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渐浓,今日小寒

自迅分享 时间:

小寒三候

古人描述的小寒物语: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雊。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

大雁北迁,喜鹊筑巢,野鸡鸣叫。二十四节气中只有白露和小寒是完全以鸟类作为物候标识的。古人认为,“禽鸟得气之先”,鸟类在感知时节流转方面有难以比拟的天赋。

小寒民俗

踏雪寻梅

小寒时节,民间多有赏梅风俗,甚为风雅。此花的开放,兴许是为了给蛰居的人们一个出走的理由。寒冬,腊梅,残雪,金阳,冬日,如诗如画。

围炉解馋

到了小寒,江苏一些地方会煮菜饭吃。广东一些地方的传统是小寒早上吃糯米饭。“小寒”是进补好时节,应多吃些御寒食物,如红枣、萝卜、橘子、牛肉、鸡肉等。天寒地冻之时,一家人围坐一起,炖一桌暖食,围炉谈笑,好不惬意!

腊八节

腊八节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节日习俗是喝腊八粥。五谷是冬季食补的基础,加之小寒与腊八节相邻。此时喝一碗营养热乎的腊八粥,既消除了腊月的寒冻,也开启了过年的前奏。

冬练三九

小寒节气正处在“二九”“三九”期间,可以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也正是人们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大好时节。阳光充足时,多做伸展肢体的运动,可增强体质。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年老体弱者,应格外注意防寒保暖。适当锻炼,保持乐观畅达的心绪,方能笑傲长冬。

饮食养生

中国医学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

所以,虽然小寒养生包括的内容很多,但基本的原则仍是《黄帝内经》中的那一句格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冬日万物敛藏,养生就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冬季时节,肾的机能强健,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所以冬日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肾防寒”。

虽然此时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滋补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

如动后冒虚汗、精神疲乏,妇人子宫脱垂等体,宜用红参、红枣、白术、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

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

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等,应用当归、熟地、白芍、阿胶和首乌等。

补阴针对阴虚体质

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妇人白带增多等体征,宜用冬虫夏草、白参、沙参、天冬、鳖甲、龟板、白木耳等。

补阳针对阳虚体质

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性机能低下等体征,可选用鹿茸、杜仲、肉苁蓉、巴戟等。阴虚阳盛的体质更宜选用冬虫夏草、石斛、沙参、玉竹、芡实之类,配伍肉禽煲、炖汤水进补。

民谚亦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

211711