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式传统文化游学 上海赫德中学部展开寻琴之旅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不论从哪方面来看,这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战,而我们的学子们也将在游学中,深入探寻古琴的奥秘,将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基因,注入年轻一代的血液之中,为成为\"全球化中国人\"打下基础。

上海赫德传统文化游学:寻觅广陵派,拜见斫琴名家

暮春时节,恰逢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好节气,古城扬州依旧绿意盎然。上海赫德的学生从上海始发乘坐大巴直达扬州,经过一顿丰盛的扬州特色菜之后,便踏上了探寻广陵琴韵的道路。

在广陵琴韵展厅,赫德学校的学生们了解到扬州古称广陵,\"广陵派\"因此而得名,其溯源悠久,风格独特,为历代琴家所重视,是中国古琴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

广陵琴韵展厅虽然不大,然而陈列丰富,且对于广陵派这一琴派分支细数详尽。学生们流连其间,不仅看到琴式的丰富多变,\"减字谱\"的变迁更是让他们惊叹于古人的智慧。

古琴家朱慧鹏老师在讲解古琴减字谱(指法谱)

辞别广陵琴韵展厅之后,在朱慧鹏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们又前去拜访斫琴名家陶贵宝的工作坊。陶贵宝先生的工作坊隐匿于一片田野之中,连导航都找不到。师从龚一、梅曰强、刘扬等古琴大师,陶贵宝19岁开始斫琴生涯,至今三十余载。其制作的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深具东方古典乐器特色。

赫德的学生们现场跟随斫琴名家,体验制作古琴的工艺

标签
  • 赫德
  • 游学
  • 减字谱
  • 多元文化教育
  • 羑里城

很难想象如此聒噪的打磨声,最终会成为悦耳的清韵之音。在陶师傅的指点下,上海赫德双语学校的学生们体验了古琴制作中\"刨\"和\"锯\"的过程,纷纷意识到看似简单实则很难。若非亲历现场,学生们很难想象到一把古琴选料的复杂,用料的谨慎和打磨的反复。在制琴工艺中,\"打磨\"恐怕是最重复也最枯燥的工作,需要一遍遍细致、耐心地对琴胚进行处理。

上海赫德传统文化游学:古琴雅集,闻琴观奇象

渐暗的天色中,古琴家朱慧鹏老师不紧不慢地架起琴来,上海赫德的学生们则围坐一圈,在碧波的池塘旁,品味古琴雅韵。朱老师神闲气定,端坐琴前,抚琴调息的姿态,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学生们,前一分钟还在侃侃而谈的他们,忽然间就自觉地宁静起来。

上海赫德的学生们认真聆听古琴家朱慧鹏抚琴

一曲《秋夜读易》,时而低吟,时而呢喃,仿佛如古人吟颂诗词一般,让人不禁联想起孔子晚年在夜深人静之时,临窗夜读的场景。朱老师曲毕结束之后,池塘里的锦鲤竟然欢快地跃出水面翻起身来,实在是太令人惊奇了。而上海赫德的朱老师则笑称,悦耳之声不分界限,这鱼儿想必也听得很舒心。

上海赫德传统文化游学:今虞丝弦,匠人精神

整装待发,离别扬州的学生们又马不停蹄地从扬州赶往苏州。朱慧鹏老师此次带领上海赫德的学生们造访丝弦匠人潘国辉老人。潘国辉老师是国内唯一古琴丝弦制作传承人,师从苏州著名制弦师方裕庭,从事丝弦制作六十余载。

制成的琴弦色泽温润,音色动人自然

今虞丝弦的制作工艺复杂,选丝与打合是其中的部分。选丝是将蚕丝中的长丝通过缫丝而成。生丝互相摩擦产生出一种特有的悦耳声音,称为\"丝鸣\"。另一个步骤\"打合缠丝\"则需要细致与耐心,上海赫德的学生们很幸运地见识到了潘国辉老先生打合缠丝的过程,第一次从书本之外了解到了琴弦的制作工艺。在老人简易的工作坊中,丝弦架上,20个生蚕丝轴并成80股备用。打合时,细若游丝的生蚕丝极易缠绕成结,潘国辉老人总是不紧不慢地将缠绕住的丝线解开,极为耐心。这种匠人精神令上海赫德双语学校的学生们深受感动,全神贯注地观察琴弦的打合过程。

欣赏琴之器、领悟琴之道,上海赫德双语学校的学生们还行走在\"寻琴记\"的旅途中,接下来学生们还将前往河南的伏羲台、竹林七贤隐居地和羑里城等众多与古琴息息相关的地点,想必在那里还有着更多的古琴文化等待着他们的探寻,叩响历史悠久的华夏文明之门。

上海赫德双语学校

上海赫德双语学校为全日制民办学校,开设幼儿园、小学、中学课程,为渴求国际化教育的中国家庭提供全方位、国际化的教育解决方案。以双语教学为特色的\"赫德\"扎根于中国文化,结合国际化的教育理念,致力于为中国的学生提供高品质的双语多元文化教育。

标签
  • 赫德
  • 游学
  • 减字谱
  • 多元文化教育
  • 羑里城
47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