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牛点燃精准脱贫新希望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西门达尔牛,这种长势快、肉质好、品种优良的洋牛,现在成了龙川老隆镇联新村贫困户脱贫奔康的希望。驻该村的深圳市委政策研究室扶贫工作队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造大型西门达尔肉牛养殖基地,利用牛粪养殖药用蚯蚓,在消除污染源的同时又能增收,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生态闭环,使该村脱贫环保两不误。

生产无忧销售无忧

近日,在驻村工作队队长陈旭鸣的带领下,记者在该村3000多平方米的牛舍里看到,西门达尔肉牛每头都膘肥体壮,已由进栏时的400斤长到目前的800多斤。联新村村支书曾均平把这些肉牛称作是全村的“宝贝”。如今,这150头“宝贝牛”和预期一样猛长膘,让该村上下乐开了花。

驻该村的第一书记、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综合科科长叶小凡介绍,这种牛大概能长到1600斤,目前市场价格是每斤14元到18元,一头牛大概值2万多块钱,除去成本,每头牛起码可以赚五六千元,每个贫困户每年分红1000元以上。

为了养殖这些“宝贝”,帮扶单位投入90万元启动资金,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进广东纽恩泰空气能有限公司与联新村兴联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养殖。该项目占地约10亩,预计总投资900万元,目前投入近500万元。

养殖场鼓励农民种植一种叫甜甜草(华农二号)的牧草用于饲养肉牛,它含糖量高达26%。此外,养殖场还向周边村民收购玉米秸秆,并向惠州、梅州等地收购啤酒糟发酵,西门达尔牛吃这种混合饲料,每天可长4斤肉,生产无忧!

纽恩泰公司负责种牛采购、技术指导、防疫,并包销所有牛肉,销售无忧!

绿色养殖零污染零排放

与散养不一样,集中圈养有一个大麻烦——牛粪处理,搞不好就是严重的污染问题。养殖场的技术总管赵波说,目前每天草料需要2000斤,啤酒糟约1000斤,还有玉米粉600斤,而这会产生大量的粪便。

但这没有难倒热心的扶贫干部,他们在肉牛养殖场的旁边,又开办了一个很“另类”的养殖场,利用牛粪养殖药用蚯蚓,前期已投入资金约53万元、养殖蚯蚓3000斤—4000斤。此外,在龙川县环保局和老隆镇政府的重视下,养殖场还建设了300立方米的沼气池以及过滤池、沉淀池,实现绿色养殖循环生产,达到零污染、零排放,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真正做到了生产环保两不误。

养殖场共雇佣了4个贫困户村民,曾得初就是其中一个。在这里,他每天负责清洁、喂料,有时还要给牛擦身子,保持肉牛身体清洁。曾得初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可领到2400元工资。

西门达尔牛明显的经济效应起了连锁反应。该村有一个叫黄木青的本地养殖大户原来养有六七十头黄牛,后来因赚不到钱而放弃,他考察后表示要养殖这种洋牛。

此外,这个项目也吸引了周边水贝、红桥、官坑等村的贫困户的零散资金。叶小凡介绍,目前共吸收到72万元的零散资金。

值得全市推广和学习

陈旭鸣介绍,该牛场及蚯蚓项目实施后,不仅每年可为贫困户分红,还解决了联新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并作为龙川县精准扶贫项目的示范性产业,辐射带动县域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在扶贫队进驻前,该村村集体收入只有入股河源高新区分红的2万元。到2017年,该村村集体收入达到了10万元,除了原有的2万元外,另外有6万元是扶贫单位帮助入股龙川产业转移园的分红,还有2万元是养牛场的分红。

市扶贫办党组书记赖昌彬也对联新村“产业扶贫”模式表示给予肯定,认为通过发展西门达尔牛养殖产业,带动贫困户稳定就业增收脱贫,实现扶贫方式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值得在全市推广和学习。

据了解,该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也取得不错的进展:投资22.3 万元编制村总体规划、投资15万元帮扶路灯改造工程、投资55万元帮扶村道硬底化、投资50万元建设村文化广场及卫生站等,并为全体村民每人补助50元购买农村合作医疗,使全村的医保覆盖率达到100%。(本报记者 李建华 通讯员 欧阳春霞)

4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