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片对中国电影股票的影响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1. 欧美电影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影响

好在可以刺激和带动一下中国电影市场,提高中国电影的水准,因为欧美电影大量进入中国市场,那么会有更多的外来投资者看到这个潜力,瞄准这个时机,会有更多的影视公司和影人来华发展合作,是促进市场的好时机。让中国影人清醒点,感觉到危机和竞争。。..

坏在文化冲击,随着大批欧美电影的进入,国产电影受到排挤,如果国产电影不能适时反击,那中国电影市场的资金将会跟人半分江山。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会在还没有很好的发展起来便被人打压下去了,不再会有人关注了。。.

上述两点是个人的一点愚见。

2. 十万火急

业内期待已久的《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已送国务院法制办审查,目前处在修改完善阶段。

该草案最引人关注的一点是,“将进一步降低电影摄制、发行、放映等业务的市场准入门槛,放开对民间资本投资电影业务的限制。” 民间资本进入电影摄制、发行和放映等业务,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缔造了华谊兄弟、新画面等数家有影响力的民营电影公司。

据国际统计局资料显示,目前内地已有2000多家民营影视公司介入电影制作行业,有报道,说民营影视公司参与的影片已经支撑起票房的半壁江山,这恐怕是排除了进口电影票房之后的数字。在每年最卖座合拍片、国产片的背后,总会发现民营影视公司的身影。

如果说民营影视公司在主导着当下电影制作水准,一点儿也不夸张。 但真正把握电影发展大方向的权力,仍然握在管理部门手里。

如果您经常看电影,不难发现每部片子的片头都有一个“龙标”,这是该电影通过电影局审查准予公映的标记。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电影会有一个国营电影制片厂的厂牌。

按照我的理解,这个厂牌的出现,和国有出版社与民营图书发行公司合作出书的性质一样,国有方负责解决政策上“既要发展又要管理”的矛盾,而民营方则负责找钱、制作和赚钱等具体事务。 我注意到香港媒体在报道《电影产业促进法》送审时,把“放开对民间资本投资电影业务的限制”中的“放开”一词改成了“放宽”,确切地说,“放宽”的描述更准确一些。

在这个消息被当作新闻报道出来之前,民间资本对电影业务的投资已经非常活跃,山西煤老板手握数十亿资金投拍电影,浙江温州、义乌的民间资本也在向电影业涌动,其他无处可去的民间资本也均在溢向电影业。所谓“放开”其实早已成为既定事实,《电影产业促进法》不过是顺应潮流在政策上予以了认同而已。

综合世界电影制作潮流来看,拍出好电影无外乎两点:充裕的资金、良好的创意。两相比较,包含内容、价值观和审美趣味的电影创意,比资金更加重要。

资金和创意是促使电影快速发展的左膀右臂,但这次《电影促进法》虽然在资金上为国产电影松了绑,但在创意内容的管制方面,却没有显露出明显的松绑意图,仍然体现出放开市场、不放开内容的整体意识。电影之间也有竞赛,只松开一条胳膊的国产片电影拿到国际电影市场上,如何与那些双臂都松开的作品去进行竞争? 谈到发展电影产业,人们常以韩国为榜样,韩国除了出台《文化产业促进法》为“文化、娱乐、内容”产业全面松绑外,针对电影还专门出台了《电影产业振兴综合计划》等法律保障政策。

更重要的是,韩国从1984年开始着手废除电影审查制度,1999年宣布彻底废除影像制品审查制度,实行分级制。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都已经知道了,韩国文化产业腾飞,韩国电影、电视剧在中国引起一股长达十年的“韩流”。

所以,《电影产业促进法》为民间资本正名,只不过是“放宽”了对电影产品投资的资格要求,真正的“放开”,一定得是资本与内容的双重放开。在让民间资本更多注入电影业的同时,也应立即着手准备废除电影审查制度,实行分级制。

如此,中国电影业的两条臂膀才能被真正松开,迎来属于国产电影的腾飞期。 体制开放一小步,电影繁荣一大步 民间资本博弈中国电影市场,其实早就开了口子。

给人印象深刻的是王中军,他在1994年和他的兄弟创立了华谊投资有限公司,在1998年投拍第一部电视剧后,开始进入电影市场。2004年的贺岁片《天下无贼》票房突破1亿元人民币,从此华谊兄弟风生水起,激发了中国电影市场国产票房的高潮。

