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转型高端赛道后市如何

自迅分享 时间:

呷哺呷哺深陷亏损的泥沼里,上半年业绩报告。当期,其营收21.56亿元,同比下滑29.2%;净亏损由2021年上半年4690万元增加至2022年同期的2.782亿元,亏损同比扩大459.95%。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呷哺呷哺的相关知识,我们一起看看吧!

呷哺呷哺转型高端赛道后市如何

大幅关店,营收不如七年前

2014年12月,呷哺集团登陆港交所上市,成为国内火锅连锁企业上市第一股。两年之后,呷哺集团孵化了定位于中高端的火锅品牌——凑凑。

过去,在很多消费者心中,呷哺呷哺是高性价比火锅的代名词,2011年,吃一顿呷哺呷哺火锅,只要花35.2元。不过自2017年开始,呷哺呷哺升级了品牌形象,价格也开始上扬,人均消费上涨至48.4元。2021年年底,呷哺呷哺宣布要重回大众消费路线,不过,从今年上半年的财报看,呷哺呷哺餐厅的人均消费依然有轻微上涨,从62.2元增加至63.1元。

在人均消费水平上涨的同时,作为呷哺集团主力品牌的呷哺呷哺餐厅,营收和翻台率却出现下跌。今年上半年,呷哺呷哺餐厅营收为10.49亿元,同比下跌43.14%,这个营收水平甚至比不上其2015年的11.21亿元;其翻台率从上年同期的2.3次/天下跌至1.9次/天;其同店销售额为5.63亿元,同店销售增长率为-44.1%。

呷哺呷哺营收会出现大幅下跌,跟它还在大力关店不无关系。今年上半年,呷哺呷哺关闭37家门店,门店总数810家,比五年前的门店数还低。如果把时间线拉长一点,在截至2022年6月的一年内,呷哺呷哺餐厅门店数量缩减了267家。

针对接下来呷哺呷哺餐厅是否会继续收缩战线,呷哺集团相关人员表示,随着疫情的好转,今年下半年呷哺集团将加速完成扩张计划,计划新增门店100家左右,其中约50家为呷哺呷哺餐厅。

凑凑火锅收入占比近半,客单价不断上涨

与呷哺呷哺还在不断缩减门店不同,呷哺集团旗下的凑凑火锅则在不断扩张。今年上半年,凑凑餐厅新开门店15家,餐厅总数为198家。根据上述呷哺集团相关人员的说法,未来半年,凑凑还将新增50家门店。

原本屈居集团老二的凑凑火锅,今年上半年,其营收占比已经接近一半了,占集团总营收比例为47.49%,占比大幅提高了10.53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随着门店数量的不断扩张,凑凑未来有望成为呷哺集团的第一品牌。

但是,凑凑也有自己的难题。自创立以来,凑凑火锅就是呷哺集团实现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不过今年上半年,在门店数未减少的情况下,凑凑火锅营收首次出现下跌,其营收为10.24亿元,同比下跌9.1%。

凑凑所在的中高端火锅赛道上,玩家越来越多,九毛九集团同样在发力中高端火锅品牌“怂重庆火锅厂”,巴奴毛肚火锅在多地掀起排队潮,粤式火锅捞王和海鲜火锅七欣天则在冲击港股上市,凑凑各方面的表现已经不如刚创立时惊艳。

瞄准中高端烤肉赛道,重点向南扩张

在两大火锅品牌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呷哺集团试图寻找新的增长曲线。南都湾财社记者从呷哺集团了解到,今年9月,呷哺集团将在上海推出一个中高端烧肉品牌“趁烧”,这个新品牌将聚焦“烧肉+酒+茶”,价格定位为250元及以上。

此前,呷哺集团就在尝试品牌多元化布局,2021年,呷哺集团曾在上海推出一个名为“X火锅”的品牌,价格定位为中高端,不过这一门店已经关闭。而“趁烧”的出现,则意味着呷哺集团首次从火锅赛道跨界到烧肉赛道。

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呷哺集团运营品牌和模式的创新能力已经得到市场的验证,此次它推出烧肉品牌,还是有极大的市场机会的。不过,它的价格定位并不低,这个价格策略是否走得通,还是需要市场验证。”

李应涛则有不一样的看法,他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对于呷哺集团而言,火锅赛道已经是一片红海,特别是在竞争对手都很强的情况下,它想要盈利变得非常艰难。而在烧烤领域尚未有非常强势的品牌,这个赛道还有一定的机会。“但是,呷哺集团在主业遇到一定瓶颈时去发展第二曲线,风险会比较大,因为这意味着需要有更多的投入,也可能会分散一定的精力,而且,烧肉和火锅的协同性不是那么强,有可能会造成资金、资源的浪费。”

除了跨界到烧肉赛道外,记者了解到,“东扩南进”也是呷哺集团接下来的重要战略。尽管呷哺集团为火锅第一股,但是由于过去其重心一直在华北市场,南方很多消费者对这个品牌闻所未闻。眼下,呷哺集团有意改变这一局面。

2021年12月,呷哺集团宣布,未来三年将新增至少500家门店,从现有千家门店扩增至约1500家,“南下”的门店将逐步开拓,上海、广州、深圳等将是第一批布局的主战场。2022年3月,呷哺集团在上海设立的第二管理总部正式启动,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向上海转移,并透露未来三年的工作重心将向南发展。

8月30日,在发布财报之际,呷哺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贺光启透露,随着呷哺集团跨国总部落户上海,集团将加速国际化转型,多品牌齐头并进战略。下一步,东扩南进扩张策略逐步落实,也将向中国台湾、中国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进军。

206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