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股票选择方法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彼得·林奇的选股策略

在他退休之前,他只度过两个长假,其中的一个:去日本,用5天时间考察当地公司,然后去曼谷考察及观光,最后去英国,用3天时间调查。

林奇不是技术分析的理论派,而是靠调查研究的实践派。

他每天都会在午餐见一家公司,每月走访40-50家公司,一年走访五六百家公司,阅读近千份年报。

另外,林奇还是最早调查海外公司的基金经理,比如他发现Volvo时,连瑞典的分析师都没去过它的工厂,后来林奇仅在这只股票上就赚了7900万美元。

其二是超出常人的投资理解和悟性。

他把投资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让投资变成了一种艺术。

1982年彼得·林奇大举建仓艾科卡领导下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股票、80年代末重仓持有储贷行业股票都是非常成功的例子。

找到一个好的公司,只是投资成功的一半;如何以合理的价格买进,是成功的另一半。

彼得·林奇在评价股票的价值时,对资产评估和公司盈利能力评估、公司业绩的成长性三方面都很关注

林奇的财报选股方法是什么?

彼得林奇在投资的过程中,经常看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并从中关注这样几个关键的数字:销售利 润率、市盈率、现金状况、债务结构、债务状况、股息以及股息的支付、账面价值、现金流量、存货、增长率、税后利润、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税后盈利等。

林奇认为,不注意这些数字是不明智的,但也 不能过分拘泥于数字分析,以致掉进数字陷阱里,不能自拔,这同样是十分危险的。

关于如何阅读公司的财务报告,林奇有其独特的看法:“无数财务报告的命运是被送进废纸篓,这并 不足为怪。

封面和彩色页张上的东西还可以看懂,但却无大价值。

后面所附的数字犹如天书,但又相当 重要。

不过,有个办法可以只花几分钟就从财务报告上得到有用的信息,那就是直接找到资产负债表。

” 林奇认为,通过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可以了解该公司的发展或衰退情况,其财务地位的强弱等,有助于投资 者分析该公司股票每股值多少现金之类的问题。

彼得林奇的选股精髓是什么?

公司的名字听起来枯燥乏味,甚至听起来很可笑则更好。

彼得林奇没有研究风水的意思,他对企业名字的要求应该是对管理层的要求——别花里胡哨的。

公司业务枯燥乏味,甚至让人厌恶。

彼得林奇认为,这样的公司一般无人问津,甚至连研究员也不屑于去调研,但往往隐藏着黑马。

公司在回购股票。

股票回购之所以成为买入的理由,是因为公司的买入行为改变了市场的供求关系,使得市场求大于供,这样股价就会上扬。

公司从母公司分拆出来。

一般来说,这样的公司很多都有优秀的资产负债表。

机构没有持股,分析师不追踪。

曾经风光无限,如今无人关注的公司,可能是困境反转型公司。

公司业务让人感到压抑。

彼得林奇列举的是一家丧葬公司,主要原因是华尔街没有人关注,但业绩其实非常好。

为什么压抑的业务成为选股的准则?他认为是竞争比较少,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公司处在一个零增长行业中。

通常来说,这样的公司面临较少的竞争。

公司有一个利基。

就是缝隙市场,不引人注意,却能够顺着这个缝隙向上攀登。

林奇认为石料场比珠宝行更加安全,因为它有区域性的垄断优势。

人们需要不断购买其产品的公司,因为这样的公司主营业务稳定,有拳头产品。

公司是高科技产品的用户。

只有这样,才利于公司的成本递减。

公司内部人士在买入自家公司的股票。

这说明公司的投资价值在提升,而内部人士近水楼台先得月。

彼得林奇的投资忠告是什么?

