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度什么仿制药都能造出来

自迅分享 时间:

哪都有印度仿制药

在医药领域,印度是一个“蹭热点”的范本,尤其是在仿制药这块。最近,印度因为新冠仿制药又冲了热搜:#新冠印度仿制药被卖到一盒上千元#。

日前,辉瑞的新冠特效药Paxlovid正式在国内开售,定价2980元/盒。不过很快,网上出现了辉瑞的印度新冠仿制药Primovir和Paxista。在旺盛的需求推动下,原本价格几百块的药,也硬生生被炒到1千块以上。

那么,印度这两款仿制药的身份来历怎么样?

公开报道显示,今年3月17日,日内瓦药品专利池组织官网发布消息称,辉瑞授权全球35家公司生产Paxlovid的仿制药,专门向欠发达国家投放。其中,印度19家药企拿到授权。一般而言,拿到辉瑞授权的印度仿制药企业,能够毫无顾忌地生产“正版”的仿制药,可对于没拿到授权的企业,能否正常生产,只能打个问号。

根据相关机构的观察,这两款仿制药是不同药企生产的。其中,Paxista的生产厂家Azista公司,是获得辉瑞授权的印度药企Hetero的子公司。Primovir则由Astrica公司生产,但并未找到Astrica公司获得授权的信息。

素有“药神”之称的印度仿制药,一度被传为“劫富济贫”的侠客,但对于新冠特效药这个新型领域来说,效果到底如何,目前是个未解之谜。

专家指出,尚未获批的印度新冠特效药违规,会面临行政处罚。根据《北京商报》报道,目前多家线上电商平台已经屏蔽了新冠仿制药等相关关键词。

药效这件事儿还是交给医生,我们只从商业的角度聊聊,印度何以成为“世界药房”?

印度的民生疗法

仿制药这个听起来像A货的词儿,通常给人留下假药、山寨药的印象,但实际并非如此。目前药品大体分为三类:原料药、仿制药和创新药。

创新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高回报,但疗效是最新最好的。

仿制药,指在药品专利保护期满或其他专利权到期后,其他药品企业可仿制的药品,在安全和疗效上差不多、但价格更低廉。

原料药,指用于生产各类制剂的原料药物,但也能吃。

早在2021年,由于印度疫情不断恶化,印度航空和货运部门推出限行计划,印度仿制药的供应因此倍受影响,价格涨到离谱的地步,直接造成全球许多癌症病人无低价药可吃,为此急坏了不少人。

最近,中国新闻网援引《荷兰联合时报》的消息,由于长期经营不善,荷兰最大的药厂——位于莱顿的InnoGenerics(一家做仿制药的公司)被法院宣告破产。专家认为,荷兰将更加依赖印度的药品。

此前,印度药企曾因仿制在专利保护期内的一款治疗白血病的药——格列卫,被瑞士诺华公司起诉。

事实上,不少西方国家都曾因专利药侵权向印度政府发起抗议。可原本看似十拿九稳的事情,最后不是败诉,就是诉讼被驳回。

以上种种例子都指向一个关键问题:印度仿制药,兹事体大!

成为“世界药房”之前,印度经历过一段苦涩期。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后,一直严格遵循英属印度时期制定的《专利与设计法》,即保护药品的产品专利。

由于法律的约束,1970年之前,印度的制药产业几乎由外资垄断,因此,印度药品一度位列全球市场的高价之林。

据说,彼时国外治疗癌症的药品价格,高达印度人均收入的30倍。再加上经济疲惫不堪,直接造成印度国民贫困潦倒。

1961年,印度兰伯西制药公司成立。起初从仿制辉瑞一款镇定剂开始,良好的药效加上比原药便宜四分之一的价格,让其成为印度穷人的救星。

一个国家的民生领域:上学、住房、医药,既是一个国家的面子工程,也是衡量领导人是否心系人民的一个指标。

而这次为印度人民排忧解难的关键人物就是:为民请命的印度第一位女总理英迪拉·甘地。

在印度大规模量产仿制药的前期,英迪拉直接从国家层面为仿制药产业开足了绿灯。

为了能名正言顺生产仿制药,1970年印度推出的《专利法》规定:不承认西方国家药品专利,只保护药品的制造工艺。换句话说,我想抄谁的药就抄谁的药,管你专利有没有过期,我的地盘我说了算!

同年印度政府出台《药品价格控制规则》,坚持医药消费是穷人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对印度国内药品价格进行严格管控,使制药商利润大幅下降,间接“劝退”了不少外国药企。

1973年,印度颁布了《外汇管制法案》,要求在印度经营的企业中外资股份不能超过40%。原来在医药产业中占主导地位的跨国企业大量迁出。以至于,在接下来的三十多年里,印度的制药业开始一日千里。

除了造福本国人民外,印度的仿制药进行了大量的出口,从而造福了更广阔的人群。

据印度有关报道,印度药企在2021年的总销售额为410亿美元,其中244亿美元来自对外出口,出口率达60%,五大仿制药巨头40%-60%的销售额都来自美国市场。

美国对于食品和药物的监控标准向来严苛。此前某国药企在进军美国市场时,仅因为说明书折叠方式不符合标准,最后被FDA无情地劝退了。

所以说,印度仿制药能在国际上获得一席之地,除了印度政府的制度加持外,跨国药企在当地积累的技术,也造就了印度仿制药自身过硬的质量。

印度在仿制药行业的“霸王条款”,让其平稳发展了三十多年,直到2005年。

有崇拜,有骂名

1995年,怀有早日步入发达国家之梦的印度加入了WTO。

为了加入WTO,印度需要修改其专利法与TRIPS接轨。1994年,印度签署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

但在TRIPS给予发展中国家的10年过渡期里,靠着打太极的策略,印度尽量想办法延长知识产权的实施日期。

不过,在此期间由于吃了不少官司,印度也不得不多次修改专利法,由此前的只承认方法专利,改变为既承认方法专利又承认化合物专利,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时间一晃来到2005年,贸易知识产权协议开始实施以后,印度开始着力开拓发达国家市场,2005—2006年,印度药企更是在欧洲、北美、拉美进行跨国并购。

靠着此前35年的积累,印度药企已通过无产品专利约束的仿制,完成了本国医药工业的原始积累。

根据医药资讯网站FiercePharma发布的2021年全球仿制药TOP10榜单,其中有4家来自印度。

一入仿制药行业深似海,从此沉迷在其中。客观与主观条件,都制约印度不大可能选择轻易转向。

然而2005年之后,不敢乱来的印度,只能靠“利益交换”与西方达成共识。仿制药的副作用,在这个国家发生了。

这种“利益交换”让印度人民对医药政策,从统一拍手叫好,演变成一边称赞,一边大骂。

这项让人觉得丧失人道主义的交换:印度成为西方制药企业最大的试药基地。

根据央视新闻的报道,印度在制药行业是公认的全世界最大、最廉价的试药基地。在西方制药企业眼中,印度的穷人特别是贱民阶层,就是他们试药最好的小白鼠。

一种药品从研发到上市,动辄就要花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这是因为期间需要有大量的时间进行试药,通过试药发现药品的毒副作用,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安全的药品剂量。

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