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全国碳市场今日开市

广辉2分享 时间:

全国碳市场今日开市

从试点到全国,扩大行业覆盖范围

中国的碳市场建设从地方试点起步。2011年10月,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2013年起,7个地方试点碳市场陆续开始上线交易,有效促进了试点省市企业温室气体减排,为全国碳市场建设锻炼了人才、积累了经验。2017年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印发实施,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得到明确。

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6月,试点省市碳市场覆盖了电力、钢铁、水泥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累计配额成交量4.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114亿元。

全国碳市场和地方碳市场如何保证平稳过渡接轨?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说,在充分借鉴试点碳市场经验基础上,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分阶段、有步骤地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全国碳市场建设以后,工作重点将转向确保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平稳、有效运行。

在发电行业突破后,全国碳市场如何进一步扩大覆盖行业范围?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7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已连续多年组织开展全国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高排放行业的数据核算、报送和核查工作,委托相关科研单位、行业协会研究提出符合全国碳市场要求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议。下一步,将按照成熟一个批准发布一个的原则,加快对相关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研究制定分行业配额分配方案,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健康运行以后,进一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

安永亚太区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主管、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合伙人李菁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认为,全国碳市场在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之间开展配额现货交易后,接下来可以对个人、非控排企业参与碳市场的制度进行安排,吸引更多的市场参与者,为碳市场的活跃运行、碳金融的产品创新奠定基础。

首日交易受瞩目,配额供需影响价格高低

据了解,碳市场通过价格信号来引导碳减排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推动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引导资金流动。也正因此,全国碳市场开市的首日配额价格备受行业人士关注。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中国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芮萌向人民网财经表示,碳价衡量的是碳排放的社会成本,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付费,把碳排放的社会成本转为使用者的成本,从而促进经济主体来节能减排,推动石化能源向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的转换。

“碳价信号越显著,对低碳技术创新的引导作用就越强,就越能激发企业开发和使用低碳技术的愿望。”芮萌说。

怎样确定碳价的高低?赵英民表示,从全国7个地方试点运行情况看,近两年加权平均碳价约在40元人民币左右。从微观和近期来看,碳价主要还是由配额供需情况决定。从宏观和长远看,碳价由经济运行和行业发展总体状况和趋势决定。

李菁向人民网财经表示,碳价主要由供给与需求决定。碳价的高低会向市场参与方传递信号,从而引导碳减排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中国试点碳市场的平均碳价远低于欧盟碳市场在6月份的55欧元价格,可以预期中国作为全球最大体量碳交易市场,碳价会有较大上升空间。

不过,李菁认为,过高或过低的碳价都不利于碳市场发挥节能减排作用。

赵英民表示,碳价是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因此出现碳价波动是正常的,但是剧烈波动,过高、过低都不利于碳市场的长期稳定运行。他认为,碳价过低将挫伤企业减排的积极性,碳价过高也将导致一些高碳企业负担过重。因此合理的碳价,既可以彰显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决心和力度,又能够为碳减排企业提供有效的价格激励信号。

赵英民建议,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各方对温室气体排放管理预期在逐渐上升,因此有关企业特别是配额短缺的企业,要从推动行业低碳转型的高度正确看待碳价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碳价高低是市场信号,企业顺应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趋势就会在发展当中占得有利先机。

数据是交易基础,多措提升市场交易质效

多位业内人士向表示,中国碳市场的价格发现作用仍相对较弱,但随着全国碳交易市场落地、覆盖范围的增加,交易体量和活跃度有望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但碳排放数据质量是碳市场交易的基础,只有严控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多措提升市场交易质效,才能反映碳市场的真实减排情况,确保碳市场交易的公允性和公开性受到市场认可。

全国碳市场如何保证排放数据准确和良性运营?李菁建议,需要对底层碳排放数据进行严格的核算、盘查和登记。未来可在碳排放交易的数据核算、登记、交易、结算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把控。

对于全国碳市交易质效的提升,赵英民表示,生态环境部从四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一是指导监督,主要是对市场各参与主体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规定开展业务进行指导监督;二是能力建设,主要是加强对市场参与主体以及生态环境系统的碳市场相关能力建设;三是联合监管,生态环境部将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对碳市场运行各个环节的联合监管;四是立法保障,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尽快出台,以更高层次的立法保障碳市场各项制度有效实施。

提升全国碳市的交易质效,也要向国际先进碳市场借鉴经验。东吴证券环保工程及服务行业周报指出,对标欧盟碳市场来看,我国碳市场发展发现与其相似,目前已具备总量控制和市场调控机制的雏形,但当前国内碳价远低于海外,随着“双碳”目标的落实,预计我国碳排放总量递减速度超过海外,总量收紧驱动碳配额价格长期上行。

中国双碳目标如何实现

“近年8个试点地区的平均履约率达到了90%以上”

从开始搭建碳市场至今,已过去了十年的时间。

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七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2016年,福建省加入,成为国内第8个碳排放市场交易试点。