想赚钱的最好方法,就是将钱投入一家成长中小公司,这家公司近几年内一直都出现盈利,而且将不断地成长。

有的投资人的优势在于他没有时间压力,可以仔细思考,等待最好时机。

如果要他每星期或每个月都要买卖股票,他肯定会发疯的。

—般消息来源者所讲的与他实际知道的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选择投资方向之前,一定要深人 了解并考察公司,做到有的放矢。

为了赚钱,我们可以这样假设,他敢买进必定是对他所看到的事物有信心。

而一个面临内部人员大量收购压力的公司很少会倒闭。

投资人不必坚持投资拥有高效管理系统,并处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的顶尖公司的股票,选择经营 成效还不错、股价低的股票,一样可以赚钱。

最恐怖的陷阱就是买到令人振奋却没有盈余的公司股票。

在股市赔钱的原因之一,就是一开始就研究经济情况,这些观点直接把投资人引人死角。

购买股票的最佳时段是在股市崩溃或股价出现暴跌时。

不相信理论、不靠市场预测、不靠技术分析,靠信息灵通,靠调查研究。

试图跟随市场节奏,你会发现自己总是在市场即将反转时退出市场,而在市场升到顶部时介入市场。

许多人认为碰到这样的事是因为自己不走运,实际上,这只是因为他们想人非非,没有人能够比市 场精明。

人们还认为,在股市大跌或回调时投资股票是很危险的。

其实此时只有卖股才是危险的,他们忘记了另一种危险,即踏空的危险,在股市飞涨的时候,手中没有股票。

股票价格与公司赢利能力直接相关,这个简单的道理,经常被忽视,甚至老练的投资人也会视而不见。

观看行情接收器的人开始认为股票价格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他们跟随价格的涨落,研究交易 模式,把价格波动绘成图形,在本应关注公司收益的时候,他们却试图理解市场在做什么。

如果收益高, 股价注定要涨,可能不会马上就涨,但终究会涨。

而如果收益下降,可以肯定股价一定会跌。

投资成功的关键之一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公司上而不是股票上。

关注一定数量的企业,并把自己的交易限制在这些股票上面,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每买进一种 股票,就应当对这个行业以及该公司在其中的地位有所了解,对它在经济萧条时的应对、影响收益的因素 都要有所了解。

教你看彼得林奇如何投资

零售业是基金的宠爱之一,虽然机构投资者善于用非常精密的财务分析来选择成长性的零售业公司,但彼得林奇却告诉普通投资者逛街同样能够很准确地选到成长性优异的零售业品种,而且在彼得林奇的实践性投资中,通过逛街选股的方法确实寻觅到了大牛股。

彼得林奇通过研究发现许多股价涨幅最大的大牛股,往往就来自数以百万消费者经常光顾的商场,包括家得宝、盖普服饰和沃尔玛。

只要在1986年投资上述的公司,持有5年到1991年底就会上升5倍的市值。

中国正在处于一个由外需向内需转变的过程中,不仅现在境内股市已有的零售业公司,今后在境内上市的零售业公司中也非常可能出现具备高成长性的股票,因为这一阶段的中国零售业公司正处在发展到加速发展的过程,再度产生类似苏宁、大商等零售业大牛股概率仍然很高。

彼得林奇提到过一家公司叫做玩具反斗城,这只股票曾经从25美分上涨到36美元,上涨了144倍。

而如今我们在中国的很多商场中也能看到玩具反斗城。

本人也曾遵循彼得林奇的办法,在某商场闲逛,恰遇一家玩具反斗城,里面很多人,基本上都是父母带着孩子。

其中一幕让我滞留了很久,一个小孩在门口跺脚哭闹,父母明显不想给小孩买玩具就假装离开,小孩子还是放声大哭,之后围了好多人,最后父母还是没有办法抱着小孩重新回到了反斗城。

的确从反斗城商店的外观设计上已经大大吸引了小孩子注意力,而进了反斗城的小孩子也许再也逃不过其产品的诱惑而让家长掏钱了。

另一个案例是Lebitz家具公司,彼得林奇从头到尾看到其股票上涨100倍的全过程。

这样的零售连锁公司让人知道虽然并不是所有的零售公司都能取得成功,但至少我们都可以很容易地在购物的同时观察它们的发展进程。

当你耐心观察一家零售连锁店,看它首先在某一个地区获得成功后,然后开始向全国扩张,并且用事实证明在其他地区同样能够复制原来的成功,这时候投资也不迟。

苏宁上市之初就是像Lebitz家具公司那样,即使我们普通投资者在其刚上市的时候无法看清其未来的发展状况,但只要发现它之后在全国的扩张成功就应该可以肯定它的模式成功。

