企业判处罚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综上,企业应合法申请贷款,不应有侥幸心理,以避免构成犯罪。

当然,对于正常的经常风险,法律也不是一概否定。根据《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规定,以下两种情况不以贷款诈骗定罪处罚:

(1)合法取得贷款后,没有按规定的用途使用贷款,到期没有归还贷款的;

(2)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因不具备贷款的条件而采取了欺骗手段获取贷款,案发时有能力履行还贷义务,或者案发时不能归还贷款是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如因经营不善、被骗、市场风险等的。

关于这个话题

如果你希望继续沟通

欢迎关注本号,或者留言说出你的看法

44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