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的做法(收藏)

自迅分享 时间:

腊八粥做法

主料 八宝米300克

辅料 麦仁适量 薏米适量 小米适量 糯米适量 红米适量 荞麦适量 芝麻适量 红枣适量 枸杞适量 葡萄干适量 桂圆适量 花生适量 核桃适量杏 仁适量 栗子适量 红糖适量

步骤

1.将难熟的材料(如红豆、绿豆、黑米、糙米、干莲子、麦仁、荞麦等)提前浸泡一夜

2.锅中加水,先倒入较难熟的材料以及各种干果蜜饯(如桂圆、板栗、杏仁、花生、核桃、芝麻、枸杞、红枣、葡萄干等),大火煮开15分钟,再关火焖半小时,反复两次,同时浸泡其余食材(主要是一些米类);

3.第三次大火煮开后倒入其余食材,煮开后转小火继续煮一小时

4.一小时后放入红糖,搅拌均匀,再煮十分钟即可出锅

小贴士

1、腊八粥主要食材无外乎五谷杂粮和干果蜜饯,在此范围内挑选食材,尽量丰富,煮出的粥口感方会层次多样,香甜可口;

2、分批次加入材料主要是为了煮好的粥不要有的食材过于烂软,而有的食材又没煮透;

3、视水分和食材的比例不同,煮粥的时间也有些许差别,中途要留意不要将粥煮粘锅,也不要米水分离,汤水过多就关火,煮到粥体粘稠浑然一体为好;

4、可视个人口味和喜好挑选和增减食材,也可根据养身需求挑选有针对性的谷物;

5、去年选的红枣大了点,用那种去核小枣来煮就更好了;

6、我用电饭锅,没什么大火小火之分,也没有煮粥程序,就是煮一会儿挂到保温档焖半个小时再煮,反复至粥浓稠。

腊八粥熬多久?

大概锅上蒸汽以后10-20分钟,看你个人需要。

煮腊八粥小技巧

1.腊八粥的一般煮法是先把大麦米和红小豆、绿豆、豇豆等各种豆类拣好洗净,煮成半熟后再放入白米、小米、黄米、糯米等等。难煮的豆类最好预先浸泡。

2.水要一次加足了。煮粥时先用旺火,等米快开花了改用文火煮。一边煮一边搅拌,注意不要糊锅。

3.粥煮好后,吃的时候再加糖。

腊八粥的来历

腊八节和腊八粥

腊八节,最早是祭祀的日子,称 腊八祭、腊日祭、王侯腊。

汉代《风俗通·礼典》记载:“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腊是辞旧迎新,新旧交替时节,要举行祭祀来报答神灵的护佑,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古时“腊”同“猎”,“腊祭”也称“猎祭”,“田猎趣禽兽,以祭祀其祖先也。”

“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腊者,逐疫迎春”,冬将尽春将来,天气逐渐变暖,各种“疫气”会慢慢消散。

先秦时期就有在岁末十二月腊祭的习俗,只不过那时候的“腊日”并不固定,名称也不一样。

夏称腊日祭为“嘉平”,商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

到了汉代,腊日这天除了祭祀,人们还当作节日来过,还有休息、团聚、宴饮等活动。此外,朝廷为了显示政事的清明和宽大,还会让一些囚徒假释回家过节。

直到南北朝时期,人们才将腊日的日子固定下来,宗懔的《荆楚岁时记》里便讲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自此农历腊月初八便逐渐成为一个固定的祭祀节日并一直传承至今天。

腊八节这天还有一个名字叫“佛成道日”,也叫“法宝节”,是佛教的一个重大节日。

大家都知道,佛教不是本土宗教,那中国传统的腊八节又是怎样和佛教联系在一起的呢?

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传入中国并盛行的时期,许多来中国传教的佛教徒发现中国的腊八节居然和佛祖释迦摩尼的成道日是一天。

相传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打坐苦行,不吃不喝六年,终于支持不住晕倒了。一位牧羊姑娘就挤了羊奶和杂粮、野果煮成乳糜粥给他吃。

释迦摩尼醒过来之后继续修行,他又在菩提树下打坐了48天,期间不饮不食,不言不语,一动不动,苦思冥想,一直到腊月初七。

佛经记载:“这天晚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悉达多默坐金刚座上,示现种种禅定境界,遍观十方无量世界和过去世、现世、未来一切事情,洞见三界因果。”

腊月初八日凌晨,天现异象,释迦摩尼豁然大悟,得无上大道,终于修成正果。

后来,佛教徒便在这一天把四方化来的五谷杂粮煮成粥,称为 “七宝五味粥”,施给信众们喝,以示纪念。

为了更好的在中国宣扬佛教,传教士宣称中国的腊祭日和“佛成道日”是一天,于是合成了一个“腊八节”。

不过那时的粥还不叫“腊八粥”,腊八粥的名字是从宋朝开始有的。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是日,诸大寺作浴佛会, 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 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

宋末的周密在他的《武林旧事》中也记载了腊八粥的做法:“胡桃、松子、乳蕈、梅、栗等做的粥为腊八粥。”

到了清代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的做腊八粥的材料就更多更详细了:“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真像老舍先生所说:“粥里有各种豆,像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清代朝廷每逢腊八便在雍和宫熬制五锅“七宝粥”,第一锅粥盛入碗里进奉到先皇遗像和各殿佛像前,第二锅粥由喇嘛献给朝廷,第三锅给王公和大喇嘛,第四锅给文武官员,第五锅给本寺的僧众,第三至五锅所余下的混合在一起施舍给百姓。

至今每年腊八节依然有很多北京老街坊,排队等候雍和宫发放的腊八粥来讨吉利。

当然,腊八节既然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也不会少了本土的传说和故事,腊八粥还和 岳飞、朱元璋有关。

传说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

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慢慢成了习俗。

朱元璋出身贫苦,打天下不易,很多美食传说都与他有关,腊八粥也不例外。

据说当年朱元璋被关在监牢里,正值寒冬腊月,又冷又饿。这天,朱元璋发现了一个老鼠洞,居然从里面掏出了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杂粮和干果,朱元璋就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很奇怪,监牢里居然给他准备了锅灶和火镰、柴火)。

这天恰好是初八,于是,他将这锅杂粮粥美其名曰“腊八粥”。等他平定天下,当了皇帝,为了纪念自己曾经吃过的苦,就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

也有传说吃腊八粥是为了用里面的红豆“打鬼”的,还有传说当年秦始皇修长城,劳工们没有饭吃,在腊八这一天搜集了各自所剩的粮食煮成粥,分着吃。为了纪念他们,后来人们每年这一天都煮腊八粥。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不管传说有多少可信度,在寒冷的腊八这一天煮一碗香喷喷、甜丝丝、热腾腾的腊八粥吃,总会有温暖从心底泛起,也就对来年的生活有了希望。

21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