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10万张梵高的画见到真迹后却沉默

自迅分享 时间:

20年临摹10万张梵高的画 见到真迹他却沉默了

《中国梵高》的故事并不复杂。深圳大芬村,被称为世界最大的油画复制工厂。这里的画工大多数是农民出身,但拿起画笔,他们就成了中国的梵高、莫奈、达芬奇。他们每天流水线般生产临摹的油画作品,卖给欧洲的客户。

纪录片中的赵小勇就是大芬村里的一员,他来自湖南邵阳,1996年来到大芬村成为了一名画工。赵小勇已经在大芬村画了20多年了,他画梵高的画最多,因为卖得最好。他临摹的梵高作品超过了10万幅,是梵高本人作品的百倍之多。画到最后,他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最快可以在28分钟内临摹出一幅《向日葵》。

赵小勇有一个梦想,去一趟荷兰,去看看梵高的真迹,和梵高生活过的地方。

当他终于有机会去到荷兰时,他想象中的一切都颠覆了。他看到了自己的画,挂在一个纪念品商店里,在这之前,他一直以为自己的作品是在欧洲高档画廊供人欣赏。这幅画的价格是500欧元,但是赵小勇挣到的是450元人民币。

当他站在梵高的真迹前时,他沉默了。他在《向日葵》《自画像》《杏花》等作品下仔细端详,尤其是在他最熟悉的那幅《向日葵》真迹前,他驻足许久,嘴里不时说着:“不一样,一切都不一样。”他曾对着书本和电脑临摹了这些画千千万万遍,每根线条的落点和轨迹都刻在骨头里。可当他看到原作,他才明白,那些参考的照片,早就因为印刷出现了失真。他积累了多年的经验、总结的画法根本就是错笔。梵高真迹充满色彩的笔触“看不到半点悲伤,全是热爱和乐观”。

他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画工,而梵高是一名画家。赵小勇说:“画了梵高作品20年,抵不到博物馆里的一副作品。”

美术馆的员工听说他画了20年梵高,向他表示敬意,同时问他有没有自己的作品,赵小勇只有沉默。

他沿着梵高生活的轨迹走了一遍,去了巴黎的教堂、梵高住过的圣雷米疗养院、梵高曾经作画的咖啡馆。从荷兰朝圣归来后,赵小勇开始改变,他尝试用笔去画老家的人和风景,他不再只是模仿梵高的作品,也试着像梵高一样,为自己的心作画。他知道自己不会成为梵高,但是他的笔不会停。

仰望星空的人总能找到自己的星空

《中国梵高》这部纪录片其实早在2016年12月就已经上映了,近几年却被人反反复复挖掘回味,一次又一次地上热搜。导演余天琦说,这是一个“大芬村农民工画匠如何寻找梵高”的故事。

赵小勇跟其他人不同的是,当别人画完一天的画,带着疲惫入睡时,他会看梵高的传记电影,甚至在梦中,他也会梦到梵高。模仿梵高是他的生活所迫,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去看梵高的真迹。他需要努力画画负担房贷车贷孩子学费,但他还是排除万难去了荷兰,去遇见神交已久的梵高。有网友说,总有人在终日挥汗拉车的间隙,抬头看一眼星空。

在荷兰的奥维墓园,赵小勇在梵高的墓碑前摆放了三个苹果,又点了三根香烟代替香烛,用一种中国式浪漫的方式祭奠梵高,告别这位影响他前半生又改变他后半生的画家。

这场去荷兰的朝圣之旅改变的赵小勇,但是他的人生轨迹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即使《中国梵高》的纪录片一次次翻红,赵小勇也没成为知名画家,他的短视频账号只有1.5万粉丝,当然,他也不会成为梵高。但是毫无疑问,他已经成为了更好的赵小勇,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片星空。

努力过好生活就是自己的艺术家

《中国梵高》上热搜后,很多人被赵小勇的故事打动,但也出现了一些批评的声音。有网友认为,赵小勇做的只是拙劣的模仿,根本无法和梵高相提并论。还有人表示,赵小勇的故事固然感人,但是站在艺术的角度,他的作品并没有什么价值。还有不少人觉得“中国梵高”这个说法夸大其词了。

也许对于赵小勇来说,在实现艺术价值之前,实现生存价值更重要。在影片中有一个非常动人的片段,赵小勇从荷兰回家后哭了,他哽咽着说:“我在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就有没读了!妈妈,我妈妈那个时候,我叔叔骂她:‘你为什么不给你的小孩读书?’我妈妈说没有钱。”说完赵小勇已是泪流满面。

15岁就到深圳打工的赵小勇,把仿制油画当做了自己的谋生手段。他来不及思考自己的画有什么价值,只知道要每天不断地快速画画,才能完成订单。20年临摹10万幅梵高作品,养活自己的一家人,供孩子完成了学业,在深圳立足,他的人生又何尝不是艺术所要描绘的本身呢。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赵小勇一直没有放弃思考,没有安于现状,而是一直心怀梦想,努力生活。他从模仿梵高,到追寻梵高,最终实现了自我的觉醒。

《中国梵高》中的另一个主人公周永久也在微博上发声:“感谢大家对纪录片的喜欢,其实很多人都是中国梵高,我和老赵只是一个代表罢了。”

212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