上述公司都是逛街选股的成功案例,普通投资者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去寻找未来的金矿,毕竟中国股市黄金十年,机会将很多,关键是掌握方法不要让机遇从您的指间溜走。

天上虽然不会掉馅饼,但机遇向来会青睐勤奋者。

彼得林奇有哪些选股原则?

彼得林奇的选股原则:0 1、公司经营的必须是理想的简单业务,这种业务名字起得越傻,公司越理想。

0 2、公司的业务属于“乏味型”。

0 3、公司的业务属于“让人厌烦型”。

0 4、通过抽资摆脱做法独立出来。

0 5、机构投资者不会购买它的股票,分析家也不会关注其股票的走势。

0 6、关于公司的谣言很多,与有毒垃圾或黑手党有关。

0 7、经营的业务让人感到郁闷。

0 8、处于一个增长为零的行业中。

0 9、它有一个壁垒。

10、人们要不断购买它的产品。

1 1、它是高技术产品的用户。

1 2、公司的职员购买它。

1 3、它在回购自己的股票。

从具有上述特点的公司中选出最好的公司就是彼得林奇的选股原则。

彼得林奇和巴菲特的各自的特点

彼得林奇与巴菲特都是传奇的投资者。

两个人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投资成就。

但两人有什么区别?从操作形式上区分,巴菲特喜欢将整个公司买下来,彼得林奇由于是基金经理,受到限制,只会购买一家公司的一小部分。

而从操作理念上区分,做为进攻型投资者,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就有过如下分类:1普通交易,2有选择的交易,3买低卖高,4长线选择,5廉价购买。

通过格雷厄姆的论述,可以轻易区分出:巴菲特是属于廉价购买型的。

而彼得林奇是属于长线选择型的。

正如格雷厄姆所说,做长线选择型的投资者,“但具有在别人判断都错误时判断正确的能力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这种预见力不能被看作理性投资的特点”所以,彼得林奇为了使这种不存在变为存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这种巨大的付出,只维持了13年,1977年至1990年。

如果加上1969年进入富达公司,彼得林奇也只维持了21年。

而巴菲特属于廉价购买型的。

他的努力可以从1965年到今,可以说维持了42年,并且仍然在继续。

而且在此过程,巴菲特的个人生活并没有受到影响。

如巴菲特所说:“这并不是查理和我希望的生活方式。

(为了致富天天盯着股票行情有什么意思)”两个人都互相欣赏,巴菲特曾引用彼得林奇的话“彼得林奇曾恰如其分地形容这种行为,是在铲除鲜花,浇灌杂草”而彼得林奇对巴菲特的评价也非常高。

而两人最大的共同点是:两人都是坚韧的勤奋的投资者。

而巴菲特偏于坚韧,而彼得林奇偏于勤奋。

都值得我们学习。

彼得林奇和巴菲特的投资理念适合中国市场吗?

不适合。

中国和美国股市所处的的大环境不同。

价值投资本身的理念没有错,如果在信用社会,一切都是很公平,价值决定价格,从长期趋势来看,挑选一只成长性能非常好的绩优股进行投资是最好的选择。

美国股市的历史比中国早了几百年,经历了历史上的大崩盘,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套非常成熟的体系,对上市公司的筛选和考核都是非常严格的,所以股价基本很稳定,这种情况下,长期投资业绩好的股票是有价值的,即巴菲特、彼得林奇他们的价值投资是适合的。

而在中国,股市的发展不过20年,各种条件还远未成熟,好多股票的投机远胜过投资,人为炒作因素明显,出现了不少价值价格严重背离的股票。

这样,要做到价值投资也是很冒险的一件事。

一只股票明明已经涨了不少,被炒作的很高了,还是要坚持进行价值投资、长期持有这就没有必要了,坚持下去极有可能又回到原位,甚至被套牢,所以见好就收在股票里也是适合的。

