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必学:中短线选股思路

邓高分享 时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短线选股思路相关信息,希望你喜欢。


极具挑战性的中短线选股的思路和技巧   中短线操作极具挑战性,对投资者是否敏感、决策是否果断有很高的要求。中短线选股的基本原则是要求被选股票(或股票组合)能够在相对较短的一段时期内(比如:1周到3个月)具有较高的涨幅预期,而对这一特定时期之后的远期股价趋势特征并不注重。因此,这就决定了中短线选股必须重势,以及追求投机性价差收益的特点,这与长线选股注重股票质地和追求稳健的投资收益有明显区别。根据过往的经验并结合目前我国股市特点,我们认为中短线选股应参照如下基本原则。 

1、积极参与市场热点。不少投资者机械地固守“长线是金”的教条而排斥积极追随热点并不断换股的股市操作手法,但是今年沪深两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缺乏持续时间较长、升幅可观的中长期热点,而且大盘整体处于一种高位震荡走低的格局,过高的整体市盈率水平以及对市场监管的强化栓住了庄股的牛鼻子,大部分前两年升幅巨大的个股股价基本处于持续调整的过程之中,捂股不动不仅有可能几个月下来一无所获,而且很容易在不经意和消极等待之中深度套牢。在如此市道之下,追随市场热点就成为投资者赖以战胜大盘并取得理想投资收益的途径之一。今年以来,市场仍不乏一些短期热点和相对强势板块,如:上半年因新股发行节奏放缓使得新股次新股板块整体走强,国有股减持与上海本地“三无概念”、“高国有股比例”板块的炒作,申奥期间北京板块的走强,入世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港口运输板块走强,这些阶段性热点均为投资者提供了一定的中短线投资机会。因此,投资者如果能够按照股市热点的轮换规律把握住市场机会,则仍能获得相当可观的投资回报。 

2、重点抓强势板块中的龙头股。在2000年网络股热中,上海梅林、综艺股份成为沪深两市行情的龙头,他们不仅是行情演绎的风向标,而且同比涨幅最为可观。这类龙头股,事实上在某一热点板块走强的过程中,往往上涨时冲锋陷阵在先,回调时走势抗跌,能够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龙头股通常有大资金介入背景,有实质性题材或业绩提升为依托。通常情况下,龙头股可以从成交量和相对涨幅的分析中遴选。 

3、上市公司公告蕴藏一定的个股机会。不仅上市公司每年定期发布的年报和中报经常有出人意料的惊喜,而且投资者可以从上市公司不定期的公告中发现不少对该公司重大经营活动、股权重组等对个股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投资者在决定是否根据相关信息买卖某一股票之前,必须结合相关股票最近一段时期的走势分析,因为不少个股的股价已经提前反映了公开公布的利好信息,这时就要相当谨慎。 

4、娴熟任用各种技术分析工具以帮助优化买卖时机。虽然我国股市存在庄家设置图表陷阱的现象,导致在某些情况下技术分析方法失灵,但真正领悟了技术分析的精髓之后就能具有识别技术陷阱的经验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技术分析方法确定中短线个股的买卖时机,仍然不失为一种有效和可行的途径。如:组合移动平均线的运用,资金流向及成交量分析,形态理论运用等看似十分简单的分析方法,在实践中如能结合基本分析正确地运用,对投资者选股很有帮助。 

5、避开高风险的“地雷”股。由于我国股市的市场发育、市场监管体系尚不成熟,上市公司发布虚假信息、机构大户坐庄行为普遍,经常有股票突然“变脸”并引发股价大幅下跌,这些因素加大了投资者的选股风险。因此,仔细分析各种个股潜在的风险因素成为选股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此外,不少高价庄股已经进入派发阶段,当庄家发现跟风的投资者达到一定规模时即有可能杀跌出货,使跟风的投资者高位深套其中。可见,要避开高风险股票不仅不能盲目跟庄,而且不应仅看股票以往的业绩选股。 

