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不良处置将迎高峰业内担忧违规风险滋生

广辉2分享 时间:

11月10日,银保监会通报2020年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显示,2020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下同)不良贷款余额为2.8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987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96%,较上季末增加0.02个百分点。

11月6日,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0)》指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成果,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近三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5.8万亿元,超过之前8年处置额的总和。此外,报告指出要继续有序处置重点机构风险,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多渠道补充资本、完善公司治理,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增强金融机构稳健性。

在此背景下,记者注意到近期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密集且形式多样化。例如,最近各地产权交易所公布的挂牌信息显示,多家银行以打包转让债权的形式处置不良资产,包括广州银行、青岛银行、济南农商行等。日前在新三板挂牌的客家银行和在H股上市的泸州银行均公告披露了不良贷款核销情况。

此外,还有部分农商行或村镇银行通过定增“搭配”不良资产的方式消化不良资产。如11月6日,河北安国农商行定向发行说明书显示,该行本次定增股票发行价格为人民币1.00元/股,定向发行对象在认购股份的同时,需另行支付1.00元/股用于购买不良资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银行对不良资产的处置,仍以直接催收、走法律诉讼程序以及批量转让等方式为主。不过,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银行让利实体经济,部分银行不良资产有所增加,临近年末核销的任务也较大。

“主要是转让出表、核销损失等。今年开始,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压力逐渐增大。难点在于供过于求,太多的不良资产找不到足量的接手方。”看懂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程宇向记者表示。

“今年不良资产包较以往多,选择余地大,价格可能会进一步走低。”一位地方AMC人士表示,“不过行业还未到饱和状态,很多银行并没有大量转让不良资产,优质银行不良资产仍比较抢手。”

华北某城商行中层管理人士告诉记者:“接近年末,不良资产清收工作任务较重,其所在的银行已经召开了相关会议,部署处置不良资产的任务目标等,贷后管理工作任务也加重了。”

此前,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今年全年预计银行业要处置不良贷款3.4万亿元,而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贷款1.73万亿元,同比增加3414亿元;新提取贷款损失准备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5%。

警惕违规处置不良资产风险

11月10日,贵州银保监局披露针对贵阳农商行多项违规行为开出的22张罚单,其中不乏“掩盖不良资产”“通过同业投资承接本行不良资产”“批量转让不良债权资产包的首付款比例不符合规定”等违规行为。

针对监管的处罚,记者从贵阳农商行获悉:“本次监管部门公布对我行相关机构和人员的处罚信息,是对我行自2011年11月改制以来至2018年前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及经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后形成的处罚决定。针对存在问题,我行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部署,制定整改方案,召开监管意见学习会、整改专题剖析会,实行问题清单管理,明确整改方向和责任分工,深入分析问题根源和内控薄弱环节。截至目前,我行已完成大部分问题的整改,其他问题也正在积极整改中。”

类似处罚信息的公布体现了监管部门对银行不良处置合规性的重视。记者梳理银保监会官网第四季度以来公布的罚单了解到,监管部门较为关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的以下违规行为:不良资产虚假出表、利用担保类表外业务变更延缓风险暴露、违反关联交易管理规定向关联人发放贷款形成不良且违规核销、掩盖资产质量真实性、违规转让不良资产、以续贷形式掩盖贷款风险状况等。

银行通过券商或信托资管计划

其中不良资产虚假出表问题频被指出。前述城商行中层管理人士表示:“银行通过券商或信托资管计划等通道包装本行不良资产,制作信贷资产包,同时利用本行资金或者委托其他机构出资但本行出具兜底协议,实现表面上的不良资产打包处置,使不良资产伪装出表,从而达到调节本行不良指标的目的。”

程宇表示:“虚假出表在表面上看使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但风险暴发时实际损失又会转回表内,使得资本不充足、杠杆率过高,严重可能会引发银行破产,形成系统性风险。”

“监管层如此看重合规性,也正是因此。杠杆率指标是如今监管层的核心监管原则,做实杠杆率,是监管的基石。所以,银行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置必须合规。”程宇认为。

183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