“这8个试点在探索碳交易的侧重点上稍微有区别,比如,上海在清算系统建设方面进行了重点探索,湖北以注册系统为重点进行探索。”陈诗一说,通过8个试点的探索,我们在构建碳排放交易的基本框架制度上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在陈诗一看来,8个试点碳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相关联的产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培育和发展。“近年8个试点地区的平均履约率达到了90%以上,其中,上海近年来的履约率都在100%。”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我国各试点碳市场配额现货交易累计成交4.4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CO2e),成交额104.31亿元。广东、湖北、深圳累计成交量位列前三位,广东、湖北、北京累计成交额位列前三位。

碳市场试点对当地控排企业的减排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在今年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上海碳交易从启动到运行,7年的时间,相比2013年,上海300多家的控排企业,整体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7%左右,电力、石化和钢铁等碳排放大户,排放量下降幅度分别为8.7%、12.6%和14%。

那么,未来碳市场空间或将有多大,会带来多少减排?

根据相关安排,今年率先将电力行业作为首批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据媒体报道,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向首批参与交易的电力行业发放了两年的配额,首批2225家电力企业已全部完成开户工作,电力行业年度碳排放量约40亿吨,即将上线的全国碳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规模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除电力行业外,“十四五”期间,将逐步纳入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和民航等八个高耗能行业。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此前表示,“十四五”期间,预计八大重点能耗行业都将纳入到碳市场,届时配额发放可达到50亿吨,将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市场参与者方面,八大行业控排企业约8000至1万家。

另据北京环境交易所预测,未来全国碳市场扩容至八大行业后,纳入配额管理的碳排放总额规模将达到70亿吨-80亿吨/年,届时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需求将达到3.5亿吨-4亿吨/年。

“尽快纳入更多的控排行业和金融投资者”

不过,多位业界人士同时指出,当前中国碳市场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徐晋涛对试点地区做过一定的跟踪研究,在他看来,北京、湖北、深圳等试点目前做得比较好,有一定的交易量、交易价格也显著。整体看试点地区,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是交易活跃度和履约核查期相关性很大。“临近履约截止日期的时候,交易数量和价格就上来了,履约完成后,成交量和成交价格就又下去了,总体给人感觉像是应付差事。”

而从碳价上看,由于地方试点的碳排放免费配额较多,市场整体上供大于求,使得碳交易较为冷清,碳价格较低。据了解,中国的碳交易地方试点交易均价约为23.5元/吨,而欧盟碳市场交易价格已突破50欧元/吨。

此外,虽然部分试点推出了包括碳衍生品的碳金融产品,但市场交易规模很小,当前碳市场的金融化程度不高是业界的另一个共识。

陈诗一介绍,在碳交易市场建设中,碳交易市场和碳金融市场是实现碳减排的两个重要市场,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一般来说,只有碳交易市场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和规模,培育足够数量的合格市场主体,建立起健全的风险管控机制后,碳金融市场才可能得到有效发展。其次,碳金融市场是成熟碳市场的主体部分,碳金融市场的发展能提高碳交易市场的有效性。

“现在的碳市场不是一个成熟的碳市场,更谈不上是金融市场,可以说是‘半拉子’市场,或者说是比较初期的市场。目前试点地区主要以现货交易为主,银行这样的金融投资者非常少,这导致市场的流动性很不活跃,交易规模也很小。”陈诗一说。

那么,未来全国碳市场如何进行完善,成为一个成熟的碳交易市场?

“要尽快纳入更多的行业,也要纳入更多的机构投资者。”陈诗一说,一方面,目前我们的碳排放增速很高,而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又很艰巨,仅仅纳入发电行业显然不够,在我国碳交易市场顺利启动后,须以总量控制为原则积极扩大碳排放义务主体范围,尽快纳入工业行业、交通行业和非工业行业。另一方面,要借鉴欧盟碳市场,在现货产品的基础上,增加期权期货等碳排放交易的衍生品种类。“全国碳市场的配额、总量等由国家来确定,在这一基础上,成熟发达的碳金融市场能够发挥好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吸引更多的金融投资者入场交易,增加企业的减排意愿,从而放大减排效应,获得更大的减排力度。此外,碳金融市场发展起来了,才会有定价权,将来才可能和全球的碳市场并轨。”

在陈诗一看来,中国距离建设成一个成熟的碳市场还有一段不小的路程。“从目前全国碳市场的制度设计看,全国碳市场的设计仍显谨慎保守,具有很强的试点色彩,即将开启的全国碳市场仍是一个比较初期阶段的碳市场。预计未来随着机制的完善,会逐步增加更多的投资主体和机构。”

全国碳首个发电行业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7月16日启动上线交易,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纳入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000家。根据生态环境部测算,纳入首批碳市场覆盖的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这意味着我国碳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这将成为全球气候行动的重要一步。我国碳市场建设从地方试点起步,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两省五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到2021年6月,试点省市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4.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114亿元。

187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