新生代的观众都晓得,中国电影市场已经形成国产、合资、好莱坞大片抢食的格局,多元化的国产电影(包括合资)投资已经成为凝聚国产票房的主力军。按照去年中国的百亿票房计算,多元化投资的中国电影和好莱坞大片几乎是各占半壁江山。

无论是张、冯、陈、姜等国内大导演的作品,还是香港名导北上的高票房电影,片头再也不是传统的北影、上影、西影三家独霸。民资博弈电影市场,成为分享国产票房盛宴的主角,已是时势潮流。

国电总局通过立法途径给民间资本“开闸”,不过是顺应时代和市场潮流而已。 长期以来,电影在内地主要承担着弘扬主旋律的教化功能。

由于功能的掣肘,电影难以孵化为文化产品,也和市场经济不兼容,导致了观众流失、国家投资入不敷出的尴尬。基于机制上的限制和意识形态层面的原因,民间资本不能也不愿意介入电影。

2003年7月,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给两地合拍华语影片开了口子,促使香港名导集体北上,内地香港演员同台竞技,使国内电影市场呈现出繁荣景象。同年,广电总局颁布《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开放民间资本进入电影制作和放映环节,而且进一步放宽了中外合拍影片的条件。

2004年,广电总局发布“43号令”,允许在中方控股51%的条件下,外资与境内民营电影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到2004年末,电影生产的国有企业投资比例已下降到50%以下,境外资本、民营资本联合拍摄的影。

3. 进口片配额放开或取消对中国和美国的影响

据外媒报道,中国电影集团和美国电影协会有望达成两项协议:一,中国引入国际审计机构对票房进行第三方监督;二,中国将取消批片配额限制,并于明年1月1日施行。

目前,中美双方尚未有官方消息确认此事。 这一消息对于影迷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

因为进口片配额限制,现在每年只有34部“分账片”和30部左右的“批片”能登上中国大银幕,对于很多影迷来说,这样的数量仍然不够。 对于中国电影行业来说,或许会感到深深的寒意。

根据2012年签署的《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中国每年引进“分账片”的数量已经从20部升至34部,《备忘录》2017年到期后,双方还将进行谈判,中国电影市场到时有可能全面开放。 一旦进口片配额全面取消,意味着中国本土电影将与国外电影短兵相接,国产电影还能像现在这样火爆吗?。

4. 中国电影该如何与进口影片竞争

首先以美国为例,好莱坞拥有流水线一般的制片流程,编剧一般也能捕捉到人们的喜好,从而编写合适的剧本,并且电影的题材较为广泛,编剧可以放开手脚进行创造。

这是中国电影的短板,并且是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还有像印度电影,宝莱坞虽然和中国的一些电影基地相比好不到哪去,但也是在题材方面略胜一筹。

以前传统的中国电影随着武行的没落,老牌艺术家的消失,优秀青年艺术家资源的匮乏,早已显现颓势,中国电影要想恢复竞争力,电影题材方面是一个突破口,除此之外,电影制作方面要求编剧认真写剧、导演一丝不苟、演员脚踏实地演戏,这样大概能使中国电影的竞争力得到提升。(PS:让那些卖脸的小鲜肉们老老实实演戏恐怕有难度)(纯手码,望采纳,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5. 对中国电影出口外国的看法

身为国人,当然希望自己的文化得到全世界的肯定,也当然希望我们自己的电影在世界上能有所影响。

但是总感觉国产电影有点急功近利。像出口国外的几部电影都是被口水的所谓大片,大多无实质类容,这些电影还是不要拿到国外去出丑,毁了国产片的名声。

而且想在国际电影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所以首先就想到我们的传统文化,所以你看,中国出口出去的电影全是古装片,这没什么问题,关键是从中我也没觉得表现出了什么东西,总之挺逊。期待有一款真正能代表中国的电影引起世界的瞩目 反倒是香港电影,比大陆的明显要好。

当然,大陆是因为这种体制,不可能有什么大的突破。而现在的香港电影大多为了打开内地市场,为了通过广电的审核,现在也退步了 希望这种现状早点有所改观。

6. 美国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的影响

就像不同的大学.

中国大学里的学生成绩好的,都想去好莱坞.

导演有名的,也想和好莱坞的比一下.

进了好莱坞的中国名星,可以走向全世界.

至于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的影响?

不知道你是想知道对中国人的影响,还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呢?

对那一部分人呢?年少的,还是年老的,还是对政客呢?

我觉得电影对中国的经济怎么影响呢?如果里面没有经济成分是没法衡量的.

说起影响,是相互的,如果对方对中国有影响,那么中国对他们也有影响.

160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