对散户来说,手里资金有限,一只股票不可能拿上十年八年,所以要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投资理念,巴菲特、彼得林奇的理论要结合我们的实际来运用,如果一只股票很快涨到了自己的目标价位,为什么非要等到十年八年呢?股市里也有句至理名言是:落袋为安。

以我们的这点资金,还是保住自己的钱袋子安心点吧。

价值投资的选股方法

在选择股票的时候,价值投资者应该:l 把关注点放在投资目标上l 使用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获得内在价值的范围l 寻求安全边际l 评估定性因素建立安全边际建立安全边际首先就是根据股票的内在价值来定义股票价格的范围。

坚实的剩余价值则可以创造出让人舒服的安全边际。

要建立安全边际,应该遵循以下做法:l 在整个股市处于低潮的时候买进股票,那个时候会有许多价值被低估的股票。

(市场周期将在第七章说明)。

l 寻找暂时处于逆境的公司。

l 就算是在股市的市值没有被特别低估的时候,寻找被人忽略的股票。

找到这样的股票时可能的。

第五章提过的克莱斯勒公司就是一个例子。

尤其在熊市的时候,更容易找到超值股票。

倒是在牛市,投资者得花更多的工夫才能有所得,就如同格雷厄姆和多德说的:不管在哪种情况下,就如同分析师所估计的,安全边际就等于公司在股票最低内在价值以下进行股票交易的价格上的折扣 。

检查管理层管理层必须行之有效地让明天的公司股票比今天更加值钱,这样的话题总是不时出现。

这个我们知道。

投资者最需要管理层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经营一家赚钱的公司。

然后,他们希望这些利润可以被合理使用以增加股东权益,公司净值,或着两者兼得。

“把股票从投资者手中买回来是公司奖励投资者最简单也是最好的办法,”富达麦哲伦基金的前经理人彼得·林奇解释说,“买回公司股票的替代方案有(1)提高股息,(2)开发新产品,(3)启动新的营运部,以及(4)购并。

”林奇如此说道。

最后三项替代方案对投资者提供回报率保障力度较弱,但不管怎样,对于公司的影响绝对是积极的。

挖掘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价值被低估的股票可以被投资者在股市波动时从一堆低价股票当中挖掘出来,或者在股价总体并不低迷的时候从被忽略的股票中找出来。

这类暂时的廉价股票,通常在该公司遭受接二连三的坏消息的打击时出现。

在许多这样的投资者对最初的消极消息反应过度的时刻,一些基础条件完好的股票就会被低估价值——至少在投资者们的歇斯底里平复之前如此。

防御型投资者的选股方法高度资本保障的投资者,在检查公司时应该考虑以下7个要求:l 足够的规模(年销售额1亿美元,其中至少5000万美元是资产)l 足够坚实的财务状况(流动比率为2:1)l 过去20年持续发放股息l 至少10年内没有出现盈利赤字l 过去10年盈利增长率至少33.3%以上l 股价不超过资产净值的1.5倍l 股价不超过过去3年平均盈利的15倍投资组合管理规则格雷厄姆在1975年的一场演讲中建议了下列这些投资组合管理规则:l 建立一个随机选择的符合下列条件的30多支股票的投资组合。

l 设定目标利润,每支股票在未来两年内获得成本50%以上的利润。

l 所有没有在两年内达到获利50%目标的股票,应该在两年期满后以市价卖出。

对于这个投资组合,格雷厄姆建议投资者应该选择的股票应当符合下列标准:l 一个吸引人的市盈率(或是盈利对股价的比率,即市盈率的倒数),相当于过去12个月慕迪AAA级债券收益率的2倍,或是市盈率不得低于10l 一个吸引人的股息收益率(在大多数市场中,范围应该在3%到6%之间)l 价格低于账面价值(如果你能找到这样的股票,占账面价值的三分之二的股票最好)l 价格应该远低于之前的最高点(可能占过去两年市值最高点的一半)l 吸引人的价格与过去盈利的增长相关(市盈率低于过去7到10年的平均市盈率)要点:l 寻求安全边际:我们通过坚持安全边际,或高出股价的价值之间的差额,而获得了这样的保护。

