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如期而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发力点逐渐清晰

邓高分享 时间:

12月3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视频会见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提出“运用多种货币工具,适时降准,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李克强总理在会谈中提到中国经济“面对复杂环境和新的下行压力”。我们认为当前中国经济虽有恢复但是还没达到潜在增速,尤其是中小企业仍面临一定困难,前段时间的信用风险事件也导致地产投资出现下滑。

12月6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也要求,“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另外,中国人民银行在答记者问中提到,本次降准的三个考虑因素为: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以及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这三个因素与7月降准时的答记者问基本一致。

▍本次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1.2万亿长期资金,部分用于对冲12月到期的MLF,市场流动性有望边际宽松,但幅度弱于7月降准。

中国人民银行在答记者问中指出,此次降准将于12月15日调整,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这与我们在12月5日外发报告《一周宏观述评(第二十四期):降准预期与流动性展望》判断一致:“比较可能的时间窗口是MLF到期较大的12月15日(9500亿元)”。7月降准释放1万亿流动性,当月通过MLF缩量续作回收3000亿流动性。12月15日有9500亿MLF到期,考虑到本次降准比7月释放的长期资金多2000亿,且12月支小再贷款、清洁煤炭再贷款和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也可能投放一定流动性,预计12月MLF操作可能净回收2500-4500亿。

预计12月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将保持合理充裕,并出现边际宽松。不过因为本次降准前市场已有一定预期,所以预计对流动性的影响程度弱于7月降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降准和7月的降准均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小型银行,我们认为5%的存款准备金率或为央行目前认为保持稳健经营所需的最低存款准备金率。在本次降准后,小型银行均已执行5%的存款准备金率,后续再对中小银行进行定向降准或已无空间,预计将主要使用全面降准。

▍本次降准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关注后续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政策。

央行预计本次降准将降低金融机构150亿成本,比7月降准降低的120亿稍高,但是与约190万亿的人民币贷款存量规模相比仍然较小。降准的成本不一定会直接体现为平均贷款利率的下降,例如虽然有7月的降准,但9月的一般贷款利率、企业贷款利率和房贷利率均较6月有所回升。我们认为货币政策的结构性支持方向更加值得关注,如人民银行在降准公告中提到“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其中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已经有支小再贷款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已有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清洁煤炭再贷款,关注未来可能出台的支持科技创新政策。

▍货币政策将灵活适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12月6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对于货币政策的表述和此前相比略有不同:202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1年7月的政治局会议对于货币政策的表述均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而本次政治局会议的表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这一措辞与2019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致,当时将经济面临的困难总结为“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未来的货币政策方向或可参考2019年底。



财联社(北京,记者张晓翀)讯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为明年经济工作定调。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市场人士指出,明年货币政策将稳中趋松,不排除连续降准和降息,除总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以外,明年央行或将继续引导结构性“宽信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也将成为常态。财政政策侧重点转向资金使用效率,财政支出总量加码的空间不大,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目标相对2021年可能会有所下调。

明年货币政策将稳中趋松,不排除连续降准和降息

市场人士指出,稳增长已成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预计明年货币政策将稳中趋松,尤其是上半年货币政策仍有放松空间。除后续仍有降准可能外,降息亦可期待。

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认为,出于稳增长进一步提升的考虑,后续还有降准可能。但由于通胀和社融运行状态,可能连续降准力度会不及2018、2019年。若增长压力或信用风险催化升温,政策利率调降的可能窗口集中在2022年上半年。

周二有媒体报道称,央行决定自2021年12月7日起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下调后3个月、6个月、1年期再贷款利率分别为1.7%、1.9%、2%。这是时隔一年多人民银行再度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

此外,市场人士均表示,除总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以外,明年央行或将继续引导结构性“宽信用”,对支持小微企业、绿色经济等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也将成为常态。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未来货币政策重点发力方向在于“宽信用”,明年一季度将实现“四箭齐发”宽信用,即制造业贷款、减碳贷款、基建贷款、按揭贷款。预计明年一季度社融当季新增规模将达到11.3万亿,达历史社融季度增量峰值。

财政政策侧重点转向资金使用效率

市场人士分析,本次会议强调财政政策要更加注重精准,或体现在三方面,包括中央财政直达机制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要让“资金跟着项目走”,此外还将精准支持扩大内需、科技创新、保障民生、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等领域。

他们并指出,在财政政策更加注重持续性方面,预计明年财政政策或强调减税降费的持续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持续性和税收制度改革的持续性。

此外,会议还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因此明年财政政策侧重点将转向资金使用效率,不盲目追求扩张,预计2022年财政赤字率和专项债规模可能略有收缩,但广义财政赤字规模预计维持稳定。

对于会议要求将推动财政资金在明年初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上述市场人士预计,明年财政或将加大专项债投放等,提振基建托底经济增长,但基建投资大概率难以成为刺激经济的手段。在财政资金运用上,还将继续发挥常态化财政直达资金机制,直接惠企利民改善民生,在兜牢“三保”、改善民生、保障重大项目等方面加大财力支持,并扩大对小微企业结构性减税降费等,预计将继续出台制度性及阶段性减税降费共同发力降低企业经营负担。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易峘预计,明年减税、缓税或将加码,地方债用途可能放开、推升政府主导消费和投资。财政支出有望相较今年前10月加速。另外,财政还将在“十四五”重大项目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民生改善和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等方面更好地发挥跨周期调节的作用。在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基建”领域扩大有效投资。


更多深度财经、国际局势资讯解读,可扫码关注【邓高望远】公众号


189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