6、坚持中低价、小盘、小市值股优先选择的原则。从今年市场的总体表现看,中低价、小盘、小市值股板块整体走势较强,并不断有黑马从这一板块跃出。在市场整体市盈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使得股市整体投资价值有限的情况下,选股的首要标准既不是股票前几年的每股收益水平,也不再是所谓的“蓝筹股”、“指标股”概念,而是与股本规模、价位、流通市值相关的“股性”的活跃程度。这类小盘低价股往往为那些专门物色重组对象的战略投资者所注目,使得该板块机会大大增加。不少中小投资者在选股时具有很强的“风险厌恶”倾向,偏爱低价国企大盘股,这与中小投资者凭惯性思维判断这类股票业绩稳定、风险小、具有投资价值的认识有关,事实上,目前我国股市具有投资价值(价值被低估)的股票寥寥无几。反而是一些小市值股票因股性活跃而受到机构的普遍青睐,孕育着较多的中短线机会.  


重大事件对汇率的影响——美国经济危机

继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新经济危机对全球的冲击力则更为显著,它在掀开了美元新一轮熊市的序幕的同时也促成了全球经济的重新布局,可以说没有这次危机就没有欧元的崛起,我国人民也不可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有史以来最辉煌的经济成就和举世瞩目的国际影响力。当然,对于投资者来说,最主要的是了解它的成因和结果以便从中找到一些标准,方便今后在类似的事件中及时把握住交易和盈利的机会。

很多人习惯于把2001年发生的新经济危机的成因看成是科技股泡沫破灭之后的必然结果,但在笔者看来,科技股泡沫的破灭只是一个导火索,而美国宏观经济在2001年度逐季下滑的经济增速则是引发金融危机的根本因素,因为经济的下滑表明美国在个人消费、工业制造、贸易赤字增加等诸多方面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而上述现象的出现也并非完全受到科技部门的影响,因此研究这次金融危机,还得从当时的美国宏观经济背景入手。

在危机发生之前的几年,美国克林顿政府抓住了冷战结束的有利时机并将政府的工作重点转向了经济领域。在这一时期,美国通过减税和大幅削减国防预算的方式减少财政赤字,经过多年努力,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从1992年的5%持续下降,到了2000年出现了财政的盈余,占到了GDP总值的2%。这一政策使得美国经济在保持着低通胀的情况下促进了个人消费的逐年持续增长,而消费的增长和低通胀最终带来的是美国经济增速在整个90年代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与此同时,美联储多次上调利率抑制通胀,导致美元在整个90年代总体上维持住了强势货币的地位。但紧缩财政与紧缩货币的政策会随着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意愿的减弱而产生对经济的不利影响,这个时候美国科技部门担负起了创造消费和提振经济持续增长的重任。应该说在1998年之后的两年中,这个部门在世通、安然、微软、谷歌、甲骨文、苹果等一大批世界级企业的引领之下一度发挥了提振经济的重要作用并推动美国股市屡创新高,但随着世通、安然的财务丑闻相继曝光以及微软被提起反垄断诉讼,人们对科技股和新经济的信心遭受了严重打击并最终导致市场开始抛售科技股,与此同时,高盛等大投行对科技股的态度也为之大变并加入了唱空科技股的阵营,而这令危机在2000年的夏季进一步扩大并令美国经济的增速大为放缓,到了9月份,“9·11”恐怖袭击的发生最终令美国宏观经济再受重创,受此影响,全球股市和美元都在这一时期遭受重挫。结合宏观经济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其实美国经济在2000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转势。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在2000年第二季度取得8%的上涨之后增速就开始明显下滑,到了2001年一季度出现了衰退(见图3.39及表3.5)。



面对经济衰退,小布什政府重启赤字财政政策,而美联储也在同一时间连续11次大幅降息,这些政策导致美元自2002年一季度开始扭转了其长达数年之久的牛市格局并持续大幅下跌,直到2005年才止跌回升。该事件中,我们可以发现大上市公司的倒闭对于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冲击是非常明显的,因此我们可以将其视作判断经济是否将恶化的重要标准。此外,美联储降息周期的开始也可以视作美元走弱的重要信号。当然,不同时期类似上述事件的发生对市场的影响力也会不同,这主要与当时具体的国际经济和金融环境有关,但从交易的角度来看,我们最需要掌握的是在市场发出重要信号之后该如何行动……


更多深度财经、国际局势资讯解读,可去关注微信公众号【邓高望远】,或者保存下方图片在微信打开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炒股必学:中短线选股思路


19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