潜台词就是,即使后来发现股票没有看起来的那么吸引人,但结果仍然会是令人满意的 。

l 通过衡量公司的历史、关键数字和管理等来寻求品质。

l 小投资者或新进投资者应该避免购买新成立的公司或实质上是新公司的股票,避免在市场上交易,避免购买所谓的增长型股票,尤其是在购买狂热高涨的时候。

l 遵循格雷厄姆和多德的劝告,自己独立思考:大众购买的股票恰恰是有人想要卖给他们的,并且对销售付出的种种辛苦最后却让卖家得利,而不是买家 。

请推荐些关于学习成交量(量价)的股票书籍

1.入门不要看杂七杂八的东西,就看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教材5本,主要看《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分析》,这三本读过一遍,市面上80%的证券书可以无视,这个是童子功、基本功,这个功夫不下,你会永远是市场中的炮灰。

2.技术分析入门时候了解一点就好了,主要是K线知识和成交量还有均线系统。

K线看小日本的,K线技术是他们发明的,日本的《酒田战法》推荐,关键是下笨功夫,老老实实手工画一个股票至少3个月的K线图,比你读10本K线书都要强。

国内的K线书籍就不要看了,似是而非的太多。

成交量没什么好推荐的,东西很多,多看看吧,没必要钻的太深,互相矛盾的东西太多“量为价先”是欺骗最大的伪命题。

技术指标不要当成万能指标,了解几个常用的指标,如KD、RSI、MACD、OBV足矣,关键是了解他们的设计原理,比机械背诵什么20和80的超买超卖要有用的多,融汇贯通以后你完全可以自己在证券分析软件中编写适合你的技术指标。

如果一定要研究技术分析,推荐美国爱德华兹和约翰马吉的《股市趋势技术分析》,这是西方技术分析的开山鼻祖与经典。

另外,心理分析方面看利弗摩尔的关于投机生涯的书。

3.要想做好股票一定要研究基本面分析,这个是当今世界上证券分析的主流。

前提是有一定的财务知识。

如果你一点财务知识都没有,先去补财务的课程,最简单的是考一下会计从业资格。

这里的童子功是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如果这个苦功不想下,后面的也不要看了,直接去买基金吧。

推荐的书籍是欧奈尔的书、费雪的关于成长股的书、《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与《战胜华尔街》,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人》,如果钻研精神十足,可看基本面分析的鼻祖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有价证券分析》(先把你家能砸的东西收好-_-!)。

看了这么多书,是一脑子浆糊怎么办?跟实践相连吧!我的一个很笨但有效的方法是:随便找一个自己不熟悉的股票,找齐它最近三年的所有报表和公告,,给他每个季度出一个投资报告,看看到底是买还是不买,加仓还是减仓,三年报表分析下来你的基本面分析也就想华罗庚讲的读薄了,关键是分析的时候不要看他的价格走势图,以免影响判断(所以强调找一个冷门股,自己听都没听过最好)。

基本面的资料来源最权威的是两个交易所网站,如果嫌他们的资料太零散不好梳理,推荐下个万得资讯(原WIND资讯)的软件,免费版本足矣。

4.进阶。

如果想形成自己的投资风格或交易系统,先从研究老外的技术指标开始,很多技术指标其实就是简单的交易系统,推荐深入研究威廉指标系统和BOLL带系统。

系统交易(或叫程式化交易)入门先看国内波涛的《系统交易方法》《证券期货投资计算机化技术分析原理》(这可是国内开山之作)。

如果要了解基金的运作,推荐万云的《价值发现-中国基金经理的投资之道》,03年出版,很老很经典,至今未曾发现有超越的。

另外,想自虐并练英语的话,网上下载每年巴菲特给股东的报告来研究吧。

5.实战操作,理论结合实际,祝各位享受投资的乐趣。

8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