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万资产是穷人还是富人

自迅分享 时间:

一线城市1900万就“财富自由”?

对于有多少钱才算“有钱”,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高低的不同,各地方的人对于“富裕”的主观感受差异也是比较大的。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2021胡润财富自由门槛》,中国一、二、三线城市入门级财富自由门槛分别为1900万元、1200万元及600万元。国际级财富自由门槛是3.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5000万美金。而上海作为国内一线城市的代表,自然适用的是一线城市的标准。

按照胡润研究院该报告的标准,一线城市入门级财富自由门槛是1900万元,主要包括一套120平米的市区常住房、2辆车、60万元的家庭税后年收入和800万元的金融投资;中级财富自由门槛是6500万元,主要包括一套250平米的市区常住房、一套200平米的郊区第二住房、2辆车、150万元的家庭税后年收入和1200万元的金融投资;高级财富自由门槛是1.9亿元,主要包括一套400平米的市区常住房、一套300平米的郊区第二住房、4辆车、650万元的家庭税后年收入和6500万元的金融投资。

据,2022年12月,上海二手住房平均单价为7.26万元/㎡,2021年底上海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7.40平方米。假设一个上海典型的三口之家,其自有一套住房,则该住房的资产价格已经超过了800万元人民币。如果该住房没有贷款,则该三口之家光算住房价值家庭净资产就已经超过了800万。这么来算,1000万的资产在上海,看起来确实是“随随便便”的常见情况,即使说不上有多么富有,但至少称不上“穷人家庭”。因此笔者认为,说“1000万在上海算穷人”,的确有耸人听闻、哗众取宠的嫌疑。

关于“富裕”的定义金融机构和你想的不一样

而根据招商银行联合贝恩公司发布的《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其中对高净值人群的定义为“资产净值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个人”。该报告预计,到2021年底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约有296万人,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超过3000万人民币,拥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约96万亿元。从地域分布来看,截至2020年末,全国有24个省市的高净值人数已经超过2万人,其中包括上海在内的东南沿海六省市为第一梯队,高净值人群超过10万人。

在这里笔者发现一个问题,按照该报告中“资产净值超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定义,全上海的高净值人群数量“超过10万人”,但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的户籍人口接近1500万,常住人口则超过了2400万人。如果说在上海1000万净资产真的是“随随便便”就能达到,那么这个高净值人群的体量早就不是“几十万人”的规模,至少应该有上百万人才对。两者数量级差距这么大,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呢?

其实这种差异完全是因为不同人对“富裕”的定义不同造成的。对于金融机构,不管是银行、基金或者是其它财富管理机构,它们对于客户的“富裕程度”,是由金融资产(或者说可投资资产)来定义的。因此上面所说的净资产,实际是包括存款、基金、保险、理财产品等在内的金融资产数量。而我们日常所说的家庭资产,一般包括居住房产、投资性房产在内,还包含贵金属、古董收藏在内的实物资产。

而多数研究机构认为,目前实物资产(房地产)仍占据了中国居民财富总量的大多数。根据社科院的估算,2019年非金融资产占到了居民总财富的将近一半;而部分研究机构的估算比例更高,例如中金公司估计非金融资产占比接近七成。当剔除自住的一套住房,再来计算家庭净资产的时候,自然“1000万以上高净值人群”的比例就会大大下降。

结语:关于财富,不必散播“焦虑”

财富分配是一个大家都特别关心,也是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作为商业机构来说,按照自身的商业模式,可以有自己对于客户群体进行财富划分的标准,这本无可厚非。例如,对于销售奢侈品的公司,或者是销售私人飞机、游艇的企业,把净资产上亿作为“富裕群体”的衡量标准,其实也不为过。但完全没有必要用“资产不上亿还算穷人”这一类的论调来刻意传播财富焦虑。

说到底,我们追求财富,是为了让自己生活质量更高,日子过得更开心,而不是搞财富“排位赛”,一定要达到财富排名的“前百分之几”才算成功。因此笔者认为,只要自己觉得钱够花,不为钱发愁,就算得上是“富裕”了。

21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